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水镭同位素的分布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2010年12月30日至2011年1月16日),对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海水进行了226Ra和228Ra的分析,结果表明:226Ra和228Ra比活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7—2.43Bq/m3和0.17—0.45Bq/m3,平均值分别为2.13Bq/m3和0.29Bq/m3,228Ra/226Ra)A.R.(228Ra与226Ra的活度比)的变化范围为0.08—0.20,平均值为0.14。根据盐度和226Ra的质量平衡方程,计算出研究海域表层水中冰融水、南极夏季表层水和普里兹湾中深层水的份额。研究海域表层水中温度、盐度、226Ra、228Ra、228Ra/226Ra)A.R.和冰融水份额的空间分布显示,在埃默里冰架前沿海域,西侧海域较东侧海域具有低温、高盐、高226Ra、低228Ra、低228Ra/226Ra)A.R.、低冰融水份额的特征,证实埃默里冰架下水体东进西出的运动规律。根据埃默里冰架前沿东、西侧水体228Ra/226Ra)A.R.的差异,估算出埃默里冰架下表层水体东进西出所经历的时间为1.85a。此外,在普里兹湾湾口中部海域(66.5—67.5°S,72°—74°E),观察到次表层水的上升通风作用,该区域较高的228Ra含量和228Ra/226Ra)A.R.证明这些表层水体并非来自湾外绕极深层水的上涌,而可能来自湾内埃默里冰架输出水体。  相似文献   

2.
20 0 0年 3月 ,从南极洲罗斯冰架裂离了一个 1 1 0 0 0 km2 的冰山 ,与康涅狄格州 ( B1 5)的面积相同。两个月以后 ,一个面积相当的冰山从该大陆的龙尼冰架分离 ,此后 3个月 ,在宁尼斯冰舌 ,一块 1 450 km2 的冰块轰然坠海 ,在海岸线附近裂成数块 ,漂向温暖的水域。2 0 0 0年 9月 ,另一块巨大的古冰块裂离了罗斯冰架。目前 ,卫星探测到南极冰架上横亘着一条长长的裂隙 ,这条巨大的裂隙预示着未来1 2~ 1 8个月又会有另一个大冰山诞生。科学家们极想知道这些大块体突然分裂的原因。通常来说 ,每个南极冰架每隔几十年才有一次大面积的冰山分…  相似文献   

3.
Emery冰架北缘热盐结构的不均匀性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2006年夏季中国南极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的海洋水文资料(64°00′~69°15′S,68°00′~76°00′E),分析了普里兹湾内Emery冰架北缘浮冰区的水团性质。发现Emery冰架东西两端的表层热含量明显高于Emery冰架北缘中部。此外冰架北缘中部海域的上混合层和季节跃层的深度也明显小于东西两端。冰架北缘的底层热盐结构则无明显的东西差异。海洋遥感的证据表明:冰架北缘的表层水的不均匀性与浮冰和冰间湖的空间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的花杆测量法、GPS实测法在南极冰架高程变化监测上的覆盖范围小、操作难度大和安全成本高以及基于SAR差分干涉冰雪表面高程测量易失相干等问题。基于亚米级卫星激光测高数据ICESat/GLAS与ICESat-2/ATLAS重叠点法和克里金插值法,对Amery冰架近15年高程变化进行监测。为了纵向比较,本文以2003~2018年、2004~2019年和2005~2020年3组15年周期数据进行高程变化监测。实验结果表明:在近15年里Amery冰架冰雪物质积累区域大于减少区域,高程变化主要分布在0~±2 m之间,在冰架与大洋接壤区域高程显著升高近40 m。从3组数据纵向对比分析发现,Amery冰架中部区域高程变化相对稳定,边缘区域受接壤冰盖影响年际波动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5.
两年前,南极半岛的冰架发生过巨大的崩裂。今年9月,美国航空与航天管理局(NASA),加拿大和欧洲的卫星第一次观察到进入广海的冰川流发生了显著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用连续两次(1991/1992年,1992/1993年)南大洋考察的CTD资料,分析了普里兹湾海域夏季表层温度分布。分析表明,在艾默里冰架东北部有一个高温区。用卫星遥感冰图讨论了出现高水温海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采自位于南极罗斯海西部的ANT32-RB16C柱状沉积物,根据粒度、有机碳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数据探讨末次冰盛期(24.8 ~20 ka BP)以来该地区有机质来源及沉积环境特征。该柱状样记录了冰架下沉积、冰架前沉积、开阔海域沉积的沉积环境。指示有机质来源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表明该柱状样中所含有机质主要为浮游植物、细菌等海源输入,同时伴有少量陆源物质混合输入。末次冰盛期,由于冰架的影响有机质含量较低,环流影响使得有机质受低等浮游藻类生物等海源影响较大。末次冰消期(20~11.7 ka BP),罗斯冰架消退,冰川溶解释放的有机质在此沉积,使得陆源有机质输入增多,有机质含量升高。进入全新世,有机质含量较末次冰盛期和末次冰消期明显升高,海源输入比例增大,同时细菌等原核生物增多,导致短链正构烷烃降解程度较大。研究区的氧化还原环境主要受冰架与海冰限制作用的影响,与有机质含量和高氧的南极底层水关系不大。总体来说,从末次冰盛期到末次冰消期,研究区沉积环境受罗斯冰架进退影响,全新世以来受气候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生态学家指出,由于南极冰块消融、繁殖地长期下雨、天气炎热等气候变化引起的不良后果,大约60%的企鹅或在本世纪末消失。科学家利用南极科考站、卫星和海上探险队收集到的企鹅聚居地观测数据,建立了"企鹅领地"观测模式。结果发现,企鹅数量及其栖息地面积不会增加,相反会显著减少。据估算,到本世纪末,大部分企鹅聚居地将不适于它们生存,企鹅数量将因此减少一半还多。目前南极半岛一些地区和最常出现极端天气的南极其他温暖地区的企鹅数量已经减少了80%。这种消  相似文献   

9.
分析普里兹湾及其附近海域温、盐分布特征,提出在艾默里冰架外侧有一片温暖水域。指出:1、变性极大的南极绕极深层水的前沿混合水可以影响到陆架上的南纬67°左右;2、在两个“CTD”探头直达海底的测站,深层观测到了温度为负值、盐度为34.67。据此,作者指出该水体属于南极底层水。此外,还对整个海区的跃层现象进行分类,计算了跃层的强度、厚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11,(9):9-9
欧洲空间局8月9日表示.3月的日本海啸影响到了13万千米外的南极冰架.部分冰层碎裂成巨大冰山。在位于马里兰州的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由冰川专家凯利·布伦特领导的一个团队对海啸引发的冰崩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8月8日公布在了在线期刊《冰川杂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