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反射波振幅和峰值频率两种属性当前被广泛应用于预测薄层砂体厚度。然而,实际地震资料的振幅通常不保幅会降低振幅计算薄层厚度的可靠性;峰值频率法计算薄层厚度具有泰勒展开近似前提,会降低其计算薄层厚度的精度。为了提高薄层厚度估计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利用振幅谱互相关函数计算薄层厚度的新方法。首先,构建目的层的振幅谱与子波振幅谱和反射系数褶积后振幅谱之间的相关系数函数,其最大值所对应的地层厚度为目的层砂体的厚度;然后,利用高斯迭代方法求取相关系数函数最大值,从而计算出薄层厚度。通过楔状体模型测试证实新方法是可行、有效的。相较于峰值频率方法,新方法能够更精确地计算薄层厚度。实际资料的应用进一步证实新方法适用于薄层厚度计算。  相似文献   

2.
塔河油田碎屑岩储层厚度较小,薄层AVO特征受薄层内多次波反射以及薄层调谐效应和频率滤波效应影响,导致薄层AVO特征与厚层AVO特征差异较大。为此,笔者设计了不同含油气性薄层砂体模型来进行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得到了CRP道集记录,提取了目的层反射振幅,基于入射波振幅计算了反射系数,从而获得了薄层地震正演AVO曲线,分析了塔河油田碎屑岩储层含不同流体时的AVO特征,找出了实际地质条件下的含油气性与AVO属性特征的对应关系,以指导地震剖面上的含流体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新疆塔里木盆地哈得四(HD4)油田的主要储层东河砂岩属于薄储层,其厚度小于1/4地震波长,根据地震数据难以分辨储层的顶界和底界。为了利用声波速度对薄储层进行有效的井-震标定,从井-震标定的原理出发,以哈得四油田的井-震标定为例,分析了标定过程中子波的主频、类型和相位及声波速度对合成地震道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声波速度与叠加速度转换的层速度之间的差别。提出以参考层为标准,并对声波速度进行微调的薄储层的标定方法。参考层在研究区是一套沉积环境相对稳定、厚度较大的地层,它对应于地震剖面上的一个振幅较强、反射轴连续并易于追踪的反射界面。利用上述方法,以哈得四油田二叠系火成岩及石炭系双峰灰岩为参考层,选取与研究区地震数据吻合性最好的子波,合理地调整声波速度,对哈得四油田的主要储层东河砂岩进行井-震标定,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地震层位的标定是地震勘探构造解释的基础,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道对比是层位标定的一个主要方法。层位标定精度除了受地震资料本身的质量及测井资料质量影响之外,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准确性取决于地震剖面极性、反射系数、平均速度、地震子波等关键因素的精度。通过介绍确定各种参数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在标定地震发射层位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标准,如利用相关系数对比时相关系数应大于0.6;利用平均速度对比确定的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剖面形态差异较小;时深调整前后测井曲线在形态上不应存在差异等。另外为提高对比精度,对目的层段时深关系进行调整时,应结合其他资料,如电性曲线、岩性剖面及钻井地质分层等信息,使之符合地质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对于一个垂直入射的地震脉冲薄层响应的推导。讨论中发现,反射脉冲具有入射子波的时间导数的形式;其振幅与波在薄层中传播的双程旅行时间和由声阻抗的比率决定的系数成正比。本文还通过零相位信导研究了频谱带宽对界面分辨率和薄层响应的影响,并提出一种根据振幅或波峰至波谷的时间估算厚度的滤波理论。  相似文献   

6.
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勘探是应用地震方法进行能源勘探的新领域。为研究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属性,开展了高精度反射地震、合成地震记录分析等方法技术研究,并对地震记录进行了有关地震属性分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天然气水合物地层形成的地震反射波组具有主频较高、振幅较弱的特征,合成地震记录及实测地震剖面对应较好;在制作的流体模型中,储层顶界面反射波振幅随入射角的变化曲线斜率为正,底界面曲线斜率为负,固结骨架模型的曲线特征则刚好相反。在瞬时振幅、瞬时频率剖面上,含水合物地层反射波的振幅和频率属性与地震剖面一致,在瞬时相位剖面上,含水合物地层反射波的相位没有明显变化,表明瞬时相位属性对水合物反映不敏感;高值区的能量半衰时对应的反射波频率相对较高,表明反射波通过破碎程度较高的含水合物地层时,能量衰减相对较强。该研究结果将为我国陆域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勘探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对于地震勘探的频率范围而言,煤层往往可视为薄层,而煤层厚度的预测是煤田勘探和开发时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一问题至今已有许多振幅统计方面的解决办法。在本文中,我们通过薄层的地震波响应,找出了薄层及其厚度在复数域中的预测方法。并得出结论,薄互层及薄层厚度的变化对地震波的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及瞬时频率都有直接影响,通过地震记录的复数道分析,可以预测煤层厚度的横向变化,并可以利用薄层及薄互层的地震波响应规律来反演煤层厚度。  相似文献   

8.
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是以测井资料作为约束条件,将反映构造形态的地震资料转化为反映地层岩性特征的波阻抗资料。基于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流程包括5项:测井资料处理,层位解释,子波提取,合成记录制作与层位标定,模型建立与修正。该项技术应用于成庄煤矿和大佛寺井田采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其中预测大佛寺井田4煤层的厚度与实际揭露厚度基本吻合;在成庄煤矿,与常规地震剖面仅有两个同相轴相比,9煤和厚15煤在波阻抗剖面上不仅有清晰的反映,而且T3波与T15波之间有多个层位呈现,其纵向分辨率明显提高;另外该区9煤沿层波阻抗切片与沿层振幅切片相比,前者可准确地划分出煤层厚度变化范围及无煤区。结合测井约束反演方法的特点,对煤炭资源勘探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在实际应用中府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约9×10~4 km~2)有钻井6口,过井地震剖面18条,未过井地震剖面50余条,[二维地震测线共约12 000km,测网密度多为6km×8km,局部地区为4km×6km和8km×16km。三维地震区两块面积共约1 700km~2。]针对研究区少井且只有二维与三维地震资料的实际情况,采用盆地浅水区钻井资料与深水区地震资料相结合互相印证,通过识别测井层序与地震层序的界面、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和标定层位来建立研究区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依据地震相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地震反射同相轴的振幅和频率4个参数划分地震相。从单井与连井沉积相分析出发,结合古沉积构造背景和地震属性中的均方根振幅与瞬时频率,通过浅水区已有钻井验证的标准地震相向沉积相转化的标定、将标定的结果运用至盆地深水区、并充分考虑大地构造背景,将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梅山组一段共划分出5大类地震相:前积、楔状、席状、碟状和丘状,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和半深海,主要发育5种沉积相类型:浅海相、半深海相、碳酸盐岩台地相、生物礁相、碳酸盐岩缓坡相,浅海环境中南部斜坡发育呈近北东—南西向展布的大型斑礁群,南部隆起发育大面积碳酸盐岩台地,台地边缘礁带呈近东西向断续排列,是盆地深水区继碎屑岩发现之后的潜在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是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的基础,合成地震记录标定的结果是否准确直接决定着后续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只有准确判断地震剖面对应子波的极性,合成记录标定才会准确,因此,地震资料极性的判断是最基础的工作。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采用正极性子波和负极性子波分别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然后对比二者与地震道的对应关系这种常规的判断地震资料极性的方法很难判别地震剖面的极性。笔者以苏里格气田地震剖面极性判定为例,根据相位扫描原理,通过正演模拟以及公式推导表明:地震剖面的相位与相位校正量互为相反数。在实际资料分析中,利用相位扫描方法,对比井阻抗与井旁道反演的相对阻抗,得到相位校正量进而得到地震剖面的相位,帮助判断地震剖面的极性,该方法直观,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操作与推广性。  相似文献   

11.
薄储层厚度计算新方法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薄储层厚度的计算已有不少成熟的方法,如振幅法等。然而,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对于薄储层厚度的计算一般都主张采用振幅方法,但是,如果该薄储层的某一范围由于物性或岩性的变化(如含有油气等),则将引起振幅的显著变化,此时使用振幅去计算薄层厚度无疑会出现错误的结果。作者通过研究地层厚度变化对地层本身的反射系数谱及反射波频谱的影响规律,寻找到了一种新的计算薄层厚度的方法。模型试算表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2.
含流体薄层时移地震AVA/AVF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深入,对薄互层反射机理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准确获得薄层的频率特性并了解其时移变化规律,本文从弹性波动理论出发,讨论分析了薄层的反射AVA/AVF(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incident angle/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frequency)特征,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予以验证;基于实际测井资料和岩石物理等效介质理论,分析了含流体薄层的时移地震AVA/AVF特征。研究表明:薄层厚度和频率对薄层反射振幅响应的影响是等价的。随着薄层厚度的增加,薄层反射频率特性逐渐出现周期性变化;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薄层反射频率特性逐渐向高频方向延伸。在薄层油气藏注水开发过程中,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大,薄层反射P波频率特性向高频方向延伸,而薄层反射P-SV波频率特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3.
影响薄互层地震反射波特征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楔状模型,两层,多层介质等厚或不等厚模型和实际井中反射系数序列的频谱分析,和对用不同主频不同类型,不同衰减系数子波的合成记录剖面的波形分析以及合成记录的频谱分析,初步认为,薄互层的单层时间厚度,子结构厚度是决定反射波特征,频谱特征的基础,薄互层的互层数,入射子波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目前的常规地震勘探中,薄互层地震反射波多以时间不可分辨的面貌出现,因此为了得到特定薄互层结构的可分辨的最佳图像,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纵向分辨率的测井资料与连续观测的地震资料进行波阻抗反演,可以大大提高三维地震资料对地下地质情况的研究程度。以山西常村矿为例,介绍了波阻抗反演在目的层位追踪、薄层辨别、断点断距的确定、陷落柱的解释以及冲刷无煤带的圈定等方面的应用。实例表明波阻抗反演地震剖面比常规地震剖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薄层的分辨率能力上,波阻抗反演表现的尤为突出,如在该区波阻抗反演剖面上,不仅能够分辨15#煤层的三个分层,同时对6#、9#、12#薄煤层也有清晰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16.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页岩油储层的地质结构为韵律背景下的页岩薄层,由于地震分辨率的限制,常规地震勘探方法难以精确描述盐间页岩油薄储层厚度的空间展布。因此,应用现有地震资料,探索适用于韵律结构中页岩薄层的地震预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地震传播矩阵方法计算并分析研究区目标韵律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系统模拟并分析非均匀薄互层结构中页岩薄层的厚度、纵波速度等变化时地震波的反射动力学特征,发现地震反射波形的振幅和相位随非均匀页岩薄层的纵波速度和厚度的变化产生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本文页岩薄层厚度预测的基础。结合测井分析构建韵律层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模型空间考虑了页岩薄层纵波速度和厚度共99种组合变化的情况。通过求取目标层实际地震反射波形与构建的模型空间中地震波形的最佳匹配,提出基于反射波形的页岩薄储层厚度的地震预测方法,预测研究区页岩薄层厚度变化范围为5~20 m,并且由西南向东北呈增加趋势。预测页岩薄层厚度与测井解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验证了本文地震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多参数约束反演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玉芬  刘春华 《地球科学》1997,22(2):219-222
多参数约束反演方法是利用已知测井资料丰富的高频信息和完整的低频信息来补充实际地震记录有限带宽的不足,通过迭代反演来求取一个具有较高分辨率和较宽频带的近似反射邓列,在反演中酌情加入层位信息以控制剖面的信噪比,由于该方法以宽频带的测井资料为约束,因此可直接利用所求得的优化的波阻抗剖面来求取地层岩性等参数,为进一步进行岩性解释和薄储集层的横向追踪,对比,预测提供较可靠的地震依据。  相似文献   

18.
AMethodofImprovingSeismicDataResolution:ComprehensiveInversionofWellloggingandSeismicDataZhangYufen;HongFeng(DepartmentofAppl...  相似文献   

19.
煤层具有强波阻抗差、低阻抗的特性,对地震勘探来说是一种典型的薄层。因为其黏弹性和速度各向异性导致薄层反射波场异常,为了定量分析黏弹性和速度各向异性对薄层地震反射的影响,针对强波阻抗差薄层模型,基于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方法,正演得到弹性速度各向同性、黏弹性速度各向同性及黏弹性速度各向异性的地震波场,并对比分析了3种模型的弹性波地震反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黏弹性对薄层的反射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会明显降低薄层弹性波的反射振幅,但黏弹性速度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对薄层的弹性波反射影响差异不大。相比于弹性各向同性情况,黏弹性会引起反射纵波(PP波)瞬时频率最大可达8%的改变量,而对转换横波(PS波)仅有3%的改变量,可以忽略不计。上述研究为利用构造煤品质因子极低的特征来预测构造煤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东胜煤田为陆相沉积煤田,具有含煤层数多、厚度不均、层间距不稳定等特点,勘探区内地震反射波追踪对比存在多解性,严重影响了煤层的追踪对比。为破解该难题,对东胜煤田地震勘探资料进行了以模型为基础的多井约束岩性宽带反演,即:利用该勘探区的地震数据资料、对煤层反射波解释层位、断层数据,结合测井数据、岩性柱状数据及其它地质资料,进行多井约束下的二维叠后反演,对所得到的反演数据体再依据反演原理,结合已知测井数据进行地震属性反演,最终得到能够反映岩性变化的波阻抗数据。对波阻抗反演数据进行煤层追踪对比解释,准确圈定出区内煤层的赋存范围,并合理解释了煤层分叉、合并、尖灭及厚度变化等地质现象,取得了较为可靠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