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黔北高原喀斯特水的硬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碳酸盐岩地区喀斯特水的硬度与其所接触的岩石化学性质,水贮存和运动的方式、水交替速度等因素有关。碳酸盐岩体中的排水方式主要是扩散流和管道流。裂隙中呈扩散流的喀斯特水具有较高的硬度,而管道流的硬度则比较低,这是由裂隙和管道中Pco2差所引起。对于喀斯特水硬度的季节性变化,有的认为明显,但在不列颠索黔塞特几乎所有泉水硬度的变化只有几ppm。阿特金森(1977)指出这种无季节性的变化主要受到不饱和带大气中CO2的影响,即这里大多数石灰岩的溶解作用似乎在开放系统条件下发生。这些研究的结论,对于我们认识黔北高原喀斯特水硬度的特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何宇彬 《地球科学》1994,19(1):119-126
喀斯特水动力剖面模式反映种类水文地质结构中喀斯特水的埋藏,迳流条件和水动力特点,由于地下水排泄形式不同,处于不同地貌部位的各类水文地质结构发育了复杂多样的水动力剖面模式,以5种排泄形式为基础,重点研讨了中国境内一些典型水动力剖面模式。  相似文献   

3.
安徽巢湖二叠系栖霞组碳酸盐岩斜坡沉积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长期以来,人们均认为下扬子地区广泛发育的栖霞组碳酸盐岩属于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但以巢湖地区为例研究表明,栖霞组主要为碳酸盐岩斜坡沉积。碳酸盐岩碎屑流沉积物形成了臭灰岩段和顶部灰岩段的层状石灰砾岩,分布于斜坡上部;等深流沉积物形成了上、下硅质层段的砂屑硅质粒泥灰岩,主要分布于斜坡下部。而上、下硅质层段中的钙、硅质页 (泥 )岩属于斜坡远端和盆地沉积;唯有本部灰岩段可能属于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这一认识不仅突破了传统观念,而且有助于重新认识下扬子板块二叠纪的古地理特征和盆地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4.
试论喀斯特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碳酸盐岩分布区喀斯特水存在两种类型,即溶隙-溶洞水,溶隙水。秦岭—淮河以北广大地域属亚干旱-亚湿润·中暖温带气候区,第四纪以来溶蚀作用减弱,发育以溶隙水为主的喀斯特含水体;而以南的广阔地域则属湿润·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发育溶隙-溶洞水。溶隙水含水体的补给主要是通过降水入渗的形式。而溶隙-溶洞水含水体的补给除降水入渗形式外,主要是通过落水洞(或溶斗)的吸收形式。我国西南各省常见溪流潜入落水洞呈伏流,吸水量每天可述数万吨,多属瞬间补给特点。这样,溶隙-溶洞水含水体的吸水能量远大于溶隙水含水体,从而使其有别于孔隙水或裂隙水的。关于它们的水文学和水动力学特征,是学术界探讨的课题。本文基于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并综合了文献资料,初步概括其特征,供学术界讨论。  相似文献   

5.
灰岩和白云岩溶解速率控制机理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刘再华  李华举 《地球科学》2006,31(3):411-416
碳酸盐岩溶解的速率控制过程包括:(1)岩石表面上的非均相化学反应;(2)离子从岩石表面通过扩散向溶液中的传输;(3)CO2向H 和HCO-3的转换.通常是这3个过程中的最慢过程决定着碳酸盐岩的溶解速率.然而,实验和理论分析发现,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白云岩的初始溶解速率不仅只有灰岩的1/3~1/60,而且灰岩和白云岩的溶解呈现出不同的速率控制机理.如对灰岩而言,在实验中加入能催化CO2转换反应的生物碳酸酐酶(CA)后,其溶解速率增加出现在CO2分压>100Pa的区域,最高可达10倍;而对白云岩,其溶解速率增加出现在CO2分压<10000Pa的区域,且增加仅3倍左右.此外,虽然2类岩石的溶解也均受水动力条件(旋速或流速)的控制,且主要出现在CO2分压<1000Pa的区域,但灰岩的溶解对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比白云岩溶解更敏感.这些发现在解释和揭示自然界白云岩和灰岩岩溶发育及其相关资源环境问题的差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水系统是由管流水与隙流水共同组成的水文地质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与转化关系。偏流作用引起夺水现象,进而导致汇流。管流水分为伏流与暗河,在非灌入式补给情况下,喀斯特水运动的基本模式是:降雨(补给)→隙流水(赋存)→管流水(汇排)。一般情况下,暗河起着汇排隙流水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贵州碳酸盐岩相与岩溶地下水赋水条件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州碳酸盐岩相控制了碳酸盐岩的类型和分布,碳酸盐岩又是岩溶地下水的储集岩,因此,碳酸盐岩相与岩溶地下水赋存条件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野外调查和现场取样等手段,采用岩矿鉴定、化学分析、抽真空注煤油法和充气法、井下电视成像法等测试技术,选取贵州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地层二叠纪茅口组(P2m)开阔台地相石灰岩地层、寒武纪娄山关群(∈2-3ls)局限台地相白云岩地层、三叠纪青岩组(T2q)台地边缘相(生物礁相)礁灰岩地层,从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等方面对不同岩相碳酸盐岩的赋水条件进行定性分析。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和原理,对不同岩相碳酸盐岩的赋水条件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得出贵州碳酸盐岩相与岩溶地下水赋水条件的关系为:台地边缘相礁灰岩的赋水条件优于开阔海台地相的石灰岩,开阔台地相的石灰岩的赋水条件优于局限台地相白云岩。该研究结果对指导贵州省岩溶地下水的勘探、开发利用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论皖北奥陶纪豹皮灰岩的古岩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安徽北部两个奥陶系剖面豹皮灰岩(俗称豹斑)的宏观、微观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豹皮灰岩的形成与奥陶纪灰岩沉积过程中的古岩溶作用及其后生改造密切相关。其形成演化模式可概括为4个阶段:①碳酸盐岩沉积间断暴露地表发育裂隙;②各种裂隙淋滤溶蚀形成沉积岩溶洞穴体系;③海侵导致海相沉积物充填岩溶洞穴;④回流渗透或混合作用使充填物白云石化而形成“斑”。  相似文献   

9.
何宇彬  徐超 《中国岩溶》1993,12(1):55-66
大原是我国能源基地,水资源紧张。该基地地质结构复杂,喀斯特水埋藏很深,迳流与排泄条件非常复杂,某些水文地质问题,例如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喀斯特水的深部迳流问题;关于西、东边山的潜流侧排问题;兰村与枣沟水源地之间的水力联系问题;奥灰水水资源的潜力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笔者认为,上述诸多问题的核心是对水文地质结构模型的认识,它是一项具有应用性的基础理论研究。随着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入,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0.
以桂林尧山为基地,用灰岩和白云岩试片作了外源水对灰岩和白云岩的侵蚀速率的野外观测试验,得出外源水对灰岩的侵蚀速率在10- 7mmol /cm2· s数量级,或约1000mm /ka;而外源水对白云岩的侵蚀速率在10- 8m mol /cm2· s数量级,或约200mm /ka。此外,还发现,灰岩侵蚀速率对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远较白云岩敏感,即流速增大时,灰岩溶解速率增加明显,而白云岩溶解速率仅有少量增加,这可能反映出两种主要的碳酸盐岩在溶解速率控制机理上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1.
鲁西北地区赋存发育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型与砂岩类裂隙-孔隙型2种理疗热矿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型理疗热矿水主要为氟·锶水;砂岩类裂隙-孔隙型理疗热矿水主要为锶水和溴·锶水。根据对理疗热矿水形成条件的分析,研究区内的鲁西地块阳谷-齐河凸起与坳(凹)陷区内的顶部风化壳岩溶发育的基底凸起(潜山)是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型理疗热矿水的找矿靶区;华北坳陷区内深大断裂及坳(凹)陷边缘较大断裂附近的次级构造发育区是砂岩类裂隙-孔隙型理疗热矿水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2.
南天山广泛出露碳酸盐岩地层,其岩溶系统功能取决于岩溶介质结构。通过岩溶调查、分析,揭示该区碳酸盐岩地层中普遍分布溶蚀构造裂缝、层间溶蚀裂缝和溶蚀节理缝,其中溶蚀构造缝密度达1~4条/10 m、面隙率达1.15%~5.71%、缝宽10~500 mm,在岩层中呈网脉状,穿层发育,各种岩溶缝隙组合构成了以岩溶裂隙-溶缝为介质特征的岩溶系统。据此分析溶蚀缝隙体系对降水入渗、水流运移储存的意义,阐明该体系在水循环过程中的导储功能及其利用条件。提出采取工程措施,将岩溶山区的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渗流,增加降水入渗补给入渗量;同时减少水资源的蒸发损失,加大山区侧渗径流量,增加盆地边缘区的地下水资源,探索缓解山前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水资源紧缺、改善盆缘地区生态环境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淄博市淄川区饮用天然矿泉水按照含水层性质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和岩浆岩类构造裂隙水3大类。区内29眼井泉监测点饮用天然矿泉水检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锶型、锂型和锶锂复合型3种类型矿泉水。从水岩作用角度分析了矿泉水中锶和锂的来源,认为研究区广泛分布寒武纪碳酸盐岩,石灰岩尤其是鲕状灰岩中丰富的锶元素,是锶矿泉水形成主要的物源条件之一;地下水沿灰岩裂隙岩溶运动为矿泉水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水动力条件;研究区腐殖质经低矿化近中性的大气降水淋滤后,形成富含腐殖酸的偏酸性溶液入渗地下,对地下岩层产生溶解、溶滤作用,随着溶解过程的进行,岩石中的锶元素大量进入地下水中。  相似文献   

14.
后寨河流域岩溶含水介质结构与地下径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勇 《中国岩溶》2001,20(1):17-20
通过脉冲试验,采用测站脉冲响应曲线及流量衰减曲线分析,对后寨河流域含水介质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后寨河流域主要发育有溶隙- 溶管网络、较单一溶管以及溶隙网络三种含水介质结构,而且以溶隙、溶孔为主,其占含水介质体积的比率可达83.1%~96. 9%,而岩溶管道含水介质则只有3.1%~16.8%。不同含水介质的水文地质特征差异很大,溶隙- 管道网络水位上升快而衰减慢,水位变幅小;较单一溶管水位上升快而衰减亦快,水位变幅较大;而溶隙网络水位动态变化则介于前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5.
浅析北方红粘土对碳酸盐岩溶蚀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碳酸盐岩发育的红色风化壳大都是第Ⅰ、Ⅱ间冰期湿热气候条件下溶蚀与风化作用的结果,形成硅铝—铁型风化壳。风化壳中红粘土化学成分R_2O_3(Al_2O_3+Fe_2O_3)含量达20—30%。当降水或地表水的垂直下渗、红粘土的氢离子浓度加大,溶蚀性增强,沿红粘土和碳酸盐岩接触面产生溶蚀作用,形成石芽、溶沟、溶槽、溶痕等岩溶地形,并在它们的表面保留有红粘土痕迹。  相似文献   

16.
由于强烈的非均质性,如何识别岩溶裂隙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难题。本文利用焦作矿区、荥巩矿区及永夏矿区生产矿井大流量、长时间的排水资料进行识别岩溶裂隙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结果发现:K值均在100m/d量级上,μ*值均在10^-3量级上,与孔隙含水层的值相当;用识别的参数预算矿井涌水量与区域降雨补给量接近,回报水位及给定条件下排水量误差均不超过2%。结果表明,可以用渗流理论模型对管道流、裂隙流进行概化处理。研究成果提出矿区岩溶裂隙地下水参数计算的新方法,为防控矿坑突水、安全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新安县郁山铝土矿床水文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文金 《地质与勘探》2012,48(3):533-537
[摘 要] 基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研究,结合新安县郁山铝土矿床的地质结构特征,详细论述了郁 山铝土矿床的水文地质特征。矿区内主要含水层为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含水层和碎屑岩类裂隙水含 水层,中等-弱富水性;主要隔水层为石炭系本溪组顶部泥岩、石炭-二叠系太原组泥岩隔水层( 顶板隔 水层)和石炭系本溪组中、下部泥岩隔水层( 底板隔水层)。大气降水和地下径流是矿区地下水的主要 补给来源,人工开采和泉是矿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断裂带具储水与导水性质,通常构成联通各含 水层的垂向通道。地下水是矿床充水的主要水源,地表水及大气降水为矿床充水的影响因素。充水通 道以渗入性通道为主,局部可以形成溃入性充水通道。所以,新安县郁山铝土矿为顶、底板直接充水的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的以溶蚀裂隙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相似文献   

18.
龙子祠泉域不同下垫面陆面蒸散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龙子祠泉域是北方著名的岩溶大泉,目前泉流量衰减严重,评估泉域内涵养水源林工程对岩溶水增补效果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利用NOAA/AVHRR遥感数据,运用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EBS)模型并结合临汾气象站的实际观测数据(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和风速),反演了龙子祠泉域2014年4-10月的日均蒸散量和月均蒸散量,通过GIS的空间叠加对比分析了不同岩性和不同植被覆盖率条件下的陆面蒸散量特征。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地区陆面蒸散量与植被覆盖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碎屑岩地区中等植被覆盖率的陆面蒸散量最低,在整体上碎屑岩地区的陆面蒸散量要高于碳酸盐岩地区。仅从陆面蒸散量的角度考虑,在碎屑岩地区保持中等的植被覆盖率将有利于增加岩溶水的入渗补给量,而在碳酸盐岩地区开展植树造林将提高陆面蒸散量,不利于降水入渗补给。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西南岩溶峰林地区,碳酸盐岩岩溶的强烈发育使含水层空间结构具有高度非均质性,加之表层岩溶带对降雨入渗的影响,导致传统的含水层高度概化的水文模型难以定量刻画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过程。文章在开源的SWAT(土壤和水评估工具)模型基础上,通过改进土壤水及地下水模块,刻画水分经表层岩溶带以慢速流和快速流的方式进入含水层的过程,分别以活塞式推进方式及以捷径式入流方式进入浅层含水层,构建了适应于岩溶地区的分布式水文模型。以桂林市漓江流域为例,在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交叉分布的流域建立水文模型,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结果表明:与原模型径流模拟相比,本文构建的模型较好体现了表层岩溶带的调蓄作用,改善了各水文站枯水期模拟较差的情况(其中潮田站纳什系数由0.78提高到0.92,决定系数由0.85提高到0.92,比改进前有明显提高);改进后的模型能适用于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分布不均的岩溶流域水分循环模拟。  相似文献   

20.
我国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广泛,并发育沉积、热水沉积和热液交代型等矿床,这些矿床的地下水赋存在碳酸盐岩的溶隙、溶管、溶管系和溶管网中,使得地下水运动复杂化。研究区矿床赋存在碳酸盐岩中,地下水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溶水;不同类型水渗透系数不一,矿坑涌水量实测值为743.00m^3/h,采用数值化模拟矿坑地下水变化,获得深部开采时的地下水变化趋势,并提出突水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