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健  李佳芮  杨璐  岳娜娜 《海洋科学》2018,42(2):150-158
球石藻(Coccolithophore)是一类在全球海洋中广泛分布的海洋微型浮游植物,它们在海洋浮游植物功能群落中是一类极其重要的钙化生物类群,也是海洋中生源无机碳的重要来源,并且在海洋的碳循环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球石藻由于快速增殖而发生水华的过程中能够释放大量的具有挥发性的二甲基硫(DMS)和丙烯酸(acrylic acid),它们是影响气候变化,特别是引起区域性环境效应(温室效应)的关键性物质。本文针对球石藻的生物学特征及其生态重要性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
青岛西北地区矿泉水的水化学特征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青岛西北部橄榄安粗岩系分布区饮用天然矿泉水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化学特征。指出:作为水岩反应的结果体现,其主要化学成份Ca2+、Mg2+与Sr2+间构成明显的成份正相关;而K+、Ca2+、Mg2+、HCO-3与H2SiO3间构成负相关,Sr2+与H2SiO3间亦呈负相关。并对矿泉水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水体中的二氧化碳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水伙 《台湾海峡》1994,13(3):219-229
据1984年5月至1985年2月的调查资料,计算了该水体中二氧化碳体系各要素的统计值,着重研究了它们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水文,化学和生物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水体中PCO2,CO2(T),CO^2^-3,HCO3,∑CO2,CO^2^-3/∑CO2,HCO3/∑CO2,HCO2,CO2(T),CO^2^-3,∑CO2/Cl,Ωc,Ωa和C:N:P平均值依次分别为251dPa,8.43μmol/dm×3  相似文献   

4.
郭水伙 《台湾海峡》1995,14(4):320-327
据1984年5月至1985年2月调查资料,计算了该水体中二氧化碳体系各分量的含量,研究了它们与pH,HCO^-3/CO^2-3,Alk,DIN,PO^3-4-9,Chl-aDO,S,t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CO3,CO2(T),HCO^-3,CO^2-3与pH,HCO^-3/CO^2-3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HCO^-3,CO^2-3ΣCO2与Alk也呈非常显著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海洋球石藻Emiliania huxleyi是一种全球广泛分布的真核浮游植物,该种不仅是海洋碳、硫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物种,而且能够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生物活性物质,在生物技术领域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分析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G418、氯霉素、链霉素、新生霉素及嘌呤霉素等7种常用抗生素对海洋球石藻生长的影响,确定G418可作为该藻阳性转化藻株的抗性筛选试剂,其对应的抗性基因neo则作为该藻表达载体构建中的抗性筛选标记。在此基础上克隆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抗性标记基因neo及E. huxleyi BOF92内源性岩藻黄素-叶绿素a/c结合蛋白基因的启动子fcp,以pUC18为基础载体,构建了pUC18-fcp-gfp和pUC18-fcp-neo两个重组表达载体,以电转化方法共转化球石藻细胞并结合选择性固体培养基筛选,成功获得了被转化的球石藻细胞。海洋球石藻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为进一步开展该种相关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及其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杭州湾溶解态的Ca2+,Mg2+,SO42-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杭州湾河口海水地区性水化学特征,于1994年5月和1993年8月在杭州湾14个大面站和两个连续站采集表层海水水样,对Ca^2+、Mg^2+、SO4^2-及S,Cl等化学要素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与黄河口长江口一样,杭州湾中溶解态Ca^2+、Mg^2+、SO4^2-主要受陆源径流与外海水物理混合稀释的影响,与C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由于受北岸工业排废水的影响,Ca^2+与Cl线性相关比Mg  相似文献   

7.
陈荣  柴敏娟 《台湾海峡》2000,19(3):364-366
将4种不同浓度的Ca^2+溶液灌注罗非鱼嗅上皮,观测其对罗非鱼嗅电图(electrooltactogram,简称EOG)电位幅值的影响,结果表明:Ca^2+对罗非鱼EOG具双重效应,在一定浓度范围(1~4mmol/dm^3)内,随着Ca^2+对EOG的效应由抑制逐渐转向促进,表现为反应的增大与Ca^2+浓度的提高呈正相关。但当Ca^2+浓度进一步提高到8mmol/dm^3时,EOG反映减小,呈现抑制效应,本文探讨了Ca^2+影响EOG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沉积物捕获器回收的连续时间序列沉降颗粒物样品,研究了南海西北部海南岸外陆坡外缘海域颗石藻的通量和属种组成变化及其环境意义。研究发现,东亚夏季风引起的海南岸外上升流以及冬季风导致的混合层深度增加都会刺激该区域颗石藻的生长,其中夏季上升流的影响尤为显著。从颗石粒属种组成来看,Florisphaera profunda是南海西北部中深层(1 000m)水体中主要的颗石粒优势种,此外Emiliania huxleyi,Gephyrocapsa oceanica和Gephyrocaps ericsonii等属种含量也颇高。然而在将颗石粒折算成颗石球数量后,Emiliania huxleyi则成为主要优势种。沉积物捕获器中F.profunda的相对百分含量与颗石粒总通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F.profunda的相对含量与总的颗石藻生产力有着密切联系。本结果对于利用沉积物中的颗石藻记录,尤其是F.profunda相对含量变化,恢复和重建古海洋环境尤其是古海洋生产力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证据。  相似文献   

9.
994年9月采集了珠江口表层海水水样,并对其溶解态的K+、Na+、Ca2+、Mg2+、SO2-4、Cl等化学要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珠江口调查海域表层水中溶解态的K+、Na+、Ca2+、Mg2+、SO2-4主要受陆源淡水与外海水物理混合稀释的影响,与Cl具有良好的直线正相关;Ca2+/Cl、SO2-4/Cl明显高于大洋水相应比值,Na+/Cl、Mg2+/Cl略高,而K+/Cl比大洋比值低;在与中国其它各主要河口表层水对应Cl比较中,珠江口的SO2-4/Cl较高,而Ca2+/Cl,Mg2+/Cl比值居低;上述各主要常量离子和Cl的等值线均沿自北向南走向递增。  相似文献   

10.
海水养殖池海洋原甲藻水华前后水化条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海水养殖池塘实验围隔中海洋原甲藻水华暴发前、后水化条件的变化,得出了如下结果:海洋原甲藻水华一般多发生在连续晴朗的天气,而常在阴雨天气崩溃;从水化条件方面来说,该藻水华也常发生于NO3-N浓度以及N/P比较大时。在扁灌等绿藻类与海洋原甲藻交替成为优势种时,可以利用水体中Ch1。总量及Ch1.b、Ch1.c之间 的波动情况来反映该水华的发生与崩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