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量纲分析法研究太阳风磁层的能量耦合问题。得到了在考虑磁层对太阳风的粘滞作用情况下,行星际磁场北向时的太阳风-磁层能量耦合函数,并首次在耦合函数中引入太阳风温度变量,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一般情况下的太阳风-磁层耦合函数.  相似文献   

2.
从太阳风和地磁参数综合分析出发,将研究太阳风能量输运的范围扩展到了赤道电离层区.同时也对Akasofu的能量耦合函数作了检验.传输到中低纬电离层的太阳风能量约为极光区焦耳加热能耗的1/10.能量耦合的赤道电集流效应(包括电动耦合和动力耦合两部分)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量纲分析法研究太阳风磁层的能量耦合问题。得到了在考虑磁层对太阳风的粘滞作用情况下,行星际磁场北向时的太阳风-磁层能量耦合函数,并首次在耦合函数中引入太阳风温度变量,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一般情况下的太阳风-磁层耦合函数.  相似文献   

4.
日地系统的能量耦合过程和该系统的整体行为是当前空间物理学的重要课题.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特别是第20届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大会报导的某些研究成果,指出这些研究在人类认识近地空间电磁环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1978年和1982年36个磁暴期间的太阳风、行星际磁场(IMF)和地磁资料,分析和检验已有的两类太阳风-磁层能量耦合函数.结果表明:Akasofu提出的耦合函数ε能大致地预报亚暴和磁暴的发生。ε开始起重要作用时即出现亚暴;电离层能耗达到饱和值是发生磁暴的标志。ε与磁层体系能耗之间有接近于对数量的线性关系.用1978-1986年的资料,分析环电流和极光区电离层能耗在121个太阳自转周内的分布表明,日面上可能存在相对持久的活动区域  相似文献   

6.
不同起源地磁扰动期间极光沉降能量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尽管对极光沉降能量(HP)的研究已经开展很久,但是关于不同行星际扰动源对HP影响的研究仍然很少.本文基于2001—2008年NOAA极轨卫星数据,对三类不同扰动源,即盔状冕流共转相互作用区(CIRs)、伪冕流CIRs和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ICMEs)驱动的中等磁暴期间HP的变化进行时序叠加统计分析,讨论了相关太阳风背景参数、地磁活动强度以及耦合函数的有效性;研究了三类磁暴事件期间HP的南北半球不对称性.结果表明,在磁暴之前盔状冕流CIR磁暴的HP明显低于伪冕流CIR磁暴和ICME磁暴,盔状冕流"磁暴前的平静期"与Newell耦合函数关系密切,而与Russell-McPherron效应关系较小.盔状冕流CIR磁暴主相HP高于伪冕流CIR磁暴和ICME磁暴,可能与盔状冕流相应行星际|Bz|和太阳风数密度均较高有关.此外,在Kp≤4时,冬夏季半球HP的差别随着Kp增加而增加,相应的变化规律符合电导率反馈机制的预测;在Kp>4时,盔状冕流磁暴和ICME磁暴冬季半球的HP大于夏季半球的,伪冕流磁暴事件夏季半球的HP大于冬季半球的或与冬季半球的相近.  相似文献   

7.
磁暴环电流衰减率对磁层能量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赤道环电流是引起磁暴扰动的主要电流体系,环电流衰减速率极大地影响着磁层能量收支估计和磁暴预报.本文提出评价环电流衰减率的两条新指标;(1)E指标(磁暴事件总能量收支平衡指标),即磁暴全过程的积分能量收支平衡;(2)L指标(长期总能量收支平衡指标),即几年、十几年或更长时段内积分能量收支平衡.我们用1998~2003年44个磁暴事件以及第23太阳周(1998~2008年)11年的连续资料,分别检验了几类衰减率模型对上述两条指标符合的情况.结果表明,PA1978和XD2010两类模型对E指标符合得最好,即无论磁暴强弱,它们均显示出事件总能量收支平衡的基本特征;同时,这两类模型与L指标符合得也最好,即它们的长期积分能量基本平衡,而且磁暴期间的能量消耗表现出明显增强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动力学研究导向和思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陆动力学是研究和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大尺度运动和深化认识地球本体与其在整体运动中深部圈层耦合、介质与结构变异的物理-力学属性、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深层动力过程和机制的一门边缘科学.地球动力学集成了当代众多高、新学科技领域和学科交叉的研究成果,它涉及到成山、成盆、成岩、成矿、成灾和深化对地球本体的认识,它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综合集成与剖析讨论了该领域五个重要的基本科学问题,即:(1)地球动力学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国际上地球动力学研究的进展和发展动向;(3)中国地球动力学的研究状况;(4)当今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导向和战略思考;(5)地球动力学研究在我国的实现和开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成像在鉴别脊柱急慢性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5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行双能量CT及MRI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急性压缩性骨折(共60个椎体)、35例慢性压缩性骨折(共48个椎体)。所有病灶椎体均有MRI诊断结果作为参照。将双能量CT图像数据进行虚拟单能量重建,分别得到40~120 keV的9组图像。对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不同能级图像质量进行评分,作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一致性。测量脊柱急慢性压缩骨折椎体在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不同能级CT值,作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者CT值之间差异性。通过ROC曲线分析虚拟单能量成像不同能级对脊柱急慢性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两名观察者对图像质量主观评估一致性较好(Kappa=0.805)且在虚拟单能量80 keV能级下图像质量评分最高。脊柱急慢性椎体在虚拟单能量不同能级下CT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120 keV时AUC值最高为0.72,相应敏感性为86.7%。结论:相较于常规CT,双能量虚拟单能量成像能通过形态学特征及不同能级定量值进行综合评估,更好地鉴别脊柱急慢性压缩性骨折,从而帮助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及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地球物理学及地球动力学研究与计算数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物理学是20世纪,特别是在其中叶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科学.它以物理学、数学和信息科学为依托,并与地质学、地球化学密切结合;以研究和探索地球内部介质的属性、结构变异和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这在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和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大量资源的需求和自然灾害的防范在人类生活和生存空间以及可持续发展中乃核心所在.在研究和探索这一系列的地球科学问题的进程中,首先必须通过地表进行高精度的地球物理探测、观测和高分辨率的数据采集,进而利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反演计算地球内部介质的精细结构和其物理—力学过程与动力学响应.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1)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2)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对计算数学的需求;3)地球动力学和数值模拟与计算地球物理学.最后对这些问题和基本导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检波器-地表耦合系统对地震记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波器与地表耦合处于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最前端,考虑到其位置和功能的重要性,探讨了检波器-地表耦合对地震记录的影响问题.为了提高野外地震资料的品质,在调查了地表物性的基础上,自行研制了检波器-地表耦合装置.先后在吉林油田、大庆油田和新疆塔河附近等地区,在可比条件下与常规耦合方式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特殊耦合方式与常规耦合方式相比,无论从比较接收能力的实验中取得的单次记录,以及按生产要求所获得多次叠加剖面,其地震信号的能量、频带宽度和信号保真的程度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深震能量速率与地震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提出了地震能量速率函数,logE/△T,并把它用于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3.
利用第23太阳活动周中WIND和ACE资料,统计分析行星际扰动对不同水平地磁活动的影响,研究磁暴强度与不同行星际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①从长期来看,地磁活动指数Dst与太阳风速度的相关性最好,相关性在太阳活动谷年时最高;②多磁暴时序叠加结果证实了导致小、中、强磁暴开始的经验行星际南向磁场条件,磁暴过程中行星际磁场...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f the digital seismolog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due to the wide use of the broadband digital records. And many fine results of the focal theory have obtained. The focal theory mainly studies the physical process of the seismic fracture and production of the seismic wave, as well as its traveling process. One of the great progresses is to simulate the fracture process in the active fault. Especially a new concept of the fracture mechanics has been intro…  相似文献   

15.
刘希强  林怀存 《地震研究》1996,19(4):346-351
在强震发生前,发现平均能量迁移速率V△T值是减少的,华北地区八次强震中有六次震前出现低值异常,有五次地震发生在V△T最低值出现并恢复合的一年左右。整个V△T低值异常持续时间和幅度与未来震级无明显的对应关系,笔认为V△T是与介质的时间平均强度相应的,与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图像有相应关系的特征量。  相似文献   

16.
钱晓东  秦嘉政 《地震》2006,26(2):113-121
利川判断地震序列能蕈释放衰减是否异常的Ec—k量板,汁算了云南及附近地区39次巾强地震序列的能量衰减系数k值。结果显示:①当判别指标k〉1时,地震序列能量衰减处于正常状态;当k≤1时,判断地震序列能量衰减出现异常,其后发生更大地震或强余震的町能什较大。②对云南地区中强地震序列的榆验表明,有74%的地震序列符合上述判别指标。③用相同的地震进行了地震序列频度衰减系数^值的计算,发现符合h值判别指标的地震序列占统计际本的锄%。④对日常地震跟踪临视中遇到的二次典型地震序列详细分析,发现用k值力。法无论对中小地震序列还是巨震序列,预测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7.
定义了能量变化率指标,以简谐激励作用下的滑移隔震结构为例,探讨了摩擦系数对滑移隔震结构能量变化率指标的影响,通过对这些能量指标的研究,分析了系统的相对输入能量和绝对输入能量的差异性随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础隔震结构的能量设计方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以能量分析方法为基础,解释了基础隔震结构体系的能量设计原理和设计准则。根据作者建立的标准能量设计反应谱曲线,结合我国现行的抗震设计规范,建立了基础隔震结构体系的能量设计方法,通过能量平衡关系对隔层的变形反应进行预测.最后通过算例说明能量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为该类体系的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6.5地震的地震波能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美国地震学研究联合会(IRIS)的地震能量查询网站公布的地震波辐射能量和能量震级数据,2014年8月3日鲁甸M6.5地震的宽频带(0.5~70 s)能量震级为6.4,2013年4月20日芦山M7.0地震为6.7,相差0.3级,而高频(0.5~2 s)能量震级分别为6.7和6.9,相差0.2级,即芦山地震释放的高频地震波能量为鲁甸地震的2倍。本文根据这些数据对鲁甸地震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从地震监测的角度,在地震发生后,尽快给出地震波释放能量估计,对于及时确定大地震应急响应级别和采取相应减灾措施是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大跨度柔性屋盖风振中流固耦合分析的强耦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大跨度柔性屋盖风振中流固耦合作用的特点,介绍了一种计算黏性不可压缩流体与经历大变形非线性结构之间流固耦合作用的强耦合方法。本文将伪实体弹性模型引入到流固耦合问题的流体域中处理其变形,使流体和固体形成整体耦合,推导了计算流固耦合问题的整体式方程,并用Newton—Raphson法求解。文中首先用经典圆柱绕流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利用该方法计算了一大跨度柔性屋盖风振的流固耦合问题,结果与已有文献中的结果符合良好。因此证明本文提出的强耦合方法用于计算大跨度柔性屋盖风振流固耦合问题是准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