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熄风定痫汤治疗卒中后迟发型癫痫风痰闭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卒中后迟发型癫痫风痰闭阻证患者75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熄风定痫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综合疗效、癫痫发作频率以及认知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对照组为74.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癫痫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定痫汤可有效提高卒中后迟发型癫痫风痰闭阻证疗效,减少癫痫发作频率,并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介绍范伏元教授从痰论治支气管哮喘的经验。范教授认为,哮喘的发作与“痰”密切相关,其中痰饮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职关系密切,因感受外邪、饮食不洁、情志失常导致脏腑气机失调,痰气搏结于气道,肺失宣降,气道挛急而发为哮喘。临床分为痰热壅肺证、风痰袭肺证、痰湿阻肺证、痰瘀互结证四种证型,分别予定喘汤加减、自拟疏风宣肺汤加减、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自拟平哮方治之。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介绍刘炳凡老中医治疗咳嗽的临床经验。刘老认为,外邪犯肺为本病主要诱因,脾肾阳虚气弱为其内在因素,由此而产生痰饮留伏,干犯肺脏,此为咳嗽反复发作及迁延不愈的主要病理基础。咳嗽的治疗不但要分清表里,还应辨明寒热虚实。心咳主要为心火烁肺证,宜清心泻火、化痰止咳,予凉膈散加减治疗。肺咳中,水火相吸、风痰相搏证,宜疏风散寒、温肺化饮、平火降逆、开结除痰,予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肺热炽盛、气阴两虚证宜清肺化痰、益气养阴,用泻白散加味治疗;肺燥阴虚、久咳伤津证宜清肺养阴、润燥止咳,用叶氏养胃汤加减治疗;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证,宜清热涤痰、肃肺降逆,用《千金》苇茎汤加味治疗。脾咳中,肺脾气虚证宜润肺、健脾、益肾,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阳不足证宜温中暖下、健脾益气,用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肝咳,宜清肺平肝、化痰止咳,用柴芍六君汤、泻白散合金铃芍甘汤加味治疗。肾咳中,脾肾阳虚证宜补火扶阳,用沉香黑锡丹加减治疗;肺肾气阴两虚证宜引纳摄固、补养真元,用人参蛤蚧散加减治疗;肾阳虚水泛证宜崇土制水、温阳利尿,用真武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4.
介绍柏正平教授分期论治哮病经验。柏教授认为哮病发生的病因病机颇为复杂,其病因与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关系密切,而病机则责之于肺、脾、肾三脏,病理因素责之于风、痰、虚三端,故柏教授辨证论治哮病多从“风、痰、虚”三端和“肺、脾、肾”三脏入手,将临床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发作期责之于风痰,治宜祛风解痉、化痰平喘,常以舒喘汤加减治之;缓解期责之于肺、脾、肾虚,治宜健脾化痰、补益肺肾,常以补肺益肾膏化裁治之;且将活血化痰之法贯穿治疗始终,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介绍柏正平教授从风痰论治哮病发作期的临证经验。柏教授认为,哮病发作期以邪实为主,总属本虚标实,以风、痰为本。柏教授还指出,哮病患者气道黏液分泌增加、喉中痰鸣,体现了痰为本病的重要发病因素,而气道痉挛亦符合中医风性主动的特点。治疗方面,柏教授采用自拟舒喘汤以祛风解痉、降气化痰、纳气平喘,并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临床效果显著,为哮病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瓜蒌承气汤加减结合奥拉西坦对急性脑出血风痰火亢证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1 例急性脑出血风痰火亢证患者分为治疗组41 例和对照组40 例。对照组采用奥拉西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瓜蒌承气汤加减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免疫球蛋白(Ig)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IgM水平低于对照组,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瓜蒌承气汤加减结合奥拉西坦可以改善急性脑出血风痰火亢证患者临床症状,增强患者体液免疫功能,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兜金汤联合西药治疗风痰阻肺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0 例风痰阻肺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 例。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兜金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5 d。治疗结束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咳嗽、咳痰、胸闷、气促、气短、自汗、易感冒)积分、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功能残气量(FRC)]。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0.00%(44/55),总有效率为96.36%(53/55);对照组分别为49.09%(27/55)、76.36%(42/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2组各项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均P<0.01或P<0.05)。结论:西医常规疗法联合兜金汤可以显著提高风痰阻肺型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总结范伏元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经验。范教授认为,肺气虚弱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痰和瘀既是疾病重要的病理产物,也是肺络痹阻发而为病的关键。虚、痰、瘀相互影响,形成正虚邪恋、迁延难愈之顽疾。临床分痰热壅肺证、气阴亏虚证、肺肾两虚证、痰瘀互结证,分别治以桑白皮汤或清金化痰汤加减、生脉散或沙参麦冬汤加减、金水六君子煎加减、身痛逐瘀汤加减。故在治疗上,除补益肺气、扶正祛邪外,适当加用逐瘀化痰之品,往往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介绍田仲成副教授从风论治咳嗽变异型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经验。田师认为本病属于“风咳”范畴,因风痰伏肺、肺失宣肃而发,急性期治疗当以祛风化痰、肃肺止咳为主,自拟祛风止咳汤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后循环梗死中医证候学调查问卷对388 例后循环梗死患者进行发病初期(3 d之内)、14 d、28 d、90 d 4个时间点的证候学调查,收集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证候要素、证候类型等,以得出其4个时间点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各阶段证候要素及主要证候的构成比较高的是:0 d,风痰瘀阻证;14 d,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28 d,痰浊内阻证、气虚血瘀证;90 d,气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转移概率矩阵得出的证候演变规律为:0~14 d,风痰瘀阻证可转变为风痰瘀阻、痰浊内阻证;14~28 d,风痰瘀阻证可转变为痰浊内阻、气虚血瘀等证,气虚血瘀证可转变为气虚血瘀、肾精不足等证;28~90 d,痰浊内阻证可转变为气血亏虚、痰浊内阻等证,气虚血瘀证可转变为肾精不足、气虚血瘀等证。结论:风痰瘀阻证为发病初期常见证候类型,气虚血瘀证自发病中期起为常见证候类型。即发病时实证多见,随着病情恢复虚实夹杂证、虚证多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丁强主任医师运用自拟柴葛蓝草方加减治疗各种肺热证的经验。肺热证是由于外感六淫或内伤诸邪所导致的以肺热为主要症状的肺系疾病中一种最为常见的证型。本文分别从风热犯肺、痰热蕴肺、肝火犯肺3个证型论述了丁强主任医师运用自拟柴葛蓝草方加减治疗肺热证之思路及遣方用药特点。并附验案3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2.
介绍张崇泉教授辨治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证经验。张教授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为正虚痰瘀,以肺、心、脾、肾等脏亏虚为本,痰浊、水饮、瘀血为标,乃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提出标本同治、正邪兼顾的治则,并创经验方“补肺化痰益心汤”治疗阴虚痰浊或痰瘀证患者,临床随症加减,疗效理想。现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3.
通过整理《理虚元鉴》中的劳嗽相关记载,总结劳嗽的病因为先天不足、后天内伤、外感风邪、医药误治,病机以肺脾肾虚为本、风寒痰火为标,治则为清补兼施、中和为治,以清金百部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结合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因及临床特征,从未病先防、分期辨证、处方用药、调摄养护4个方面探讨劳嗽理论在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防治咳嗽变异性哮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0 例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分为痰浊壅肺证、痰热蕴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信息,进行肺功能等相关检查,并由患者本人填写COPD评估测试(CAT),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分析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的关系,CAT评分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关系、中医证型与CAT评分的关系。结果:在患者平均年龄、平均病程、CAT评分方面,痰浊壅肺证、痰热蕴肺证与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T评分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1/FVC%之间存在负相关。结论: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的年龄、病程、CAT评分以及肺功能在各中医证型中存在差异,CAT评分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刮痧干预稳定型心绞痛痰浊闭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稳定型心绞痛痰浊闭阻证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固定时间(心经当值:11∶00~13∶00)进行刮痧干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评价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62%(44/47),高于对照组的80.43%(3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SF-36各维度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 例患者出现恶心、烦闷。结论: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刮痧干预稳定型心绞痛痰浊闭阻证,能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促进心绞痛等症状的缓解,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身体、心理等健康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刘恩顺教授运用化痰祛瘀法治疗慢性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经验。分别论述从气虚论治和从痰瘀论治的理论基础和临证用药,对肺脾气虚和肺肾气虚患者,常以补气理气滋阴药同用;对痰瘀阻肺型患者,常以燥湿化痰、活血化瘀、行气药同用。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机为正气不足,肝脾肾亏虚。其病因为受风、寒、湿、热等邪侵袭,内外合邪,气血不畅,痰浊瘀血闭阻经络、筋脉、骨节所致。痰瘀是病理因素,虚邪是痰瘀形成的病理基础。从虚、邪、痰、瘀4个方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重症肌无力属中医学“痿证”范畴,相当于“上胞下垂”“睑废”等,其常见的病因病机为脾气亏,或肝失条达,或风邪客目,或湿热内蕴。各医家治疗该病时均从脾、肝、肾着手,本文总结了临床常见的几种证型分别为脾胃气弱证、风痰阻络证、命门火衰脾阳不足证和气血瘀滞证,其用方分别为补中益气汤、正容汤、右归饮、血府逐瘀汤等,临床疗效显著。因此对于本病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对证处理,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痰浊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痰浊阻肺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7%,对照组为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痰浊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总结彭力平教授论治骨痹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彭教授认为,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是骨痹发病之本,风、寒、痰、湿、瘀闭阻经络是发病之标,多虚多瘀多郁为主要病机;临证重视奇经、络病辨证,以调补肝肾、通补奇经、畅达气血为治疗原则,内、外治相结合,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并重,广泛运用王旭高治肝理论及叶天士络病学说指导临床,形成了调补肝肾与通补奇经并举治本,辛润通络、风药祛邪开郁治标的用药特色,重视牛膝醇提物的基础研究与运用,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