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理事会工作报告胡如忠(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是经航空航天部同意,民政部批准注册登记的全国性社团组织,其宗旨是促进全国地方遥感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遥感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现代地球信息学科,在总结分析遥感学科理论发展与遥感应用新特征基础上,进行遥感学科发展与应用理论探索,是推动遥感学科与应用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现有遥感学科组成及分类体系的分析,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方法论的遥感学科分类新方法,在分析遥感应用中普遍存在的跨时空特征基础上,从遥感应用新视野提出了跨时空遥感的理论,最后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了跨时空遥感的应用。跨时空遥感理论的建立顺应遥感学科发展的需要,遥感应用时空观的提出对今后遥感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报告分三部分,首先介绍了1987年9月以来,全国遥感地质工作协调小组组织13个成员单位加强遥感地质工作,协调航空遥感计划,拨款购置TM卫星资料,组织攻关项目(分省编制国土资源遥感系列图,在一些地区遥感找金矿),实行内部优惠管理办法以及各成员单位的技术状况等。其次,报告详细阐述了遥感在基础地质和矿产调查,水文、工程、环境和灾害调查,国土和城市调查以及方法技术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最后,报告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是,进一步扩大遥感应用──从地质遥感扩大到国土资源遥感,结合运用其它地学方法,提高方法技术,发展遥感新方法,加强国际联系、交流与合作,继续探索、深化改革等。  相似文献   

4.
世界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只有20 多年的历程, 中国的高光谱遥感发展与国际基本同步, 在需求牵引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下, 特别是通过863 计划和国家攻关计划,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简称遥感所)与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紧密协作, 相继研制了一系列高光谱遥感设备, 开展了大量的技术试验和应用基础研究, 不仅在国内结合国家需求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益, 而且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 走向世界, 开创了以中国高光谱技术支持中国科学家与国外发达国家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先河, 并进一步推动了高光谱遥感的发展。在长达20 多年的发展中, 遥感所高光谱遥感已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研究基地。本文从航空航天高光谱成像仪器的研制、应用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 回顾了遥感所高光谱遥感走过的历程及其对高光谱遥感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作者在英国参观学习期间所了解到的英国遥感组织的概况和包括数据获取、资料存 档、数据分析和遥感应用在内的英国遥感技术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洋水色遥感十年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回顾10年, 我国海洋水色遥感在机理、大气校正、海色要素提取及其在海洋上应用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本文力图予以系统地介绍。  相似文献   

7.
以高精度地面基准为参照对遥感定位各种可能的影响要素进行整体性、定量化的验证、分析与评估,显然是一种合理、有效、可信、可行的方式。这里针对实际应用需求,重点介绍嵩山高精度遥感测绘综合实验场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情况,并对遥感定位精度与可靠性实验场验证的基地化方法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反映《遥感学报》及中国遥感学科近20年的发展趋势,针对《遥感学报》在1997年—2015年期间出版的所有1804篇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发文量排名和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发文情况,并对比了常设栏目和专题栏目的论文发文量及被引用情况。通过比较4个时间段内论文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反映出随着新的卫星载荷不断发射,观测技术由单一观测变为多源卫星观测,遥感定量反演模型由简单变得更为复杂,遥感技术应用也由最初的测绘、国土调查等单一应用逐渐变为多学科交叉应用,特别是在近年来国内外社会热点的驱动下,遥感技术已开始在灾害应急、全球变化、大气污染、粮食安全等领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无论是在当前遥感学科发展还是国家需求的现状下,都迫切需要建立国家级的遥感应用综合信息系统,以提高对环境和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布局和趋势预测,为资源管理、环境保护、防灾减灾以及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数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分类。以新疆伊宁县局部地区遥感图像为基本信息源,并利用ERDASIMAGINE,讨论了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结果表明,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分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我国水文遥感技术和应用的现状出发,以降雨量估算、土壤含水量探测、湖泊和巨型水库水位监测及大型水体水温监测为重点,阐述了新一代水文遥感的技术动向和发展趋势,点明了90年代我国水文遥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宿迁城市化进程中热岛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采用1992年、2003年和2014年3期6景Landsat遥感数据,使用单窗算法基于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并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宿迁城市热岛景观格局随城市化进程演变的趋势。结果表明,近23 a来宿迁城市热岛效应持续增强,宿迁经济开发区北区、洋河新区等地形成新的高温区域;在类型水平上,城市化高速发展的2003年城市热岛景观格局最为破碎;在景观水平上,热力景观越来越集聚化,异质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岩石的热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几种岩石热辐射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岩石的红外光谱辐射特性和岩石的热性质──热惯量,建立岩石的热传输模型,并将实测数据代人,对岩石表面的一个日照周期内的变化做出计算,绘制出不同热惯量的几种岩石在日周期内表面温度变化曲线。由曲线看出,岩石热惯量大,其昼夜辐射温度变化小;热惯量小的岩石其昼夜辐射温差大。改变岩石的反照率、辐射系数和地面径向热流而得到岩石表面温度日变化曲线,可看出这3个因素只是改变了温度的量值,不像热惯量那样改变曲线的形状。  相似文献   

13.
Highly precise satellite-derived coordinates depend on accurate orbit predictions, which cannot be achieved with purely empirical model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atellites undergo several periodic perturbing forces that have to be modeled and understood. In this scenario, small non-gravitational forces can no longer be neglected when the purpose of the orbital analysis is to obtain accurate results (Vilhena de Moraes 1994). Together with solar radiation pressure, thermal re-emission effects due to solar heating and Earth albedo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non-gravitational effects. While solar radiation pressure is widely understood, our knowledge about thermal re-emission effects on GPS satellites is in its infancy. Few models have been proposed in recent years and despite the interest of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here is a lack of detailed results concerning the magnitude and the behavior of such forces.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provide a thermal re-emission force model for GPS satellites, simple enough to minimize the problem of modeling a satellite of complex shape with several components on its surface, but accurate enough to provide an estimate of the magnitude and the behavior of these forces, as well as to provide some input to the present knowledge about photon thrust on GPS satellites. Some results of this work point to the fact that thermal re-emission effects are good candidates to partially explain the Y-bias for GPS satellites.  相似文献   

14.
CTP (计算机直接制版) 技术,特别是热敏直接制版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是印刷工业发展的大趋势.在某种程度上说,CTP技术推动了数码打样技术的发展,数码打样设备成了CTP系统必需配备的关键设备.针对CTP技术和数码打技术以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介绍与讨论,进一步对数码打样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探讨.另外,在CTP环境下,比较细致地分析和讨论了如何输出数码打样来模拟胶印效果,通过多次数码打样实验、数据分析与校正,最终数码打样与胶印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5.
16.
岩石的热惯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热惯量的物理意义及其在地质遥感中的作用。在测得23种岩石热物理性质的有关参数──热传导率、热容量和密度的基础上,计算并列表给出了岩石的热惯量值和热扩散系数等基础数据。文中分析讨论了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岩石的热惯量变化由高到低的初步规律。取得了碳酸盐岩和砂岩类等沉积岩和沉积浅变质岩的热惯量差异的结果,指出了它们的易区分性;也指出了中-酸性、碱性岩浆岩之间的热惯量值差异较小,不易区分。  相似文献   

17.
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特别是热敏直接制版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是印刷工业发展的大趋势。在某种程度上说,CTP技术推动了数码打样技术的发展,数码打样设备成了CTP系统必需配备的关键设备。针对CTP技术和数码打技术以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介绍与讨论,进一步对数码打样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探讨。另外,在CTP环境下,比较细致地分析和讨论了如何输出数码打样来模拟胶印效果,通过多次数码打样实验、数据分析与校正,最终数码打样与胶印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热环境的遥感研究--热场结构及其演变的分形测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如何定量分析城市热环境(热场)结构及其演变特征是当前热环境遥感研究中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将分形几何引入到对热场结构信息的定量研究中,针对城市热环境的结构特点设计出3种不同的分形计算模型,灰度曲面分形,剖面线分形和像元点分形。其中灰度曲面分形计算侧重揭示热场整体的分形特征,剖面线分形可用于对典型区域的热场结构信息变化的对比分析、像元点分形形计算则给出了像元热场变化梯度的定量描述,应用上述模型对1990年、1995年、1998年上海城市热环境的结构信息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Thermovision is a relatively new method of remote sensing with applications in areas such as military operations, residential monitoring, technological process control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Surprisingly, it has not seen much application in environmental studies. The article presents a method of using thermovision for topoclimatic studies.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The LST distribution indicates the amount of solar energy reaching the Earth surface and depends primarily on terrain shape and land cover types. By analyzing the LST distribution, one can determine spatial topoclimatic variability. The LST derived topoclimatic classification was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topoclimatic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heat balance. New classes of topoclimates were created and some of the existing types were diversified into more detailed subtypes. The analysis of selected lowland areas in north‐western Poland revealed that both land cover and terrain shape characteristic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ST distribution, contrary to the expectation of land cover characteristics being more important than terrain shape. 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possibilities of using thermovision in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resents a new method of topoclimate delimitation based on thermal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echniques comparing. The LST classification method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s based on DEM and land cover analysis.  相似文献   

20.
连续植被的热辐射方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良富  柳钦火 《遥感学报》2001,5(6):407-415
正确认识非同温混合像元热辐射方向性规律是利用多角度遥感数据反演像元组分温度的前提。论文基于局地热平衡条件和组分有效发射率概念探讨了连续植被的热辐射方向性模型。模型表明同温下的热辐射方向性只决定于连续植被体系总有效发射率的方向性,它是各组分有效发射率的和,决定于植被叶面和土壤表面的发射率、冠层结构参数。在非同温状况下,组分温度通过组分有效发射率调节体系的辐射亮度方向变化。模型解释了热辐射中孔穴效应问题。并通过蒙特卡罗逆向模拟从微观探讨了热辐射方向性与植被叶面和土壤表面的发射率、冠层结构参数的关系,并对孔穴效应引起体系发射率的增量和辐射亮度的增量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球面型连续植被,叶面和土壤表面发射率值分别取0.98和0.94时,垂直方向上孔穴效应使体系的总有效发射率有0.01-0.025幅度的增值。当连续植被处于20℃同温状况时,孔穴效应引起的辐射亮度增量基本上都在0.8℃以上,最高可达到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