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我们在水下安放一个水音器,就能听到鱼类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小鲶鱼发出的声音,犹如蜜蜂“嗡嗡”飞来;成群的青鱼游来,发出像小鸟一样的“叽叽”声;黑背鲲的叫声,如同风刮树叶,“沙沙”作响;沙丁鱼群的喧哗,宛如静夜浪涛拍岸,“哗啦,哗啦”;冷球鱼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仿锦人在打鼾;驼背鳟发出“咚咚”声,好像在敲山鼓……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的潜心研究探明,鱼类有着奇特的“语言”一一声音信息。鱼的“语言”相当复杂,不同的鱼类有着不同的声音信息。成群的青鱼会发出小鸟一样的叽叽声音,沙丁鱼群会发出如同海浪拍岸的哗啦哗啦声,小鲶鱼发出的声音像蜜蜂发出的嗡翁叫,冷球鱼则会发出犹如人打鼾的呼噜呼噜声,其他的如黄鱼发出咕咕叫,黑背鲲会发出沙沙沙声,驼背鳟的声音咚咚响等。最早人们认为鱼类发声是靠发声器官。但是,研究结果发现,鱼类没有专门的发声器官,而是利用它们躯体上的其他器官来“兼职”发声的。如产于长江  相似文献   

3.
蓝色新事     
《海洋世界》2014,(10):2-3
南极科学家解开南极洲怪声之谜 一种被称作“仿鸭叫”的噪音每到冬天和春天就会出现在南极洲,然而它的来源却困扰了研究人员数十年。现在声音记录仪已经揭开了这个秘密,这种声音事实上是南极小须鲸在水下发出的叫声。这种奇怪的声音最早是在50多年前由潜水艇探测到的。那些听到这种声音的人都对这种鸭子一样的声音感到惊奇。  相似文献   

4.
光宇 《海洋世界》2002,(7):20-20
鱼类之间能够利用自己的声音,来相互联络与传达消息,从而构成了一种奇妙的“语言”。不同的鱼儿会发出各种奇特的声音,因此,鱼类的语言也是千差万别。在近海有一种两只眼睛都长在一边的比目鱼,其叫声好似风琴低键发出的声音。然而,这样的“海洋音乐家”却非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5.
国外对加州海狮水下声进行了不少研究,但尚未取得一致结论。我们对北京动物园中的加州海狮(Zalophus californianus) “东东”和“玲玲”的水下声信号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发现它们在水下发出许多种声信号。在缓慢的自由游泳状态发出幅度较低、没有明显规律的脉冲,而当快游接近池壁或跳出水面之前和入水之时,则发出上升时间短、幅度很大的脉冲列。“东东”三岁半,好动,发声极多,其脉冲声信号较易测到。  相似文献   

6.
鱼类在水下会通过各种方式发出声音,其中鱼鳔发出的声音最响,它是鱼类交流信息的一种“语言”。鱼类交往时使用的音频范围为20~1200赫兹,人耳能听见的振动频率为20~20000赫兹,但是人耳为什么很难听见鱼音呢?原来,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要比在空气中快4.5倍,水越深压力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鱼类无需发出很响的声音,便能取得很好的音响效果。人耳要听到鱼音,一般必须借助水下听音器。海洋中的事确实奇妙,1984年夏季的一天深夜,行驶在美国西海岸旧金山湾的一艘客轮上的  相似文献   

7.
许多年以来,美国海洋生物学家们一直想弄明白海豚在它们交流和航行中是如何发出卡嗒卡嗒和长而尖的叫声。它们的叫声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只有假设在它们的头部有两套分别独立工作的发声系统才能很容易地解释这一现象。为了证实这一猜想,他们在海豚体内连结两个内窥镜,两鼻翼通道各一,当海豚发出声时,可观察动物鼻翼通道“声音翼”的振动情况。  相似文献   

8.
梅童鱼的群体发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重要的海洋生物噪声现象是海洋生物的群体发声。这些声音在一年中的某些时候是某些地区海洋环境噪声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海洋动物发声中,鱼类发声是很主要的。如石首鱼类,国外俗称鼓鱼或鸣鱼,以能发出明显的声音而著称。在我国沿海近岸石首鱼类分布很广,其中尤以大黄鱼群体发声最为强烈,其他如黄姑鱼、(鱼免)鱼、毛鲿鱼等石首鱼类也有明显的群体发声现象。梅童鱼属是我国石首鱼类中常见的一种小鱼,体长一般为80—160毫米,其分布范围较窄,一般限于中国沿海。在南海近岸海区,每年春、夏之间梅童鱼生殖季节,大量个体鱼发出的群体声所造成的噪声是这一地区海洋环境噪声的主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太平洋海底世界,每天最吸引游客的要算是“人鲨共舞”表演了。潜水员潜入7.5米深的主池中,亲手把食物送到大鲨鱼的口中。“惊险!”“刺激!”,游客不时地发出阵阵惊叹声。但在水里的潜水员又是什么感觉呢?让我们来听一听潜水员的真实感受吧!  相似文献   

10.
用磁场和磁场处理水进行尼罗罗非鱼养殖试验,观察其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鱼在磁场组中比在磁场处理水组中生长快,而鱼在磁场处理水组中比在对照组中生长快,增重可达23—34%。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温哥华地区新近出现了一家名叫 ORCA的立体声电台,每天24小时现场广播西海岸罗伯森湾水域里的鲸鱼的声音。据鲸鱼立体声电台的工作人员介绍,如果鲸鱼来到这个水域,它们发出的声音将被陆续广播出去,播出来的声音五花八门,有它们在海水里互相联络的声音,有拍打肚皮的声音,有在海面上喷水的声音,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声音。鲸鱼  相似文献   

12.
<正>1一种被称作"仿鸭叫"的噪音每到冬天和春天就会出现在南极洲,然而它的来源却困扰了研究人员数十年。现在声音记录仪已经揭开了这个秘密,这种声音事实上是南极小须鲸在水下发出的叫声。这种奇怪的声音最早是在50多年前由潜水艇探测到的。那些听到这种声音的人都对这种鸭子一样的声音感到惊奇。从那以后,这种  相似文献   

13.
苏梅 《海洋世界》2006,(9):26-29
人类虽然与鲸打交道的时间不算短,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仍不了解它们在水下发声的奥秘,海战撕杀中,常误以为它是敌方潜艇发出的噪音。直至1952年,美国学者舒莱博在夏威夷首次录下了座头鲸发出的声音,后经电子计算机分析,发现它们的歌声不仅有规律性地交替反复,而且抑扬顿挫  相似文献   

14.
1985年5月上旬至6月中旬在黄海区远东拟沙丁鱼海上试捕过程中,我们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从近几年春夏季(4月—7月)我们对黄海区所采到的标本进行的性腺观察来看,该鱼在5月中旬以前,性腺发育均趋于Ⅲ—Ⅳ期;5月中旬后至6月底,性腺大部分已达Ⅴ期;7月初,则发现不少性腺处于产卵后恢复期的个体。同时,鱼群的密度较5、6  相似文献   

15.
夜色降临,我们的船靠着那船尾微弱的灯光缓缓地在黑暗的海面上前进,海水看上去不再是蔚蓝色。在英吉利开曼群岛附近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我们的船停了下来。我们的潜水师约翰突然惊叫起来,起初我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随即便恍然大悟:原来是一条巨大的白色的鱼类动物,它正在海面上浮动并迅速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内,约翰又喊了一声,这次声音更大:“看哪,一条  相似文献   

16.
基于纳机电矢量水听器的水下目标估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纳机电矢量水听器是一种新型的声音传感器,根据鱼类侧线听觉仿生学原理设计.文中对这种传感器的定向功能进行了研究,综合国内外各种文献中的几种单矢量水听器定向算法,选取了波束形成法应用于纳机电矢量水听器.并对水听器的测向功能进行了室外水库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室外水库较复杂的环境中,纳机电矢量水听器能够实现声目标定位,为下一步的海洋真实环境测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人认为,海底世界一定是非常安静平和的。其实,这是一个误解。目前海洋噪音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这一问题已引起科学界的极大关注。声波在水里传播的速度是在空气中传播的6倍,面且传播的距离也长得多。因此,当一艘巨型油轮在海上行驶时,螺旋桨的声音尽管音频很低,但对海豚和鲸来说,其噪音危害可以说是大极了。哈佛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科教授达琳·凯藤说,一般而言,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海洋环境中准确获取鱼类在摄食、产卵和争斗过程中发出的短促、瞬时的信号,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算法实现微弱被动瞬态鱼声信号的检测。该算法首先将瞬态鱼声信号实现固有模态信号的分解,其次将经验值高阶阶数的固有模态信号求和重构即可实现信号能量幅度检测;在固有模态信号的分解的基础上,计算求和重构信号的希尔伯特能量谱,即可实现瞬时能量密度级的检测。通过不同信噪比和检测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算法的两种检测方法能有效提高微弱被动瞬态鱼声信号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核潜艇“K-219”号的船长伊戈·布里坦诺夫呷一口茶,仔细聆听艇上的声音。他出海已经一个月,对那片嘈杂声早就适应了。那些声音包括蒸气的嘶嘶声,以及潜艇两个引擎的隆隆声。潜艇中央指挥部就是他的世界,那是个热哄哄的矮顶小房舱,里面有20个人挤在一起工作,除了机器的吱吱声外,还有叮当声、嗡嗡声、风扇声,吵闹得像个工厂,而不像导弹潜艇的神经中枢。  相似文献   

20.
孙洁 《海洋世界》2011,(8):52-54
同样是小须鲸“啵嘤”声转换成的图像,一排被拉长的绿色的“小水滴”如同孔雀的羽毛,细腻、柔软,传递给人们小须鲸声音的柔韧质感.这幅图相较于之前以傅立叶变换为基础转化的图形来说,更好的捕捉了鲸类的声音特征:脉冲,也就是图中绿色的“小水滴”.非常明显,菲舍尔更喜欢一种比较不常用的数学方法——小波变换,这种方法可以将声音分解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