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军  滕万里  张丽 《贵州气象》2012,36(Z1):21-24
为了对贵阳市乌当区新添加油站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运用了概率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该项目高于风险容许值,需要对建筑物进行防雷保护.根据国际防雷标准规定:雷击造成人员伤亡损失的最大风险可容许值Rr=1×10-5,本项目中由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风险R=0.432×10-5<RT,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符合雷击风险评估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杨再奎  刘崛  杨翼飞 《贵州气象》2012,36(Z1):54-56
为了对黔东南州液化石油储配站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运用了概率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该项目高于风险容许值,需要对建筑物进行防雷保护.根据国际防雷标准规定:雷击造成人员伤亡损失的最大风险可容许值Rr=1 ×10-5.而在本项目中由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风险R=5.66×10-5,超出可承受的范围,存在着防雷安全隐患.通过增加防直击雷设施、防感应雷设施及防雷电波设施的方式,完善防雷装置,加强雷电的防护后,计算出R =4.32×10-6,达到容许值范围,从而减少或避免雷击事故发生的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3.
根据气象行业标准QX/T85-2007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对位于呼和浩特市中东部的中小学教学楼进行了雷电风险评估,得出结论为教学楼的风险值R=36.992×10-5,大于容许值Rt=1×10-5,所以应当采取防雷措施,以减小雷击建筑的风险值。简要提出对学校防雷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2014年21项重点建设项目雷电灾害损失风险进行分析,得出11种评估单体人身伤亡损失风险(R1)和经济损失风险(R4)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31×10-5、1.14×10-4,建设项目潜在雷电灾害经济损失风险较高;雷电电磁脉冲是造成人身伤亡损失风险(R1)和经济损失风险(R4)的主要原因,雷击造成电子电器设备受损的事故逐年增加;为此,建议各级政府加强防雷减灾工作,关注重点项目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降低雷击造成的损失风险,从源头上消除雷击隐患。  相似文献   

5.
常晨  李松  李珏 《贵州气象》2012,36(Z1):14-17
为了对兴义电厂2×600 mW燃煤发电机组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运用了概率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该项目由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风险R> Rr=1.00×10-5,超出可承受的范围,存在着防雷安全隐患.通过增加防直击雷设施、防感应雷设施及防雷电波设施的方式,完善防雷装置,加强雷电的防护后,计算出R=4.31×10-6<Rr,达到容许值范围,从而减少或避免雷击事故发生的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6.
从汽车加油站防护原则、防雷分类、防直击雷措施、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共用接地系统等方面对汽车加油站防雷措施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汽车加油站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从等电位连接和电涌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7.
根据雷暴数据统计资料和雷电风险评价闪电定位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相关雷电防护标准,对肇庆市伴月湖社区体育公园雷击风险进行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伴月湖社区体育公园区域7月雷电闪击的概率最多,19:00出现的闪电频数最高,雷电流最大值为117.5kA,3km范围内地闪密度值Ng为14.84次/(km~2·a)。人员处于无雷电防御设施的封闭建筑物、敞开构筑物内,风险分量总和低于风险容许值1×10~(-5);大树底下、露天场所风险分量总值高于风险容许值1×10~(-5),是公园雷击人身伤亡的主要区域。按照相应类别采取防雷措施后,封闭建筑物区和敞开构筑物区风险分量R_A各降低了99%。人员及时进入防雷设施合格的建筑物内,风险分量可降为0。  相似文献   

8.
加油加气站的防雷电技术措施与安全验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磊  于振波 《山东气象》2005,25(3):46-47
依据国家有关防雷规范标准,阐述了汽车加油站所采取的防雷电技术措施,并就实际工作中如何进行安全检测和验收及其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李建平  任艳 《河南气象》2014,(1):107-113
应用GB/T 21714.2-2008/IEC 62305-2:2006,结合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所在地闪电相关资料,对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采取防雷保护措施前后人员生命损失风险和经济价值损失风险进行评估计算。评估结果显示,采取了有效雷电防护措施后,人员生命损失风险减少了97.84%,经济价值损失风险减少98.01%。自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实际运行以来,未发生雷电灾害事故,表明采取的防雷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雷电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10.
根据江门市1957—2008年雷暴数据统计资料、2001—2011年(2004年剔除)广东省雷电风险评价闪电定位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GB/T 21714.2-2008/IEC 62305-2:2006雷电防护标准,对江门市东湖公园雷击风险进行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东湖公园区域5月雷电闪击的概率最多,13:00出现的闪电频数最高,雷电流最大值为124.2 k A,3 km范围内地闪密度值Ng为25.03次/(km2·年)。人员处于无雷电防御设施的封闭建筑物、敞开构筑物内,风险分量总和低于风险容许值1×10-5;大树底下、露天场所风险分量总值高于风险容许值1×10-5,是公园雷击人身伤亡的主要区域。按照相应类别采取防雷措施后,封闭建筑物区和敞开构筑物区风险分量RA各降低了100%。人员及时进入防雷设施合格的建筑物内,风险分量可降为0。  相似文献   

11.
深圳云地闪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7-2011年云地闪电定位探测资料和深圳国家基本气象站1953-2011年的观测资料,对深圳云地闪电(简称地闪)时空分布特征和雷暴日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圳雷暴日数近59 a来呈下降趋势,小波分析显示年雷暴日数存在5 a周期和10-15 a的次周期;年内地闪频次特征表现为6月和8月双峰形特征,8月为全年地闪次数最多的月份;雷暴的活跃程度与太阳辐射热力条件密切相关,地闪活动高峰出现在14-18时;深圳地闪密度呈现西北多、东南少,内陆地区多、沿江沿海地区少的分布特征,地形、海陆分布是影响地闪空间分布的重要原因;地闪强度的分析表明,正、负闪月平均强度峰值分别出现在2月和6月,负闪强度低于正闪,正、负闪日强度峰值均未出现在频次峰值时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加油站所处环境特点、系统特点中雷电灾害各因素的分析,对加油棚、油罐及附属建筑的直击雷防护和接地,加油站电源、信号系统的雷电系统防护和静电防护等,依据GB 50057、IEC 61312、GB 50156-2002标准对雷电防护的要求,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加油站的雷电防护设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加油站所处环境特点、系统特点中雷电灾害各因素的分析,对加油棚、油罐及附属建筑的直击雷防护和接地,加油站电源、信号系统的雷电系统防护和静电防护等,依据GB50057、IEC61312、GB50156—2002标准对雷电防护的要求,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公路隧道雷电防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敬  付国振  施海瑞 《气象科技》2010,38(6):775-777
通过对太行山区隧道机电设备频遭雷击事件的调研,分析了雷击灾害频发的河北省邢和隧道的地理、气象环境,并对雷击现场进行多次测试研究,对隧道防直击雷和雷电电磁脉冲两方面采取以下5项防雷措施:①建筑物及室外电力设施的直击雷防护,②高压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防护,③低压配电及弱电设备的过电压防护,④屏蔽,⑤等电位连结。经过几年的实地验证,防雷措施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区域闪电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2006-2010年江苏省气象部门闪电定位系统的观测资料,对南京、苏州、徐州、南通和连云港5个代表性地区闪电频数的季节、月、日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闪电强度分布区间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各地闪电分布差异和全省闪电活动特征。结果表明,5个地区四季负闪均多于正闪;闪电频数年变化显著,南京峰值出现在7月,其他地区出现在8月;闪电日变化特征明显,各地区峰值出现在14:00—17:00。全省闪电频数的空间分布不均衡,苏南大于苏北和苏中地区,南京、镇江、常州部分地区分布着多个闪电密集中心。大部分闪电强度集中在20~50kA,100kA及以上的闪电很少,各地区正闪强度均高于负闪。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5—2013年4—6月南岳站逐时风场观测资料、常规探空资料、自动站雨量资料及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2.5°×2.5°),分析南岳站气象要素对对流层低层环流场的代表性以及该站风演变对汛期赣北暴雨的指示作用。主要结果是:(1)南岳站逐日风与NCEP资料850 h Pa风场相关系数最大中心(0.72~0.78)位于南岳山附近,该站风对当地850 h Pa风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该站风与NCEP资料850 h Pa风场的平均相关系数(0.75)较之其与925 h Pa风场的平均相关系数(0.68)高,证明该站风与当地850 h Pa风场特征更接近。(2)探空站与南岳站距离越近(远),其各种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越好(差),进一步证实南岳站气象要素对当地850 h Pa相应要素具有较好的代表性。(3)汛期,当满足"南岳山西南风+切变指标"时,未来24 h赣北出现局部或区域暴雨的概率达89.8%;当满足"南岳山西南风+切变指标"时,且当日20时至次日08时南岳站由非西南风转为西南风或由弱西南风转为较强西南风后,可预报未来4~18 h(平均10 h)赣北开始产生暴雨;赣北出现暴雨后,当南岳站由持续西南风转为偏北风后1~3 h强降水区开始逐步南压东移,6~17 h(平均10.5 h)后强降水区南压或东移出赣北。  相似文献   

17.
移动气象台防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  陈红兵 《气象科技》2012,40(4):661-665
移动气象台在防御气象灾害和突发气象事件应急处理方面提供着重要的支持,而它往往又是在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前或发生时在建筑物附近或在空旷的地区布置,很容易成为雷击的主要目标。考虑移动气象台一般是由通信指挥和车载雷达两部分组成,结合其移动和停放时相对固定特点,从其可能遭受雷电危害分析入手,以国家、气象和通信行业现行防雷标准为基础,对移动气象台防雷进行层层设防,综合治理,同时还对防雷设施安装施工方法进行具体探讨,这些对做好移动气象台的防雷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夏季两次强雷电过程的气象卫星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FY2一C、FY2一D高时空分辨率可见光云图和FY2一C云顶亮温资料,选取了2007年6月24—25日和7月10一11日2次强雷电过程,对雷电时空分布与强雷暴云团(MCS)演变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不同MCS来说,落雷次数和落雷密度都与MCS的强度密切相关,即MCS强度越大,对流越强,落雷次数越多,落雷密度越大。(2)落雷集中的时段主要都出现在MCS成熟之前、水平尺度为中口尺度的时段内。(3)对于同一MCS来说,在MCS成熟之前,当前以及未来1h的落雷密集区都不是位于当前大范围较低亮温区所覆盖的区域,而是位于MCS移动方向前方和最低云顶亮温中心前方TBB梯度最大的区域内,未来1h的落雷密集区比当前的落雷密集区偏东30—50km。在MCS成熟之后,落雷密集区位于MCS主体外新生的尺度小、生命史短的雷暴云团附近TBB的密集区内。  相似文献   

19.
依托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项目,湖北省防雷中心于2013年开发出武汉市油气库雷电预警服务系统。在介绍该系统设计思路、主要功能、运行流程的基础上,以2013年7月5—6日武汉市一次强降水过程为例,选取湖北省气象局所在地周边两家加油站作为服务对象进行系统应用测试,跟踪检测系统运行情况及服务效果。结果表明,雷电预警系统闪电监测准确,预警及闪电信息发布及时,服务对象对此反馈良好。  相似文献   

20.
利用TRMM卫星上携带的闪电探测仪(LIS)所获取的10 a闪电资料(1998—2007年)对西南地区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闪电次数的年差异较大,最多年份是最少年份的2倍多,闪电活动季节性特征非常明显,闪电主要集中在春末仲夏发生,呈现单峰值特征,4—8月是闪电高发期(约占全年总闪电活动的84.83%)。闪电活动的日变化表明,闪电峰值区集中在傍晚、午夜前后两个时段,闪电谷值区出现在09:00—12:00,夜雷暴多,这是与其他地区闪电日变化显著不同的地方。在对闪电次数进行了探测效率订正后,根据LIS注视时间,计算了闪电密度。西南地区闪电密度分布大体呈现:东部高,西部低;南部高,北部低。闪电密度较高、面积较大的高值中心位于中越交界的老山一带,非常明显的大片低发区主要位于西南西部地区。研究表明:西南地区闪电时空分布与当地的地形地势、水汽和地理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