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姚鹏飞 《地球》2014,(4):1-1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万物的母亲,人类的家园。她无私地哺育着我们,向人类慷慨地提供丰富的资源,让我们在这个得天独厚的星球上生活。  相似文献   

2.
黄河诞生记     
马云川 《地球》2012,(7):112-112
你当然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是哪天。或许你也记得身边亲朋好友、尤其是母亲的生日。因为这是我们表达对母亲赋予我们生命的一种感恩方式。可是,黄河,养育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能记得她"老人家"的生日是在哪一天吗?其实,黄河不是从来就有,而且,她的诞生和青藏高  相似文献   

3.
李艳琴 《地球》2011,(2):86-87
“先救我的弟弟!先救他!”在有救援人员靠近时,13岁的小男孩乔丹·莱斯大声喊着,那一刻,他和10岁的弟弟及妈妈都被困在即将被洪水淹没的汽车当中。最终,乔丹和母亲被洪水冲走,弟弟获救,三天后,母子两人尸体被找到,紧紧拥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母亲是县妇联的一个干部,整天忙于调解夫妻纠纷,维护妇女权利什么的,对我好像根本不怎么关注,不像我班里很多同学的母亲,经常去学校打听自己孩子的情况。母亲很少和我的老师沟通,她对我的成长好像有一些漠视,所以,从小我就与母亲的感情不是很深。  相似文献   

5.
纪亚洲  顾和和  李保杰 《地球》2012,(12):102-103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活的载体,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开不了土地,她像一位辛勤的母亲,慈祥地哺育着万物生灵,我们人类像孩子般慵懒地享受着大地母亲温暖的怀抱。但是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改造与影响自然的能力不断扩大,对土地资源的掠夺也到达了一种贪婪的境界,大地母亲的身体正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地震、飓凤、沙尘暴、地质灾害、极端天气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这是地球在向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区洪涝灾害规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王凤  吴敦银  李荣昉 《湖泊科学》2008,20(4):500-506
根据1950-2002年的鄱阳湖洪水与洪水灾害损失资料,建立年最高洪水位与洪灾损失的相关模型;运用概率统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了鄱阳湖区洪涝灾害与灾害损失的统计规律,将鄱阳湖洪水、鄱阳湖区洪涝灾害的受灾面积划分为6个等级.揭示鄱阳湖区洪水主要集中于10年一遇(3级)以下;一般洪水为2-5年一遇,在统计资料内,共发生过24次,造成的损失只占到历年总损失量的约l/3;5年一遇以上的洪水虽然只发生过7次,但是其损失却占历年洪灾总损失的约2/3.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降低鄱阳湖洪水位,并进一步提高鄱阳湖区圩堤防洪能力是减轻鄱阳湖区洪涝灾害损失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7.
在皖南美丽的齐云山上。有这样一位单亲母亲。丈夫早年去世后,为了抚育3个孩子。她做起了连男人都望而生畏的挑山工。她每天都挑着100多斤重的货物。无论风雨、不计寒暑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相似文献   

8.
湖泊作为一种蓄水单元,尤其是大型过水性湖泊,是一种典型的平原型水库,在功能上与山谷型水库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地形构造,使得入湖洪水过程与入库洪水过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防洪安全设计研究中,山谷型水库关注的多是坝址洪水,即总的入库洪水过程,而对于湖泊来说,还需要关注各个分区的入湖洪水过程对湖区洪水演进的影响.针对大型过水性湖泊入湖洪水特征,本文采用Copula函数构造了多个联合分布函数,提出了一套基于总的入湖洪水过程推导各个分区入湖洪水过程置信区间的方法.以洪泽湖为应用实例,结果表明:1)在联合重现期已知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够确定总入湖洪量与洪峰的95%置信区间;2)该方法通过径流相关性分析对入湖河道合并聚类,形成分区入湖过程,既考虑了河道间天然的水文、水力联系,又避免了联合分布函数维度过高的问题;3)在总入湖洪量已知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够确定各分区入湖洪量分配95%置信区域.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统计理论基础,拓展了多变量洪水频率分析技术在水利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空间是有限的,却有70多亿人口等着被养育。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她像母亲一样,给予了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不断利用和消耗各种资源,使得地球的负载越来越沉重。保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世界地球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2009年第  相似文献   

10.
Marco GEMMER 《湖泊科学》2003,15(Z1):166-172
本文计算了洪湖东分洪区洪灾损失.洪水风险带以模拟的洪水淹没深度表示.这是洪水风险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本项研究基于GIS为基础的水动力模型计算洪水淹没深度;并以GIS/RS为基础建立了单位洪水风险评价模型,计算不同洪水风险带的直接损失.研究表明,综合洪水风险评价模型在长江流域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神秘的三星堆古蜀国是怎样消失的 ?目前学术界较为流行的说法是 ,都是洪水惹的祸。但据长期在四川省地震局从事地震工作的高级工程师李友才称 ,他经过 2年的潜心研究 ,认为三星堆古国不是亡于洪水 ,而是毁于地震。据成都日报报道 ,目前普遍认为三星堆古国是在洪水中消亡的。对此 ,李友才认为此说缺乏说服力。三星堆附近发现的一层 2 0~ 50cm厚的淤泥 ,且文化层被破坏 ,被认为是三星堆遭受洪灾的一项重要证据。但李友才称 ,这层淤泥只在一个狭窄的层面存在 ,而其他地方的文化层都还存在 ,不可能是大规模的洪水 ;对于第二种假设 ,李友才反…  相似文献   

12.
贾飞龙 《地球》2012,(12):74-77
美丽的青海湖,就像一个绝代佳人,静静地躺在圣洁的雪域高原。在湛蓝的天空下,巍峨的群山中,这里仿佛是人间仙境。古往今来,她凭借独有的美丽,不知吸引了多少游客,不远千里,跨过万水千山,为的只是一睹她的风采。慢慢地,这里游人如织。也正因于此,虽然青海湖的魅力依然不减当年,但垃圾之困让青海湖备受折磨。  相似文献   

13.
佑一 《地球》2011,(6):19-19
一条洄游了几千公里的鲑鱼正等待死去,她有点不甘心,因为肚子里的孩子。随着这条鲑鱼的跃动,上千条鲑鱼母亲都开始了挣扎。她们一次次地冲向马莫特水坝,一次次一次次,有的鲑鱼母亲直到因为撞击过度,其腹部后端流出了奶黄色的粘稠的羊水。  相似文献   

14.
李文慧 《地球》2021,(1):14-19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横跨湘、鄂,水域面积2820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她北接长江,南通湘、资、沅、澧四河,因有调蓄江河洪水之能,也被称为“长江之肾”。  相似文献   

15.
全世界都在评论三峡工程的修建,这些评论经常是不太客观的.本文从正负两方面对三峡工程进行了讨论,重点在防洪工程和区域经济方面.作者认为修建三峡工程作为发电的功能远大于防洪的功能.尽管上游来的洪峰经过三峡水库调蓄后能够被削弱.但中游的洪水风险仍然很大.一般而言,中游地区的洪水是大降水事件的产物.三峡工程不可能完全控制中游的洪水.三峡水库发电对中国中部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也将能确保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上海市电能的供给.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南沿海中小流域洪水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东南沿海多为独流入海的中小流域,河流短小,流域调节能力弱.该区洪水历时较短,但危害较大,加之近年来区内经济的迅速发展,洪水造成损失日趋加剧,因此开展此区洪水特性和防洪减灾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中国东南沿海曹娥江流域为典型,根据中小流域洪水的特点,在初步分析流域降雨径流的成因和洪水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了流域洪水模拟研究, 选择建立了流域降雨径流模型以及洪水演进模型,重点探讨了利用遥感信息和GIS相结合确定水文模型参数的方法和途径,经实验流域资料检验分析,其模拟结果计算精度满足要求.该研究将有助于该区流域降雨径流特性及洪水演变规律的深入研究,同时为东南沿海中小流域洪水模拟预测和防洪减灾研究提供了经验和模式.  相似文献   

17.
洪水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生态系统的物理与生物过程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导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快速演替.2010年9月,广东省大型水库——高州水库发生特大洪水.为了解洪水的生态效应,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高州水库湖沼学变量和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特大洪水期间,高州水库流域内大量泥沙等颗粒物进入水体,将原有有机物相对较多的沉积物覆盖,有助于减少营养盐的底泥释放,洪水后次年春季枯水期水体营养盐浓度明显降低(尤其是磷,总磷浓度低于0.01 mg/L).洪水过后水体中悬浮物的组成改变,在接下来的水体混合期间无机颗粒物的再悬浮导致水体透明度显著降低,但次年水库整体的透明度升高,浮游植物生物量降低.洪水事件导致的水体理化环境的改变使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改变,由洪水前以群体蓝藻和大个体绿藻(H1和N A功能类群)为优势类群的群落转变为洪水后以中心纲浮游硅藻和甲藻(A、B和LO功能类群)为优势类群的群落,而以往枯水期常有发生的粘质鱼腥藻等蓝藻水华在洪水后春季枯水期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18.
刘奎峰 《地球》2012,(10):74-76
世界屋顶绿化协会副主席王仙民对《地球》记者讲述了一个他自己在德国见到的现象,一位住在德国黑森林边上的老妇人在自己家的屋顶上做了绿化,有人问她:"住在离森林这么近的地方,还有做绿化的必要吗?"她回答:"我的房子破坏了地球,我要给地球母亲赔理道歉,做一个补偿。"  相似文献   

19.
云台山抒怀     
梁冬 《地球》2009,(3):58-59
穿过笔直宽阔的大道,不经意间云台山便扑入我们的怀抱。她平淡无奇、葱绿如常。但当我们走进她的深处。她就像一个剥开的柑桔,喷放着清香,流淌着甘甜;她还像深山的村姑,质朴而醇厚,羞涩而俊美。山青得让人陶醉,水美得使人倾倒。  相似文献   

20.
郑仙蓉 《地球》2014,(7):20-23
1998年,长江流域及北方的嫩江、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水让中国经济损失惨重,也让中国深刻体会到了植被遭到破坏后的生态之痛。自此,中国开始退耕还林。这项重点工程是世界上投资最大、造林面积最多、政策性最强、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是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一大创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