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论工业区的地域结构与地域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仁彩 《地理研究》1993,12(2):19-26
本文分析了工业区地域结构的特点和演变规律,把工业区划分为5种地域类型,并阐述各类工业区的地域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2.
鄂东工业区是湖北省工业集中的地区,以冶金、电力、机械、化工、建材等高能耗、高消耗的重工业为主,每年排放大量污染物,严重污染了本地区的环境。本文分析了鄂东工业区目前的环境污染状况和污染特点,提出了今后本工业区环境保护整治目标,以及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对工业区投资环境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接着从区位条件、腹地支撑能力、微观环境、规模与发育程度4个方面构建了工业区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求和评价模型进行上海市郊区市级工业区投资环境评价实践。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论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梁仁彩 《地理科学》1992,12(4):336-343
  相似文献   

5.
工业区是一个工业生产高度集中的地域,它的生产地域组合比较复杂。本文仅就工业区生产地域组合的特征,方式,内容和合理组合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重新划分了新疆的地区级区域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疆工业布局的规模、结构的区域差异性及各类工业区的区域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7.
工业区是越南经济增长的主要阵地,也是中越共建“一带一路”和深度实施产能合作的关键载体。通过收集和整理越南工业区基础数据,采用GIS、SPSS分析技术,运用核密度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分析方法,分析了越南工业区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产业集聚特征,并探究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越南工业区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极化,两翼集聚,中间凹陷的分布格局。2)越南工业区空间分布呈现区域交通导向和社会经济发展导向,历史缘由、自然地形、宏观指引、区域交通设施、社会经济条件是影响越南工业区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3)越南工业区产业呈现南翼以轻工业为主导,北翼以加工型重工业为主导,中部以采掘型、原料加工型重工业为主导的分布特征。4)越南工业化起步晚、水平低,是形成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主要原因;南北分治、政府宏观引导,是造成南翼、北翼、中部产业格局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9.
本课教材原有的安排是先介绍主要工业区,继而再讲述工业带,即根据“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思路安排。但本人认为这样打破了工业区、工业带的整体性,割断了它们内在的联系。所以有必要对教材进行改创,将工业区掺合进工业带中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0.
以铁西老工业区为例,通过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航片及遥感影像数据,结合300 m×300 m网格的5 206栋建筑单体的人工调查,基于GIS及制度理论,从空间重构视角揭示了微观尺度人地系统演化特征,阐明了人地结构变化的动力机制。铁西老工业区空间重构主要表现为级差地租支撑下的企业搬迁:1938~2000年呈南北格局,2000年后快速转化为东西格局。以政府、企业和公众为主要分析对象构建空间重构动力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政策条件对人地系统演化具有直接影响,其作用效力依赖于产业结构类型及其与周边区域经济活动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在彰化滨海工业区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林下有客土处、无客土处及邻近非造林地进行土壤取样分析,以评估滨海环境通过客土及植栽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成效.将土壤分成0~10cm、11—20cm、21~30cm、31~40cm分层取样,结果表明:3种土壤均以砂粒含量最高(80%以上);pH值以有客土的林地最低(pH4.80~6.71),显示植物作用明显降低土壤pH值;有机碳含量以林地有客土的土壤最高(0.41%~2.15%),但仍属于极低(〈2%)的等级;土壤全氮方面,同样以林地有客土最高(0.011%-0.075%),但不论林地、非造林地或有无客土之处,土壤全氮含量均低于0.1%;有效磷方面,林地含量明显高出非造林地,应与土壤有机质与pH值等的差异有关;阳离子交换量(CEC)方面,林地有客土的含量为2.06~3.92cmol(+)·kg^-1,林地无客土的含量为1.96~3.14cmol(+)·kg^-1,非造林地的含量为1.56~5.20cmol(+)·k^-1,三者具显著差异但均属极低(〈5)的等级;pH值随土深而增加,有机碳含量、土壤全氮、有效磷以及交换性钙离子皆有随土深而下降的趋势;其余性质则无显著深度差异.综合而言,彰滨林地土壤性质受生物作用影响,在pH、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含量方面有显著改善,但离适合一般植物生长的土壤性质仍远.  相似文献   

12.
德国鲁尔区工业地域变迁的模式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鲁尔工业区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经济转型引起的失业,污染,停产,人口流失,社会形象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鲁尔工业区改造过程中所采取的产业政策,政府导向,财政补贴和发展工业旅游景观的措施,介绍了埃姆什工业改造样板的发展。通过对鲁尔工业区地域结构转型模式,探讨了这一模式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以工业遗产资源游憩化利用为导向的产业空间更新,是工业衰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体系重塑的重要模式选择。当前研究多以德国工业遗产旅游为代表的利用方式和经验总结为主,缺少针对工业遗产资源利用带来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效应的深层规律研究。从旅游地理学角度研究工业遗产游憩化利用的适宜性和开发模式,揭示工业遗产资源利用产生的人地关系重构效应以及区域人地关系优化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采用Citespace分析、文献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系统总结工业遗产游憩化利用的国际前沿经验,发现该研究主题至今经历了初始阶段(1995年以前)、发展阶段(1995-2005年)、提升创新阶段(2006年以来)三个阶段,研究内容从单纯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始转向工业遗产资源游憩化利用所带来的区域人地关系演变的研究;较受关注的研究主题包括工业遗产游憩化利用的国际化比较、资源分类体系与评价、游憩利用模式、发展措施与效应等方面,总体上偏向于工业遗产资源这一特定对象的分析,仍然缺乏关于工业遗产资源游憩化利用与区域转型和协同发展之间耦合关系、过程与效应的一体化研究。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未来研究应借鉴和基于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建立面向游憩化利用导向下的工业遗产资源分类体系,科学评价工业遗产资源价值与开发适宜性,因此制宜地开展工业遗产资源的游憩化开发利用的多类型模式研究,并总结其基本特征、区域分异规律与形成机理,分类提出优化策略和调控措施,形成该领域的理论范式框架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响应已成为新时期城市化推进的主要目标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美国五大湖工业区的成功转型所体现出来的工业型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发展规律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文章分析了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过程,并根据其影响机制,得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从中获得的启示和可借鉴的经验,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提出较为符合实际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区的等级类型及其结构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梁仁彩 《地理学报》1989,44(1):57-67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工业区的函义,它的形成与发展。将工业区分为三个等级类型:(1)一级工业区(大工业地带);(2)二级工业区(基本工业区);(3)三级工业区(基层工业区),并概述了各类工业区的结构特征及上下级工业区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6.
沈阳铁西区社区弹性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玉洁  张平宇 《地理科学》2018,38(11):1847-1854
基于问卷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地理探测器,分析沈阳铁西区不同社区弹性差异、影响因素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商品房社区社会弹性、制度弹性、社区资本分值高于单位社区;单位社区的经济弹性、物质弹性分值高于商品房社区。物质弹性、制度弹性对社区资本影响作用较为显著,社会弹性、经济弹性影响作用较小。从制度转型、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社区服务和社会与个人5方面探讨了沈阳铁西区社区弹性成因。沈阳铁西区在搬迁改造、产业转型等冲击下,城市更新过程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弱的学习能力,这是社会弹性、经济弹性、制度弹性、物质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区与非工业区辐射雾水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8年冬季,你们对云南省安宁工业区和西双版纳非工业区雾水进行采集,工业区雾水混浊肮脏,含有大量固体颗粒,雾水中离子浓度值与附近工厂排向大气的污染物有关,但雾水酸度值并不高。非工业区雾水比较清洁,雾水中离子浓度值平均比工业区低一个数量级。本文还讨论了一个雾过程离子浓度变化与温度层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课程标准解读 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二期课改试行稿)中,“工业区位与工业区”属于“C”级教学要求,内容包括“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世界主要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等。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熟悉主要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并能“举出中国或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实例,比较不同工业区的特点,分析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9.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代以前,联邦德国区域发展政策基本上是遵循D.马格思的“中庸区域发展理论”制定的。这种理论认为,企业和资本的空间灵活性很大,企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规模的扩大,制约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为老工业区内部劳力不足、土地紧张,这两大因素构成了工业企业外迁的内在动力。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联邦政府把发展的重点由老工业基地转移到新兴经济发展地区。同时,出于地缘政治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名》2009,(2):F0003-F0003
1994年,在深圳市八卦岭有一家专门从事丝绸服装生意的公司。董事长钱先生听说“酿名斋”扎寨深圳,主动上门请郭斋主“指点迷津”,并请大师为其全家人改了名字。一年后,他满面春风地来到“酿名斋”,“衡韵”的名字在郭大师的笔下诞生了。几年来,坐落在深圳市南山大道南油物业工业区内的“衡韵时装有限公司”在业务上突飞猛进.经几年来的打磨.实力大增,“衡韵”已成为深圳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并红遍全国。打入了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