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城市公交系统的可达性及其网络空间结构的耦合关系,构建基于公交站点效率且融合Huff模型的3步移动搜索法,对焦作市居民的公交站点可达性进行研究,依据P-空间模型构建城市公交网络结构,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居民的公交站点可达性与公交网络的协调状况。研究表明,焦作现有公交系统对不同区域居民提供的服务不均衡,对主城区投入的交通资源不充足,且忽略了偏远地区居民出行需求,研究结果可为焦作公交网络优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磊  程钢  原东方  曾宪锴 《测绘科学》2016,41(12):151-156
针对大部分城市公交发展滞后、公交站点和公交线路供需不平衡等问题,该文采用统计数据与实调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两步移动搜索法,从供需的角度研究分析城区公交站点服务的空间可达性。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以城区街道办为基本研究单元,分别采用固定阈值的简单两步移动搜索法和基于实测数据拟合的增强两步移动搜索法,对焦作市公交设施可达性的空间布局和差异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焦作市城区公交站点服务可达性整体上比较差;城区公共交通资源发展不平衡,空间差异比较明显,公交站点供需相对平衡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区中心城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城区边缘;增强两步移动搜索法考虑了距离衰减对人们公交出行的影响,更能反映焦作市真实的公交状况。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加有效的利用公共交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本文在公共交通利用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出行路线查询方法。它可以提供基于无需换乘的公交站点位置周边兴趣点路线查询,即根据离自己位置最近的公交站点信息,按照一定条件查找出满足条件的兴趣点,并给出前往自己兴趣点的公交路线。建立相应的空间数据库,储存公交站点等信息。基于ArcEngine开发平台,采用C#.NET语言进行了城市公交站点周边兴趣点查询系统功能的开发,实现了输入兴趣点和公交站点即可得到所需的出行路线。在本文中,查询系统以深圳市为例进行了测试,结果能够满足需求,为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了一个新的查询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公共交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本文在公共交通利用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出行路线查询方法。它可以提供基于无需换乘的公交站点位置周边兴趣点路线查询,即根据离自己位置最近的公交站点信息,按照一定条件查找出满足条件的兴趣点,并给出前往自己兴趣点的公交路线。建立相应的空间数据库,储存公交站点等信息。基于ArcEngine开发平台,采用C#.NET语言进行了城市公交站点周边兴趣点查询系统功能的开发,实现了输入兴趣点和公交站点即可得到所需的出行路线。在本文中,查询系统以深圳市为例进行了测试,结果能够满足需求,为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了一个新的查询方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栅格GIS的公交站点覆盖率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午  程琳 《测绘科学》2011,36(4):249-251
本文利用栅格分析技术对公交站点覆盖率的计算进行了改进,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与公交站点信息数据叠加得到的栅格数据中提取三个栅格矩阵:记录公交站点ID号及其位置信息的栅格矩阵、道路网络上各点的出行阻抗矩阵、不在道路网络上各点的出行阻抗矩阵,对这三个阻抗矩阵进行栅格运算,计算公交站点的覆盖率,并通过南京城区部分公交站点的分布说明本文算法的具体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发现潮汐交通产生的空间位置是解决潮汐交通问题的前提。以北京市四环内为研究区,基于实时路况数据,根据路段双向交通拥堵度和前后时间片交通拥堵度的数量关系,提出了潮汐交通的判断准则,从而提取潮汐交通路段。研究发现,潮汐交通路段主要分布在二环至三环和三环至四环间的区域,二环内分布较少,且主要在环路之间的连接线上,符合居民出行特征。  相似文献   

7.
吴静  邹强 《测绘科学》2018,(12):58-64
为了让现有的时空可达性分析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帮助改善城市交通状况,该文从传统的、基于GIS的以及基于效用的度量方法3个方面分类归纳了现有的时空可达性度量方法,总结了各种时空可达性度量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时空可达性模型的应用现状,指出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①度量方法中,只考虑单一出行模式,但实际出行中存在不同代步工具的换乘,应当考虑公交-地铁,汽车-公交等换乘情况;②方法的前提是假设区域内个体差异很小,忽略了地域不同个体的差异性;③不适用于交通不发达的小型城镇区域;④对最后一公里问题未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最后,展望了时空可达性的相关热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城市公交网络换乘模型中,一般根据公交站点间距离确定公交站点间是否应设定换乘关系,但该方法比较主观,可能导致某些公交站点间必要的换乘关系缺失。本文在以常用的以标准距离建立的公交换乘关系基础上,提出在介于标准距离和扩展距离的站点之间基于最优线路分析决定是否添加换乘关系的方法,同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出行选择,从而更好地满足乘客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9.
以山东省德州市为研究区,基于Worldview-Ⅱ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城市道路信息及居民区建筑物的空间分布和高度信息;通过GIS分析技术获取评价节点并计算交通成本矩阵,同时计算节点建筑物体积指数指示其人口密度作为节点吸引力。利用交通时间加权成本模型对研究区的交通可达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老城区人口密度大,交通系统完善,交通可达性最好;新城区和城市边缘人口密度小,交通系统尚不完善,交通可达性较差,整个研究区交通可达性以老城区为强中心向新城区和外围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中国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以15 min医疗圈为目标建设了卫生室、医保点等多种基层医疗保障设施,评价其可达性有助于设施的合理规划和优化调整。充分利用在线地图、人口热力图、路径规划服务、等时圈范围服务等泛地图资源,在基于胡弗模型的两步移动搜索法(Huff-based 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 Huff 2SFCA)的基础上,从出行能力差异、人口昼夜分布的角度进行改进,形成15 min核酸采样圈评价框架。以中国上海市为例分析15 min生活圈医疗设施可达性,结果显示: (1)研究区域内除宝山和浦东外的各行政区,15 min核酸采样圈的面积覆盖率和人口覆盖率均在90%以上,其中虹口、静安的可达性最高。(2)受通勤人群职住分离的影响,常住人口较多的地区在白天容易出现可达性过高的情况,且可达性在夜间降低,相反,产业聚集的地区夜间可达性明显升高。(3)外围的浦东、宝山等开发区呈现出可达性两极分化的特点,发展完善的居住板块可达性偏高,发展中的新产业园区可达性偏低;老城区的可达性分布相对更加均衡,且更能满足老年人群和职场人群的采样需求。分析结果反映出目前的采样点空间布局考虑了人群的出行行为,能满足大部分居民在居住地和工作地就近采样的需求。对于可达性过高和过低的区域,可根据人口分布的昼夜变化优化采样点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