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短蛸不同组织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蛸Octopus ochellatus隶属于头足纲(Cephalopode)蛸科(Octopodinae),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它肉嫩味鲜美,具有催乳,治疗贫血、产后血虚、疽肿毒,防治宫颈癌等功效,是我国章鱼中最重要的经济种类。目前尚未见关于短蛸营养评价详细的报道,本文对湛江产鲜短蛸的肌肉、消化腺、生殖腺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肌肉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与营养评价,旨在从营养学方面对其功效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乌苏里白鲑(Coregonusussuriensis)肌肉的营养成分,评价其营养品质。【方法】2016年11月2日于黑龙江干流抚远段采集乌苏里白鲑样品,用常规方法测定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等成分,并分析其营养品质。【结果】乌苏里白鲑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6.96%±2.29%、20.44%±1.48%、1.28%±0.23%和1.19%±0.12%。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EAA)鲜样中质量分数是7.12%±0.58%,占氨基酸总量的37.39%,符合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标准。根据AAS值乌苏里白鲑肌肉中第1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第2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0.36。乌苏里白鲑肌肉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中EPA、DHA含量分别为6.31%、13.86%,明显高于其他几种经济鱼类。肌肉中富含K、Na、P、Mg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元素。【结论】乌苏里白鲑肌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脂肪质量较高健康食品。  相似文献   

3.
对雌雄短吻新银鱼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雌性短吻新银鱼肌肉鲜样中粗蛋白显著低于雄性(P<0.05),粗灰分极显著低于雄性(P<0.01),而雌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短吻新银鱼肌肉样品中均测出18种氨基酸,但在含量上雄性短吻新银鱼绝大多数氨基酸均显著高于雌性(P<0.05)。其中雌雄短吻新银鱼肌肉干样中鲜味氨基酸(DAA)总量分别为26.43%、30.47%,占氨基酸总量的分别35.23%、35.83%。以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进行评价,雌雄短吻新银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而以CS进行评价时,雌雄短吻新银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雌雄短尾新银鱼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cid score index)分别为89.51、93.13,构成比例符合FAO/WHO规定的优质蛋白质标准。雌短吻新银鱼鲜味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DHA的比例显著低于雄性短吻新银鱼(P<0.05)。表明雄性短吻新银鱼的营养价值较雌性银鱼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近海短蛸(Octopus ocellatus)的生物学特性,比较不同海域短蛸的差异。【方法】根据2015年10~11月在东海和黄海采集的272尾短蛸样本,研究其胴长和体质量组成、性别比例、性腺成熟度和摄食强度等生物学特性。【结果】东海芦潮港海域短蛸的胴长范围为38~75mm,平均胴长为53.6mm,优势胴长组为50~70 mm;体质量范围为24~92 g,平均体质量为56.7 g,优势体质量组为50~90 g;东海舟山海域短蛸的胴长范围为30~75 mm,平均胴长为56.0 mm,优势胴长组为45~70 mm;体质量范围为27~123 g,平均体质量为68.9 g,优势体质量组为60~100 g;黄海青岛海域短蛸的胴长范围为36~90 mm,平均胴长为65.6 mm,优势胴长组为55~70 mm;体质量范围为23~276 g,平均体质量为111.2 g,优势体质量组为60~140 g。不同海域的短蛸性比不同,黄海短蛸雌性多于雄性,东海雄性多于雌性。【结论】不同海域的短蛸在胴长、体质量、性比、性成熟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测定野生(捕自黄海)和工厂化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饲以配合饲料)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比较野生与养殖牙鲆肌肉营养成分差异。结果表明,野生牙鲆肌肉鲜样中粗脂肪含量低于养殖牙鲆,粗蛋白含量高于养殖牙鲆,粗蛋白、粗脂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水分和灰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和养殖牙鲆肌肉鲜样中均测出18种氨基酸,但野生牙鲆氨基酸总量比养殖牙鲆高11.10%,鲜味氨基酸总量高12.97%;根据氨基酸评分(AAS),野生和养殖牙鲆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苏氨酸(Thr);根据化学评分(CS),野生和养殖牙鲆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Met+Cys),而野生和养殖牙鲆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6.55、79.61。以配合饲料为食的养殖牙鲆营养品质与野生牙鲆相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野生和养殖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肌肉的营养成分,并评价其营养品质。【方法】采集黑龙江干流抚远段野生大麻哈鱼及3龄养殖大麻哈鱼肌肉,测定二者的基础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等成分,分析其营养品质。【结果】野生大麻哈鱼肌肉(湿基)中水分含量较高,养殖大麻哈鱼肌肉中粗脂肪含量较高。野生和养殖大麻哈鱼肌肉中均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EAA)总量质量分数分别是33.07%和19.62%(干基),占氨基酸总量的39.83和39.01%,符合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标准。根据AAS和CS值,野生和养殖大麻哈鱼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色氨酸和苏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61.31和40.82。野生和养殖大麻哈鱼肌肉中含有丰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分别为2.48和3.47。大麻哈鱼肌肉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元素。【结论】野生大麻哈鱼肌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脂肪质量较高的特点。养殖大麻哈鱼肌肉脂肪含量较高,氨基酸组成则低于野生大麻哈鱼。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管角螺7种组织(外套膜、肌肉、肝脏、心脏、生殖腺和缠卵腺)的5种同工酶(EST、SOD、ME、MDH、LDH)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种同工酶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SOD、EST、LDH在肝脏组织中有较高活性,而MDH、ME在心脏组织中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2010年5月,在湛江湾海域设立10个站点对大型底栖生物进行调查,分析湛江湾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栖息密度和生物多样性特征,并通过聚类(CLUSTER)和MDS排序对大型底栖生物群落进行划分。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有底栖生物共7门112种,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为湛江湾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生物量分布范围为0.93~98.20 g.m-2,其中软体动物门的平均生物量最高值。栖息密度分布范围为6.11~24.80 ind.m-2,其中以环节动物门(24.08 ind.m-2)和星虫动物门(22.22 ind.m-2)最高。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物种较为丰富,但多样性差。根据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排序分析结果,可将湛江湾大型底栖动物划分为4个群落。丰度生物量曲线(ABC)分析结果,湛江湾大型底栖生物受到严重的环境污染或者扰动,群落结构不稳定。与其他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生物量和丰度的比较分析结果,湛江湾的生物量和丰度偏低。  相似文献   

9.
长江下游江段铜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采自长江下游江段的铜鱼(Coreius heterodom)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铜鱼肌肉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占鲜样的比例分别为:70.03%、20.54%、6.82%和1.38%;按照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和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CS)标准,铜鱼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1.52;不饱和脂肪酸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63.03%和2.0%;肌肉中常、微量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钾(3135μg/g)和铁(5.46μg/g),锌铜比和锌铁比分别为8.85和0.65。  相似文献   

10.
于2016年9月18日至9月27日对湛江湾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进行调查,分析CDOM的吸收系数ag(440)、光谱斜率(S_g)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湛江湾海域CDOM的吸收系数ag(440)变化范围为0.23~0.71 m~(-1),平均值为0.49 m~(-1);S_g值的变化范围为0.005 2~0.019 7 nm~(-1),平均值为0.010 9 nm~(-1);ag(440)的水平空间分布表明,湛江湾外海CDOM浓度显著低于湾内水平,而光谱斜率S_g水平空间分布则显示湾内和湾外S_g差异性不明显,且ag(440)与S_g负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湛江具有建设绿色城市的基础条件,选择走绿色城市之路,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湛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要选择。运用评价分析和社会调查分别描述、刻画了当前湛江绿色城市建设的状况及趋势。依据实证分析结论探讨了建设绿色湛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夏季湛江湾陆源溶解态氮(TDN)和溶解态磷(TDP)入海污染物浓度、组成和入海通量特征。【方法】根据2018年夏季(7月)湛江湾陆源TDN和TDP入海污染物现场调查,进行实验室分光光度法分析。【结果】湛江湾夏季陆源TDN和TDP平均浓度分别为(366.87±400.61)和(28.60±37.52)μmol/L;溶解态无机氮(DIN)和溶解态无机磷(DIP)平均浓度分别为(60.90±41.81)和(20.28±34.42)μmol/L;溶解态有机氮(DON)和溶解态有机磷(DOP)平均浓度分别为(305.97±413.96)和(8.32±13.54)μmol/L;夏季湛江湾排污口中TDN和TDP严重超标,大部分入海河口和排污口站位处于劣五类水质,主要位于南柳河、绿塘河和文保河入海河口。DON/TDN和DOP/TDP平均分别是83.4%和29.1%,DON和DIP分别是TDN和TDP的主要存在形态。TDN/TDP、DON/DOP、DIN/DIP平均分别是15.5±7.0、46.4±58.3、14.8±24.3,是导致湛江湾呈现氮限制重要原因之一。夏季湛江湾TDN、TDP输入通量分别为1617.73t和266.32t,其中遂溪河占比最高,分别为71.1%和58.8%【结论】湛江湾夏季陆源入海氮磷污染物浓度较高,氮磷比失衡,陆源污染物输入通量空间分布呈现西高东低特征,实现湛江湾近海水质根本改善必须加强陆源入海污染物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湛江地区降水的年际、年代际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数据】基于1962-2016年湛江地区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同期月平均ONI、PDO序列和月平均风场、相对湿度等再分析资料,【方法】结合线性倾向估计、连续小波变换、相关分析等多种统计学方法。【结果与结论】湛江地区降水存在准2 a、5~8 a的年际振荡,降水日数有显著的准40 a年代际振荡;夏、秋季节的降水变化构成了湛江地区全年降水变化的主要部分;除冬季降水量增加外,各季节降水与降水日数基本呈现"偏多-偏少"的年代际特征;进一步对比发现P1(降水偏多)时期涝年较多,旱年较少,P2(降水偏少)时期恰好相反,但严重涝年偏多,降水强度增大,极端性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增多。通过对湛江地区降水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分析发现:P2时期湛江地区降水频次的减少主要是由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增强、西南季风的减弱以及夏、秋季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异常下沉气流影响所致;冬季南海东部低层异常气旋环流是P2时期降水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P2时期ENSO、PDO等大尺度海气系统在调控湛江地区降水变化中所起作用均有增加。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国家标准生化测定法对野生多鳞鱚(Sillago sihama)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对其营养价值做出评价。结果表明,野生多鳞鱚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质量分数为77.91%、19.80%、0.51%和1.49%。多鳞鱚肌肉中检测到18种氨基酸,占干样质量分数83.79%,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EAA)占干样质量分数34.33%,占氨基酸总量的40.98%,4种鲜味氨基酸占干样质量分数为32.94%,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多鳞鱚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Trp),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含蛋氨酸和胱氨酸(Met+Cy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9.90。野生多鳞鱚中检测12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3种,占干样质量分数为28.39%;单不饱和脂肪酸4种,占干样质量分数为15.51%;多不饱和脂肪酸5种,占干样质量分数为23.42%;EPA+DHA占干样质量分数为17.45%。多鳞鱚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海鲜味较浓郁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15.
马氏珠母贝在插核手术之前进行处理这一工作,大约开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末期,对马氏珠母贝在插核前进行处理的原因是:当时认为生殖腺丰满的珠母贝对插核有妨碍,而且插核的效果较差,容易产生污珠、尾巴珠和素珠,施术贝的死亡率也较高。因此,为了获得生殖腺不丰满的珠母贝进行插核,在马氏珠母贝繁殖季节还没有到来之前,采用抑制生殖腺发育的方法,而在繁殖季节则采用促进生殖腺发育及诱导排放精卵的方法进行术前处理。经过术前处理的马氏珠母贝,生殖腺少了,从而提高了插核的效果。这一观点一直延续到五十年代末期。  相似文献   

16.
湛江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湛江城市建成区及城乡结合带的古树名木299株,其中古树292株,名木7株,分属 16科20属24种。树木种类以榕属(Ficus)植物最为显著,占总资源的77.9%;箭毒木(Antiaris toxicaria)、鹊肾树(Streblusasper)秋茄树(Kandeliacandel)、竹节树(Caralliabrachiata)、叉叶木 (Crescentiaalata)和牛蹄豆(Pithecellobiumdulce)等,为湛江特有的古树名木资源。分析了古树名 木资源的分布与湛江城市建设的关系,讨论了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锦绣龙虾消化系统的解剖学及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锦绣龙虾的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食道、胃、中肠和后肠。胃分为贲门胃和幽门胃,中肠较长,占消化管总长度的74.18%。消化管的基本结构由内向外可分为4层,即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外膜。黏膜层主要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基膜构成,除中肠外其余消化管管壁上皮均覆盖有几丁质膜,黏膜下层和外膜均为结缔组织层,消化道的结缔组织中分布有皮肤腺。消化腺主要是肝胰腺,由肝小管组成,根据其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把构成肝小管的单层细胞分为四类:分泌细胞、吸收细胞、纤维细胞和胚细胞。  相似文献   

18.
胡子鲇叶形吸虫,新种Phyllodistomum clariasi sp.nov.(复殖吸虫、发状科Gor-goderidae)发现于广东兴宁县的胡子鲇Clarias fuscus(Lacépede)泄殖腔中,经与已知的叶形属种类比较,发现与寄生云斑蛔Ameiurus nebulosus(Le Sueur)和黑鮰Amelas (Raf.)的Phyllodistomum staffordi Pearse,1924和寄生鲇Parasilurus asolus L,的Ph,petruschew skyi Pigulewsky,1953较接近,但不同于体形、吸盘比值、卵黄腺的形态结构、生殖腺的位置和肠枝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不连续凝胶电泳法对湛江海域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心、肝、肾、性腺、肌肉、鳃、眼、脑等8种组织的12种同工酶(ADH、a-AMY、CAT、EST、GDH、LDH、MDH、ME、POD、PPO、SDH、SOD)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种同工酶均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经筛选,对肝脏和眼的8种同工酶(ADH、EST、LDH、MDH、ME、POD、SDH、SOD)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共记录了18个基因位点,其中呈多态性的基因位点有5个(Adh-1、Est-2、m-Pod-1、s-Pod-1、s-Sod-1),多态位点比例(P)为27.7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1.238 8,平均观测杂合度(Ho)值为0.1401。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饵料条件下,对双齿许水蚤(Schmackeria dubin)的清滤率(mL.只-1.h-1)、滤食率(细胞.只-1.h-1)和摄食率(mg.只-1.h-1)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以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为饵料,其浓度为15×104~120×104 mL-1时,双齿许水蚤的摄食率达到较大;分别饲以同生物量的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üelleri)、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湛江等鞭金藻、小球藻(Chlorella sp.)时,饵料为角毛藻和扁藻时双齿许水蚤的摄食率达到较大;饲以同生物量的牟氏角毛藻、亚心形扁藻、湛江等鞭金藻、小球藻、颤藻(Oscillatoria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六种藻的混合饵料时,双齿许水蚤对湛江等鞭金藻的摄食率和选食率均为最大,分别为0.0458 mg.只-1.h-1和17.1%。可见,饵料浓度、饵料种类、混合饵料对双齿许水蚤的清滤率和摄食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