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吉林省中,新生代黑色页岩(油页岩)中Ag,U,Co,Ni等元素含量偏高,黑色页岩(油页岩)中古生物组合丰富,有机碳含量很高(>2%)。研究了吉林省中、新生代黑色页岩(油页岩)中稀、贵金属元素富集特征,初步探讨了其富集机理,为吉林省中,新生代含金属的黑色页岩(油页岩)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桦甸油页岩中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桦甸油页岩及其灰渣的矿物成分、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油页岩中稀土元素含量低于北美页岩(NASC)中的平均含量,REE球粒陨石标准化的分布模式曲线表现为负斜率,(La/Yb)N的平均值大于1,属于轻稀土富集型;REE北美页岩标准化的分布模式曲线较平缓,(La/Yb)S的平均值接近于1,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与球粒陨石和北美页岩相比,Eu有较严重的正异常。油页岩中的微量元素与北美页岩和地壳的平均值相比较,Sb、Nb、Cs、Zn、Bi、W等元素具有较高的富集度。油页岩灰渣中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富集度均高于油页岩。  相似文献   

3.
贵州遵义黑色页岩铂族金属富集特点及富集模式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文章通过贵州遵义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剖面和矿石的PGE分析以及矿石物相分析,研究了PGE在黑色页岩中的富集特点和富集模式。发现:(1)PGE只在黑色页岩底部Mo-Ni金属层中富集;(2)金属层中PGE富集与Mo、Ni硫化物和黄铁矿呈正相关关系,与总碳(C总)代表的有机质和炭质无关,矿石PGE含量随硫化物总量呈增高的趋势;(3)Mo-Ni-PGE矿石PGE原始地鳗标准化配分曲线呈“W”型,富集高熔点元素Os、Rh和低熔点元素Pt、Pd;黑色页岩和条带状黄铁矿夹层配分曲线略呈Pt、Pd富集型,两者有较明显的差别。因此,Mo-Ni-PGE金属硫化物富集层是黑色页岩沉积早期迅速叠加的一次海底热水喷流沉积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分布广泛,主要由黑色页岩、黑色白云质页岩,黑色粉砂质页岩和黑色硅质页岩等组成;并伴生有较厚的磷块岩矿床、钒矿床和镍、钼多元素硫化物矿床。对黑色页岩岩石学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详细分析微量元素的富集成因,结果表明:黑色页岩主要形成于静水还原的浅海-半深海缓坡环境,层状元素富集带为沉积成因,海底热流体提供了丰富物质来源。总体上,Co、Be、Mn、Ga等元素含量较低;Cu、V、Ni、Mo等元素的含量较高,多数超过北美页岩平均值;以Ni、Mo为主的多元素富集层通常位于磷块岩之上,以黑色页岩、黑色白云质页岩中的硫化物和硫酸盐矿物为主要载体,其中有机碳(TOC)含量可达12.2%以上,远高于其他元素富集层,随着页岩内硅质成分增加,Ni、Mo、Fe、Co等元素含量明显降低;以V为主的多元素主要赋存于黑色硅质页岩中的水云母,与页岩内硅质成分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黑色页岩中稀土元素含量为(76.22~290.67)×10-6,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介于1.21~4.22,说明轻稀土更为富集,Sr/Ba值为0.04~0.34,δEu正异常,且北美页岩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现平缓左倾,为沉积过程中存在海底热水流体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白垩系油页岩中的Mn、Ca、Ba、Sr、P、Na、Zn、Th等元素含量高于国际标样(SDO-1)2~100倍,呈明显富集趋势。有机质(干酪根)中Zn、Ba、Cu、Mo、Pb、Ni、Y、Co、Mg、B等元素含量高于其页岩平均含量1.5~200倍,说明有机质相是它们的"富集相"。油页岩物相分析显示,只有Zn和Ba等少数元素是以有机质相为"载体相"(即有机相中所含元素的量占岩石中该元素总含量的50%以上)。据上述研究作者认为,油页岩中生物有机质对多种金属元素都具有显著富集作用;但只有当有机质相既是金属元素的"富集相"同时又是该元素的"载体相"时,生物有机质对它的矿化作用才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近代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我国四川盆地等下古生界富有机质沉积的海相黑色页岩,和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湖相油页岩的显微有机组成特征与热演化生烃、排烃作用的关系。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黑色页岩热演化程度很高,目前热解烃含量很低,但残余有机碳含量达1%~3%,黑色页岩中保存了早期生油阶段由无定型有机质生油作用转化而形成的微粒体有机质,和未排出的石油演变而来的残余沥青,表明其为原始生烃性能很好的烃源岩。根据黑色页岩中微粒体和残余沥青的含量,可用来了解已生—排烃量和再沉降埋深过程中古油藏储层沥青、微粒体和残余沥青再生气对古生界碳酸盐气藏的贡献。富有机质沉积的下第三系湖相油页岩热演化程度不高,游离烃(S1为0.2~1.4 mg/g)和热解烃(S2为8~44 mg/g),有机碳含量达2.4%~8%,是生油性能很好的烃源岩,油页岩中不仅存在强荧光的藻和无定型有机质,而且油页岩的纹层中广泛存在富有机质的荧光沥青,反映了有利于排烃运移的信息,表明是本区生油贡献最大的烃源岩。富有机质黑色页岩和油页岩的沉积结构构造特征、有机质的赋存形式、热演化中变化过程的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其生烃、排烃作用既有很多相似性,又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7.
油页岩中生物及有机质与金属元素富集的关系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辽盆地白垩系油页岩中的Mn、Ca、Ba、Sr、P、Na、Zn、Th等元素含量高于国际标样(SDO-1)2 ̄100倍,呈明显富集趋势。有机质(干酪根)中Zn、Ba、Cu、Mo、Pb、Ni、Y、Co、Mg、B等元素含量高于其页岩平均含量1.5 ̄200倍,说明有机质相是它们的“富集相”。油页岩物相分析显示,只有Zn和Ba等少数元素是以有机质相为“载体相”(即有机相中所含元素的量占岩石中该元素总含量的5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油页岩中铂族元素的化学牲及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质谱仪(ICP-MS)测定了吉林省油页岩中铂族元素的含量,并对油页岩中铂族元素的化学特征、与无机组分的相关性及其分布模式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通过油页岩中铂族元素的含量与地壳和中国东部出露地壳中铂族元素丰度的比较表明,Rh、Ru、Ir等元素相对富集,其中松原油页岩中Rh、Ir的含量约为地壳平均值的10倍.研究区油页岩中铂族元素以Pt-Pd分配模式为典型特征,一般Pt的丰度大于Pd.油页岩中铂族元素与无机组成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油页岩中铂族元素可能呈吸附态存在于高岭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中.  相似文献   

9.
王璐 《世界地质》2010,29(3):514-521
石油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石油进口不断增多、对外依存度提高带来的风险日益加重。在保证液体燃料供应的诸多方法中,使用页岩油这一石油替代资源较为现实。吉林省有丰富的油页岩资源,为发展页岩油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油页岩开发需要大量资金及先期投入,全部由政府投资会给国家或地方财政造成很大负担,给吉林省油页岩资源开发造成阻碍。BOT项目融资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其独特的新型融资手段和建设方式等优点,将会对解决吉林省油页岩资源开发资金短缺问题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油页岩中铂族元素的化学特征及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质谱仪(ICP MS)测定了吉林省油页岩中铂族元素的含量,并对油页岩中铂族元素的化学特征、与无机组分的相关性及其分布模式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通过油页岩中铂族元素的含量与地壳和中国东部出露地壳中铂族元素丰度的比较表明,Rh、RuI、r等元素相对富集,其中松原油页岩中RhI、r的含量约为地壳平均值的10倍。研究区油页岩中铂族元素以Pt Pd分配模式为典型特征,一般Pt的丰度大于Pd。油页岩中铂族元素与无机组成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油页岩中铂族元素可能呈吸附态存在于高岭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中。  相似文献   

11.
12.
塔里木盆地北部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形成的次氧化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有机质黑色页岩的形成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缺氧沉积环境的证据,并被作为全球缺氧事件的标志。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的岩石学特征说明其沉积在受陆源有一定影响的陆棚环境中。矿物学研究表明,硫均以硫酸盐状态存在,没有见到黄铁矿,说明其形成在硫酸盐还原带以上。黑色页岩中结核状氟磷灰石的存在以及剖面底部结核状磷块岩的出现,表明了一种与现代热带太平洋东海岸和阿拉伯海相类似的广泛发育上升洋流的大陆边缘沉积环境。黑色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中,Re和Mo的高度富集、高的Re/Mo比以及含有一定量的Mn,Cd和U的相对富集以及低的Cd/U比等,这些特点均支持了黑色页岩沉积于次氧化条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皖北新元古代刘老碑组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安徽北部新元古代刘老碑组页(泥)岩中采集了11个样品。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研究区南部的淮南和凤阳页岩样品SiO2、TiO2、Al2O3、K2O、TFeO和CaO含量分别为55.28%、0.87%、15.60%、2.99%、4.01%和5.83%,接近页岩平均值,只是CaO含量稍高。北部宿县地区页岩样品SiO2、TiO2、Al2O3、K2O、TFeO和CaO含量分别为57.01%、1.82%、20.97%、4.85%、3.31%和0.57%,与南部地区相比,TiO2和K2O含量显著偏高,是其2.1倍和1.6倍。刘老碑组页岩REE总量平均为219×10-6,LREE富集,La/Yb为14.2(9.8~18.6),Eu负异常,Eu/Eu*为0.60(0.54~0.63),但是北部页岩有更高的REE总量(295.8×10-6)和La/Yb比值(17.8)。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北部页岩中Sc、V、Zr、Nb和Th较高,南部Co和Pb较高。但是南部和北部却有比较一致的La/Sc(2.29±0.15)、Th/Sc(0.69±0.06)和La/Th(3.29±0.20)比值。La-Th-Sc和Th-Sc-Zr/10判别图清楚地表明,刘老碑组页岩形成于大陆岛弧构造环境,岛弧可能位于研究区的南部边缘。北部页岩明显偏高的TiO2和Al2O3含量以及化学风化指数(CIW)表明北部沉积物的源区经历了更强烈的风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XRD、Rock-eval和气相色谱—质谱仪对准格尔南缘柴窝堡凹陷上石炭统、上二叠统及下侏罗统的泥页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实验结果指示,柴窝堡凹陷石炭纪至二叠纪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淡水—微咸水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具有相似的母源输入特征,干酪根类型具有II型混合母质特征;有机质热演化特征表明,下侏罗统泥页岩处于低熟阶段,上石炭统与上二叠统泥页岩具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丰富、热演化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等特点;矿物学特征显示,上二叠统泥页岩长石、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为73%,粘土矿物次之,指示其脆性指数较高,具有较好的可压裂性和粘土表面吸附性。结合前人认识,预测该段泥页岩中可能蕴藏着一定规模的页岩气资源,具有较好的页岩气资源前景和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5.
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探讨了云南省页岩发育的地质背景,总结了页岩形成时代和特点,明确了勘探开发的目标层位,研究了潜质页岩的形成环境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上志留统玉龙寺组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可作为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筇竹寺组潜质页岩主要形成于陆棚环境,主要分布在滇西保山地区、滇中北部、滇东、滇东北和滇东南广大地区;由于大规模海退,龙马溪组潜质页岩仅分布在滇西保山地区、滇中北部和滇东北北部地区;因为滇东及滇东北地区继续发生大面积海退,玉龙寺组潜质页岩局限于曲靖、马龙、昆明、澄江一线;须家河组潜质页岩形成于陆相环境,主要分布于滇中分区和滇西兰坪-思茅地区.  相似文献   

16.
川东—武陵山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富集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有机质富集、保存对页岩气资源评价、勘探选区和开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以川东—武陵山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为例,利用岩石地球化学、油气地球化学和沉积岩石学方法和技术对牛蹄塘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来源及古环境演化进行了分析,对川东—武陵山地区页岩有机质富集和保存条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主要来自于蓝藻、红藻、褐藻等自生海洋藻类;相比于牛蹄塘组高位体系域,在牛蹄塘组海侵体系域页岩沉积期,温暖湿润的古气候和大规模海侵使得海平面快速上升,海侵导致深水陆棚、斜坡甚至部浅水陆棚处于贫氧—缺氧环境,该深水贫氧—缺氧还原环境(部分硫化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在川东—武陵山地区上形成大面积富有机质页岩。   相似文献   

17.
贵州遵义早寒武黑色岩系底部Se的超常富集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对遵义松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部分样品的对比分析表明,应用不同光度法测定的硒和应用ICP-MS分析的硒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表明应用ICP-MS可以快速批量分析黑色岩系样品中的硒,提出用于推导硒含量的经验公式。利用该经验公式对遵义松林牛蹄塘组黑色岩系底部钾质斑脱岩段和中部镍钼金属层段的硒进行了计算,表明在这两个岩性段存在硒的超常富集,局部都达到了工业品位。钾质斑脱岩中硒与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表明硒可能存在于含铜硫化物中;在镍钼层中硒与镍、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硒主要存在于镍和铜的硫化物中。根据硒的亲硫性,进一步揭示了遵义钾质斑脱岩的原始岩浆可能为含黝方石和(或)钙霞石的粗安岩、粗面岩、响岩;在镍钼富集层中铜镍、铜硒及镍硒之间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表明镍、铜、硒富集的原始物源与超基性岩浆铜镍硫化物的分离富集有关;根据钾质斑脱岩层与多金属富集层的空间相关性及微量元素组合特征.认为在遵义松林地区早寒武世时期深部存在碱性-超基性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8.
古近系心组红岗段是广东三水盆地的主要生油层,以一套黑—灰黑色页岩沉积为主,其富含有机质、纹层理发育良好的岩层与相对贫有机质、含微体生物化石的微扰动层交替出现。根据纹层状页岩与生物扰动页岩的C-S-Fe关系以及对氧化还原条件敏感的痕量元素(Mo、U、V、Co、Ni、Pb和Cu)地球化学记录,对这两种不同岩相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水体氧化还原条件进行了分析。纹层状页岩的TOC、S含量和DOPT值均较高,TOC-S、TOC-DOPT显示较弱的相关性;而生物扰动页岩的TOC、S含量和DOPT值相对较低,TOC-S、TOC-DOPT相关性显著。痕量元素在两种岩相中的分布也有差别,各元素在纹层状页岩中的丰度均高于生物扰动页岩,尤其是Mo和U具有较高的丰度水平、且在不同岩相中显示明显差别。黑色页岩中的C-S-Fe关系和痕量元素(特别是Mo和U)分布反映了心组红岗段沉积时期湖盆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变化。生物扰动页岩沉积期间,底部水体主要为氧化环境,间歇性出现贫氧条件,硫酸盐还原作用发生于沉积物/水界面及其以下沉积物中。纹层状页岩形成于缺氧的底部水体条件下,水体和沉积物中均可含H2S,为有机质保存以及对氧化还原条件敏感的痕量元素的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央坳陷区两口钻井剖面和东南隆起区野外露头剖面的沉积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黑色页岩形成于稳定分层的湖相环境;周期性海水注入形成的底流是导致水体分层和黑色页岩沉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Nineteen shales from the continental Belly River Formation and sixteen shales from the marine Wapiabi Formation were studi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fluorescence methods. The diffraction data indicate that dolomite and Mite are present in signifi- cant amounts only in the Wapiabi. Feldspar and 12 Å and 14 Å clays are more abundant in the continental shales. The marine shales are enriched in K, Ca, Rb and Zr. The continental shales are higher than marine shales in Sr and Mn. The Rb/K is higher in the marine shales, the Sr/Ca is lower than in the continental sha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