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滑坡综合预报是基于对滑坡发育状态的形成条件类比分析和滑坡位移历时分析的综合方法,从滑坡形成条件、变形状态、诱发因素的方式和影响程度的动态分析入手,结合滑坡加速变形破坏阶段的位移历时特征,建立滑坡预报模型,实现对滑坡的预报.与其他滑坡预报方法相比,滑坡综合预报方法的综合性强,能较好的确定滑坡的发育状态,分析滑坡发生剧烈滑动的可能性,能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滑坡做出准确判别.  相似文献   

2.
川藏公路拉月滑坡的块状破坏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孔纪名  张小刚  强巴 《山地学报》2003,21(2):228-233
拉月滑坡位于东久河左岸,为典型的高位岩质滑坡。1967—08—29拉月一带山体突然发生特大型滑坡,体积超过千万立方米,是川藏公路线上著名的“拉月大塌方”灾害。文章应用块状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同结构岩石块体相互嵌合、形成具不同稳定状况的的岩体结构、控制了滑坡的发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证明该方法判别岩质滑坡的稳定性是非常有效的。岩质滑坡在西藏与西南地区都十分普遍,因此,通过对拉月滑坡块状破坏过程的分析,对其它岩质滑坡的稳定性判别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苏州绕城高速公路K19滑坡工程为例,对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及特征、滑坡成因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受地形地貌和物质结构条件控制,受人为工程切坡和降雨诱发而形成的。最后,在确定影响滑坡稳定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失稳机理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提出了进行滑坡防治的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4.
孔纪名 《山地学报》2002,20(4):485-488
斜坡中发育的多种裂面在滑坡形成过程中将组合成多条变形带,随着变形的发展,变形逐渐向最大剪应力处集中,最终形成滑面。斜坡中多变形带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是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将滑坡发育过程中影响变形带的因素作为不同的评判因子,对其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分析,然后确定最不稳定的变形带。文中最后以金龙山滑坡变形带的稳定性分析为例,证明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滑面应力状态评价滑坡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河上游某大型滑坡为例,研究了有限元法在评价滑坡稳定性中的应用。具体操作过程是:建立滑坡的有限元模型,求出滑面上的应力状态,计算滑面上总的抗滑力与总的滑动力之比,最后评价滑坡的稳定性。通过对黄河上游某大型滑坡比较研究发现,采用有限元法比传递系数法得出的稳定性系数高0.07,这种差异属允许差异范围。采用有限元法计算该滑坡在天然与地震两种条件下的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14和1.1,可以认为滑坡在两种条件下的稳定性较好。该方法原理正确、操作简单、结果可信度高,有一定的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滑坡危险度评价的地形判别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樊晓一  乔建平 《山地学报》2004,22(6):730-734
选取影响滑坡发育的坡度、坡形、坡向、坡体的相对高度和地形与地层产状的组合关系5个主要地形因素,结合三峡库区重点滑坡段(云阳-巫山)205个滑坡统计资料,利用地形判别法,对典型滑坡危险度进行评价。将各地形判别因子在区域滑坡发育上的贡献率作为评价典型滑坡危险度的评价值,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典型滑坡危险度判别矩阵。将判别矩阵的归一化特征向量作为判别因子的权重,得到典型滑坡的危险度。通过建立典型滑坡危险度评价表,对滑坡进行有效的管理。此研究方法有效地避免了对评价因子赋值的主观性,并提出了对不同危险度等级的滑坡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刘涛  李渝生  汪波 《山地学报》2005,23(3):342-347
从滑坡的地质环境入手,通过地质调研及测绘,分析曾家包包大型基岩滑坡的特征、控制因素及成因机制,并运用sama法及不平衡推理法、毕肖普法对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进行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在现今应力场作用下滑坡的稳定性采用了有限元模拟,并对模拟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在天然条件下曾家包包滑坡曾处于稳定状态,岩体中的软弱夹层经长期持续的地下水浸润软化逐渐泥化形成倾角上陡下缓的贯通性滑移面,在雨季降雨异常集中期,岩体排水不畅形成较高的空隙水压力,斜坡岩体就会沿滑移面发生顺层滑移,从而形成大型基岩滑坡。  相似文献   

8.
植物特征与某滑坡坝形成时间和稳定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植物生长受其生长环境的影响,一定的生长情况,反映了其生活环境。在环境、生物、地质等学科,通过对植物种属、生长形态等分析,可以表明其生活环境的某些特征。在地质上,马刀树的存在是滑坡存在一个典型证据,生存时间较长的树,是其生活地区的活化石,对其进行分析,可以论证地质体的稳定性,在自然风景区和国家保护区,这种方法是非常具有应用价值的。本文通过对某一保护区的滑坡坝顶部生长的树木分析,确定其形成时间,这同其它调查结果是一致的。计算分析表明滑坡坝在形成后处于稳定状态,它同植物生长特征符合。表明这种分析方法是一种简易实用的方法,对其它工程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镇胜高速公路晴隆县K85线路建设中所诱发新滑坡为例,分析了古滑坡体发育特征和新滑坡成因特点,表明了古滑坡的地质特殊类型对公路建设的危害.研究结果表明,晴隆古滑坡具有地貌隐蔽性、岩性复杂多样和对环境改变响应敏感等特征,复活的新滑坡是在古滑坡的基础上受公路施工切坡和降雨诱发而形成的.在确定影响滑坡稳定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失稳机理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并根据古滑坡特殊地质条件,提出了进行分级开挖、逐级治理滑坡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川藏公路二郎山龙胆溪滑坡滑动机理与整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丽  周德培 《山地学报》2002,20(6):743-747
通过对二郎山龙胆溪滑坡的环境地质条件和滑坡基本特征的分析,对该滑坡的各种影响因素和滑坡的发生、发展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滑坡的综合整治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1.
论滑坡学     
滑坡学可分为理论滑坡学和应用滑坡学.前者的分支有:滑坡发生学、滑坡运动学、滑坡组构学、滑坡形态学、滑坡断代-周期学、滑坡分类学、滑坡分布学、滑坡制图学、滑坡编目学和滑坡数据库系统等.应用滑坡学含滑坡研究方法论、技术手段和滑坡防御工程等.  相似文献   

12.
典型滑坡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乔建平  赵宇  陈永波 《山地学报》2003,21(3):369-372
对一个典型滑坡的研究可以通过勘察到观测,由经验判断、GPS地表和DIP地下观测、数据统计、仿真模拟组成综合研究系统。本文讨论了一个由古、老、新滑坡构成的典型滑坡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GM(1,1)优化模型在滑坡预测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灰色模型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许多方面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在斜坡(滑坡)地质灾害研究方面,灰色模型多用于斜坡(滑坡)变形的中长期预测预报,且精度较高;但对滑坡短临预测预报精度较差,甚至不能适用,有待改进。滑坡变形预测预报的实际算例表明,以优化灰色模型背景值为基础的优化GM(1,1)模型。具有对建模结果进行优化的能力,即能用于斜坡变形的中长期预测预报,又能适于滑坡短临预测预报。且都能获得较高的模拟和预测精度。应用传统线性GM(1,1)模型和非线性Verhulst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检验了优化GM(1,1)模型的正确性和较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起沙系数对沙尘数值模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综合考虑地表条件,如土地利用、土壤类型、植被覆盖与土壤湿度等,定义了起沙系数,用于改进沙尘数值预报模式中的起沙通量,为沙尘数值预报模式提供客观准确的地面起沙条件,提高了沙尘天气分布预报的准确率\.起沙风系数的引入能够对沙尘数值模拟产生较大的影响,若起沙系数中应用较高精度的土壤水分资料与土壤类型,将能更准确地反映起沙系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坡地地貌过程的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庆奉节至湖北巴东一带三峡库区,存在两类坡地,分别是深层风化坡地与崩积—残坡积坡地。这两类坡地上,堆积物的稳定性差,表现为剥蚀、堆积的速率大。堆积物的累积速率可粗略地依据热释光年龄来估计。据此我们推测深层风化坡地的浅层滑坡周期大约是1.5ka,对应的堆积速率大约是33cm/ka。崩积—残坡积坡地上主要的陡崖崩塌发生周期是40ka60ka,坡地中部的累积速率大约是4cm/ka。在崩积—残坡积坡地上常见生长的树木因堆积物蠕滑而变形,树木变形程度反映了蠕滑速率,据此估算的蠕滑速率是非常可观的,这既是坡地中部的剥蚀速率,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坡地下部堆积物的物质供应速率。这些认识可能对滑坡与水土流失的治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distributed modeling of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Mapping of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in forested watersheds is important for management decisions. In forested watersheds, especially in mountainous area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elevant parameters for landslide prediction is often unavailable. This paper presents a GIS-based modeling approach that includes representation of the uncertainty and variability inherent in parameters. In this approach, grid-based tools are used to integrate the Soil Moisture Routing (SMR) model and infinite slope model with probabilistic analysis. The SMR model is a daily water balance model that simulates the hydrology of forested watersheds by combining climate data,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soil, and land use data. The infinite slope model is used for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and determining the factor of safety for a slop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is used to incorporate the variability of input parameters and account for uncertain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evaluation of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This integrated approach of dynamic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the 72-km2 Pete King watershed located in the Clearwater National Forest in north-central Idaho, USA, where landslides have occurred. A 30-year simulation was performed beginning with the existing vegetation covers that represented the watershed during the landslide year. Comparison of the GIS-based approach with existing models (FSmet and SHALSTAB) showed better precision of landslides based on the ratio of correctly identified landslides to susceptible areas. Analysis of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showed that (1) the proportion of susceptible and non-susceptible cells changes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2) changed cells were a function of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and soil storage amount, and (3) cell stability increased over time especially for clear-cut areas as root strength increased and vegetation transitioned to regenerated forest. Our modeling results showed that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natural processes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space and time; while results from simulated outputs show the potential for decision-making in effective forest planning by using various management scenario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that influence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Such a process-based tool could be used to deal with real-dynamic system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answer complex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questions.  相似文献   

17.
斜坡岩体由小变形到大变形乃至滑坡的发生,实质上是由组成斜坡的各子系统协同作用的结果.将协同学引入斜坡的稳定性预测评价中,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斜坡失稳时间预测模型──协同预测模型.经实例检验,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用于滑坡的短期或临滑预报.  相似文献   

18.
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拟静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维光  张继春 《山地学报》2007,25(2):184-189
通过对顺层岩质边坡的受力分析,应用极限平衡理论和Mohr-Column准则,按照Bishop关于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的定义,推导出在爆破震动载荷作用下,用于判别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垂直向下、水平指向坡外的爆破荷载以及两者的联合爆破荷载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最大,尤其是后两者;水平指向坡外、垂直向下爆破荷载拟静力系数分别与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间呈负指数关系和S曲线关系;从动荷载拟静力系数0起,爆破震动水平指向坡外、垂直向下动荷载拟静力系数每增加0.05,有层裂长度的顺层边坡安全系数分别减少7.79%-10.67%、1.28%-1.98%,无层裂的顺层边坡安全系数分别减少7.61%-10.55%、1.47%-2.29%。同时,爆破震动产生的层裂长度、边坡长度以及联合爆破荷载的方向对顺层边坡稳定性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