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浅谈吉林省企业水平衡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海波  邹文安  辛玉琛 《水文》2007,27(4):86-87,24
本文简述了企业取、用、耗、排各种水量的平衡关系,通过水平衡测试,分析企业用水工艺、用水水平、用水效率以及节水潜力等,对吉林市某企业进行了实例分析,进而提出企业节水措施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姚建 《地下水》2013,(6):97-98,140
在城市生活用水方面,准确确定用水量、耗水量、废污水排放量对于城市的节水、水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按照城市用水的变化规律,通过水平衡测试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水平衡测试,确定现状情况下的城市用水量、耗水量、排水量及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城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合理分配水资源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太湖流域水量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月云  王凯燕  甘升伟 《水文》2019,39(1):89-92
收集了2010~2015年太湖流域水量平衡计算中各个要素,分析计算了太湖流域水量平衡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认为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口门进出水量、蓄变量和耗水量等数据的计算精度。根据对平衡要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误差控制措施,建议重点加强监控能力建设、完善用水消耗量估算方法,以减小水量平衡误差,从而为太湖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昌图县2011年和朝阳县2010年生活用水数据,分析居民生活用水量周、年内变化特征,并根据各个月份北方生活用水特点划分了北方生活用水季节,同时,结合滑动平均、经验模态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计算了城市生活用水水平衡测试周期。主要结论:一周初始生活用水量最低,周末用水量最高;一年中11-3月用水量最高,为生活用水冬季,6-8月为夏季,用水量次之,4-5月为春季,9-10月为秋季,春秋季用水量较少;城市生活用水水平衡测试的最佳周期为7天。  相似文献   

5.
张春洁  金鑫  李旭春 《地下水》2012,(2):116-117
本文简述了城市用水、耗水和排水的测试方法,并以营口市的水平衡测试为例,进一步说明开展水平衡测试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以及在整个城市进行水平衡测试的具体方法及其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而提出水平衡测试方法改进的建议和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6.
企业水平衡测试是开展计划用水、促进节约用水、合理调配区域水资源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考核企业用水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选取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做为测试对象,对企业水平衡测试方案、方法、测试时间及过程进行说明,最后得出测试结果;对企业用水现状进行评价、提出企业现状用水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节水建议。水平衡测试成果可为相关企业节水管理以及水利等相关部门合理管理水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人为扰动与平衡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响应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系统有一定的环境影响,地质环境系统对矿业活动也有相应的响应。人为扰动导致矿山地质环境出现扰动响应。扰动响应多为负响应。人工修复推动矿山地质环境走向新的平衡,表现出平衡响应。平衡响应多 为正响应。在讨论地质环境系统对矿业活动扰动响应和平衡响应的基础上,建立了人为扰动与平衡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响应模式。  相似文献   

8.
区域水平衡基本原理及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现健康的区域水平衡是中国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挑战, 对保障国家水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前期水平衡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 定义了区域水平衡的概念, 从水收支平衡、经济社会供需水平衡、经济与生态用水平衡、人水关系和谐平衡4个方面和时间、空间、系统3个维度解读其内涵。提出了区域水平衡的基本原理, 包括水量平衡原理、供需平衡原理、协同平衡原理及和谐平衡原理, 分析了以基本原理支撑实现区域水平衡需要重视的科学问题。从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2个方面论述了区域水平衡的理论体系, 其中, 理论基础包括水文学、水资源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 基本理论包括水资源收支时空均衡理论、水资源供需优化配置理论、经济与生态用水协同论、人水和谐论等, 并展望了基本理论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可进一步拓展区域水平衡研究思路, 为今后开展区域水平衡管控与实践提供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巩向忠  张安金 《地下水》2014,(2):107-108
通过对淄博水资源现状汇总分析,针对节水用水存在的问题,从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高水平衡测试的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平衡线高度附近的能量平衡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本文以连续的、至少一年的观测资料,分析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玛底冰川平衡线高度处的辐射平衡及能量平衡特征。冰川表面独特的下垫面性质,使其净辐射值全年有5个月左右为负;潜热交换量基本与净辐射成反向的季节变化;感热交换全年均为正值而成为该冰川表面主要源之一;传导热交换量对能量平衡的贡献很小。该冰川表面的能量交换水平季节变化明显,冰川表面气温季节变化与净辐射关系密切,冰川表面气温对总辐射能量变化的敏感性系数  相似文献   

11.
毛兴华 《水文》2016,36(2):73-77
长江口咸潮入侵是枯水期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但2014年初的咸潮入侵相比往年尤甚。分析了本次咸潮入侵的基本情况和形成的原因,探讨了长江口咸潮入侵的机理和入侵途径,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新形势下长江口咸潮入侵出现的新特点。在此基础上,从水源地布局、技术措施、水资源管理和长江流域水量的统一调配等方面研究了如何有效应对长江口咸潮入侵对自来水原水供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朱巧云  张志林  乔红杰 《水文》2019,39(3):75-79
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流域的来水来沙特性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可能使长江河口段的潮汐特征发生变化。以分布于长江河口段6个潮位站的各6个代表年的实测潮位资料为基础,利用潮汐调和分析方法,对比分析长江河口段的潮汐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河口段的主要分潮的调和常数和潮汐特征参数发生了变化,但幅度比较小。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北支水道萎缩淤浅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1958~2009年长江口北支水下地形实测数据,基于GIS技术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支水道趋于萎缩淤浅,其发展特征表现在河道宽度缩窄、水深变浅、水域面积减少以及河槽容积缩小;其驱动原因为1955年左右的自然河势调整以及几十年来沿岸人工围垦工程;北支萎缩淤浅造成了水道消亡加速、水沙倒灌风险加大。拟应采取修闸建坝等水利设施,充分利用北支水道的价值,减小其负面风险。  相似文献   

14.
基于近期流域减沙背景下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地形的演变特征与趋势,选用1958—2015年覆盖面积超过7 000 km2的长江口实测水下地形数据,在Surfer软件支持下开展水下三角洲地形冲淤分析,探讨了水下地形演变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58—2015年,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经历了淤积—平衡—剧烈波动3个阶段;持续的流域减沙已导致10 m等深线以浅区域从2009年开始进入净侵蚀状态;流域来沙锐减与极端气候引发的口外及邻近海域对河口泥沙的补给是近年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冲淤变化剧烈的主要原因;长江口向外海年均输送泥沙量可能低于1.20亿t,与近年流域年均来沙量较为接近,未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有望逐渐进入整体冲淤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5.
长江河口地处海陆交汇地区,其海表盐度受到长江流域、东海和三角洲社会经济活动的复合影响。水体盐度直观反映了河口区域冲淡水分布,对于研究淡水羽状锋、长江物质输送与河口环境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对枯季和洪季的长江口盐度实测数据,以及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遥感反射率与反射率的比值进行拟合回归分析,建立长江口表层盐度反演经验模型,得到枯季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0.930 3、0.45‰,洪季的相关系数和RMSE分别为-0.818 5、0.88‰;并分析模型在时间尺度上的适用性。利用该盐度反演模型对长江口2007-2016年的表层盐度进行反演,结合大通站记录的长江径流量观测资料,分析长江口表层水体盐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江口表层盐度受径流量影响较大,空间上呈自西向东递增趋势,具有季节性分异;枯季近岸盐度较高,高盐度海水可以到达长江口南北支分叉122.5°E附近;洪季冲淡水影响范围广,高盐度海水聚集在123°E以东、31°N以南,长江口北部出现低盐区域;2007-2016年间枯季大通站流量呈上升趋势,平均盐度为29.27‰,总体呈降低趋势,洪季大通站流量呈降低趋势,平均盐度为27.10‰,呈上升趋势,盐度和径流量在年际变化中存在良好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化合物为研究目标物,黄河河口段为目标研究区域,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黄河河口段河水、自来水和浅层地下水中的19种全氟化合物含量,描述研究该区域水体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水平和分布规律,并探讨水体中全氟化合物的来源。结果表明,全氟丁酸和全氟辛酸是黄河河口段水体中最主要的全氟化合物,黄河水中的全氟丁酸和全氟辛酸浓度分别为1.61~4.20ng/L和2.04~3.36 ng/L。浅层地下水中各待测物检出率都很低;自来水中全氟丁酸和全氟辛酸的浓度分别为1.62~3.24 ng/L和4.66~9.34 ng/L;自来水与黄河水中全氟化合物的组成特征明显不同。东营地区黄河水中全氟辛烷磺酸的浓度与国内其他北方城市相比浓度相当,明显低于长江水和珠三角地表水;全氟辛酸的浓度与呼和浩特市周边河水以及北京官厅水库中浓度相当,相比国内其他地区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Estuarine tapertail anchovy (Coilia nasus) is a highly commercial and valuable anadromous fish species in China. Due to the complex anadromous life cycle, it remains difficult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connectivity among groups of C. nasus in the Yangtze River, its connecting lakes, and adjacent seas. In this study,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lement composition in the otolith nucleus region of C. nasus specimens from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Poyang Lake, and Nantong coastal waters in the estuary adjacent to the Yellow Sea. The content ratios of seven elements (Na, Mn, Fe, Ni, Cu, Sr, and Ba) to Ca in the nucleus indicated a close relationship among C. nasus specimens collected from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Spring group), Poyang Lake, and Yellow Sea, suggesting a possible connectivity mechanism for anchovies in the three water bodies. Poyang Lake, Yangtze River, and Yellow Sea seem to be the natal lake, migration pathway, and feeding ground,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地区地面沉降的深部动力学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表变形、活动断裂和地球物理的综合分析表明,菲律宾洋壳向欧亚大陆的俯冲导致的地幔对流是控制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构造作用的主导因素,是长江口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深部动力学机制。由于地幔对流和青藏高原挤压共同作用导致的地壳热流值的差异则是长江口地区西部隆升、东部沉降且向东沉降速率增大的直接驱动力。预测未来长江口地区的基岩沉降范围将以>10cm/a的速率向西扩大,沉降速率将呈明显加速趋势,40000a之内上海市可能被海水淹没,但板块构造演化的“渐变”特征决定其对当地未来的人类活动不会造成显著影响。根据“地壳均衡理论”,建议在长江口南西部(浙江省北东部)的丘陵山区加大重力载荷如加快城市化进程或人工造山以减小和控制上海地区的沉降。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滨岸潮滩重金属源汇通量估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根据2002~2003年长江口滨岸潮滩16个站位1年的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粒度和密度等季节性测试数据,结合其他文献的沉积物累积速率资料,初步估算了长江口滨岸潮滩重金属的源汇通量。结果表明,2002年徐六泾以下的河口地区,沉积物中Cu、Pb、Fe、Mn、Zn、Cr的年滞留量分别为3425t/a、2751t/a、3451599t/a、69505t/a、14045t/a和3176t/a,石洞口排污口和黄浦江仍然是这几种重金属的主要污染输入来源之一。潮滩能有效滞留河口水体中的重金属,在长江口0m线以上的潮滩沉积物中,Cu、Pb、Fe、Mn、Zn、Cr的年沉降量分别占到整个河口区重金属沉降量的24.3%、27.6%、32.3%、32.4%、20.5%和23.2%。从潮滩重金属的沉降通量来看,南汇边滩的沉降通量最大,长江口南岸潮滩明显高于长江口北支潮滩,说明位于排污口下游的滩地能有效削减入海重金属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1-2015年长江口系列的水下地形和水文测验等资料,研究了流域减沙对长江口典型河槽及邻近海域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工程建成后的近10多年,流域年均输沙量处于1.35亿t左右的较低水平。受其影响,长江口口内的南支、南港和北港上段的含沙量2008年之后明显下降,河槽冲刷、容积扩大,河槽形态向相对窄深方向演化。而拦门沙河槽的上游侧和口外侧近年来亦有所冲刷,拦门沙浅滩长度缩短。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前沿位于北港口外和南北槽口外有两个冲刷区,2007年之后年平均冲刷厚度达0.1 m左右,年侵蚀沙量达0.71亿m3。流域减沙对长江口河槽演变的影响尚在进行中,可能改变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向海淤涨的历史演变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