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土工程勘察比较的复杂,在勘察之前必须要认真研究现场的水文地质问题,提前分析水文地质问题可能对岩土工程勘察造成威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岩土工程勘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大程度降低水文地质问题危害,从根本上保障岩土工程施工质量。本篇文章主要对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岩土工程起到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孔隙压力参数是用来表述饱和岩土受力变形时所受力与超孔隙压力关系的参数,是地震地下水前兆机理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室内试验、现场试验与野外观测的某些结果,分析了不同岩土、不同受力条件下孔隙压力参数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3.
岩土地震工程属于岩土工程与地震工程的交叉领域。受岩土对象多变性和动力加载复杂性的双重影响,该领域涉及的科学问题,不得不面临更多非确定性的挑战。通过分析岩土地震工程领域中应用非确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明晰非确定性分析的难点所在,结合各类非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内在不足厘定解决岩土地震工程领域非确定性问题的薄弱环节,力求可以为非确定分析方法模型的建立和改进提供一些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阐述了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与勘察对工程的意义,随后分析了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结合实际需要提出了几点优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有效方法,希望可以为同行工作者提供一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水文地质勘察作为重点内容之一,对岩土工程勘察整体工作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实际工组中,水文地质勘察往往容易受到忽视,大多数项目管理单位采用过于单一的技术方式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对工作成果的评级内容也采取从简设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岩土工程勘察的指导性,也使得水文地质勘察技术不规范、操作流程不统一等问题凸显。本文首先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浅要分析,主要对水文地质问题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促进我国水文地质勘察和岩土工程勘察事业取得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岩土工程的应用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但其成效与工程师的期待往往有不小的落差,以致于在一般的工程应用上仍不普遍.近年来浅地表地球物理技术有显着的进展,特别是在走时速度层析成像(Traveltime Tomography)、电阻率层析成像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及多道瞬态面波法(Multichannel Analysis of Surface Wave).本文首先介绍这些方法在台湾岩土工程的应用,主要包括地层土壤液化潜能评估、坝体的安全检测、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调查及地基改良的质量管控等,应用案例以台湾常使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逐一介绍.虽然许多成功案例与新的应用方向对于浅地表地球物理技术在岩土工程应用的推广起了鼓舞作用,本文从工程师的角度提出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大量应用的挑战与瓶颈,包括如何提升探测数据的客观性、数据反演非唯一性问题、探测深度与分辨率的限制、实际条件违背反演基本假设的情况、以及地物性质与工程性质链接的不确定性问题,并进一步针对这些问题说明相关研究的进展与实务对策.希冀透过上述探讨,降低物探师与工程师认知上的差距,提升地球物理勘探在工程的应用的合理性与普及性.  相似文献   

7.
正重大岩土工程在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着若干不确定因素,进而导致重大岩土工程风险的存在。由于风险评估能够为重大岩土工程建设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因而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广泛关注,是当前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半个世纪以来,岩土工程界在该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应该强调,重大岩土工程风险评估作为科学问题提出并服务于工程建设决策的研究起步较晚,同时重大岩土工程风险评估也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问题,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挑战。本文主要研究重大岩土工程风险评估基础理论,在工程风险的基本概念、风险评估框架、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评估方法、可接受风险标准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基础理论研究,取得如下主要成果:(1)重大岩土工程风险的基本概念研究。系统梳理和总结了风险定义的演变过程,从哲学层面上总结分析了风险的概念,认为风险定义具有本体地位,把风险定义为,对人类有价值的事物产生不确定性后果的状态。在论述实在论和建构论风险观的基础上,提出风险理论连续统一体的概念。根据本文的风险定义,在分析重大岩土工程不确定性的来源及其分类的基础上,把重大岩土工程风险定义为工程失事对人员生命、经济、环境与社会以及工程自身等造成潜在的损失及其可能性。(2)重大岩土工程风险评估基本框架研究。在讨论和分析重大岩土工程风险研究现状和背景基础上,构建了风险科学与岩土工程相结合的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目的是将风险科学理论和方法与岩土工程相结合,解决重大岩土工程风险评估的内容与框架问题。本文把重大岩土工程风险评估划分为明确背景、风险识别、风险估计与风险评价4个阶段,并给出了工程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根据风险评估基本流程,提出了重大岩土工程风险评估研究内容,具体包括风险评估内涵、风险因素分析框架、风险评价标准和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等4个方面内容。论文认为,重大岩土工程风险评估是风险科学在岩土工程中应用的初级阶段,基于风险的重大岩土工程设计理论则是风险科学在岩土工程中应用的高级阶段和发展方向,认为重大岩土工程应由基于性能设计向基于风险设计理念转变。(3)重大岩土工程风险因素分析和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建立了重大岩土工程风险因素分析框架,主要包括外部的危险性因素和工程内部的易损性因素以及工程失事影响区域承灾体的脆弱性因素。结合风险评估必须回答的3个问题,本文系统地论述了重大岩土工程风险识别方法、风险概率估计方法和工程失事的损失估计方法、风险估计方法以及减轻风险的评价方法。其中,岩土工程风险概率估计采用可靠度法和易损性估计方法,并给出了多种失效失稳破坏模式下的风险概率估计方法;损失估计方法主要讨论了损失估计的基本模型、生命损失估计、经济损失估计、社会与环境影响估计方法。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探索建立重大岩土工程风险估计货币化方法。(4)重大岩土工程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初步研究。论文首先阐明可接受风险概念及其标准。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我国重大岩土工程生命、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建议值。岩土工程个人生命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建议值为:个人可容忍风险标准为10–5/年,可接受风险标准为10–6/年,可忽略风险标准为10–8/年;绘制了重大岩土工程社会生命可接受风险的FN曲线(生命损失数量累积概率曲线),并建议了曲线的相关参数;绘制了重大岩土工程经济可接受风险标准的FD曲线(经济损失金额累积概率曲线),并给出曲线的相关参数的建议值;根据生活质量指数(LQI)和生命统计价值(VSL)模型计算了减轻生命风险的公共决策成本标准;提出了社会稳定与环境可接受风险的等级标准。这项工作可为重大岩土工程风险评价提供标准,为减轻工程风险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5)开展高土石坝地震风险评估示例研究。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国内外学者公开发表的高土石坝震害实例的研究文献,对高土石坝地震危险性、地震破坏形式和地震易损性进行了分析。按照本文提出的重大岩土工程风险评估流程、方法和风险可接受标准,对某高土石坝地震风险进行了评估。论文对该高土石坝地震风险进行了背景分析、风险识别、风险概率估计、工程自身破坏损失估计。估计了地震溃坝情况下,溃坝下游区域的灾害损失。选取坝坡失稳和永久变形两种破坏模式开展高土石坝地震风险概率估计。对于坝坡失稳破坏模式,采取相对可靠度法的安全率估算失效概率;对于坝体永久变形破坏模式,采用坝顶相对沉陷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绘制出了不同地震动加速度的工程地震易损性概率曲线。该高土石坝地震破坏直接经济损失根据易损性指标进行评估。假设该高土石坝出现地震溃坝,对工程下游影响区域的生命损失、经济损失、社会与环境影响进行了粗略的估计。根据本文提出重大岩土工程可接受风险评价标准,给出了某高土石坝地震风险评价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将专家和规范的计算模型嵌入GIS平台中,实现了岩土工程,场地评价以及地下水评价的集成系统,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工程地质评价任务.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数据库设计及其优势所在,并结合实例演示了系统的功能,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前言     
四年一度的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是我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领域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远的学术会议之一。第十一届会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办,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余春文 《地球》2019,(9):96-96
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支护设计带着施工质量与安全,因此出于工程施工安全的考虑,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必须严格依据深基坑的设计标准与要求,对深基坑支护技术进行科学化、合理化应用,才能有效的杜绝安全问题的发生,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及质量的落实。鉴于此,本文结合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支护的技术进行阐述,并对其施工要点进行分析,以提升岩土工程施工的质量,使深基坑支护技术达到相应的设计要求,为工程的整体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岩土震害是指由于岩土体在地震时产生的不稳定所导致的场地和地基破坏.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是地震后工程结构不遭受破坏的前提条件,因此岩土震害的研究对减轻震后工程结构破坏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岩土地震灾害评价多是针对某一具体工程或某一小区划范围进行的,尽管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 料,但基本上停留在分散的、零星的、孤立的状态,不能充分的综合利用这些资料,也不可能形成对岩土地震灾害的总体直观认识,无法供国家防震减灾决策使用.  相似文献   

12.
王天琦  尹述胜 《地球》2019,(6):106-106
岩土工程作为建设施工的重要环节,对建筑施工的质量有重要的维护作用。本文就从岩土工程勘察在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基本环节出发,深入探究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岩土勘察技术上的应用等方面,对基坑勘察的技术创新及深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对地电前兆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铁城  毛桐恩 《地震》1997,17(2):157-161
以含水岩土为样本,研究了不同含水率,不同矿化度,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以及岩土层中重力水面的不等高度状态下岩土电阻率的定量变化,实验表明,岩土介质电阻率与所含水的特性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该实验首次把地下水前兆与地地前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地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其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14.
袁文福 《内陆地震》2008,22(2):151-154
通过钻探、标贯、取样、波速测试、室内岩土力学分析、化学实验,对塔河油田2-10号油区地面工程建设基础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地下水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塔河油田膨胀土属于盐渍土类型,其对建筑物基础有危害性,膨胀土场地建筑物基础埋深不能小于1.5m。提出了防治措施,为塔河油田地面建设工程基础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第十一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由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东南大学共同承办,将于2013年10月25~27日在江苏南京召开。本次会议专题: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新方法。会议的主题:(1)岩土本构模型与参数研究;(2)岩土工程重大工程实例;(3)岩土试验与测试技术;(4)环境岩土工程;(5)土动力学与土工抗震。联系方式:"第十一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组委会  相似文献   

16.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5):1077-1077
随着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以及机场等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和运营,我国在交通岩土工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突出成果,为确保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安全建设和运营做出了卓越贡献。
“第二届全国交通岩土工程学术会议———现代交通基础设施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于2018年10月11—1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主办,北京交通大学、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清华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19家单位协办。会议旨在深入探讨交通岩土工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及工程技术难题,促进设计、施工、科研和教学等各领域的交通岩土工程从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创新,共同推进交通岩土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发展。本次会议汇聚了一大批我国交通岩土领域的顶尖科学家、青年学者、研究生以及企业代表,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陈湘生院士,知名专家60余人,青年学者120余人,研究生100余人,承办方专家和学生80余人,总计参会人数超过360人。
本次会议共征集到212份论文摘要,165篇论文全文。组委会组织专家对全部论文进行了评审,每篇论文均给出两份以上的审稿意见。经作者修改后,投稿论文全部推荐至本领域相关学术期刊正刊,包括:《岩土力学》、《中国铁道科学》、《地震工程学报》、《北京交通大学学报》、《都市快轨交通》、《铁道标准设计》、《地质力学学报》、《水利水电技术》、《铁道勘察》、《青海交通科技》。截止会议举办期间,其中已录用论文68篇,审稿中论文46篇。
本次会议共设置报告111个,其中院士报告2个,大会主题报告12个,分会场报告97个(其中含学生报告37个)。与会代表就岩土体基本性质、隧道工程、桩基工程、边坡工程、路基工程、基础工程、城市轨道交通以及交通岩土数值分析方法、抗震及环境振动、非连续介质力学分析、岩土工程新技术、寒区交通岩土工程等主题开展学术报告和深入交流。
会议闭幕式举办了颁奖仪式,对专业委员会评选出的青年专家优秀论文2篇、优秀研究生论文3篇、青年专家优秀学术报告5人、优秀研究生学术报告5人给予了荣誉和物质奖励。大会于2018年10月13日圆满闭幕。  相似文献   

17.
当前应用工业X射线CT技术观测岩土内部微观结构和力学特性成为研究工程地质的热点课题。然而,现有CT技术的“笨、大、重、险、贵”限制了现场应用能力,且常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存在丢失或破坏原有地质信息的问题。本文提出原位CT技术的概念,并指出其在岩土工程勘察领域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基于超小型冷阴极脉冲式X射线管及成像设备搭建随钻原位CT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原位岩心数字采样与CT快速重构。在此基础上明确后续研究重点和关键技术,主要包括2D/3D CT快速重构新理论和新方法,解析CT重构图像与岩土颗粒特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局部精细结构重建算法,构建精确的原位岩心3D微观结构模型;结合3D打印技术制备原位置岩土准样本,研究等效准样本的力学特性;建立时-空四维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形成具有学习和预测的反馈评价体系,对丰富当前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和完善原位CT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地下水渗流和地震对边坡的稳定性都有重要影响,渗流和地震共同作用这一复杂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问题已成为当前岩土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主要问题是渗流和地震共同作用时稳定性的计算方法需要探索和完善;各种影响因素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本文的研究工作为解决复杂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这一工作对多工况耦合作用下的边坡失稳机理研究和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际意义。本文在前人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数值模拟开展了渗流和地震两种工  相似文献   

19.
陈国兴 《地震学刊》2012,(3):383-383
"第十一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由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东南大学共同承办,将于2013年10月25日~27日在江苏南京召开。本次会议专题: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新方法。会议主题:(1)岩土本构模型与参数研究;(2)岩土工程重大工程实例;(3)岩土试验与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连地区工程场地各类岩土剪切波速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大连地区工程场地各类岩土剪切波速的变化规律及在一定土层深度内的分布范围,可在大连地区工程实践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