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莱州湾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1988年至1992年大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莱州湾入海污染源及海水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认为,莱州湾主要污染物质为石油类、COD,其主要来源为西南部沿岸河口,尤其是小清河和广利河;其次为无机氮、无机磷,其主要来源为黄河口,其次为南岸河口。小清河为本区主要污染源,占本区污染物总入海量的1/3强,治理小清河、广利河是改善本区环境质量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1988年至1992年大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莱州湾入海污染源及海水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认为,莱州湾主要污染物质为石油类、COD,其主要来源为西南部沿岸河口,尤其是小清河和广利河;其次为无机氮、无机磷,其主要来源为黄河口,其次为南岸河口。小清河为本区主要污染源,占本区污染物总入海量的1/3强,治理小清河、广利河是改善本区环境质量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福建沿岸主要港湾水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谢先全  晏路明 《台湾海峡》2002,21(2):147-153
本文应用灰色聚类和模糊聚类等方法对福建沿岸9个港湾的海水水质进行了定量分类评价,其结果表明各港湾的海水水质在总体上均属于第Ⅰ类,但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厦门西港和厦门东侧水道海域铜,铅等重金属污染严重;沙埕港和闽江口普遍存在着DIP、DIN污染,湄洲湾,泉州湾,东册湾,兴化湾和三都澳也有个别污染物超标。  相似文献   

4.
威海湾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海湾南北长约9km,东西宽约7km。由于人口增加和工业迅速发展,1989年开始威海湾南部投入开发,排海河南省的大增,造成涨局部地区超标,超过海洋物理自净能力,形成污染。本文依据海上实测潮流和COD资料,利用数学模型计算的威海湾潮流分布和物质扩散特征,讨论了威海湾南部纳污量,指出威海湾西部海域潮流较小,海洋物理自净化能力弱,近岸一些地区纳污量已达到或接近饱和,今后新开发区大量  相似文献   

5.
填海造地对胶洲湾污染物输运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以胶洲湾为例,采用分步杂交法,在已建潮流场的基础上,建立胶洲湾海域二维变边界对流-扩散数值模拟,选COD为有机污染的指标因子,并视为保守元素,对不同的填海方案,造成胶州湾内COD浓度场的改变及污染物通量的变化,进行计算分析,并给出对污染物输运影响数值研究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洋滩涂主要污染物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海洋滩涂因其资源丰富且易开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及异常海况变动造成海洋滩涂生态正在恶化并日趋加剧。在介绍海洋滩涂主要污染物类型的基础上,本文对海洋滩涂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组成、来源、空间分布及污染水平进行概述,列举滩涂污染生态风险评估主要方法,剖析滩涂污染引发的主要问题,总结近年来滩涂治理的思路和措施,旨在为新型沿海滩涂管理及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12年沙埕港海域水质调查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并利用聚类法,对12个调查站位进行分类。根据分析结果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沙埕港水质污染情况总体是从湾中部往湾顶和湾口逐渐加重。中部区域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污染物,湾顶和湾口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油类和重金属。主成分-聚类分析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实际情况,可较好地应用于海洋环境评价。  相似文献   

8.
沙子口湾海水环境容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春梅 《海洋科学》2002,26(10):13-14
为了保护沙子口湾的海域生态环境 ,防止湾内水体的污染 ,必须对湾内水体的环境容量进行估价 ,也就是通过湾内水体纳污能力的研究 ,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总量控制方案 ,有效地控制湾内的水质状况。目前 ,对“环境容量”的定义不一 ,笔者认为“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它是一个变量并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即基本环境容量 (或称差值容量 )和变动环境容量 (或称同化容量 )。前者可以通过拟定的环境标准减去环境本底值求得 ,后者是指该环境单元的自净能力。所谓海湾水体的环境容量是指泄入湾内水体中污染物质的总量…  相似文献   

9.
1980—2008年莱州湾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莱州湾水质受河流入海、生活排污和养殖业等多方面影响,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而备受关注。论文以1980—2008年间相关文献和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莱州湾主要污染物———无机氮、无机磷、COD浓度的变化趋势,并用网格化方法还原文献数据讨论污染物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莱州湾无机氮丰水期与枯水期浓度比1.26,无机磷1.07,COD 1.06,污染物主要是由陆源向海输运产生。无机氮是莱州湾的主要污染物,1990年代无机氮的年均浓度是1980年代的3.2倍,2001—2008年又增加了38%,2004年以来超出三类水质标准。NH4-N在1990年代之后占DIN比例由70%~85%下降到20%左右。无机磷、COD浓度近15a来保持在一类水质,但无机磷有潜在上升趋势。从区域分布看,第1区块受黄河口、小清河口影响是无机氮、无机磷的高值区。第2、3区块水质较好,而第4区块的无机氮、无机磷浓度自2004年之后已远远超过第1区块,莱州湾的主要污染源有黄河口向湾底诸河口转移的趋势,应引起重视。第4区块始终是COD的相对高值区。  相似文献   

10.
笔者于2013年9月和12月对雷州湾陆源污染入海现状开展了2期调查和分析,对汇入雷州湾的河流、围海养殖及工业直排等输入源的入海污染负荷进行了估算。统计了不同类型污染源对雷州湾的污染负荷,分析了陆域入海污染物对雷州湾水质的影响,以期对雷州湾陆源污染的防治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莱州湾水交换对胶莱运河修建工程的响应,以及为海洋污染治理问题提供参考,以莱州湾为重点模拟区域建立了二维平面潮流和对流扩散模型,利用渤海、黄海、莱州湾地形及海洋环境资料,结合2018年莱州湾海水水质监测结果,初步分析了胶莱运河的修建对莱州湾海洋环境现状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胶莱运河建成后年径流总量约为7.2×109...  相似文献   

12.
胶州湾、莱州湾潮间带沉积物污染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地在胶州湾、莱州湾潮间带获取表层沉积物样,对沉积物中有机污染(有机质,石油类)、重金属(汞,铜,铅,锌,镉,铬,砷)、营养盐(总磷,总氮,总碳)、硫化物进行了定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除镉、总磷外,各物质在胶州湾潮间带的质量分数普遍大于在莱州湾潮间带内的质量分数;Q型聚类分析将两湾分成两类,受到工业排污、生活污水等人为因素影响严重的胶州湾东部为一类,而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的胶州湾西部和莱州湾等其余站位为一类;胶州湾潮间带生态危害程度要高于莱州湾潮间带。  相似文献   

13.
莱州湾、胶州湾沉积性污染已成为黄、渤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两大忧患。文以莱州湾及胶州湾水体交换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化为背景,提出开凿胶莱人工海河工程的战略构想,通过开凿人工海河,贯通胶、莱两湾,以达到加快两湾水体循环、改善渤海和黄海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目的,并兼有航运、旅游、生态、城市及经济开发之利。对工程建设涉及的重大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胶州湾沉积环境演变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剖析表征沉积环境演变的生物学、地质动力学以及地球化学指示因子入手,系统总结了近年来胶州湾沉积环境演变研究的进展,揭示了诸如有孔虫、沉积物粒度、生源要素、污染物及有机质等众多指示因子以及它们的相关组合与环境演变的关系。综合分析表明,胶州湾沉积速率较低,属于缓慢淤积的海湾,是一个典型的潮汐汊道系统。胶州湾的沉积环境演变分为4个阶段:陆相、三角洲沼泽相、海陆过渡相和海湾相。在过去的50 a中,特别是近20 a来,由于受人类活动与工业排污的影响,胶州湾的沉积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海域面积大大减少,陆源输入已经成为胶州湾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沉积速率不断增加,局部海域特别是河口附近污染加重。这些变化都是通过各种生物、地质动力和地球化学因子来综合体现的。  相似文献   

15.
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分布及迁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1979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有机农药六六六(HCH)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迁移和季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年中,胶州湾水域夏季HCH的污染严重,而春、秋季污染较轻。在时空分布上,春、夏、秋季整个胶州湾水域的HCH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属于面污染源。HCH的表、底层含量都相近,水体的垂直分布均匀。整个胶州湾水域,春季HCH含量增加,夏季迭到高峰5.393~12.480μg/L,秋季降低到低值0.073~0.685μg/L,这与胶州湾的入湾河流的流量变化相一致。因此认为,农药HCH的使用导致胶州湾水域HCH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胶州湾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湿地减少,海域面积不断缩小、纳潮量持续减小;水域污染严重,水质日益恶化;生物资源衰退等,针对这些问题,对涉及胶州湾的各级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了现行法律的欠缺之处:法律体系不完善、海洋执法水平较低、司法救济不足。立法方面,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不完善,尚未形成健全有效的胶州湾保护法律体系;执法方面,既往的执法工作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但执法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司法方面,受制于我国司法体系,司法救济并没有真正到位。针对这些不足提出解决胶州湾法律问题的对策建议,主要有:健全海洋法律体系、提高海洋执法能力、健全司法救济制度。期望为青岛市整治胶州湾环境问题、合理开发利用胶州湾、保护胶州湾海洋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莱州湾环境污染遥感信息提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杰  谢强  陈忠彪 《海洋科学》2012,36(2):119-128
采用Landsat 图像跨度40 多年数据, 利用遥感手段对莱州湾7 大排污口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遥感信息提取试验, 结果显示与多年来分析调查的结果一致, 即通过入海排放口水色变化以及像素分析发现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莱州湾海水污染逐年加重; 通过MODI 数据和ENVISATASAR数据分析提取了莱州湾2011 年的海温变化、叶绿素浓度分布和海面溢油信息, 结果显示该区域近岸海温和叶绿素浓度偏高, 海上溢油风险加大。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遥感技术能有效地提取海区环境污染信息, 可以作为监控海水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资源环境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资源与环境的空间结构特征,对目前湿地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式及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湿地自然景观显著改变、自然资源严重衰退和湿地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等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19.
首先计算了2008年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对胶州湾各类海洋功能类别造成的经济损失,其次利用COD和氨氮总量削减成本模型计算不同削减情况下的投入成本,最后将不同削减量下获得的经济效益与相应的投入成本进行对比,得出污染物削减后胶州湾的效益为:削减3%为3.351亿元,削减5%为5.562亿元,削减8%为10.745亿元,削减10%为12.764亿元。通过对胶州湾削减污染物的经济损益情况计算,以期为胶州湾环境污染治理预算和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The method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calculate th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ECo),surplus environment capacity (SECo) of water with respect to marine petroleum hydrocarbons associated with oil (PHAOs) and the self-purification capacity (SPCo) of main self-purification process to PHAOs in the Jiaozhou Bay, China, according to the dynamic model for distribution of marine PHAOs among multiphase environments. The variation of concentration of PHAOs in the Jiaozhou Bay is well simulated by the dynamic model. Based on the model.the ECo, SECo of water with respect to PHAOs in the Jiaozhou Bay were calculated during the last 10 years under the first-class and second-class quality standard requirement, according to SPCoof main self-purification process to PHAO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bout 200 tons of PHAOs could be discharged into the Jiaozhou Bay for maintaining the first class seawater quality standard, and about 600 tons of PHAOs for the second class seawater quality standard l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