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米仓山地区构造演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米仓山地区构造变形序列和构造沉积、岩浆、变质同步事件记录了五大构造发展阶段演化历史。克拉通结晶基底的形成与古裂陷开合构造有关,褶皱基底形成于扬子古板块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澄江期基性超基性、碱性、中酸性侵入岩序列发育良好,与古大陆裂谷活动有关,克拉通沉积盖层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中新生代构造格局为大型推覆—滑脱构造。  相似文献   

2.
汤中立  李文渊 《甘肃地质》1996,(1):52-60,62,66
中国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Cu-Ni(Pt)矿床,主要形成于以前寒武系为基底的大陆裂谷,部分形成于增生褶皱带中显生宙地层为基底的裂陷槽环境。根据形成时代、当时所在的构造环境单元及成矿岩浆系列,划分为9个矿床成矿系列和8个矿床成矿亚系列。成矿时代以元古代、晚古生代为主。现今,矿床主要分布于地台边缘,造山带中也有产出,但不代表其当时形成的地质背景。成矿物质来源为上地幔,原始岩浆以上地幔部分熔融的高MgO拉斑玄武岩(拉斑橄榄玄武岩)岩浆系列为特征,也有钙碱性岩浆(喀拉通克)和科马提岩岩浆系列(桂北)。地壳物质混染比较普遍。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岩浆熔离型,且以硅酸盐岩浆上侵前的深部熔离作用为主。还有热液成因类型(煎茶岭)。矿床成矿系列的时空分布与中国大陆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新疆主要造山带地壳发展的五阶段模式及成矿系列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9  
按汉尼克(1981)提出的简单剪切模式,大陆解离是沿一条缓倾斜的拆离带发生移离。随着拆离的发展,上地慢软流圈隆起追随拆离面下降的一侧迁移,而始终处于解离大陆一侧边缘的下方(而不是在拉伸洋盆的中线上)。因此,在有上地幔软流圈隆起对应的陆缘一侧,会产生大量火山—深成岩浆作用(主要是上地幔物质的渗入),称为“岩浆型被动陆缘”(旧称“火山型被动陆缘”);而另一侧,则仅表现为地壳表层的构造破坏和陆源碎屑堆积作用,即经典意义上的大西洋型被动陆缘,称为“非岩浆型被动陆缘”。裂谷一般地可看成是上述解离过程初期阶段的产物。上述过程的几种构造环境下的地壳,都具有厚度减小、地壳渗透性增加、成熟度降低的特点,称为“拉张型过渡壳”。拉张型过渡壳阶段是陆同型造山带地壳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阶段。它的标志性建造是双峰式火山岩建造(岩浆型被动陆缘)和巨厚陆源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建造(非岩浆型被动陆缘),建造序列由稳定性类型向非稳定性类型演化,地球化学表现出成熟度不断降低的趋势。当基底陆壳拉伸减薄至零时,出现洋壳,洋壳阶段的产物为蛇绿岩建造。当扩张终止,洋盆开始消减,两侧陆缘演化即进入“汇聚型过渡壳阶段”。在汇聚阶段中,前两阶段形成的产物被强烈堆挤  相似文献   

4.
东秦岭沉积建造演化与成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华北古大陆南缘,以控制不同构造单元的断裂为界,构造格局自北而南划分如下:古大陆边缘的基底与盖层单元(华—熊陆缘带),宽坪群构造单元,二郎坪群构造单元,北秦岭(秦岭群)构造单元和南秦岭(刘岭群)构造单元。据陆缘构造发展阶段的沉积建造和岩石组合控矿因素,划分该区沉积建造演化阶段:①前长城纪陆核活动性边缘沉积建造;②中、新元古代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建造;③早加里东期构造体制转换期演化阶段;④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沉积建造;⑤中生代陆内碰撞演化阶段。从时间与空间角度,分别研究了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成矿问题。  相似文献   

5.
板块构造观的中心思想是;全球构造和地壳演化由岩石圈板块相互作用而引起,不存在构造作用的全球共同时空性。大陆造山带是古板块构造研究的重要区域,研究时应首先区别出稳定和活动两类不同的地壳构造类型,分别针对其特点进行侧重不同的研究。板块聚合活动带的重点问题是:(1)识别和研究夹杂其中的构造块体;(2)区分和恢复次级聚合活动带;(3)复原次级聚合活动带中不同性质地质体的原始状态。板块聚合活动带研究是从其组成的物质基础(沉积、岩浆建造)和变形动力学着手,综合生物古地理、大陆边缘沉积学、古地磁、地球物理等学科的成果,总结构造演化规律,建立具体板块聚合活动带的地质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丁兆明  魏春生 《地球科学》1997,22(2):171-176
新疆西准噶尔金矿成矿域是大区域内成矿单位,成矿域中所有金矿床(点)均产于地壳构造活动带。富含金的地幔物质沿深大断裂上升侵位,分熔,产生岩浆,火山活动,壳下重熔再熔、火山物质沉积变质作用,在漫长的华力西期经历反复多次的构造变动,形成超基性-基性火山-沉积-变质含金建造,是准噶尔-哈萨克斯坦古板块碰撞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大地构造对上扬子区志留纪生物礁分布及发育的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上扬子板块的基底特征,及板块边缘特征等不同大地构造单元演化特征入手,分别对上扬子板块基底地貌、板块边缘构造及板内不同构造单元控制志留纪古沉积环境及生物礁发育演化进行了论述。在上扬子板块的北缘(南秦岭构造带),为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环境适于生物礁发育,类型较多。而板块西缘(金沙江构造带)为主动大陆边缘,在岛弧区发育部分点礁以及生物层;板块内部受古隆起影响的地区(川西北、川东南、黔北),形成缓坡沉积环境,在浅缓坡区生物礁十分发育,类型众多;但是板内深断裂(龙门山,二郎山-攀西裂谷带)边缘生物礁不甚发育,仅见生物层-小型点礁组合。志留纪时,上扬子板块受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明显,至Wenlock期后,大部分地区因海平面下降而无沉积。但是在板块边缘凹陷区,因区域构造的影响,全球海平面波动对其影响不大,Wenlock期后继续接受沉积且发育生物礁。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从昆中断裂带对南北两侧的基底变质岩系(包括变基性火山岩、变泥质岩)、表壳盖层沉积岩系、前寒武纪长英质火成侵入岩以及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的沉积建造、岩石类型组合、岩石地球化学及所反映的源岩物性的控制,系统对比讨论了昆中断裂带南北两侧基底陆块特征及昆中断裂带的构造属性。得出以昆中断裂带为界,南北两侧陆块的大陆岩石圈,无论在表壳沉积岩系、中-下地壳和地幔的层性和物性结构及地球化学成分都存在显著差异。从而提出昆仑造山带实际上是个两陆块碰撞复合陆缘造山带。在元古宇以前南北陆块并非属同一古陆块,或者说昆中断裂带为欧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的真正分界或二者的拼合带。  相似文献   

9.
额尔古纳地块基底地质构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额尔古纳地块是额尔古纳-马门-加格达奇拼合地块中的典型代表.研究表明,其基底由前中元古代绿岩及与之伴生的花岗质杂岩组成,它们具有地壳早期演化的地质构造特征.绿岩带为典型的变质基性-酸性火山岩及部分变质沉积岩系构成的火山-沉积建造,火山岩以拉斑玄武岩为主,向上过渡为钙碱性火山岩系列,表现为双峰态型特点.花岗岩类为TTG岩系及石英二长岩-花岗岩组合.花岗岩-绿岩地体内各岩石类型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国外太古宙及我国华北陆台花岗岩-绿岩带内同类岩石极为相似.双峰态型火山岩及绿岩建造组合,以及类似于TH2、FII型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和长英质火山岩特征,结合高铝型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组合,指示了研究区绿岩带的形成环境类似于大陆边缘弧后裂谷型火山-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10.
“八五”期间在辽西1/5万区调过程中,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地层学研究、微古植物和同位素测年,以及原岩建造和地球化学研究,将测区一套浅变质岩,从太古宙原建平群中解体出来,建立魏家沟岩群,划归为中元古代。按其原岩组合划分为上、下两个岩组。下岩组为一套碳酸盐岩、碎屑岩和泥质岩建造的浅变质岩,形成于被动陆缘构造环境。上岩组为变质的钙碱性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这些岩层在中元古代晚期遭受了强烈的造山运动改造,发生了变质与变形。魏家沟岩群的建立对探讨华北板块北缘古大陆边缘地壳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三忠  杨振升 《岩石学报》1997,13(2):189-202
通过对胶辽吉地区古元古代裂谷带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伸展构造环境下中深部地壳花岗质岩浆侵位的一种模式,即花岗质岩浆沿基底与盖层之间的拆离滑脱带多次贯入,形成岩席,之后随着地壳拉伸(或伸展)作用,这些岩席逐渐远离侵位中心,发生侧向迁移。这种大陆壳内中深部花岗质岩浆的侵位和地壳的侧向伸展的模式,与有些学者提出的大洋中脊玄武质岩浆的侵位和洋壳扩张的模式是基本相似的。这一模式也是大陆地壳快速生长加厚的一种有效机制。由于花岗质岩浆的上涌引起上覆盖层因重力失稳形成一系列顺层滑脱构造组合。它们与花岗岩和基底共同构成中深构造层次岩浆隆起-顺层分层滑脱构造系  相似文献   

12.
大陆克拉通化与造山带形成后的活化与再造机理和条件,是板块构造理论登陆面对的重要课题,针对广泛发育于陆缘、陆内环境中的大陆地壳活动带开展的深入研究为此提供了重要约束。以中下地壳深变质岩为核,中浅变质岩为幔部的穹隆构造是大陆地壳活动带最为典型特征构造样式之一。本文基于对古元古代—新生代不同时期典型大陆地壳活动带内片麻岩穹隆构造的分析,总结出以下共性特点:① 发育厚皮构造,强烈的热异常与高应变使得活动带中保存着下地壳基底岩石卷入地壳变形过程的痕迹;② 核部往往由高级变质岩石(通常伴有花岗岩或混合岩)组成,变质程度主体为低角闪岩相到高角闪岩相,局部可以达到麻粒岩相,从核部向幔部变质程度逐渐降低; ③ 分层(或层状)流变是地壳活动带变形的重要表现形式; ④ 中、深层次的岩石共同遭受了强烈剪切变形作用的改造,不同构造层次(核部与幔部)岩石中的构造具有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上的一致性,拉伸线理和不同尺度的a型褶皱广泛发育,伴随着区域尺度的a型或b型穹隆构造; ⑤ 幔部岩系与核部岩系具有特征的运动学上的耦合关系而流变学上的解耦, 二者之间及内部常发育不同尺度的剪切不连续面(Tectonic discontinuity contact, TDC)。基于上述特点分析,本文提出切向(近水平)剪切流动与多流变层分层流动是大陆地壳活动带中、下地壳流动一致性的体现。多种变形体制叠加,包括近水平切向流动作用的主要贡献并辅以垂向运动的叠加或递进变形,造就了现今大陆地壳活动带中广泛发育的片麻岩穹隆构造,它们递进演化成为线性a型穹隆群、b型穹隆或演变为变质核杂岩构造。  相似文献   

13.
根据岩石产出的构造环镜、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文中把横断山区的基性-超基性岩分为五类。其中分异的小侵入体和碱性岩体侵位于地台区,蛇绿岩、义敦型和阿拉斯加型浸位于造山带。蛇绿岩产于古缝合带或其附近。义敦型和阿拉斯加型则产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前者以变质橄榄岩为主,岩石富镁,后者不具变质组构,常呈环状分布,岩石富铁。不同类型的岩体有不同的构造意义,含矿性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4.
变质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地质作用。它所形成的变质岩在地壳上分布很广,组成了各种类型的变质区,包括大陆的结晶基底,各个时期的变质活动带和一部分大洋地壳,甚至还包括了部分上地幔岩石。这些变质区往往由结晶片岩所组成,它们是由原有的地壳岩石经过温度的升高或压力的加大,或二者联合所产生的变化而形成的。通过分析和归纳不同变质区的特征,诸如结晶片岩的岩石组合、构造变形、区域分布、原岩建造及其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变质作用可定义如下:  相似文献   

15.
喀纳斯群为一套巨厚的中低压型浅变质碎屑岩系,主要由片岩、片麻岩、变质砂岩等组成,其形成时代未有统一的认识,致使阿尔泰构造带的构造演化过程争议较大。对喀纳斯群变质岩进行原岩恢复,认为该套变质岩为副变质岩,考虑到变质碎屑岩的成岩物质继承母岩特征和变质程度的影响,利用碎屑岩研究方法对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探讨,显示出喀纳斯群变质碎屑岩原岩形成环境以大陆岛弧为主,兼有活动大陆边缘的特征,CIA、ICV指数反应出原岩经历了相对温暖、湿润的风化作用,成熟度较低。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最年轻的锆石年龄集中在(500±3.0)Ma,代表喀纳斯群的上限年龄,认为该套地层形成于晚寒武世晚期之前,为一套形成于大陆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的复理石建造。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初期基底裂解事件,暗示着阿尔泰构造带存在前寒武纪大陆地壳基底。  相似文献   

16.
浙东南岩头地区磨石山群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岩头地区隶属于中国东南大陆火山岩带,广泛发育早中生代磨石山群陆相火山岩系。对该套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其属高钾钙碱性岩系,岩石组合类型为(粗安岩)-石英粗安岩-流纹岩;推断其成因类型具有S-I过渡型的特征,岩浆物质来源于中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7.
Peng  F 杨淑臣 《世界地质》1993,12(1):99-100
台湾海峡及其邻区位于一个重要的地壳构造带一东亚活动性大陆边缘。但是海峡既不是弧后盆地、边缘盆地,也不是一个裂谷。在东亚大陆边缘和菲律宾海板块之间的碰撞作用机理不同于台湾北部和南部。海峡西部的基底是古大陆,它包括早、中元古代低构造层和震旦纪、早古生代高构造  相似文献   

18.
桂北地区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元古宙火山-陆源碎屑沉积含金建造与下古生界含碳碎屑沉积建造是该区金矿主要赋矿层中,前者为陆内裂陷沟-弧环境产物,后者形成了陆缘盆地构造环境。金矿化总体呈东西向延展又依NNE~NE向成带的分布格局,是受古东西向基底隐伏构造带和NNE~NE向深断裂双重制约的结果,继承元古宙裂陷槽俯冲带发展演化形成的韧性剪切带,控制与基性,超基性杂岩有关的金矿化,次级隆起动缘构造挤压带是金成矿的有利部位,金矿化主要受脆  相似文献   

19.
来自下地壳的基性麻粒岩是壳幔作用过程的产物,蕴含着有关岩浆成因及与壳幔作用之关系的重要信息。位于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的东南大陆沿海(浙闽粤赣诸省)广泛分布中—新生代火山岩,被称为“东南大陆火山岩带”,构成了环太平洋火山岩带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关于东南大陆火山岩带的成因及大地构造背景,如岩浆物质来源、岩浆混合作用及岩浆起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等,还存在不少争议,这与缺乏深部壳幔作用过程的直接证据有关[1~3]。因此,东南大陆火山岩带中是否存在基性麻粒岩包体,一直受到地质界的关注。以往认为东南大陆沿海地区不…  相似文献   

20.
对于广西地区晚古生代海盆的板块构造环境的性质问题,目前在认识上还存在许多不同意见。本文在综合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并根据沉积盆地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广西泥盆纪海盆的基底类型、沉积建造性质,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构造活动和构造样式,岩浆活动与层控矿床特点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认为广西泥盆纪的板块构造,属于离散型大陆边缘(或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