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省玉米发育期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的一生要包括若干个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完全不同的发育期,发育期的历时长短和变化即发育速度与外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外界的气候条件制约着两个发育期之间的间隔日数。发育速度是作物生育状况的时间特征,能综台反映作物生长前期环境条件的影响,是作物生长环境好坏的标尺。物候迟早不仅反映了气象或土壤环境的变化,也是从事各项农事活动的时间依据。因而准确及时的作物发育期预报对生产单位科学适时的进行分期田间管理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亓来福 《气象》1982,8(4):38-40
据世界粮农组织研究,作物最高气候产量主要取决于其遗传特性和对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和水份等)的适应性。在气候因子中,温度和辐射是最重要的,此外,各种作物开花还对日长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说来,温度决定着作物的发育速度及总生长期长度,辐射对产量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各种作物及其不同品种,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要正确选择作物,就要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组合进行  相似文献   

3.
“禾荔”荔枝果实发育进程与温度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宗琨  何燕  欧钊荣  丘泗杰  韦饶诒 《气象》2006,32(12):96-101
通过对同一果园荔枝连续三年的果实发育期物候资料及同期温度等气象资料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份荔枝果实发育期出现早晚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差异明显,其差异与发育期闷所经历的温度条件有关。花序前积寒量绝对值偏大的年份有利于促进荔枝花芽分化;荔枝进入花序至果肉出现期间,日生长温度偏高的年份果实发育进程加快,发育期间隔天数缩短,反之,日生长温度偏低年份,果实发育进程延缓,发育期间隔天数延长;果肉出现至可采成熟期的间隔天数相对稳定。统计结果还表明荔枝果实发育期间的日生长温度累积值比有效日生长温度累积值更能反映温度条件对荔枝果实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水稻发育进程动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水稻的生物学特性为依据,利用田间试验实例资料,建立了水稻发育进程动态模拟模式。实践表明,在其他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本模式能够较发地反映天气气候条件对水稻发育进程的影响,可用来预测水稻发育期,以指导大田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5.
作物长势评估指数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理有效地开展作物长势评估,可以及时反映作物生长状况及其对天气气候条件的响应。由于WOFOST模型、ORYZA2000模型在模拟冬小麦、玉米和水稻生长发育过程具备较强机理性,研究基于2001年以来全国冬小麦、玉米、水稻主产区逐日模拟的作物发育进程、叶面积指数和地上总生物量,通过隶属函数构建评估指数,开展高时空分辨率的作物长势评估。结果表明:长势综合评估指数在作物生长前期以发育进程、叶面积指数和地上总生物量三要素加权集合表征,中后期以发育进程和地上总生物量与穗重相关性的加权集合表征;长势评估指数与常规地面观测和遥感长势监测一致性较好,可以反映天气气候条件影响。在作物生长季内,以日为单位构建了作物长势评估指数数据库;根据长势评估指数将作物长势分为长势好、长势偏好、长势持平、长势偏差、长势差,实现空间上的长势监测、对比;以空间集成的方式,开展省级作物长势对比分析;利用长势评估指数变化反映典型天气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上述基于作物模型的作物长势评估指数符合现代化农业气象科研与业务服务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是在自然的、多变的气候环境下生长、发育和结实的,因而收成好坏受到气候条件的直接影响。温度或称为热量条件,是影响作物的主要因素。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高于8℃是适宜播种期,稳定高于10℃时作物出苗;夏季日平均气温高于15℃时作物生长旺盛,高于20℃期...  相似文献   

7.
杨继武 《气象》1986,12(8):45-49
农作物发育期预报,是关于作物未来某个发育期出现日期的作物气象预报。它是在分析这一发育时期的发育速度与其主要影响因子,特别是气象因子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作物当前的发育状况和未来的主要影响条件编制出来的。 一、编制农作物发育期预报的意义 农作物主要发育期预报,是目前广大气象台站普遍开展的一种农业气象预报,是为农业服务的一种有效形式之一。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作物产量的形成与其一生中各个发育期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可根据这种关系在作物不同的发育时段作出产量预报。我们试用凤山县历年的中稻产量与气象条件的联系,分别在几个主要发育期作出产量趋势预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做出修正补充,逐步使最终预报结论向实际产量逼近。此方法简单易行,且有一定效果。 中稻是凤山县种植面积较广的粮食作物品种,一般在5月下旬播种,10月份成熟收获。经气候分析和社会调查可知,我县中稻生产时期的热量条件是优越的,基本上不存在冷害问题。主要的问题则是秋旱,在九月份当地气温仍较高,雨水偏少,田间水份往往欠缺。而此时期正是中稻的幼穗分化和抽  相似文献   

9.
利用阿勒泰基准站1980-2011年观测资料,分析了阿勒泰市春小麦发育期和光热资源变化,及各发育期日期与≥0℃积温、日照时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全发育期天数的变化是呈减少趋势的,分蘖、乳熟期、全发育期天数均通过了(P<0.01)显著性检验;全发育期的≥0℃积温和日照时数是呈线性减少趋势变化的,拔节、乳熟、成熟期的≥0℃积温与年份的相关系数通过了信度0.01的显著性检验;出苗、拔节、乳熟、成熟期和全发育期的日照时数与年份的相关系数通过了(P<0.01)的显著性检验。成熟期日期受成熟期间的日照时数的正相关影响(P<0.05),分蘖、乳熟期的日期受发育期间的≥0℃积温和日照时数的正相关影响(P<0.01)。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各年的气候条件不同,其次是各年份的栽培条件、田间管理( 如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非气象因子的不同所致,各年作物的生长及发育都是气象因子和非气象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凉城县甜菜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凉城县1970-2000年的气象资料,结合甜菜生育期间对气候条件的要求,阐述了凉城县甜菜生长发育期间的气候环境,结果表明:凉城县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甜菜的生长发育,并提出干旱是发展甜菜生产的不利因素,及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和产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热带、亚热带作物引种气候咨询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大型品种、气候及农业气候指标数据库的基础上,依据农业气候相似原理,即采用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有决定意义的关键气候要素,开发出“热带、亚热带作物引种气候咨询系统”。该系统可迅速查询26000多个热带、亚热带作物品种的信息,世界20000多个站点的气候资料,计算针对某品种而言,广东86个站点与世界各地的农业气候相似程度,并输出农业气候相似专用地图。  相似文献   

12.
以水稻的生物学特性为依据,利用田间试验实测资料,建立了水稻发育进程动态模拟模式。实践表明,在其他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本模式能够较好地反映天气气候条件对水稻发育进程的影响,可用来预测水稻发育期,以指导大田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卫星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数据和站点气象数据,从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角度,分析了1981~2008年华北平原农田在12个生长发育期(冬小麦8个、夏玉米4个)对降水和温度不同的响应特征。研究区农田植被指数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性强于对温度的滞后性,其中对降水最为敏感的是前1和前2个生长发育期,对温度最为敏感的是同期和前1个生长发育期。不同种类作物在不同时期对气候因子响应不同:冬小麦发育中后期、夏玉米发育中期,绝大多数站点植被指数与降水呈正相关;冬小麦生长发育前中期植被指数与温度呈显著甚至极显著正相关。冬小麦出苗期温度、返青期温度和返青期降水分别与不同时期植被指数显著相关,出苗期和返青期为研究区农田长势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敏感期。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主要生长参数自动观测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生长参数是描述作物生长和评价环境条件(包括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生长影响的重要数据,也是预测产量、指导农田管理的重要依据。介绍作物覆盖度、发育期、株高等主要生长参数国内外自动观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探讨相关技术的原理、方法、可行性及局限性。分析表明:利用CCD图像传感器实时获取作物图像,采用计算机视觉及图像处理技术能更精准、快速、直观、动态获得作物覆盖度、发育期、形态、叶面颜色等实况特征,还可作为卫星遥感大面积作物长势地面验证及更进一步开展作物病虫害、作物营养供给情况自动监测的基础,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0-2013年的气象资料和2003-2013年的牧草返青时间与枯黄时间以及产量分析了近些年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条件的变化对牧草生长发育期出现时间以及平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牧草生长发育受温度、降水、日照的影响较大,春季温度高可使牧草返青期提前;降水多的年份牧草生长期明显增加,黄枯期延后;秋季温度高也可使牧草黄枯期延后。牧草的产量主要受气温、降水、日照等因素的影响,随其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动态统计评价模式,是将积分回归原理引进到气候影响评价服务中来,建立了以旬为时间单位的气温、降水、日照的旬值变化对作物产量形成的最佳定量影响关系,可使气候影响评价工作直接为农业生产进行及时连续的跟踪服务。气候动态影响规律实质是正常气候条件与作物生长的供需规律,因此该模式还有多种用途可供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甘肃省西峰市农业气象试验站非灌溉地冬小麦田间土壤水分资料、气候资料,分析了不同年型农田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从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出发,讨论了冬小麦返青至成熟期间降水量、作物耗水量、渗漏量和土壤储水量变化各平衡分量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对冬小麦产量与不同作物发育期的作物耗水量之间进行相关普查,结果表明影响小麦产量最显著的时段是拔节 ̄孕穗期。分别运用物理统计和经验统计方法建立了冬小麦产量与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甘肃省西峰市农业气象试验站非灌溉地冬小麦田间土壤水分资料、气候资料,分析了不同年型农田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从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出发,讨论了冬小麦返青至成熟期间降水量、作物耗水量、渗漏量和土壤储水量变化各平衡分量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对冬小麦产量与不同作物发育期的作物耗水量之间进行相关普查,结果表明影响小麦产量最显著的时段是拔节~孕穗期。分别运用物理统计和经验统计方法建立了冬小麦产量与作物耗水量的关系模型,认为后者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根据贵州省84个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分析2018-2019年夏收粮油作物生长季内的气温、降水、日照3个气象要素的变化特点,结合作物生物学特性对气象的要求,并与历史同期气候条件进行对比,评估2018-2019年夏收粮油作物生长季内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论为:小麦主产区大部光温水条件匹配较好。油菜生长季前期光热条件较差,生育期明显推迟,长势差于2018年,但后期天气转好,利于推进油菜生育进程和产量形成。春播马铃薯气候条件明显好于冬播马铃薯,利于全年马铃薯产量的稳产,冬播马铃薯主产区受阴雨寡照天气影响明显。夏收粮油作物全生育期内无大范围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夏收粮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属于较好农业气候年景。  相似文献   

20.
温度影响新疆地区棉花发育速度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棉花生物学特性为依据,利用多地点,多品种的常规农业气旬有观测资料建立了包含工、品种因子的发育期模拟模型。结果表明,本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温度对不同品种棉花发育速度的影响,可为棉花发育期预报及大田生产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