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渤海湾水生态环境现状和海岸带开发对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陆源污水排入渤海湾,渤海湾生态环境系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本文建立了渤海湾生态环境的多级指标体系,并根据2003年至2005年多次渤海湾监测资料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进一步研究了由于围海造地、海水淡化等开发工程引起的近岸海域水动力条件和污染物输移的变化。结果表明,陆源污染物大量排放、沿海开发活动加剧是影响渤海湾水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沿海围垦不仅导致潮通量减少,潮流作用减弱,而且影响近岸海域污染物的输移和分布。海水淡化高浓度盐水的排放也对近岸海域的水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4-2012年对渤海湾生态监控区进行的水质监测得到的数据,对该海域的无机氮(DIN)、磷酸盐(P0_4-P)以及N/P值的水季变化特征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渤海湾近岸海水中DIN、PO_4-P年均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DIN、PO_4-P已成为影响近岸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物。运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法、营养指数法分别对渤海湾近岸海域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得出的富营养化评价结果基本相同,均表明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正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3.
通过跟踪监测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脱硫海水排放口附近海域的水质、表层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初步探讨了脱硫海水排放对海泊河口及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脱硫海水特征污染物排放对排水口下游水域会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pH值和DO的明显降低以及水温的明显升高,影响范围局限于排水口下游400m范围内的河口段;(2)脱硫海水排放不会明显增加排水口下游COD、N、P的污染负荷;(3)脱硫海水排放未显著增加附近海域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重金属的潜在污染风险较小;(4)调查海域冬、夏两季生物多样性较高,群落结构较稳定,脱硫海水排放未对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江苏省对可能影响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的相关区域实施了全面监测。文章首先指出了江苏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而依据2008—2012年连续5年所取得的大量监测数据,详细分析了江苏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主要污染物指标变化趋势。提出了造成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污染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5.
基于Mike21模型,建立了莱州湾附近海域的水动力计算模型,在对潍坊海化工业园区拟建排污口海域水动力计算结果验证正确的基础上,将水动力模型耦合物质输运模型,对工业园区拟建排污口排放污染物质的输移扩散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污水排海点拟建位置附近海域的水动力交换能力较差,在拟建污水排海点排放污水时,排放污染物的输移扩散造成较大面积的超标水域,影响的二类及三类海水水质功能区的最大面积分别为4.11km~2和2.36km~2,并影响附近3.07km~2水域底播养殖区。  相似文献   

6.
波浪作用下渤海湾近岸海域污染物的输移扩散规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孙涛  陶建华 《海洋与湖沼》2004,35(2):110-119
用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均匀缓坡岸滩上,规则波及不规则波浪作用下形成的沿岸流及其对岸边排放污染物输移扩散的影响。针对渤海湾的地形和主要波浪方向,研究了渤海湾主要排污口附近单纯波浪以及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近岸海域内流动速度分布与相应污染物输移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在渤海湾近岸海域(一定范围内),污染物输移扩散受到波浪作用的影响,表现为平行岸线方向。波浪作用使得远离污染物排放口的滩涂受污染的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7.
河流入海污染物是近海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小清河是莱州湾西南部主要入海河流和污染物来源,近年来小清河口两侧近岸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对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如何有待深入研究。采用MIKE21数值模型模拟了近岸工程建设对潮流场的影响及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扩散特征,探讨了入海污染物扩散对近岸工程建设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小清河口两侧近岸工程的建设,导致小清河河口附近海域流速有所减小,减小值介于2~21 cm/s。河口两侧的堤坝、防波堤等工程阻挡了污染物向东南、西北方向扩散,使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扩散范围有所减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导致河口附近海域污染物浓度有所增加,从而加剧了小清河河口附近海域的水质污染。因此,近岸工程建设会造成工程附近海域的潮流减弱,削弱近海海域的污染物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8.
南通近岸海域水质特征的因子及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12年5月、8月和10月3个航次水质环境调查资料,利用因子分析探讨南通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主要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站位聚类分析进行了区域类别划分,并对各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南通近岸海域主要存在4种水质影响因素,总体表现为受近岸污染源的控制影响,其中F1(NO-2-N、石油类)高值区位于冷家沙西北侧,是北上长江径流与外海水在冷家沙浅滩处相遇作用的结果;F2(DO、NO-3-N)体现了外海水进入的影响,其值由近岸向离岸逐渐增大;F3(COD、PO3-4-P)显示了河流输入的影响,F4(NH+4-N)体现了人为源的作用,两者高值区均分布于栟茶运河河口和长江口北侧。站位聚类分析显示,南通近岸海域可划分为5个类型区,其中A区(小洋口港近岸区域)受陆源河口排污影响,且所处水道尾部水文动力条件弱,污染严重;B区(烂沙洋海域)受西侧相邻的河口排污区和近岸污染影响,在主要潮汐通道的强动力作用下,污染程度较轻;C区(冷家沙区域)为B、D两区之间的潮滩区,受到B、D两区域污染的综合影响;D区(冷家沙南侧近岸海域)主要受近岸污染影响,为小庙洪和网仓洪的强动力控制区;长江入海携带污染物及水流扰动对E区(东南部离岸海域)有一定干扰。不同空间类型分区体现了区域动力地貌在海洋污染物分布中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9.
根据2021年威海西北部污水排海口附近海域水质监测结果,对海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合2007年调查水质监测结果和2017—2021年连续监测数据,分析了污水排放前后和近年附近海域海水水质的变化趋势;采用Mike 3三维潮流和污染物扩散耦合模型,预测了污水排放量增加(提量)、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提标)后排放污水中COD、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海水水质较2007年略有下降,但排水口处及外侧海域大部分站位符合海水水质二类标准,海水水质状况相对较好,威海污水处理厂多年污水离岸深水达标排放对区域海洋环境的影响较小。污水处理厂提量、提标改造后,特征因子中仅无机氮扩散范围略超原污水排放混合区用海范围,不会对研究区水质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京津冀沿海地区海水淡化取水适宜性,于2016年对京津冀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项目和海洋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并对我国海洋取水现状进行综合研究。通过综合研究发现:从海洋自然属性角度出发,沧州和天津沿海地区属于淤泥质海滩,水浅坡缓、深水区离岸远、风浪作用下水体中泥沙含量高,适合开发大型(10万m3/d)海水淡化工程,取水方式适宜在海上建设沉淀池、采用潮汐式取水;唐山大清河口以西唐山沿海近岸海域属于淤泥质海滩,深水区离岸较远、水体中泥沙含量较高,适合开发大型(10万m3/d)海水淡化工程;大清河口以东唐山和秦皇岛近岸海域大部分属于砂质岸滩,深水区离岸较近、水质较好,适宜各种规模的淡化工程,且取水方式可采取开挖埋管道的形式采集深水区的海水;沿海海港码头工程岸段由于水深条件较好,适合建设各种规模的淡化项目。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水环境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琳  聂红涛  陶建华 《海洋学报》2007,29(6):134-140
由于海岸带的地理条件和海洋动力特性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开发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系统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大的变异性.基于现场实测资料,建立系统的空间变异分析模型,对海岸带生态环境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可以充分了解不同区域的污染特征和变化趋势.应用所构建的空间变异分析模型对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的水环境特性进行分析,结合对应年份的入海流量及其变化,分析了天津渤海湾海岸带污染的主因子和区域水环境的分布特征,结果可以对海洋功能区的划分和水环境综合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海岸带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资料收集和野外踏勘,统计分析了海南岛海岸带发育的各种地质灾害,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震、活动断裂、海岸侵蚀、土地盐渍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河口港湾淤积、崩塌、滑坡等。控制研究区各类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有构造、坡地重力、水动力、地下水和风力等5种,其中水土流失的控制因素既有水动力因素也有风力因素。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海南岛海岸带地质灾害分布图,分析了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空间特征及形成灾害的主要因素,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刘卓  郭冬建  朱江  曾庆存 《海洋学报》1999,21(4):96-105
随着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利用,河口海岸动力学问题,如航道淤积、河口演变、港湾建设及污染物的排放和扩散等,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数值模拟方法是研究这些海岸环境问题的理想工具之一,但由于河口区域的海岸线和河岸线的形状非常复杂,加上众多的岛屿,给模式网格的划分造成很大的困难.为此,我们将自适应网格的生成方法应用于河口港湾的数值模拟研究,以长江口和杭州湾的水动力学模拟为例,该法较好地克服了均匀网格拟合边界的困难,得到了较合理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4.
We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coupled two- and one-dimensional finite-element model for the Scheldt tributaries, river, estuary and region of fresh water influence (ROFI). The hydrodynamic equations are solved on a single, unstructured, multi-scale mesh stretching from the shelf break to the Scheldt tributaries. The tide is forced on the shelf break and propagates upstream in the riverine network. Upstream boundaries lie on sluices or outside of the region of tidal dominance where daily averaged discharges are imposed. Two-dimensional, depth-averaged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are solved by means of the discontinuous Galerkin (DG) method over the marine and estuarine parts of the computational domain. In the rivers, however, one-dimensional equations are dealt with using the DG method with the addition of a technique to cope with confluence points. Model parameters are carefully calibrated, leading to the simulation of wind- and tide-forced flows that are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available data. The diffusivity in the transport equation is calibrated using time series of salinity at various locations in the estuary. Finally, the Lagrangian residual transport in the estuary and the adjacent coastal zone is investigated. This work is a major step towards an integrated model for studying the dynamics of waterborne contaminants and the water renewal timescales in the Scheldt land-sea continuum.  相似文献   

15.
黄河口附近海区水文要素基本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根据大量的实测资料,较详细地分析了黄河口附近海区的温度、盐度、密度时空分布变化规律,探讨了该海区的水流动力结构.阐明了渤海中部区高盐水团较稳定,沿岸冲淡水堆积,其中莱州湾是常年堆积最多的海区,等密度线南下倾斜,有利于黄河入海水偏东扩散.发现在莱州湾口一线有盐度低槽,可能是常流向东的主要路线.  相似文献   

16.
钱塘江河口盐度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潮河口盐水入侵对饮用水源地危害极大。基于平面二维水动力盐度模型, 对典型强潮河口—钱塘江的水动力及盐水入侵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枯水径流时盐度变化与潮位过程曲线类似, 潮差对盐度大小影响显著, 径流量的增加将逐渐减小其相似程度。当流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继续增加的一定径流量所产生的抑咸效果减弱, 水资源有效利用率降低, 此时允许水源地盐度超标并改从蓄淡避咸水库取水可有效节约水资源。盐度平面分布显示, 盐水入侵在强潮河口弯道处受涨潮流主流线影响明显, 靠近主流线一岸的盐度大于对岸, 单从盐水入侵角度考虑, 强潮河口弯道段的取水口应设置在远离涨潮流主流线一岸。钱塘江河口盐度数值模拟对于研究减轻盐水入侵对水源地危害的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低氧/缺氧已成为严重威胁河口/近海与陆架浅海生态系统安全的要素之一。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大量耗氧与水体分层限制表、底层水体交换是河口/近海低氧/缺氧问题的直接原因;而河口/近海和陆架海的各种物理过程控制了营养盐和有机质输运、水体层化,成为导致低氧/缺氧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先讨论了近几年来国内外主要大河河口/近海和陆架浅海低氧现象发生的物理机制:径流冲淡水、潮汐、风、环流对低氧的影响,以及低氧对海-气大尺度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等。再以长江口为例,重点分析了水动力过程对长江口夏季底层低氧的具体影响,同时对溶解氧统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工作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对长江口外海夏季底层低氧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珠江河口一维河网、三维河口湾水动力连接计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珠江河口一维河网和三维河口湾斜压模型的水动力连接计算进行了研究。通过一维河网求解公式递推出口门连接处水位、流量关系式,然后依据三维模型计算得到口门连接处流量值,根据口门连接处的水位及流量连接条件计算出口门连接处的水位值,以此水位作为边界条件分别计算一维河网和三维河口湾斜压模型,实现了一维和三维斜压模型的水动力连接计算。对模型的连接计算进行验证对比,结果基本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Tidal effect on nutrient exchange in Xiangshan Bay,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angshan Bay is an estuary in China which borders on the East China Sea. The circulation in the estuary is driven by tidal movement, residual current, the internal density distribution, and synoptic wind forcing; however, the last three are not the main dynamic factors affecting nutrient transport. Because the estuary tends to be eutrophic, a synoptic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tidal movement on the nutrient distribution patterns within the estuary and to estimate the fluxes of nutrient transport between the estuary and the sea. Nitrate and ammonium are found to be exported from the estuarine water to the coastal water under usual tidal conditions, except for storm tides which result in large amounts being imported because of the extremely high concentrations in the coastal bottom water. Exports of phosphate and silicate are shown to be consistent during spring tides and neap tides in all seasons. However, the usual tidal regimes resulted in only minor nutrient exchange except during abnormal ev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