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尼勒克坳陷位于我国砂岩型铀矿产基地伊犁盆地东北部,具铀源、层间氧化带、地球化学障等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由于构造变形较强、工作程度偏低,该区铀成矿潜力不明晰。以铀矿勘查钻孔岩心观测、典型钻孔剖面沉积相分析为基础,结合伊犁盆地构造背景及断陷湖盆演化规律,分析尼勒克坳陷侏罗系沉积演化及铀成矿作用。研究表明,尼勒克坳陷侏罗系主要发育湖泊-扇三角洲沉积,八道湾-三工河沉积期尼勒克地区整体处于浅湖环境,吉林台等局部地区发育有滨浅湖滩坝砂体;西山窑沉积期为扇三角洲-湖泊沉积,发育有较大规模平原沼泽。尼勒克坳陷铀成矿潜力集中于构造相对稳定的吉林台及以西地区,铀矿体赋存于该区西山窑组扇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中。  相似文献   

2.
在构造-沉积-成矿背景、铀源地质体配置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滇西腾冲地块龙川江盆地南部团田地区老矿床外围部署验证工程,获得了重要找矿发现.本文以第一手钻探资料为素材,通过分析上新世龙川江盆地演化过程,建立含矿层系芒棒组的沉积体系和圈定有利赋矿微相组合,重建赋矿古冲积扇体的岩相古地理格局,为该地区和同类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提供...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造演化、沉积砂体、铀源和氧化还原特征研究,结合土壤氡气测量和最新钻探成果,分析花海盆地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构造演化分析认为晚白垩世-古新世的抬升剥蚀阶段为有利铀成矿阶段,北部斜坡带为砂岩型铀矿的有利成矿构造。初步厘定下白垩统赤金堡组、下沟组为主要含矿目的层,沉积类型以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滨浅湖和半深湖为主。花海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箕状断陷盆地,缓坡带发育河流三角洲相为主,陡坡带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相为主。综合分析认为花海盆地北部斜坡带具有稳定的构造背景、丰富的铀源条件和有利的砂体,富含有机质和油气等还原剂,发育氧化还原带和土壤氡气异常带,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认为有利构造部位、有利砂体和土壤氡气异常的叠合区为找矿潜力较大的区域。经钻探查证,首次在花海盆地发现矿化孔,进一步证实了该区具有一定的铀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典型砂岩型铀矿床(点)的综合对比,分析了铀矿地质特征,总结了酒泉盆地白垩系砂岩型铀矿成矿规律,明确了白垩系红层找矿标志。酒泉盆地下白垩统新民堡群为主要找矿目标层,其中花海盆地主攻目标层位为下沟组,酒西盆地主要目标层位为赤金堡组,酒东盆地为下沟组和中沟组。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相为下白垩统新民堡群有利的沉积相带。酒泉盆地砂岩型铀矿主要控矿因素有构造、层位及岩性-岩相、后生氧化改造和铀源;铀成矿具有近铀源成矿、铀矿化大多发育在富铀花岗岩体周缘的富含炭屑的灰色砂体中、铀矿体主要发育在棕红色砂泥岩和灰色砂岩的过渡带中、铀成矿类型以沉积成岩为主叠加潜水氧化等规律。通过综合分析认为,相对稳定且适度抬升的构造斜坡带、长期隆升的富铀花岗岩体周缘、红色建造和灰色建造的过渡带、有利的容矿砂体及炭屑密集区或油气叠置区和多期次氧化作用叠加部位可作为酒泉盆地白垩系红层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研究伊犁盆地阔斯加尔地区含铀层系西山窑组下段的岩性岩相特征,总结其与铀成矿的关系,为该区下一步铀矿地质勘查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研究区西山窑组下段岩性特征、二维连井剖面特征、砂体发育特征、岩相平面结构展布特征,结合整个盆地南缘的沉积地质背景,阔斯加尔地区主要赋矿层位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下段下亚段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并发育有朝北和北东方向展布的水下分流河道以及河道间的水下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通过对研究区目的层段岩性岩相与铀成矿关系的研究,阔斯加尔地区西山窑组下段赋存的铀矿体主要受分流河道砂体展布方向、分流河道砂体厚度、沉积作用的水动力、沉积微相的形态或突变,以及沉积期后的构造演化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程相虎  朱荣森 《地下水》2018,(6):150-151,169
杭锦旗铀矿产于直罗组下段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砂体中,矿体展布受(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绿色砂岩的控制。铀矿物以独立铀矿物(铀石等)和吸附态铀的形式产出;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盆地北部含铀花岗岩与碎屑岩,甚有深部铀源参与成矿。与西部伊犁、吐哈盆地典型的层间氧化成矿模式不同,矿床成矿流体作用为含氧地下水、热液流体和烃类等多种类型的流体,矿床的形成是区内多种构造活动和地质作用相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年代学及成矿铀源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年代学特征。东段铀矿体翼部的成矿年龄为120±11 Ma和80±5 Ma,矿体卷头部位的成矿年龄为20±2 Ma、8±1 Ma;中段有124±6Ma和80±5 Ma的成矿年龄。这表明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是该区铀的主成矿期,它与盆地抬升的构造演化历史相一致。卷头(富矿)铀成矿作用发生在新近纪中新世和上新世,可能与该时期区内的构造热事件有关。新近纪铀的成矿作用对早期铀矿化起到改造作用。铀含量<0.01%的样品U-Pb等时线年龄为177±16 Ma,在误差范围内与直罗组的沉积年龄(中侏罗世)相吻合,这是直罗组沉积时铀预富集的直接证据。砂体原始含量(U0)的研究结果显示,U0平均值为24.64×106,也表明有铀的预富集。直罗组岩石中铀的近代得失(ΔU)研究结果表明,其ΔU的平均值为70.2%,显示非矿化岩石以带出铀为主,是铀成矿的重要铀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滇西梁河盆地朗蒲寨地区铀矿勘查工程第一手钻探资料为素材,分析上新世梁河盆地性质与演化过程,厘定含矿层系南林组的沉积体系、沉积相类型及其有利赋矿微相组合。在此基础上,分析沉积演化序列对赋矿层纵向空间分布的控制规律,并通过重建赋矿古冲积扇体的岩相古地理格局,预测有利赋矿部位,尝试为该地区和同类型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梁河盆地南林组主要发育山间断陷盆地冲积扇沉积体系,包括3种亚相、5种微相。对钻孔岩心的精细沉积学分析显示,砂岩型铀矿的赋矿层主要发育于扇中亚相,尤以砾质辫状河道微相最为常见,赋矿岩相主要为含砾长石砂岩和含砾岩屑长石砂岩。赋矿层及底板沉积期岩相古地理格局显示,在扇根—扇中沉积转换期,相对水位上升,研究区整体呈现退积型演化,扇中相区面积扩大,砾质辫状河道微相更为发育,为形成良好铀储层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并据此认为上蔺家寨—朗蒲寨一线以东的扇中亚相分布区为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勘查区。  相似文献   

9.
北方砂岩型铀矿已成为我国铀资源扩大的重点类型,在现有铀矿山开采中占绝对主力地位。本文在分析中国伊犁盆地南缘、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连盆地中部和松辽盆地南缘等重要产铀盆地主要含矿目标层沉积相的基础上,探讨了沉积相对砂岩型铀矿床的控制作用。获得主要认识有:①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Ⅰ~Ⅳ旋回为冲积扇沉积体系、Ⅴ旋回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Ⅵ旋回为浅湖沼泽沉积体系、Ⅶ旋回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有利成矿的沉积体系为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冲积扇体系,有利成矿的部位为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及席状砂亚(微)相、三角洲平原辫状河流亚相、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亚(微)相以及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扇中-扇端亚相;②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有利成矿的沉积体系为直罗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有利成矿部位为砾质辫状河、砂质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的相变部位,如纳岭沟铀矿床位于砾质辫状河向砂质辫状河过渡的区段,罕台庙铀矿床则位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向前缘亚相转换带附近;③二连盆地中部赛汉组沉积相可划分为冲积扇相、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4大类,与铀成矿关系最密切的沉积相为辫状河河道(古河道),其次为冲积扇相,如果在该区发现了古河道就基本意味着发现了铀矿化带,这是与我国北方其他产铀盆地最大的不同之处;④松辽盆地南缘姚家组下段沉积相主要为辫状河和冲积扇,在东部局部发育浅水三角洲相,其中成矿与辫状河相关系最密切,辫状河控矿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较为相似,矿体虽然受辫状河道控制,但河道中部砂体最厚的部位不是成矿的有利场所,而主河道边部和下游河道分叉的主迎水面是最佳成矿部位。这些认识为铀矿找矿战略选区和相关铀矿床对比研究提供了基础素材和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依据钻孔岩心、测井曲线及样品测试数据,分析了松辽盆地东南缘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沉积相及沉积体系、铀矿化特征,并从铀源、构造、沉积、古气候及岩石地球化学类型等方面入手,分析了铀矿成矿条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盆地东南缘下白垩统铀成矿潜力。研究认为,含矿目的层沙河子组上段沉积环境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河道间微相,铀矿化主要分布在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环境或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分流河道间微相接触界面附近。含矿目的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石英长石砂岩,次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铀矿化层岩石类型为砂岩及含泥砂岩,厚度平均0.30 m,品位平均0.0259%,平米铀量平均0.0775 kg/m2,铀镭平衡系数平均0.99,铀矿化层形态呈板状。研究区铀源丰富、构造条件适中、岩性—岩相组合较有利、古气候适宜、含矿层岩石还原能力及吸附能力较强,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1.
扇三角洲砂体特征及其与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分析了扇三角洲各相砂体的基本特征与铀矿化的可能关系,以两个实例探讨了准噶尔盆地东部大庆沟侏罗系扇三角洲垂向地层序列牲和伊犁盆地南部侏罗系水溪沟群扇三角洲垂向序列和平面岩相分布特征,指出了扇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砂本、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一些前缘砂体可能是赋武存可地浸砂岩铀矿的有利围岩。  相似文献   

12.
从盆地沉积体系研究入手,以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划分了盆地含矿主岩的沉积体系和成因相带,明确了找矿目标层及其分布范围。腾格尔组上段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发育潜水—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赛汉塔拉组为河流沉积体系,可按沉积微相及古气候特征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辫状河沉积,发育良好的砂体、富含有机质,它是本区重要的找矿目标层,产底河道型砂岩铀矿化。通过对后生蚀变和矿化特征的分析,认为早期为潜水氧化蚀变成矿;晚期为潜水—层间氧化蚀变成矿,同时还有来自天窗补给的含铀、含氧地下水被沿断裂上升的含H2S的油气还原叠加改造成矿。  相似文献   

13.
吐哈盆地铀矿找矿工作因十红滩矿床的发现而取得了重要突破,之后又在八仙口、苏巴什等地区相继找到了铀矿体与铀矿化.尽管矿床的发现带来了与铀矿化有关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然而,矿床层间渗入氧化成矿作用的关键控制因素——沉积相与微相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通过分析盆地的构造演化、钻孔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分析,识别出含矿目的层西山窑组(包括一段、二段、三段)主要形成于辫状三角洲环境.西山窑组一段、三段沉积于辫状三角洲平原环境,而最为重要的含矿层——西山窑组二段则沉积于辫状三角洲前缘相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等微相.镜下鉴定结果表明,目的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次要为岩屑长石砂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铀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独立铀矿物,即沥青铀矿和含钛铀矿物.连井剖面对比研究表明,含铀含氧流体自南东向北西方向迁移,形成的铀矿体主要为板状和卷状.沉积相、微相与铀矿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铀矿化发育在辨状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河口坝微相环境,或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分流间湾微相接触界面附近的岩石中,沉积相(或微相)界面是控制铀矿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北地区百口泉组扇三角洲沉积模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纪-三叠纪强烈的同生断裂活动和逆冲推覆构造使西北缘三叠系为大型内陆坳陷湖盆沉积, 发育多级坡折, 大型坳陷湖盆坡折带控制了玛北地区扇体的发育。通过岩芯、铸体薄片及测井资料, 结合地层超覆叠置、岩性纵向组合及砂体的展布分析可知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发育典型的扇三角洲沉积, 根据沉积相标志和扇三角洲内部成因沉积单元的精细刻画, 识别出3种亚相和11种微相:即扇三角洲平原亚相的水上泥石流砾岩微相、辫状河道砂砾岩微相、平原河道间砂泥岩微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主河道砾岩微相、水下河道砂砾岩微相、水下泥石流砂砾岩微相、水下河道间砂泥岩微相、水下河道末端砂岩微相、河口坝-远砂坝砂岩微相;前扇三角洲亚相的前扇三角洲粉砂岩微相和前扇三角洲泥岩微相。玛北地区三叠系是在湖侵背景下多级坡折控制的扇体, 扇三角洲是重力流与牵引流综合沉积作用的结果, 向北东物源方向呈退积沉积, 是一种典型的湖侵退积型扇三角洲。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风城地区白垩系油砂储量丰富,油砂油粘度极高,其分布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沉积微相对油砂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笔者综合利用岩心分析、测井资料、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砂、砾岩展布特征,在对清水河组细分层的基础上重新对各层的沉积微相进行划分,并建立测井微相模式,分析白垩系各砂层组的沉积微相类型、分布规律及演化模式。研究表明,白垩系清水河组主要发育砂岩沉积的辫状河三角洲和砾岩沉积的扇三角洲两类沉积体系,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辫状河心滩、河道砂体是油砂矿的主要储油砂体,也是油砂的有利聚集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指导风城地区白垩系油砂矿藏的勘探与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2、3井区三叠系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叠系作为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含油气层系已逐渐被近几年来的油气勘探实践所证实.本文采取综合研究的技术思路和方法,通过取心分析、测井划相,结合开发动态资料,精细刻划各单油砂体在平面及空间上的微相展布.研究表明轮南油田三叠系砂岩,以含砾中粗粒砂岩为主,粒度较粗,重力流沉积特征较突出,以河湖相为主的碎屑岩沉积,其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深湖-半深湖、浅湖和三角洲亚相,从大的韵律到小的层理都显示粒序递变的构造特征,为重力流悬浮搬运沉积的主要标志,存在辫状分支河道微相砂体,分支河道侧缘微相砂体和分支间湾微相砂体三种类型.中上三叠统粗碎屑岩,以及泥岩、粉砂岩,是以半深湖、浅湖至滨岸相环境为主的沉积,自下而上沉积环境分别发育有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扇三角洲亚相.  相似文献   

17.
西部凹陷南部沙三段储层沉积特征及含油气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西部凹陷南部为辽河油田的重点探区之一,具有十分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本区在沙三期断陷活动强烈,发育了巨厚的深水泥岩和多期次缓坡型湖底扇沉积,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丰富的油气源条件和储集条件。沙三段沉积时期,在西部凹陷南部发育有齐家-杜家台和锦州-欢喜岭两大湖底扇沉积体系。受物源区的距离、基底构造和主干断层活动的控制,湖底扇平面上具有分带性,可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三个亚相带。齐杜和锦欢湖底扇在沙三早期规模较小,中期规模最大,晚期萎缩。本区沙三段储层物性普遍较差,以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为主,其中湖底扇中扇辫状沟道微相砂体储集性能最好,平面上依中扇辫状沟道→中扇前缘→外扇亚相储层物性由好变差。储集性能的优劣主要受母岩区岩性、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等多种因素控制。沙三段湖底扇砂体在区内分布广泛,处于成熟生油岩的包围之中,位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上,成藏条件优越,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西胡里吐盆地是一个早白垩世断陷盆地,盆地盖层由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构成。受同沉积断裂作用的影响,盆地的古地理格局总体为南陡北缓,南部主要发育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盆地北部以河流相、三角洲相为主,仅上部层位发育冲积扇相,而盆地中部的广大区域则以巨厚的湖泊相沉积占优势。大磨拐河组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岩性段。第一段形成于盆地断陷发育的初始阶段,以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发育为特征;第二段形成于湖泊迅速扩张至最大时期,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湖相泥岩,构成盆地盖层的主体,在晚期有河流、三角洲等粗碎屑沉积;第三段以冲积扇的极大发育为特征,代表盆地进入萎缩阶段。三个段总体表现为一段、三段岩性粗、煤层少且薄,二段岩性细、泥岩厚、煤层发育多。从第一段到第三段,基本构成了盆地一次完整的沉积充填历史。主要含矿层位大磨拐河组的沉积特点不仅控制着盆地内铀矿化的空间展布,而且也控制着本区的铀矿化类型。“粗~细~粗”的地层结构特点决定了本区的铀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湖泊最大扩张的上部地层,即第二段上部及第三段的粗碎屑沉积物中,主要矿化层位为该套地层内的冲积扇、辫状河与三角洲相沉积,含矿岩石主要为渗透性好、富含有机质的砂砾岩、砂岩;同时由于上部含矿层位具有“砂多泥少”的特点,决定了本区铀矿化类型主要为具垂直分带的潜水氧化带型,仅局部存在潜水转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