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统计分析与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了全球变暖、构造活动、地球(以及月球和行星)轨道效应、太阳活动等对降水的影响。认为构造活动、地震、气候变暖与降水或洪涝灾害有一定关系;地球的轨道效应是地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从而与旱涝相关;月球行星轨道效应和太阳活动均与旱涝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气候变冷和构造活动弱是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则加速了沙漠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     
姜景山 《中国科学D辑》2009,(8):1028-1028
浩瀚的太空,无穷尽的空间,人类生活在其中的地球上.自古以来,人类对太空始终存着深深的思考与向往.地球有一颗长久相伴的天然卫星——月球.月球是人类有文明以来,特别是近代,期望能够征服的天体.自20世纪50年代人类进入太空、开辟太空时代以来,已经多次用人造飞行器对月进行探测.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十多年间,以美国、前苏联为代表的国家花巨大资金进行了月球探测.1969年,美国月球人阿姆斯特朗第一次踏上月球,开辟了人类就地探月的先河.经过十几年的宁静期后,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提出“重返月球”计划为起点,各个国家起动了新一轮探月热潮.在这股热潮中,  相似文献   

3.
匡自革 《地球》2012,(4):161-165
地球永恒自转与圈转,在地球上观测宇宙,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视觉角度。如果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不管银河是不是在围绕太阳旋转,夜晚观测银河就会有明显移动。在冬季出现日环食,夏季出现日全食,也明显说明了地球没有围绕太阳旋转,月球也没有围绕地球旋转。如果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当地球旋转到相距太阳较近时期(夏季),月球也旋转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同时地球、月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只可能解释为日环食,如果解释为日全食,就会永远没有日环食出现。当地球旋转到相距太阳较远时期(冬季),月球也旋转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同时地球、月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也只能解释为日全食,如果解释为日环食,就会永远没有日全食出现。在现实当中,偏偏都是夏季出现日全食,冬季出现日环食,充分说明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月球围绕地球旋转的观点有错。地球在太阳一侧圈转,地球轨道圈在月球轨道圈之中,才是唯一客观存在的天体动态。  相似文献   

4.
对比研究地震、月震、火星震和金星震有助于认识物质现代运动的本质和揭示地震过程的物理实质。3.1类地行星的地震活动3.1.1月震活动性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距离地球384400km,它在空间运动过程中主要受地球和太阳影响。月球质量为7.35×1026g(地球质量等于5.977×1027g),体积为21.99×109km3,月球平均密度等于3.34g/cm3(地球密度等于5.52g/cm3)。在30亿年时界上,月球相对平静,很久前就已冷却。通过月球面热辐射不超过1026erg/a(地球上热损耗达1028erg/a),月球面上有超深断裂和弱化带的全球系统。图3.1月球内部结构图月球内部结构可分成…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7,(4)
<正>人类的足迹已经遍布整个地球,我们占据了陆地,我们能够在空中飞行,或者潜入最深的洋底,我们甚至还登上了月球。随着对地球的研究日益深入,你可能会认为对她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其实,关于我们的这个家园,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或者思想的误区。比如"地球"一词来源于古英语中的"Erda"、地球一天是23小时56分4秒,地球不是一个正圆,看上去就像有"腰间赘肉"……每一条知识,都让人感叹着地球的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6.
固体潮 地球处于月球的引力场内,月球在地球内部某点的引力(指月球作用在该点上的质量为一个单位的质点上的力)减去月球在地球质心处的引力,称为月球在该点的起潮力。月球在地球内部各点的引力方向和大小都不相同,但月球在地球内部形成的起潮力,对过地心且垂直于月心和地心连线的平面来说,大体上呈对称分布。它使地球在月心和地心连线的方向上,向两侧  相似文献   

7.
地球和月球的弹性潮汐形变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一个由较新的月震、月球形状、月球重力及月球天平动资料所建立的真实月球内部结构模型,解算了在地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下月球表面的弹性潮汐形变。得到了表征月球弹性潮汐形变的特征数--月球勒夫数。这个结果与国外一些学者采用假想或简单月球模型所得结果有较大不同。同时,本文还根据近年来出现的新的地球模型,再次求解了地球的静态勒夫数。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地球模型对解算地球的静态弹性潮汐形变的结果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对比分析了25 a (1973~1998年)的日长(Length of day, 以下简称LOD)、大气环流及月球相位随时间的变化. 发现伴随着月球相位的交替变化, 地球大气的纬向风速场、地球位势高度场及LOD作27.3及13.6 d的周期振荡. 每5~9 d (平均6.8 d), 随着月球视赤纬角从0°变为最大值(绝对值)或从最大值变为0°, 全球纬向风速场、地球位势高度场及LOD经历一次突然变化. 这种周期性的大气振荡, 被视为一种大气潮. 对比月球视赤纬角变化及与其对应的LOD、大气纬向风速场及地球位势高度场变化, 分析了10个大气潮个例. 月球对地球大气引潮力作用的周期变化, 是引发27.3及13.6 d周期大气潮的主要原因. 月球对地球大气的作用是巨大的, 它引起大气纬向风速场及地球位势高度场的变化. 当月球围绕地球运转至天赤道上空时, 月球视赤纬角等于0°, 这时月球对大气的引潮力最大, 大气的纬向风速增加, 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减小, 日长(LOD)增加. 反之, 当月球视赤纬角最大(绝对值), 月球对大气的引潮力减小, 大气纬向风速减小, 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增加, LOD减小. 27.3及13.6 d周期的大气潮值得更深入地研究. 月球对地球大气的引潮力作用, 应该在大气环流及中短期天气预报模式中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月球和地球正常重力特征差异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球和地球都非常接近于旋转椭球,基于正常椭球求定的正常重力场占据了月球和地球真实重力场的主要部分,比较月球和地球的正常重力,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个天体的重力变化特征.基于Clairaut定理求解月球和地球的正常重力,正常重力随纬度的变化呈现了相反趋势,即地球是两极的正常重力大于赤道的正常重力,而月球是两极的正常重力小于赤道的正常重力.从截断误差及椭球形状与自转角速度的协调关系分析了月球和地球正常重力随纬度变化产生相反趋势的原因:月球的椭球扁率与自转角速度之间的数值关系不满足行星流体静力学平衡条件,即利用Clairaut定理求解正常重力并不严格适用于月球.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末,由于现代地震仪器的诞生,地震学便获得新生,从此,不再是一门仅是描述性的科学,而转变为一门数学——物理学的科学。它使人类在本世纪对地球甚至月球的认识有了飞跃的发展。七十年代初,我国笔绘记录地震仪DD—1(短周期,T_1=1秒)及DK—1(中长周期,T_1=15秒)的诞生,在临震监视与速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它存在的一些弊  相似文献   

11.
我爱我家     
《地球》2009,(1):1-1
尽管天文学家一直在探索,但迄今为止,我们确切知道的事实还是一生命仅在地球上存在;人类仅在地球上繁衍,休养生息。如此的结论让我们倍加珍惜这颗行星。这是我们的家,好大的一个家呀!了解它、体贴它、维护它、善待它,已经成为人类在21世纪的最新觉悟。  相似文献   

12.
深12公里的井孔地球上人类钻掘的最深的井孔有多深呢?最深的现在已经超过11.5公里,接近12公里。地点是在苏联西北部的科拉半岛摩尔曼斯克市以西。井孔深度的最终目标为15公里,但它也不过是地球半径的二百五十分之一。在能够飞向月球的时代,还不能“直接”对地球内部进行调查,这是出人意料的。上述的井孔是为探索未来资源的线索、试验新的钻探方法、调查地球科学方面令人感兴趣的问题,经过了很好的组织才开始钻掘的。  相似文献   

13.
岳尚华 《地球》2013,(11):104-107
最新资料表明,最早的人类出现作600多万年前,这似乎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如果把它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年龄做比较,就会发现人类的幼小。地球已经拥有46亿年的发展历史,而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也早在38亿年前就诞生了。  相似文献   

14.
郑仙蓉 《地球》2014,(1):56-61
首次实施我国月面巡视勘察任务嫦娥三号探月航天器包括着陆器和携带的玉兔号月球车,它不仅要在月球表面上实施软着陆,并且还要在月球上释放我国首辆“玉兔”月球车,获取月球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发回数据和图像,再携带月球样本返回地球。  相似文献   

15.
在地球历史上,物种灭绝曾经多次出现。部分科学家认为,物种灭绝一直是生命进程中的一部分。化石记录表明,物种至少经历了五次大灭绝。自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就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与前五次物种灭绝不同的是,第六次物种灭绝主要是因为人类的过度捕杀和对物种栖息地的破坏。据不完全统计,从1600~1800年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25种;从1800~1950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了78种。  相似文献   

16.
月球的全球构造格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最初依据月表反照率建立的月陆、月海二分法一直主导着人们对于月球构造格架的基本认识,然而自20世纪末以来的各种月球探测数据均表明,南极艾肯盆地作为月球上最大的撞击盆地不仅占据了月表很大的面积,而且有不同于月陆和月海的性质及演化过程.本文通过综合研究月球典型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地形特征,初步确定了月球的全球构造格架是一个既有横向表面延伸又有纵向深部延伸的三元结构,包含三个月球大地构造单元,分别是主要覆盖正面风暴洋及周围月海盆地区域的月海构造域、主要覆盖背面高地的月陆构造域以及位于南极艾肯盆地的南极艾肯盆地构造域.  相似文献   

17.
太阳风注入月球表面月壤层的^3He是一种可供人类使用的潜在月球资源。月壤中^3He含量主要与太阳风通量、月壤成熟度以及月壤中TiO2含量等主要因素有关卉艮据受地球磁尾影响的太阳风通量模型,给出了月球表面太阳风通量随经纬度的分布。根据Clementine(克莱门汀)的紫外。可见光光学数据,计算了整个月球表面月壤光学成熟度(OMAT,Optical Maturity)以及月壤中Ti02含量的分布。在此基础之上,根据Apollo(阿波罗)月壤样品的测量结果,给出月壤表层^3He含量与月表归一化太阳风通量、月壤光学成熟度以及TiO2含量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计算了整个月球表面月壤表层^3He含量的分布。根据Apollo测量数据,以月球表面数字高程经验性构造的月壤厚度为例,给出了月球表面整个月壤层单位面积内^3He含量分布,并估算了整个月球表面月壤层所蕴含的^3He的总量。  相似文献   

18.
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算了月球赤纬角最大和最小时地球的潮汐形变值.结果表明,当赤纬角最大时月球引潮力所引起的地球表面积和地壳容积变化量是赤纬角最小时所引起的相应变化量的2.3倍.因此,当月球赤纬角最大时地球大量放气,而月球赤纬角最小时气候干旱,中国大陆出现旱灾.用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周期和地震周期对上述结论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9.
正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唯一场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命必需的粮食、水和生活必需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同时也常给人类带来诸如火山、地震、海啸等灾难。通过深部探测了解地下的物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不仅是人类探求自然奥秘的追求,更是人类汲取资源、保障自身安全的基本需要。近百年来各国的地球科学家一直不断地进行探索,我国科学家也意识到必须开展中国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才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7,(8)
<正>南极特殊的地理、地貌、气候等环境特征,使其具有过渡性、脆弱性和敏感性等特点。南极大陆沿海地带是南极海、陆、冰的交集带,它同时受到来自海洋、大陆冰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环境因子复杂多变,因而成为南极生态环境最脆弱的环节。与地球上其他地区相比,南极除了严酷的气候条件,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少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