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中的有机氯农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介绍了生态地球化学的概念和有机氟农药的生物有效性、环境介质中的残留、远距离迁移等性质。有机氟农药在环境中的有机地球化学行为,决定了在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中必须采用特殊的采样方法、样品保存方法、稀疏的采样密度、多介质采样和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2.
根据近年在四川的金矿勘查工作实践,探讨了水系沉积物与土壤采样中应注意的问题,包括取样的季节和位置,取样的网度及深度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内蒙古包头公益明铁矿变基性火山岩的系统采样和测试分析 ,其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特征表明该区的变基性火山岩形成于类似现代大陆裂谷的构造环境中。Sm -Nd、Rb-Sr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表明 ,色尔腾山绿岩下部的变基性火山岩形成于 2 80 0~ 2 90 0Ma的壳幔分异事件中 ,在新太古晚期 (2 5 0 0Ma± )遭受了角闪岩相 -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改造。而在中元古代 (16 0 0Ma± )由于受华北克拉通与西伯利亚克拉通裂解的影响 ,该区岩石的Rb -Sr体系又一次发生变化。研究表明 ,色尔腾山绿岩生成于中太古代 ,该区在古太古代可能就已存在稳定的陆壳  相似文献   

4.
南京地区是长江三角洲第四系厚层覆盖区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文报道了该区开展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以来所取得的一些基本成果。认为本区采用-20目的土壤样品筛分粒级、表层土壤取样深度定为0~-20m、深层土壤取样深度定为-150cm以下及有关的采样密度试验结果都是切实可行的。发现南京地区局部表层土壤中存在两个重金属元素富集带,局部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明显富集对有关农作物的安全性有直接影响。讨论了诸如怎样确定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如何检查评价环境地球化学异常、如何看待土壤中元素总含量及其有效态含量等具体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1个样/1km2、1个组合样/4km2,1个样/(100~1000)km2、1个样/(1000~10000)km2的采样密度系统研究了泛滥平原沉积物的超低密度采样代表性。通过对Sb、As、Ag、Pb、Sn、Na2O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模式,W的地球化学特征在不同采样密度间的信息传递,证明了用1个样/(1000~10000)km2的采样密度,采集的泛滥平原沉积物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地球化学面的形态是依赖于采样网格(采样密度)大小变化而不确定的。对于一维情况,元素含量分布曲线长度L与采样间距r之间的关系服从L(r)=Cr~(1-1/H),D=1/H。对于地壳上任一给定区域,沿某一测线进行地球化学测量的任一元素含量数据,由上式确定的D值和H值,对于沿测线方向该元素的含量分布在统计的意义上将是确定的。对浙江省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Au、Ag、Cu、Pb、Zn、Mo、Co、Ni 8种元素的含量变化在1~150km尺度范围内遵循分形分布,D=1.03~1.62,H=0.62~0.97。这表明地壳中元素含量在空间上随采样间距的变化可能是一个完全等价于分形布朗运动的随机函数,在1~150km这个尺度范围内,元素含量分布模式具有自相似性和长程相关性。这个结果为“国际地球化学填图”项目(IGCP259)提出的160km×160km采样网格尺度提供了一种理论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通过东天山地区地球化学勘查中某些方法的试验,研究了一套适宜于戈壁荒漠景观中地球化学勘查的工作方法.(1)查明了盛行风对岩屑异常特征的影响程度;(2)推荐消除风成沙影响的合理采样粒级;(3)利用水溶态铜、金异常指示被运积物掩盖的铜、金矿体;(4)明确了荒漠区盐磐层不会阻碍在残积物覆盖区发现矿致岩屑异常和在运积物覆盖区发现后生晕.  相似文献   

8.
地质调查工作全流程信息化是地质调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中,土壤采样点位布设工作量大,快速合理地完成采样点位布设,是野外调查工作有序开展的首要前提。这里依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相关规范,基于MapGIS平台实现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中不同工作比例尺下土壤采样点位的自动化、智能化布设,主要包括:(1)实现了1∶250 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中,土壤双层采样点位的初步布设及自动编号;(2)遵循采样网格加土地利用图斑的布设原则,实现了支持不同平均密度要求下,1∶50 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土壤采样点位自动化布设,布设结果兼顾空间均匀性及合理性;(3)基于Kmeans算法,实现了地块尺度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差异化采样密度的点位自动化布设,且单一不规则地块内点位分布均匀。经对比验证,采用提出的自动化布点方式可较好地满足相关规范的点位布设要求,大幅度减轻技术人员样点布设的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球化学样品质量检查组对 2 0 0 3年度承担区域化探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的 11个省、区、所实验室质量进行了检查和验收。检查验收涉及 17个项目和 2 6个图幅 ,其中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项目按照新的质量监控方法与控制限要求 ,严格全程质量管理 ,全部获得优秀级 ,区域化探也大部获优秀级 ,总体上达到较好的质量水平。质量提高主要与各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和体系进一步完善 ,技术能力继续增强及方法技术、仪器设备得到较大程度改善等有利因素有关。 2 0 0 3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些难分析元素 (Ag、Hg、Sn、Cd等…  相似文献   

10.
地球化学计算中误差传递分析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两个实例讨论了地球化学计算中的误差传递问题,对照了四种不同方法的潜力和限制,拓广了蒙特卡洛方法在相关变量分析中的应用,指出其在不同条件下总能用有限机时逼近合理结果,揭示出协方差矩阵法的特殊效益,可相对于独立初始变量展现中间变量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江西德兴铜矿集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方法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璐  赵元艺  薛强  王晓亮  柳建平 《地质通报》2014,33(8):1114-1120
确定矿集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是矿山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的重要任务,而遴选出合适的地球化学基线值的定值方法是该问题的关键。以江西德兴铜矿集区表层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依据,运用地球化学对比法、相对累积频率方法和标准化的方法分别计算了德兴铜矿集区表层土壤6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并将其与江西省土壤背景值对比。结合成土母岩重金属含量分析了各种基准值定值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证明标准化方法较适用于确定研究区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  相似文献   

12.
不同尺度地球化学填图能否获得稳定的和可追索的地球化学模式,能否真实反映元素含量背景,是检验填图方法是否可行的重要依据。笔者选择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巴东—明古鲁地区热带雨林区为研究对象,对比该区1:100 万(1 个样/100 km2)和1:25 万(1 个样/4 km2)两种不同比例尺的地球化学采样所获得的地球化学数据和异常分布模式,发现二者获得的元素含量背景值和中位数非常接近,所圈定的地球化学省在形态和变化趋势上非常类似,浓集中心的位置几乎完全重合,证明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也能获得稳定的和可追溯的地球化学模式,认为该方法在热带雨林区也是适用的。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圈出的地球化学省基本涵盖了研究区大的矿床和花岗岩体,真实的反映了研究区元素的分布情况,在这些地球化学省内开展更大比例尺的地球化学填图工作,能进一步圈定局部异常直接找矿,降低企业勘查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3.
走向21世纪的地球化学填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国外区域地球化学填图计划,指出现代区域地球化学填图具有多目标的特征,强调测定多元素总量和有效态含量;论证了超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技术.最后,针对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提出了裸露区、半裸露区、平原区和覆盖区的地球化学填图的内容与方法,期望对我国地球化学填图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球化学异常再现性与可对比性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密度采样是否可以获得稳定的和可追索的地球化学模式是检验采样是否具有代表性,分析技术是否成熟的重要依据。笔者选择新疆哈密大南湖地区约6400km^2面积,进行了从超低密度(1个样/100km^2),甚低密度(1个样/25km^2)直到低密度(1个样/4km^2)地球化学采样,对比了3种密度地球化学采样所获得的地球化学数据和异常分布模式。得出如下结论:超低密度、甚低密度、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元素含量平均值和背景值非常接近;超低密度、甚低密度、低密度调查所圈定的地球化学省在形态上和变化趋势上非常相似,浓集中心的位置重合,表明不同调查阶段可获得稳定的和可追索的地球化学模式;采样密度越大数据离散程度越高,即最小值更小,最大值更大,表明元素分布的局部不均匀性,正是这种局部的不均匀性才能通过加密采样刻画出地球化学模式的细节变化,为逐步追踪矿化体奠定了基础;超低密度和甚低密度采样可以有效圈定矿集区所形成的大规模地球化学异常,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不仅可以圈定矿集区异常,同时可以圈定分散矿化的小规模局部异常。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欧洲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分析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国际地球化学填图项目最关键的是分析问题。欧洲和中国在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做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使用统一的采样介质,即泛滥平原沉积物,并使用几种大型设备作为骨干配合使用多方法分析系统,分析76种元素,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制作了元素周期表上除惰性气体元素和人工元素以外的几乎所有元素地球化学图。欧洲恰恰相反,欧洲在采样介质上趋向于多介质,而分析技术上只使用少数几种大型设备;分析方法的单一,使得很多关键元素没有分析出来,如贵金属元素Ag,Au,Ir,Os,Pd,Pt,Rh,Ru;卤族元素F,Cl,Br,I;分散元素Ge,In,Se,Te;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元素K,N,S,B等。尽管欧洲强调以环境为目的,但很多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元素都没有分析,所以欧洲的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的信息量大打折扣。这些不统一的做法,将会制约全球地球化学图的编制。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中东部半干旱荒漠草原景观区选择B层-5~+40目粗粒级段的风化岩屑样品可以有效地排除风成沙的干扰,突出成矿及指示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文中介绍了该景观条件下开展岩屑地球化学测量的方法技术,分析了白音查干矿区、油房西矿区和小东沟矿区的化探异常特征和找矿成果.认为在半干旱荒漠草原景观区开展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是行之有效的找矿方法,已取得了明显的化探异常圈定和地质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成矿区带和矿集区找矿工作中有所突破,开展工作区内水系沉积物和土壤剖面地球化学的试验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江西九岭钨铜多金属矿集区水系沉积物、典型土壤剖面地球化学试验表明:①在赣北九岭地区寻找岩浆热液型钨、铜多金属矿床的最佳指示元素是W、Sn、Cu、Mo、Bi、Ag、Cd、F;②地球化学普查(1∶25万-1∶5万)水系沉积物的采样位置应以一级水系的采样为主,辅以少量二级水系,采样粒度以10~60目的水系沉积物为宜;③地球化学详查(1∶5000-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采样层位为残积土壤B层,采样深度为20~40cm,采样粒度20~40目,或小于40目均可显示出较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8.
王乔林 《地质与勘探》2021,57(1):110-121
白头山铷矿床是甘肃北山地区新近发现的典型花岗伟晶岩脉型铷稀有金属矿床,以该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技术研究。初步确定花岗伟晶岩脉型铷稀有金属矿床的岩石和土壤中的通用指示元素组合为Rb、Be、Bi、Tl、Li、K 2O;北山地区勘查铷稀有金属矿床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最佳采样粒级为-4~20目,最佳采样层位为残积层。试点测量结果表明,研究确定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可以完整地圈定已知的铷矿化范围,迅速缩小找矿靶区,为后续异常查证等工作布署提供准确的地球化学依据,为北山地区找寻铷稀有金属矿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技术。同时试点测量在已知矿区外围发现了新的具有找铷矿前景的靶区,有望获得新的找矿进展,为同类地区寻找铷稀有金属矿产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19.
地球化学分区标准化方法在区域化探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区域化探数据中提取找矿地球化学信息是目前化探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划分是提取找矿地球化学信息的关键。水系沉积物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上游汇水盆地物质的天然组合,在化学成分上与上游汇水盆地岩石组成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水系沉积物中成矿成晕元素含量与常量元素含量之间亦有着密切关系。笔者基于水系沉积物样品特点,采用地球化学分区标准化方法圈定地球化学异常。研究发现,利用常量元素进行地球化学分区是可行的;分区标准化数据处理可以有效地压抑高背景区非矿异常,并强化低背景区矿致异常,突出了找矿信息。以成矿成晕元素标准化数据的因子得分圈定矿化类型综合异常,集中体现了矿致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20.
在黑龙江省森林沼泽景观区大面积开展超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尚属首次,针对森林沼泽景观区有机质及硅胶含量高的特点,此次工作采样介质采用泛滥平原沉积物表层--A层土,采样密度为1样/100km2,溶矿剂采用四酸(HCl+HNO3+HF+HClO4)溶矿法。四酸溶矿法可咀将有机质及硅皎所吸附、包裹的金属释放出来,从而能够有效地发现异常。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了全区70000km2范围内的Au、As、Sb、Hg、Ag、Pb、Zn、Bi、Cu、Co、Cr、Ni、U、Mo、W等15种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并研究了该区超低密度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所圈定的地球化学块体及区域异常与已知的成矿区(带)吻合较好,同时又发现了几处新的地球化学块体和区域异常。运用超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对佳木斯地块北缘乌拉嘎金地球化学块体的金矿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