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卢志光 《高原地震》2007,19(2):71-72,49
西部边境山区,地理位置特殊,一向为主要的战略要地,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差,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经济条件落后。西部边境山区地貌和地质构造复杂,具有诱发破坏性地震的条件和受邻近地区地震影响的可能。而边境山区防震减灾工作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以及问题和困难,难以适应当前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要做好边境山区防震减灾工作,树立国门形象,提高国际影响,边境山区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强化措施,提高防震减灾工作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地下电磁波法的解释工作,原用的直射线代数重建层析方法,从理论分析即能看出。存在着对小目标反映不明显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实际观测到的场值是叠加场,包含目标的散射信息,在多重情况下有明显的规律,可以表示成一定的模式.借助正演,反映出这些场值的规律,这是建立模型模式的过程,它为一种新的解释方法──模式识别,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写在没有地震的时候——对地震工作的一些粗浅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羡昌 《高原地震》2007,19(2):36-38
没有地震当然好,尤其是没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的生活不断改善,国家繁荣昌盛,这是地球上的居民向往的共同目标。但是地震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有认识、防备、应对地震的发生,尽最大能力减少损失,而不能抑制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马刚年 《高原地震》2007,19(1):56-57,55
从比较完整的意义上说,县级(包括县级市)行政管理,或者说社会公共管理,在国家行政体系中,属于真正基层的一级。它的最大特点是最普遍地直面工作对象,国家的行政管理能否落实和到位,依赖于这个“基层”级的工作来体现,地震部门也不例外。但地震部门的工作又有不同于其他部门的特点,或者叫“难处”:一是工作新,尽管地震这一自然现象在古人类就有察觉和感受,  相似文献   

5.
模型,计算了雷暴云电荷突然对地放电后QE场大小 在0~90km高度上的分布. 对200C的正电荷对地放电后的计算表明,在放电1ms后,在65~78km的区域内,QE场大于大气的雪崩电场,而0.5s后,该电场迅速衰减到很低的水平. 在电 离层高度上,由于电子的热化时标和电离时标极短,在QE场的作用下,夜间局部低电离层会 有比较大的响应. 对Boltzmann方程数值求解的结果表明,在某些高度上,电子分布函数有 明显的高能尾巴;在63~83km的高度上,电子平均能量为3eV<ε<6eV;计算的电子数 密度 的峰值扰动表明,在65~78km的高度上,电子的数密度增加,最大的电离峰值约在74km处, 大约增加了3个数量级,比电磁脉冲(EMP)的电离效果大得多.  相似文献   

6.
HRCT(高分辨CT)图像是较常规CT具有更清晰的空间分辨率的图像。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从而提高病灶细节以及正常和异常细微结构的显示能力,对配合临床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如何利用普及型CT机获得HRCT图像。我们做了技术上的改进,并在不增加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利用软件功能,提高一些技术参数,主要是扫描层厚,管电流及扫描时间,高分辨薄层重建,尽可能的缩小显示野,加大矩阵等。所得到的图像分辨率明显高于常规CT,如肺小结节的显示,腔隙性梗塞的检出率,可疑小腔隙与大的像素颗粒的辨别等。我们认为,进一步开发软件功能。会获得更加理想的HRCT图像  相似文献   

7.
1995年1月17日,日本关西兵库县南部发生7.2级地震(阪神地震),神户一带遭受巨大损失,人员伤亡惨重,这次地震是自唐山地震之后近20年来,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一次地震事件。本文首先从地震预报的角度,简要地介绍了阪神地震前观测到的中短期前兆异常,包括震群活动、地震空区,水中氯离子浓度增加以及低频电磁辐射等,分析了阪神地区的地震危险性,指出在中期预测圈定的强震危险区,加强短临预测的跟踪,是最佳地震对策,也是起到减轻地震灾害,取得实际御防效果的基础.同时提出推进工程抗震研究,发展城市抗震工程学,提高城市综合防御地震危害的必要性。最后,文中对近期我国东部震情作了简要分析,并对强化监测,努力捕捉短临前兆信息,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目前地震科普防震知识宣传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认为,要想切实搞好此项工作,并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使之卓有成效,首先应在地震管理体系中制定出明确的责任目标,并要有保证目标实现的措施,第二在此基础上尽快将此项工作纳入社会宣传的总体规划,实现社会化管理,组织起社会多种宣传力量,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9.
利用1950.0,1960.0,1970.0,1980.0,1990.0等年代的地磁资料,建立了时空变量统一的三维中国地磁基本场模式。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时空变量统一的三维中国地磁基本场模式是成功的,可行的。本文还以此模式场作为正常场,计算出1970.0年中国地磁异常场,并把地磁异常与地质构造(岩性分布)相比较,发现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高温高压下弹性波速测量是研究地球深部物质状态、性质和运动等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现今人们认为,脱水是引起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Kern,1982;Ito,1990;Christensen,1989;Popp,Kern,1993;宋茂双等,1996;周文戈,1998;赵志丹等,1996).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等资料表明,云母、闪石和蛇纹石等含水矿物的脱水作用是地球深部水的主要来源(Ulmer,Tromsdorff,1995;Ito,Tatsumi,1995;Newton,1989).蛇纹石是地幔的主要矿物——橄榄石和辉石的主要蚀变矿物,含H2O量达13%(wt),远远高于其它含水矿…  相似文献   

11.
地磁日变规律的破坏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8.1级地震前,震中距为400km的格尔木台地磁垂直分量Z的日变形态发生异常,1998年1月10日张北Ms6.2地震前,北京台和静海台Z的日变形态也有异常。但是,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Ms6.5地震和1月27日丘北Ms5.5地震前,通海台的Z分量无异常。这可能与地震的复杂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峡工程库首区胡家坪M_S4.1水库诱发地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收集有关资料并对地震现场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2008年11月22日发生在秭归县归州镇香溪村胡家坪 M_S4.1级地震及其发生的地质-水文地质与地震活动背景条件,介绍了地震灾害. 并进一步讨论了相关的地震前兆异常、地震成因等科学问题,认为该地震是在水库水体荷载与库水下渗的共同作用下沿仙女山断裂发生的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 并认为震前有一定的前兆异常,这个地震的发生除了水库蓄水作用之外,可能还与汶川地震对该区应力场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3.
收集尘封多年的原始资料,对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发生后地震现场应急情况进行了历史性回顾。震后当天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全国地震工作领导机构?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并首次统一指挥调度大震现场工作。渤海地震促进了山东地震工作的快速发展,是山东地震工作的标志性事件。1969年渤海地震留下50年来我国防震减灾发展历程的一个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14.
将翁文波(1984)信息预测过程的理论应用于地震的决策过程,用四个圆的交叉和重叠表示不同组合,共可分出13个区,从决策结论是有震的情况可区分出7种不同性质的决策结果,剩下6处种都是在无决策情况下。决策有震且正确的有4种性质,决策有震且错误的有3种性质,当前,有关地震预报的理论尚很不完善,决策有震的符合比率相当低,通过决策过程的系统分析有利于理解漏报、虚报、伪报、假正确等情况的产生原因,有利于改善地  相似文献   

15.
大地形变资料用于地震预测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大地测量学科用于地震预报及相关研究方面所了解的一些进展和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和总结。 其中包括1975年海城地震、 1976年唐山地震、 1989年大同地震、 1996年丽江地震、 200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 2005年乌什地震和2004年底的印尼8.7级特大地震等多次强烈破坏性地震及其观测到的形变异常现象和所做的预测研究成果, 显示大地测量, 特别是空间大地测量的发展对地震预测研究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对多学科开展联合攻关研究及地震监测预报的宏观决策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震应急对策决策支持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空间决策支持技术,设计与开发了地震应急对策软件,在软件的总体设计、功能模块、数据库建设、地震应急对策模型及接口设计与模块集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并在“青岛市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支持软件系统”中得到实际应用和检验。实践证明,该软件能够实现城市地震灾害信息的科学管理,智能制定各种地震应急对策和生动的可视化,从而有效提高地震应急的效率和响应速度,为城市地震应急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决策手段;建成的“青岛市地震应急对策系统”对全国大中城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建设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汶川8.0级地震前地震趋势分析意见的回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杰  郭铁栓  杨立明  苏有锦  李刚 《地震》2009,29(1):40-52
该文在系统整理自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到汶川8.0级地震前年度地震趋势预测中提出的地震活动异常和分析意见的基础上, 研究汶川地震未能做出中长期预测的原因。 结果表明: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发生后, 判定中国大陆处于强震连发阶段, 仍有发生8级大震危险, 但此后的2002—2007年中国大陆周边接连发生大震, 而内部连续6年的7级地震平静, 以及中国大陆5、 6级地震相继出现的显著平静, 是导致2006年以后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水平预测明显偏低的原因。 南北地震带中段一直是作为近几年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地区, 但2007年云南宁洱6.4级地震后, 对西南地区强震危险的紧迫性估计不足。 而汶川地震所在的龙门山地震带历史上没有7级以上地震记录, 也是该地震带未作为近几年地震重点危险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仙游2013年ML5.0级地震是福建该省年度内发生的最大地震事件。在地震监测以及精定位的基础上,从地震序列、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解等方面做了统计分析,并依据震区地质构造图,分析了地面流动重力反映的不同构造部位深部物质的变化及其与断裂构造和地应力的关系,最后从断面凸破模型分析了地震发生的机理,并与地球物理及震源机制解进行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19.
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随社会发展而加重。经济迅速发展的我国新世纪防震减灾应采取新措施;需要提高地震设防标准,鼓励部分建筑先坚固起来,使我国建设的抗震能力在几十年内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在全国范围内抑制虚报,科学地确定地震预报的震级下限,通过清理地震预报方法提高报准率,从总体上提高地震预报效益;应重视震时应急行动的研究;应加强企业的防震减灾工作,并通过立法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加强建设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我国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取得了重大进步。2020年7月12日唐山市发生5.1级地震,此次地震为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基于此次事件,本研究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科普及实地调研,于唐山市路南区和丰南郊区一带进行地震灾害知识问卷调查,对唐山市地震局进行访谈。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交叉分析,了解民众地震科普情况,并将科普情况与调研成果向当地政府进行汇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