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由强烈地震引发的场地振动、地面破裂、地基失效和边坡破坏等震害效应令高架交通工程的墩桩基础产生位移、下沉、变形、折断,进而导致高架线路交通工程遭到破坏的实况.提出了一些基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高架线路场地地震地质灾害防御对策与工程地震勘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汶川地震、通海地震、唐山地震和澜沧-耿马地震中水利工程破坏情况的统计分析,本文以统计表的形式直观地反映了水利工程震害的特点及破坏形式.根据水利工程的震害特点,探讨分析了水利工程震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震烈度、结构设计、施工质量、地基及场地条件是水利工程震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水利工程震害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是开展风险治理和隐患排查的重要手段,在分析研究国内外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开展地震工程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综合考虑震源破裂过程、地震动传播路径、场地条件、建筑结构地震响应等因素,构建城市建筑群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体系;以嘉兴市为研究示范区,基于设定地震和多概率地震危险性水平开展城市群体建筑结构地震时程反应分析及震害模拟,构建城市建筑群地震灾害可视化分析平台。该项研究旨在探索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有效方法,为地震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根据四川筠连M_S4.9地震现场震害调查资料,总结震区各类房屋震害特征及典型地震地质震害情况,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环境、震源机制解和余震序列,初步探讨震害分布特征及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震区多数房屋为砖混结构,其整体破坏情况较砖木和土木结构房屋重;震区地震地质灾害受高差、坡度和岩性影响较强。震害破坏程度较重的主要因素包括:房屋结构不合理、抗震性能低;场地地基软弱或存在临空面,不均匀沉降现象突出;地质构造环境复杂,震害"上、下盘效应"明显;短时间段内地震频发,震害累积效应显著;人文地理环境限制,屋顶蓄水增强荷载不均匀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芦山地震中的校舍建筑震害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发现,汶川地震后重建的框架结构,由于按照新的抗震规范进行设防,大多数没有出现结构性损伤,震害集中在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上.建于汶川地震前的框架结构,当不符合规范的强制条文时,破坏严重,特别是单跨框架,个别发生首层柱端破坏.砖混结构校舍中的宿舍楼,由于开间小,横墙多,多设置了构造措施,虽有结构破坏,但均可修复.砖混结构教学楼采用砖墙-框架柱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大多在汶川地震后得到加固,未加固的教学楼有严重的结构破坏,而加固后的校舍建筑则表现较好,但是这些结构体系多采用预制空心板,整体性较差,已经被规范禁止用于校舍建筑.场地对结构震害有重要的影响,密实的持力层、妥善的地基处理和整体性好的基础形式,可以大幅度减轻结构的震害.本文建议:应加强校舍建筑基于性能设计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其设防目标;研究填充墙与框架的相互作用,设计新型的填充墙体系以实现校舍建筑在不同地震水平下的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历次地震中,地形、地貌及场地条件复杂的山区容易出现房屋建筑震害异常情况。分析震害异常的原因,对于进行建筑抗震设防以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2014年盈江524、530两次地震后Ⅷ度区的卡场镇麻竹岭岗房屋破坏及场地条件情况进行调查,根据麻竹岭岗的地形条件由高到低分为3个区,对3个区内的建筑破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表明震害程度呈现出明显的从山底至山顶逐渐加大的趋势,揭示出显著的山体影响作用。重点对山顶的穿斗木结构破坏情况进行了分析,找出了造成建筑结构破坏的几个不利因素,包括山丘地形顶部放大效应、覆盖土层放大效应以及多次地震震害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云南漾濞MS6.4级地震影响区范围内房屋震害调查发现,区域内土木结构房屋破坏较其他结构严重,主要分为"穿斗式"和"墙抬梁式"两种类型,两者在地震中的破坏虽有相同,但也各有特点.文章从两种类型土木结构房屋破坏比较明显的主体架构、屋顶、墙体和地基部位进行震害特点分析,结合调查情况发现造成房屋受损严重的主要原因为房屋自身结构缺陷抗震性能差、地震频发加重房屋震害、地形条件造成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8.
有冻土层场地上多层砖房的震害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一个6层砖结构和四种场地共同组建成四个结构-地基一体化计算模型,输入唐山地震基岩地表的余震记录,计算融土场地、有冻层场地和刚性地基三种情况下结构的地震反应,通过结构基底等效输入和结构地震反应内力的比较,作者认为,对绝大多数中软场地,用现行的刚性地基假设,作多层砖房震害预测是偏于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江苏高邮-宝应交界4.9级地震震害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根据台网监测资料及现场调查结果,介绍了2012年7月20日江苏高邮、宝应交界4.9级地震的基本特征,给出了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与现场宏观调查结果分析认为,本次地震的发生可能与杨汉苍-桑树头断裂有关.以现场调查资料为基础,对震害进行分析,提出了本地区地震烈度评价标志,并给出了本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图.根据砖混结构、砖木结构房屋的震害特点,认为水网地区地基条件差、抗震能力差、建筑质量差和年旧失修是房屋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针对地震灾害的地区性差异,给出了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民居抗御地震灾害能力和加强中强地震孕震发震研究等建议,以期为震害调查和地震灾害的预测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场地震害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场地震害是随空间和时间而变化的多因子影响的综合体。本文根据这一观点分析影响珠江三角洲场地震害的环境因子及岩土特征,探讨该区砂土液化、软土震陷、活动断裂、滑坡、崩塌、岩溶和孤立地形等场地震害,指出本区未来场地震害的主要形式是砂土液化和软土震陷,但也不可忽视活动断裂和水下场地震害,以及特殊地形地貌引致的共振、驻波破坏。  相似文献   

11.
大地震往往几十年一遇,而且我国不同地区的地震模式和破坏形式各不相同.大震之后,各种伴生自然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失.地表破坏形态难以保持原貌,各种工程震害现象因地震救援和恢复重建等而不复存在.因此,每一次大的地震灾害后及时组织开展科学考察,总结经验及教训,对认识地震灾害规律,提高今后防震减灾工作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第10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将于1992年7月19—25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该大会的目的是为全世界的地震工程和有关领域的专家提供一个国际论坛,以便他们聚集一堂,交流思想和信息,从而促进地震工程学的发展该大会的议题是:最近的地震破坏;地震观测和数据处理;地震危险性和地震灾害;强地面运动;场地效应;土壤动力性质和动力反应;土-结构相互作用;地基和地震隔振;地震荷载下的结构模拟;实验方法及结构物和部  相似文献   

13.
1979年3月15日20时52分,在云南省普洱县的磨黑、勐先之间发生了一次震级为6.8的破坏性地震,震中烈度为Ⅸ。作者根据在现场实地调查的119个自然村中各类房屋的震害情况,确定以典型房屋的平均震害指数作为评定一个自然村的震害尺度。选择绘制了四个剖面上没有考虑场地条件影响的震害分布图和六个剖面方向的实际震害衰减平均曲线。讨论了磨黑地震影响场。认为磨黑地震震害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烈度衰减的不一致性除了这次地震沿发震断层释放的能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可能不均匀外,主要是受震区内场地条件的影响。 文中以典型震害实例,再次证明了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就这次地震而言,软弱地基与基岩或坚硬地基上的震害指数差值平均为0.18;孤突陡坡地形较之平坦缓坡地形的震害有明显加重,其震害指数差值平均为0.19。对于地基土质不均,特别是半挖半填或用毛石堆砌的陡坎地基,使震害加重。  相似文献   

14.
汶川大地震液化的特点及带来的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汶川8.0级大地震液化及其震害科学考察结果,分析此次地震液化带来的新问题.结果表明,汶川大地震中液化及其震害现象显著,是建国以来液化涉及区域最广、液化宏观现象最为丰富的一次;本次地震液化宏观现象特点为喷水高、持时短、喷砂量小但喷砂类型十分丰富;砂砾土液化、Ⅵ度区内场地液化、深层土液化、无液化减震以及液化普遍伴随地裂缝是此次地震液化5个突出特征;砂砾土液化判别技术、液化引起地表裂缝机理和预测方法、Ⅵ度区内场地液化与深层土的液化机理和预测方法、液化加减震发生条件、场地液化现场判定与识别技术等是新的课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应优先发展岩土地震工程观测技术及建设岩土地震工程实验场.  相似文献   

15.
鲁甸5.6级地震震害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对云南鲁甸5.6级地震中47个居民点的震害调查,给出了本次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图,分析了场地条件与震害的关系、各类房屋的震害特征、典型房屋震害累积效应以及生命线工程震害。结果表明:这次地震比2003年11月鲁甸5.1、5.0级两次地震破坏严重,形成了Ⅷ度破坏区及较大范围的Ⅶ度和Ⅵ度破坏区,盆地区的震害比基岩区的要重.其主要原因是:①盆地区广泛分布有软弱地层;②震区建筑结构简易,抗震能力极差;③三次地震震区基本重叠,震害累积效应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地震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原因以及震害与工程场地条件的关系的分析,论述了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以及地震安全性评价法制管理的必要性。并就制定法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其它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9,39(1):I0001-I0001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1年正式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系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本刊主要登载国内外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性文章和问题讨论、学术动态等。其内容包括:强震观测与分析;工程结构抗震理论;结构、工程体系的震害调查总结和震害评定;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小区划;岩土地震工程和场地效应;建筑物与生命线系统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18.
正《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1年正式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系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本刊主要登载国内外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性文章和问题讨论、学术动态等。其内容包括:强震观测与分析;工程结构抗震理论;结构、工程体系的震害调查总结和震害评定;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小区划;岩土地震工程和场地效应;建筑物与生命线系统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原理;结构地震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19.
正《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1年正式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系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本刊主要登载国内外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性文章和问题讨论、学术动态等。其内容包括:强震观测与分析;工程结构抗震理论;结构、工程体系的震害调查总结和震害评定;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小区划;岩土地震工程和场地效应;建筑物与生命线系统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原理;结构地震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20.
陈敬 《地震研究》2000,23(4):436-443
收集了云南地区从1624~1988年遭受地震破坏的各类桥梁67座的震害资料,并给出了桥梁的震害、建造年代、场地等情况及破坏程度的划分,根据云南地区地震对桥梁的破坏,石拱桥占的数量较多,钢筋混凝土桥较少。章主要对石拱桥及钢筋混凝土桥的构件震害表现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在一般场地地质条件下,当受到不大于Ⅷ度地震的作用,桥梁受力构件基本不会产生明显破坏;而在场地不利情况下,Ⅵ、Ⅶ度地震都可能会遭受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