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介绍呼永河教授运用五苓散治疗原发性肝癌腹水的经验。呼教授认为,原发性肝癌腹水以脾肾阳虚为最常见,治以温阳利水、健脾补肾。其治疗的核心应分为2个阶段:腹水期首要温阳利水,选用五苓散,兼以泄利通便,使腹水“从二便走”,直接缓解肝癌重要症状;缓解期温补中焦,在五苓散基础上加用附片、炙黄芪等药,重建中焦功能,改善远期预后。用药思路清晰,体系完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介绍呼永河教授从“痰”立论辨治甲状腺结节的经验。呼教授认为痰邪内凝于颈部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提出理气化痰法、活血化痰法、健脾化痰法、养阴化痰法、温阳化痰法治疗,以期启发读者。  相似文献   

3.
介绍李朝敏教授运用健脾化浊法治疗肥胖的临床经验。李教授认为肥胖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虚为主,标实以痰湿为主;病位主要在脾肾,与脾的关系尤为密切。其立法关键在于扶正祛邪,遣方用药上主要以黄芪、党参健脾益气治其本,半夏、茯苓、陈皮燥湿健脾、理气化痰治其标;再据虚实、标本之偏重,酌情予苍术、厚朴、泽泻、决明子以增燥湿化痰、利水泄浊之力,或白术、山药等味以增健脾之效;更因兼夹邪气不同,加入活血祛瘀、芳香化浊、消食化积等药随症治之。  相似文献   

4.
介绍卜献春教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经验。卜教授认为老年糖尿病多为虚证,以脾肾为本,痰瘀为标,临证时不必拘泥于“三消”辨证,可从脾肾论治,兼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等治法入手。其中脾胃气虚证者方用七味白术散健脾益气、生津止渴;肾阴亏虚证者方用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润燥止渴;阴阳两虚证者方用金匮肾气丸温阳滋阴、补肾固摄;肾虚血瘀证者方用养胰通脉饮滋肾健脾、活血通脉。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介绍刘明怀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刘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主要病机为阳气虚衰,故治疗立足温阳,温肾阳以化气,温脾阳以运化水湿,自拟温阳健脾方治疗,并视患者病情加减药物组成及剂量,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总结蒋士生教授治疗鼓胀的经验。蒋师认为鼓胀之病多因肝脾受损,疏泄运化失常,气血交阻,致水气内停所致。治疗上在疏肝理气利水之同时,尤应重视实脾。其主张从脾论治鼓胀,临证多辨为气滞湿阻、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脾血瘀四证,分别治以理气疏肝,利水消胀、健脾温中,行气利水、补脾温肾,化气行水、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介绍彭筱平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痰饮阻肺证的经验。彭教授指出,心力衰竭发展到后期以阳虚水泛、痰饮阻肺证最为常见。其对该证的治疗分为3个阶段:急性期温阳化饮,兼以活血通络,并创立化饮逐瘀汤,同时配合西医基础治疗,直接缓解心衰急性发作症状;缓解期祛湿健脾,方选香砂六君子汤,改善因心衰所致的消化道症状;后期以黄芪建中汤温中补虚,重建中焦功能,改善远期预后。处方思路清晰,体系完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介绍杨洪涛教授辨治消渴肾病的经验。杨教授认为消渴肾病的病机应着眼于风、湿两方面,治疗重视祛风通络、利湿泄浊、温阳利水等,并将活血化瘀贯穿始终。附验案1则,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滋阴温阳活血颗粒中两种指标性成分(腺苷和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的同时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选用phenomex Kinetex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0.1%磷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m,检测波长254nm;以腺苷和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为指标性成分,共测定10批滋阴温阳活血颗粒。结果:10批颗粒中,腺苷的含量在2.706~4.132mg/g范围内,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在3.692~4.948mg/g范围内。结论:本研究所建立方法快速、准确、高效,能够对滋阴温阳活血颗粒的质量进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定义、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对其认识与临床表现的阐述,分析脾胃在本病发病中的重要性。提出在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时,需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意调补脾胃,具体方法有补气健脾、补气升陷、温阳运脾、健脾养血、运脾除湿、消食和胃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利水消肿方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的影响。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老年患者134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7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活血利水消肿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肢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Ⅱ°、Ⅲ°肿胀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活血利水消肿方能有效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程度,降低患者的主观疼痛感。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于志强教授临床运用虫类药经验。于教授认为,虫类药善走窜,通达全身经络,搜剔邪气,且善疗久病顽疾。根据临床经验,常蝉蜕、僵蚕合用,祛风开音治疗音哑;地龙、僵蚕合用,祛风通络化痰治疗顽痰固性咳嗽;地龙、水蛭配伍,活血通络利水治疗难治性水肿;蛰虫、水蛭合用,活血通络治疗胸痹疼痛;全蝎、蜈蚣、水蛭配伍,活血息风通经治疗头痛。  相似文献   

13.
对津沽疮疡学术流派治疗下肢复发性丹毒的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笔者通过跟师学习津沽疮疡学术流派及中医疡科心得派学术思想,将三焦辨证与治未病思想相结合,提出对下肢复发性丹毒分为未病、既病、愈合3个阶段分期论治。丹毒发病初期应重清热化湿、益气健脾、宣畅气机,以防治湿邪缠身,同时应防止病轻药重损伤脾阳,湿邪黏腻,应徐徐除之;初期热毒症状消退后,应重宣畅三焦,以利湿除邪为主;后期在清除余邪时以利水消肿、温补脾肾为主,辅以活血行气之法,扶助正气,抵御外邪,防止其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4.
介绍李丹丹教授运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内耳眩晕的临床经验。李教授认为,内耳眩晕的病机主要为脾虚饮动,气机逆乱、肝郁风动,土湿木抑两方面,两者互有联系,互相影响,并在该病机指导下,治疗上以“温阳化饮、扶土抑木”为基本原则,多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温肾活血方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激素标准疗程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健脾温肾活血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生化指标及综合疗效、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78%,高于对照组的6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2.90%,低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温肾活血方可有效提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介绍鲍身涛教授从脾胃论治慢性皮肤溃疡的经验。鲍教授认为慢性皮肤溃疡的病机复杂,主要以脾胃亏虚为本,以痰、湿、瘀为标,立调养脾胃为主要治疗原则,强调健脾补虚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临证中四诊合参将慢性皮肤溃疡分为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阴虚证,治以益气健脾、温阳健脾、滋阴运脾,分别予以归脾汤、阳和汤合参苓白术散、玉液汤加减治疗。临床随症加减,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介绍金劲松教授治疗肾性水肿的经验。金教授认为该病病机主要在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临证分为肺脾气虚,风邪外袭、脾肾气虚,水液停聚、肝肾阴虚,瘀水互结三型,分别治以益肺固表,健脾利水、补益脾肾,化气利水、滋补肝肾,活血化瘀之法。并配合西药、中医食疗及中医外治等法综合治疗,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8.
介绍宁为民教授从痰瘀论治眩晕的经验。宁教授认为眩晕以脾肾为本,痰瘀为标,治疗当痰瘀同治,脾肾并补,临床上善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丹参、川芎、牛膝等活血药治疗。还注重调理情志,使药物与精神同治。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介绍侯爱画教授运用扶正祛邪法辨治晚期肠癌的经验。侯教授认为晚期肠癌的病机大多是正气不足,湿热瘀毒互结肠腑,扶正祛邪是其主要治则。侯教授将晚期肠癌辨证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血两亏、痰湿内停、瘀毒内结5种证型,分别采用温阳健脾,祛瘀解毒、滋补肝肾,解毒祛瘀、益气养血,祛瘀解毒、健脾益气,化痰利湿、健脾化瘀,解毒散结为治法,以自拟方益肠散结汤为基础方,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在用药配伍时注重病证结合、扶正固本、攻补兼施、阴阳并调,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总结王清海教授应用血脉理论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经验。王老认为气血不和、痰浊郁滞、气虚血瘀等致脉道不通,心阳气不足,无以鼓动营血,加之痰浊留滞血脉,血脉凝滞,故气血不通是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其根据病因辨证,多从“血脉”论治,强调从血脉论治亦需分清病机演变,不可一味活血化瘀。其根据“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的理论,自拟心绞痛方治疗本病。方中以水蛭、红花、丹参活血通脉,党参、黄芪等益气健脾,充养后天气血,陈皮、瓜蒌、茯苓化痰,更有点睛之笔——桂枝温阳通脉。该方虽为治疗胸痹验方,但全身血脉相通,故对不同脏腑血脉疾病亦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