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水族寿星     
前不久在瑞典赫尔辛基水族馆里,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追悼会”,数百名衣冠楚楚的社会名流,为一条88岁高龄的鳗鲡突然死亡,甚感痛惜。主持人是这条鳗鲡的主人,他说:“它只活了寿限的三分之一!”无独有偶。最近,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船,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取样考察时,偶然捕获了一条罕见的蛇。经专家鉴定:这是一条绿茸线蛇,已渡过了1 600多个春秋了! 这两位水族“寿星”的年龄是怎样测得的呢?我们知道,动物的鳞片、牙齿、耳石及外壳上,都有明显的“轮纹”。所谓“轮纹”就跟树木的“年轮”差不多。不过,动物的轮纹不象树木的那样清晰可见,有的还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这种“轮纹”既是动物的“年龄表”,又是当地水文气象的“活档案”。因为,每年春夏两季,动物的生长速度快,所长成的轮纹就宽;冬秋季节生长慢,轮纹就窄,由宽轮纹和窄轮纹组成的“同心轮”,就是它们的“年轮”。赫尔辛基水族馆的那条鳗鲡,牙齿上有88个年轮,“挑战者”,号捕捉的绿茸线蛇,从头到尾共有1 678个轮圈。从绿茸线蛇的生长规律推算,这条蛇的寿命可长达12万年!为此,人们兴致勃勃地为它安排了新的“住宅”,希望它寿比南山,同天地并存!  相似文献   

2.
鱼类年龄与生长的研究,是鱼类种群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如今我国各类主要经济鱼种的年龄与生长问题,大多在不同程度上已作过调查研究,唯鲽形目鱼类尚未见过正式报告。关于牙鲆的年龄,日本前川兼佑(1951)曾用鳞片对濑户内海的牙鲆作过年龄鉴定,最首光三(1957)对东海的牙鲆也有过类似的报道。现在笔者亦  相似文献   

3.
福建沿岸海域赤点石斑鱼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赤点石斑鱼鳞片形态和年轮特征、年轮形成时期、渔获物年龄组成。结合生物学资料,对鳞径与体长、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作了分析。应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生长规律,以定差法求得赤点石斑鱼生长参数。讨论了种群生长特性,并评估赤点石斑鱼资源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4.
鱼类年龄与生长的研究,是鱼类种群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如今我国各类主要经济鱼种的年龄与生长问题,大多在不同程度上已作过调查研究,唯鲽形目鱼类尚未见过正式报告。关于牙鲆的年龄,日本前川兼佑(1951)曾用鳞片对濑户内海的牙鲆作过年龄鉴定,最首光三(1957)对东海的牙鲆也有过类似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渔业经济不断增长的需要,就必须对鱼类,特别是重要经济种类的生活习性进行系统的深入研究。因此,确定鱼类年龄鉴定的方法,从而依据年龄的鉴定,按不同生命阶段来研究鱼类的生活规律,就成为最基本的问题了。 关于大黄鱼的年龄鉴定问题,尚未见有专门进行研究的报导。在支献记载上,福建水产研究所和广东水产研究所曾先后用耳石和鳞片估计大黄鱼的年龄,但并未对年龄鉴定的依据与方法进行分析。Irie 则对黄花鱼属的耳石轮纹形成周期问题进行了一些观察。 为了探讨大黄鱼年龄鉴定的确切方法,自1958年秋季起,我们展开了这方面的工作,系统地逐月搜集了大黄鱼耳石、鳞片、脊椎骨等项可能供作鉴别年龄的材料。观察结果以耳石上显示的轮纹最为清晰而有规律,因此,我们选用耳石作为鉴定大黄鱼年龄的研究对象。本文着重以浙江舟山及其邻近海区的材料为主,对大黄鱼耳石轮纹形成周期、轮纹性状以及鉴别年轮的主要标志等加以分析与讨论。此外,对于春、秋宗幼鱼第一个年轮的形成时期与鉴定方法也进行了探讨。 在我们所研究的材料中,1957年5月份的部分耳石是浙江温州水产局供给的;1960年5-7月份的部分幼鱼耳石是浙江省渔业资源调查委员会所借给;未观察耳石年龄的幼鱼长度组成的季节变化资料则是沙学绅和杨纪明同志供给的。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曾协助我们设计了耳石磨片机,均此志谢。 除作者等外,全部耳石磨片工作是滕文法同志担任的,黄颂芳同志参加了资料的统计,林汝范同志协助了资料的搜集工作。 本文承张孝威教授热情指导,作者谨致谢忱。  相似文献   

6.
赤点石斑鱼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689尾赤点石斑鱼(标本于1982—1985年采自广东海丰、陆丰县沿海)进行了生长研究,以鳞片的年轮作为年龄鉴定依据,经数理统计计算得出体长与鳞长及体长与体重关系式;其生长适合于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位于3.85年;其生长速度和加速度能反映鱼生长过程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7.
愤怒的小鱼     
《海洋世界》2011,(11):F0003-F0003
别看错了,这可不是著名游戏"愤怒的小鸟"中的那些叽叽喳喳、轰然倒地的小鸟。它们叫做河豚鱼,也叫做气泡鱼。当人们把它捉到手后,它便会像气球一样自然膨胀,圆如小球。越用手搓揉,它们就会越胀越圆,犹如充满气的气球,同时会发出"叽叽"的响声。这种鱼身长6至7厘米,体大不过如拇指,腥味比其他鱼类浓烈。气泡鱼在我国云南地区有发现,这种可爱的鱼类在全世界的热带海洋以及河海汇合处也有发现。  相似文献   

8.
海水温度影响生物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世界》2007,(1):68-68
科学家可以通过海水温度的变化来预测海洋生物幼体在海水中的迁移距离,以此来达到对海洋鱼类、贝类和其他生物进行检测、保护和管理的目的。这听起来很玄乎,海水温度的高低、升降与海洋生物的生存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9.
鱼跃找说法     
不论是在湖里,还是在海边,经常可以看到有鱼跃出水面。鱼类为什么要跳出水面,所有的鱼都会跳高吗?其实,在鱼类中,并非所有的鱼都有跳高的习性。鱼类跳高的原因也很复杂。有一种鱼叫巨前鲾鲼,这种鱼身体很笨重,体长约7米,体重有500千克,可是它能作出一种旋转状的跳跃。跳出水面的高度有1.5米,由于它体态笨拙,落在水面的声音像开炮一样,几十米远都能听到。鲑鱼,也是能跳的“高手”。尤其在生殖时期,更是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鱼的鱼鳞上有许多类似人的指纹,类似树的年轮的精密纹路,称为“鳞纹”。鱼身上的“鳞纹”,每年自然增长10圈至30圈。每圈“鳞纹”之间的间距,形状和宽度不但告诉我们鱼的年龄有多大,而且还能告诉我们鱼是在怎样的生态环境中生活的。生长在寒冷水中或生长在缺少重要营养物质环境中的鱼,它们的“鳞纹”必然狭小,  相似文献   

11.
当心毒鱼!     
记得在70年代菜市场上经常摆放着一堆堆暗灰色,个体又不大的既无头又无内脏的鱼,顾客常常不了解这是什么鱼,当时只知道它叫象皮鱼。有位新华社的记者找到我,并询问:“象皮鱼有人吃了有过敏反应,这是怎么回事”?“如果有过敏史的人,他会对柳絮、蛋白、花粉等也会产生过敏现象,那么他吃了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象皮鱼同样也会产生过敏反应,那就停止食用”。象皮鱼的学名叫绿鳍马面,是鲀类鱼的一种。凡是鲀鱼都是有毒鱼类,也许有人又会问,有毒鱼类为什么还出售呢?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清楚,  相似文献   

12.
花尾胡椒鲷幼鱼的生长率及生长耗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UDIESONGROWTHRATEANDGROWTHENERGYEXPENDITUREOFJUVENILEPlectorhynchuscinctus在鱼类的总能量支出中,生长是最有意义的一项支出,生长耗能在摄入的食物能中所占的比例直接关系到鱼类养殖的经济利益。从生物能量学的角度对鱼类的生长进行研究,可以找出影响生长率的因子,进而为生产实践提供指导。在这方面国外已进行过许多研究,国内仅崔奕波和吴登1990年对真,Cui等1990年和1994年对鲤、鲫等鱼类及Xie和Sun1992年对南方站作过研究,而且绝大部分研究都是以淡水鱼类为研究对象。本文以海水经济鱼类--花民胡椒…  相似文献   

13.
太湖湖鲚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湖鲚鳞片年轮可作为年龄鉴定的依据,其边缘增长率K的周年变化,表明年轮系一年形成一次,主要在4—6月出现。体长与鳞长的关系式为L=18.658+118.06R,与体重关系式为W_♀=7.588×10~(-6)L~(2.8301)、W_♂=5.584×10~(-6)L~(2.8781)。2龄鱼以前,体长和体重相对增长率与生长指标较大,2龄以后则相反。生长适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位于2—3龄的W=0.292W_∞处;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曲线能反映生长过程的变化特征,合理的捕捞年龄应为2龄以后,体长为170mm以上。本文为提高太湖湖鲚产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于鱼类的疾病也和人类或家畜的疾病一样,应当防重于治,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但是预防鱼病时是否可以采取定期施放药物的办法?这样做对鱼病预防的效果怎样?药物对鱼体有没有毒害?对鱼的活饵料——浮游生物有没有影响?这一些问题都是在生产上急待解决的。在我国治疗寄生虫性鱼病时最常用的药物就是硫酸铜(CuSO_4)。  相似文献   

15.
欢休 《海洋世界》2013,(6):30-31
牡蛎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水产养殖动物,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产于海水或咸淡水交界处。牡蛎一般固着于浅海物体或海边礁石上,以开闭贝壳运动进行摄食、呼吸。它的体形大多呈三角形,以左壳固着于岩石上,左壳凹,右壳平,长度从5厘米到30厘米不等。牡蛎的两壳形状不同,表面粗糙,多为淡黄褐色,杂有紫褐色或黑褐色条纹。牡蛎壳上有许多类似年轮的圈,每圈需要一年的生长,通过数这些圈,可以知道牡蛎的年龄。  相似文献   

16.
李兆龙 《海洋科学》1983,7(1):43-43
关于锰结核的生长速度,人们估计,它“以每年1000万吨的速率增长着”。但是,对于单块锰结核,其生长速度有多快呢?用放射性测定年龄的方法可以确定锰结核的年龄,从而推  相似文献   

17.
海洋是鱼类的主要栖息地,从两极到赤道海域,从海岸到大洋,从表层到上千米深渊均有海洋鱼类的踪迹。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海洋鱼类的多样性,但由于组织、结构、机能上相似,产生了一系列共同特点。人们根据鱼类的共同特点,给鱼下了如下的定义:鱼是以鳃呼吸、用鳍运动、大多数体表被有鳞片、体内一般具有鳔和能变温的海洋脊椎动物。从这个定义来看,海洋生物中凡是具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并终生生活在水中的脊椎运动,不管它像不像鱼,也肯定是鱼。例如海马,浑身上下没有哪一处让人觉得它像鱼,可事实上海马具备上述鱼的特征,是属于不折不扣的鱼类。而另外一些被冠以鱼的称呼的海洋生物,如墨鱼、鲍鱼等,要么属于软体动物,要么属于哺乳动物,虽然被约定俗成地叫做鱼,其实跟鱼类一点关系也没有。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把一块石头扔进湖里,水面上就会产生一圈圈的波动,不一会儿波动就消失了。这给人一个启示,水可以以波动的形式传递能量。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一个波动能量(即孤立波)向外长时间、长距离的传输,在到达预定地点再释放呢?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很罕见,它的最初发现说起来还有一段趣闻呢。  相似文献   

19.
杨娟 《海洋世界》2010,(12):42-43
<正>鲸鲨是海洋里面最大的鱼类,它们的身体通常可以达到10米。鲸鲨的身体表面有许许多多黄色的斑点,就像是密密麻麻的小星星一样。有意思的是,每头鲸鲨身体表面斑点的分布都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可以以此作为鲸鲨的身份识别标志。鲸鲨可以说是一个"慢性子",它们常常缓慢地在  相似文献   

20.
鱼类的五官     
鱼的眼睛从鱼的眼睛和体长的比例来看,鱼眼比其他动物眼睛显得大。那么,鱼的眼睛构造又如何呢?我们可以拿照相机来说明。鱼眼的水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而眼内视网膜则相当于感光胶卷,物体光线通过水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而产生视觉。有的鱼眼睛很小,甚至消失。也有的鱼眼大如望远镜。鱼眼的大小和它日常所接触的光线很有关系。生活于水的上层或中层的鱼,它们都有正常的眼睛,如鲤鱼、鲫鱼、黄鱼等鱼类。而生活在300~1500米深处的鱼类,因这里的光线极弱,一般眼睛都比较大,大眼鲷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