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东垣认为饮食不节、形体劳役导致脾胃虚弱,元气不足。脾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脾病可致他脏病,他脏病亦可导致脾病。其调理脾胃虚弱,常根据症状、季节、脉象的异同灵活用药。心脾同病须用泻心火之药,肺脾同病须用泻肺之品和益气扶正之药,肝脾同病须用风药泻之,肾脾同病须用泻肾水及泻阴火伏炽之药。并强调治疗肝、心、肺、肾,或补或泻,都不可忽略调理脾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龙虾的疾病     
龙虾在美国、法国等国家,是价值较高的养殖品种,在我国尚未形成批量生产。关于龙虾疾病的研究,在国内未见报道。本文综合了国外龙虾疾病研究的部分报道,以期对我国龙虾养殖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广东沿海养殖的海鱼品种有由过去的重点养石斑鱼转移到笛鲷科、鲷科鱼类的趋势,网箱养殖的方式虽继续发展,简单的海水泥塘和半咸淡水塘的养殖则发展更快。笛鲷科、鲷科类尽管没有石斑鱼名贵,但其肉质鲜嫩,病害较少,对饵料和环境要求较低,特别是对盐度要求不严,其市价亦较易为国内一般家庭接受,故养殖量不断增加。然而由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所带来的多种负因子影响,笛鲷和鲷类的疾病也变得严重起来,其中细菌性疾病更是以其死亡率高、从发现到死亡的时间短而使生产蒙受重大的损失。我们于1987年起便对这些疾病开展了鱼病调查、病因病理研究和防治研究。本文着重介绍所发现的各种细菌性病的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善于在各种复杂的疑似症状之中,抓住病机关键,辨证施治。其治疗妊娠病宗“有故无殒”之意,祛病安胎,重视肝脾,调理脾胃;对于产后病,其提出产后亡血伤津,多虚多瘀,易感外邪,治疗以固护津液、调理气血阴阳、补虚化瘀为原则,不拘于产后,不忘于产后,攻补兼施,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5.
1990-1993年试验使用副溶血弧菌及溶藻弧菌感染获得成功。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环境及对虾体质对驿虾感染死亡率影响甚大,恶劣环境中的死亡率比优良环境中的死亡率出83.3%;体质差的对虾感染的后的24h死亡率是正常对虾的2.5-3倍。为此,在对虾虾养殖生产中除应注意消灭病原菌外,还应注意优化养殖环境与增强对虾体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是目前我国最早的一部诊断治疗杂病的医学专著,书中所提“百合病”仅有9条,内容却涵盖了百合病的病因病机、主症、治则等诸多方面,为后世医家诊断和治疗情志内伤疾病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思路。本文对《金匮要略》所提百合病及该病治法进行简单分析探讨,以期进一步领悟张仲景辨证施治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7.
牙鲆的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当前国内外报道的养殖牙鲆危害严重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按牙鲆的病毒病、细菌病、寄生原虫病、吸虫病等顺序分别叙述了各主要病害,尤其对危害严重的病害种类如:牙鲆弹状病毒病、肠道白浊病、鳗弧菌病、腹胀病、腹水病、牙鲆出血性败血病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述,以期对牙鲆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8.
9.
虾病防治中合理用药问题探讨(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郑天凌  陈瑛 《海洋科学》1992,16(2):32-32
针对当前对虾疾病治疗中存在的无的放矢使用药物、乱投滥用药物、随意混用药物等问题,作者研究了几株虾病病原菌对3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了几种抗菌作用显著、价格低廉的药物对不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进行了两种药物的联合抗菌作用试验;并研究了不同菌浓度对  相似文献   

11.
12.
牙鲆淋巴囊肿病发病率高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目前尚无有效药物防治。实验采用 2种方式对健康鱼进行人工感染致病 ,然后根据不同水温加福尔马林、过氧化氢药浴。结果表明 ,2 2~2 5℃高温水结合过氧化氢药浴可使病鱼体表囊肿消失  相似文献   

13.
草鱼出血病病毒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筛选适用草鱼出血病细胞疫苗工厂化生产的病毒株,于1987-1989年,在浙江湖州地区采集了12个具典型草鱼出血病症状的病鱼材料,通过比较它们的毒力,对细胞的适应性,免疫原性,研究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动态,细胞病变特征,毒株保存。结果表明,筛选出的ZV-8802和ZV-8909两毒株,其毒力高,免疫原性强,并能在细胞中大量增殖。应用这两株毒株制备的细胞疫苗,其免疫保护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养殖鳗鲡细菌性疾病的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1993年11月-1995年6月,对福建省养殖鳗鲡的细菌性疾病进行了调查,共调查到8种细菌病,本文介绍各种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1993年全国沿海各省都发生了对虾暴发性流行病。我们认为这次虾病的大暴发是现行养殖模式的必然结果。类似的虾病流行1988年发生在台湾地区,前几年已经在广东、福建出现,1993年在全国沿海各省暴发。 现行养殖模式的缺点在于养殖面积过大,特别是集中在海湾地区,超过了海域的自净能力。单位水体养殖密度太大,使对虾的生  相似文献   

16.
1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磺胺类、呋喃类、抗菌增效剂和抗真菌类药物等,主要是抑制或者杀灭病原微生物。其作用机理不外乎干扰病原体的代谢活动和影响其结构功能两个方面,可以分为: (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细菌的细胞壁一般是由较厚而坚韧的壁质构成(属多肽类物质,革兰氏阴性细  相似文献   

17.
1993年青岛流亭镇对虾爆发性流行病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岛流亭镇位于胶州湾东岸。对虾养殖面积6000余亩,虾池350余个。从80年代初开始养虾,产量逐年上升,1990~1992年达到全盛阶段,平均亩产250kg左右,最高可达500kg,每亩净利达3000~5000元。虾池面积大多10~20亩,配备水泵2~3台(300m3/h)。1993年暴发的对虾流行病[2],流亭一带也未幸免于难,从7月28日第一家因病出虾开始,到8月10日前后仅10余天时间,90%左右的养虾户被追将虾出池,虾规格约8cm,平均亩产30~50kg.仅为往年的20~30%,直接经济损…  相似文献   

18.
19.
中华鳖腐皮病致病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鳖腐皮病以病鳖背甲、腹甲、四肢和头颈溃烂,腹甲发红为主要特征。从患病中华鳖病灶上分离到七株菌,其中一株菌为强毒菌株,用该株菌进行人工感染,死亡率均为100%,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该株菌特征是:G-短杆菌,极生单鞭毛,对弧菌抑制剂不敏感;在TCBS上生长,产H2S,V.P反应阳性,存在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酶类;不存在脲酶过氧化氢酶等酶、氨酸脱羧酶等酶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