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测量极值问题的经验解式--兼论绝对和极小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江文 《测绘学报》1999,28(1):11-14
测量上有许多极值问题,如各种准则下的平差,权的最优分配,网的优化方案等,多可归于线性极值问题,且多不适用寻常数学解法。但同型问题往往已经作过多次解算。因此本文以单纯形法为主,强调利用已有经验,直接逼近优解,或经少数次迭进达到优解,然后极值条件加以验证。为此文中着重提出通用解式及优解条件,期能得出优解公式,有相当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地球同步卫星定位系统中多值解的含义,详细地讨论了多值解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给出了寻找多值解的方法,对改善多值解计算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
平差不适定问题解性质与正则参数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对于测量平差不适定问题的求解问题,大都可归结Tikhonov正则准则下的极值问题,而正则参数求解又至关重要。本文在讨论其解性质的基础上,归纳与总结了不适定问题正则参数的几种确定方法,通过两个算例对几种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比较,指出了其方法的适用性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光束法算法通常用于解决同一相机影像的平差解算问题,文中探讨多相机数码影像的光束法解算方法,理论研究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研究建立多相机影像光束法的平差模型,并在相同条件下与单相机光束法解算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多相机数码影像光束法严密平差可解,且分别在不同的控制条件下与单相机光束法解算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5.
GPS已经播发三个频率的导航信号,如何实时可靠的确定多频模糊度已经成为研究热点。CIR是用于GPS现代化系统多频模糊度解算最为著名的方法之一,但长基线条件下CIR方法无法有效地进行可靠的模糊度解算。文章分析了电离层延迟和观测噪声对于该方法每一步解算的影响,得出长基线条件下解算模糊度成功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在长基线条件下电离层残差较大,对基础载波模糊度求解的影响比较大,由此提出了尝试使用超宽巷和宽巷组合计算电离层误差项,对基础载波进行电离层误差改进,并进行实际观测数据解算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CIR方法对于长基线模糊度求解成功率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陈驰  杨必胜  彭向阳 《测绘学报》2015,44(5):518-525
提出了一种低空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序列影像与激光点云自动配准的方法。首先分别基于多标记点过程与局部显著区域检测对激光点云和序列影像的建筑物顶部轮廓进行提取,并依据反投影临近性匹配提取的顶面特征。然后利用匹配的建筑物角点对,线性解算序列影像外方位元素,再使用建筑物边线对的共面条件进行条件平差获得优化解。最后,为消除错误提取与匹配特征对整体配准结果的影响,使用多视立体密集匹配点集与激光点集进行带相对运动阈值约束的ICP(迭代最临近点)计算,整体优化序列影像外方位元素解。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实现低空序列影像与激光点云像素级精度的自动配准,联合制作DOM精度满足现行无人机产品1∶500比例尺标准。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改善解算未合格基线的解算条件、使尽可能多的基线得到满意解、提高基线解算质量、得到可靠的网平差结果、避免大量的基线重测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春森  张觅 《测绘科学》2015,40(4):3-6,10
针对传统空间后方交会方法的解算结果受外方位元素初值影响较大的问题,该文分别就航空摄影测量及近景摄影测量不同条件下,采用依初值单位四元数空间后方交会解算与无需初值单位四元数空间后方交会解算进行对比分析。实验表明,航空摄影测量条件时,在小倾角情况下,两种方法所得检查像点的点位精度相当;当倾角较大时,依初值解算所得检查像点的总体点位精度高于无需初值解算所得精度;特大倾角时,依初值解算得不到正确结果,而无需初值解算仍有很好适应性。在近景摄影测量条件下,无初值解算有广泛的适应性,且所得的检查像点的总体点位精度高于依初值解算所得精度。  相似文献   

9.
同波束干涉测量差分相位计算与DOR时延精度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波束干涉测量可以获取多航天器间高精度相对角位置信息。但对于两航天器间匹配频点少、频点间频差大、观测非连续条件下如何获取高精度的相对角位置观测量仍然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在嫦娥二号(CE-2)卫星上首次搭载了差分单程测距(DOR)信标,用于测量技术测试验证,如何对DOR信号带宽综合时延进行精度验证也是本文关心的问题。文中提出基于相位补偿的差分相位解算方法,并基于DOR多频点信号测量数据进行了方法验证。给出DOR带宽综合解算方法,分析DOR无模糊解算条件;通过合理设置采样通道,实现了由单通道群时延验证DOR带宽综合时延。嫦娥二号卫星实测数据分析表明,相位补偿法可以得到反映航天器间相对角位置的差分相位观测量;DOR带宽综合时延与单通道时延解算结果一致,且时延解算精度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自适应抗差最小二乘估计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杨元喜 《测绘学报》1996,25(3):206-211
抗差估计与最小二乘估计在相应条件下各具优点。特定的抗差估计极值函数只在特定的污染分布条件下显示其抗差性和优效性。本文研究最小二乘估计,抗差估计以及抗差估计类之间的自适应估计问题。重点讨论了适于测量平差计算的误差分布检验量以及自适应抗差极值函数和权函数的构造与选择,最后人出了自适应抗差最小二科解算积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的垂线偏差计算过程中东西分量与南北分量差异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新型ICESat-2海面高数据获取高精度东西分量的方法,选定南中国海域(0°~23°N、103°~120°E)作为试验区域,基于ICESat-2 ATL12海表面高度数据产品进行垂线偏差解算.与此同时,采用XGM2019e_ 2159模型检核,对比同时间序列长度的Jason-2解算结果,分析了ICESat-2多波束同步观测模式的垂线偏差解算优势.数值试验表明:ICESat-2获取的海面高观测值精度优于传统雷达测高模式,计算的沿轨垂线偏差精度与Ku波段测高模式相当.ICESat-2中间束强波束的垂线偏差解算精度优于两侧强波束,并且多波束组模式首次提供了跨轨方向的同步观测数据,解算的跨轨垂线偏差精度可靠,可以提升垂线偏差东西向分量的确定精度.  相似文献   

12.
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静态基线网的解算方法通常采用单基线解算模式或多基线解算模式。这两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综合两类方法的优点,提出了单基线和多基线联合解算模式的两步法。首先基于单基线模式利用多频率的载波相位观测值解算监测站间的双差整周模糊度,并使用严格的固定准则确定模糊度;然后利用多基线模式进行联合坐标和天顶对流层参数的估计,再结合最小二乘估计解算定位结果。选取国内某水电站静态形变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基线解算方法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多基线联合解算两步法在精度和可靠性上有较大优势,平面定位精度为亚毫米级,高程定位精度提高1~2倍;并可以明显改善基线网的解算速度,在高精度变形监测应用中具有可行性与通用性。  相似文献   

13.
再论拟合推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江文 《测绘学报》2001,30(4):283-285
拟合推估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至今已成为数据处理中的一种通行算法,本文取其广义模式(1),其中X为确定未知量;Y为随机未知量。随机量在观测现场的取值,是其特点。本文对通行解提出如下看法:1、通行解属于经典最小二乘法,取双似合法则(2),将ΔY=Y-EY和N同等看待,视作误差;2、解X^-是优估值;3、Y^-不是优解,相对所求取值Y是有偏的。其积差σY=E(Y^--EY^-)(Y^--EY^-)不适用于衡量Y^-的精度(accuracy);4、双拟合法则源于概率密度极大,但同时把Y^-引向EY,是自我偏离;5、经典最小二乘法把[^N^- ;ΔY^-)称 为余差,不作误差的估值。  相似文献   

14.
李金龙 《测绘学报》2015,44(11):1297-1297
<正>本文对北斗/GPS多频实时精密定位理论与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研究了三频线性组合观测量理论、周跳实时探测与修复方法、三频无几何模糊度解算方法和多系统多频非组合几何模糊度解算模型及其计算优化算法等内容,并对北斗/GPS多频RTK定位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估。论文的主要贡献概括如下:(1)提出了一种求解特定波长与电离层延迟影响系数条件下噪声最优三频整系数线性组合的解析方法。通过分析得到了3种适合于周跳探测与模糊度解算的特殊三  相似文献   

15.
蔡艳辉  程鹏飞  王权 《测绘科学》2012,37(5):30-32,89
本文针对水下GPS系统的双曲面定位模型,提出了双曲面定位系统的稳定性概念,通过分析双曲面定位的有解条件,指出观测误差与有解条件的矛盾是双曲面稳定性问题产生的根源;给出了两种求解双曲面定位模型的非稳定性区域的方法;通过对双曲面PDOP值计算方法的分析,证明了全局对称点是系统的最不稳定点。  相似文献   

16.
大范围倾斜多视影像连接点自动提取的区域网平差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闫利  费亮  叶志云  夏旺 《测绘学报》2016,45(3):310-317
提出了一种大范围倾斜多视影像自动连接点提取和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算法。首先利用POS数据对倾斜影像进行矫正并预测候选像对,使用SIFT特征进行影像匹配;然后利用并查集数据结构实现多视影像间连接点对应关系的快速确定;最后将POS数据和控制点数据作为带权观测值进行平差解算。选取3种典型的倾斜相机系统(组装轻量级倾斜相机、国产SWDC-5相机、微软UltraCam相机)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适应国内外流行的倾斜摄影系统,且一次性可处理的影像数目超过2000张;在相同条件下倾斜影像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的整体精度优于传统垂直摄影情形,实际精度可以达到水平方向0.75 GSD,高程方向2.0GSD。  相似文献   

17.
张辉  王薇薇 《北京测绘》2016,(4):126-130
针对机载LiDAR点云数据航带间高差较大问题,对有无构架线及POS解算精度不同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机载POS数据解算精度对点云数据航带间高差有较大影响,并得出减小点云数据高差的POS数据解算精度需要满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以齐齐哈尔市为例,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与统计年鉴数据,构建自然地表指数、地理区位指数、生态覆被指数,对齐齐哈尔市各县、区的地理国情进行综合分析和地图表达。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市的总体条件较好,但区域差异较大,自然地表条件与地理区位条件均以中部的齐齐哈尔市辖区为优,而生态覆被条件则以北部和西部地区为优。  相似文献   

19.
逆矩阵的解算是测量平差计算中的重点和难点,人工解算的工作量较大。高职测绘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薄弱,计算机程序语言也掌握不多,测量平差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本文介绍一种比较适应高职测绘专业学生的应用Excel求解逆矩阵的方法和技巧,并以解算条件平差法方程为例,探讨Excel在平差计算中求解逆矩阵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苏联“测量与制图杂志”1958年第7期上刊载了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И.М.克拉西莫夫所著“用逐次改化法解条件方程式与改正数方程式”一文,该文阐述了用逐次改化法解算平差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在条件观测平差时用逐次改化条件方程式的方法来代替用高斯约化法解算联系数法方程式;在间接观测平差时,用逐次改化改正数(误差)方程式的方法来代替用高斯约化法解算法方程式;这样一来,可以节省繁重的解算法方程式的时间。用逐次改化法解误差方程式的原理,与一般测量平差书中所叙述的关于约化改正数方程式的原理基本相似故不另详述。现在着重谈一下用逐次改化法解条件方程式。原文中曾指出,虽然这种方法有很多的优点,但在目前的平差计算工作中尚未普及,同时在测量的文献内亦还缺少对此种方法的阐明,为此有值得推荐的必要。原文中的理论推证与计算步骤的说明较为简单,颇难理解;因此作者根据原文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并引常用的实例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