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泽凹陷低熟原油的饱和烃化合物组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洪泽凹陷低熟原油中饱和烃化合物组合研究表明,它们能够较为有效和准确定低熟原油的生烃母质和沉积环境。在洪泽凹陷原油中,存在着着典型半咸水-咸水环境的生物标志物组合,如Pr/Ph〈1,丰富的伽玛蜡烷,相对较高含量的C294-甲基甾烷,C26甾烷,甲藻甾烷等。  相似文献   

2.
陈艳  何新秀 《矿物岩石》1997,17(3):98-103
本文用CL-P507萃淋树脂作为萃取色层的固定朴要研究了经D235阴离子树脂交换分离钴后和稀土镨钕钐的分离,对洗脱剂,洗脱条件进行了探讨,并选择出最佳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3.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湖相碳酸盐岩系孢粉相及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闫存凤  邵宏舜 《沉积学报》1998,16(3):115-118
孢粉相是反映一定沉积物以及成岩作用环境的显微沉积有机质组合。对我国河南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核三上段至核二段湖相碳酸盐岩系孢粉相进行了详细研究。基于有机质组分的鉴定和统计将碳酸盐岩系划分为五个孢粉相带;并利用孢粉相结合有机质成熟度地化指标,对其生油潜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基于MapInfo的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分析了校园信息的特点后,设计了校园信息的分层主属性数据各属性表的结构,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并对多煤体查询,显示及维护功能的实现、学生信息管理功能的实现等技术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是建立有校园特色的地理信息系统的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成因层序地层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薛良清 《沉积学报》2000,18(3):484-488
回顾了以成因地层层序为基础的成因层序地层学的形成、发展与研究现状,对成因地层层序及其内部构成、高分辨率成因地层层序、成因地层层序的旋回性、非海相成因地层层序、成因地层层序与沉积物堆积速率等主要观点作了简略评述,并结合我国陆相沉积特征对成因层序地层学未来研究前景作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生界咸水湖相烃源岩和原油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张枝焕  杨藩 《沉积学报》1998,16(3):119-123
我国广泛发育着新生界咸水湖盆,这些湖盆具有独特的沉积环境和生油气条件。咸水湖相烃源岩及其所形成烃类的地球化学特征,既不同于淡水湖相,又不同于海相烃源岩及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介绍了我国咸水湖相中烃源岩及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组合特性、形成条件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四川汶川,都江堰地区五龙沟砾岩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苟宗海  吴山  赵兵 《矿物岩石》1999,19(4):29-34
四川汶川县水磨镇及都江堰市青城后山五龙沟、泰安寺一带的侏罗系,为一套厚度巨大的砾、砂岩沉积,并组成NE—SW 向的向斜构造。在1997年~1999 年1∶5×104《三江幅》区调期间,测制了该区多条侏罗纪地层剖面,并命名为一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元-五龙沟砾岩,划分为一组、二组、三组。本文概述了它的岩石组合面貌、地层划分对比、年代地层归属,并讨论了五龙沟砾岩冲积扇相特征。  相似文献   

8.
陕南川北志留系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宁强组的生物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越  陈旭 《沉积学报》1998,16(3):124-131
志留纪兰多维列世(Llandovery)扬子地台持续上升。特列奇期(Telychian)griestoniensis笔石带上部至spiralis-grandis带代表的时限内,地处扬子地台西北缘的宁强湾,在温暖浅海的环境中沉积了宁强组巨厚的泥页岩,其中夹含8套碳酸盐岩。在与之对应的8期小型局限碳酸盐岩台地的不同部位建造了生物礁和生物滩。生物礁的类型包括骨架礁、生物层和灰泥丘。生物礁群落由底栖固着的造礁珊瑚、苔藓虫、海百合、藻类、层孔虫,以及非固着的附礁生物腕足类、鹦鹉螺、三叶虫等组成。通过宁强广元地区不同地点和层位的生物礁组合分析,论述它们在生态组合、生长形状和发育过程中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王硕儒  范德江 《沉积学报》1996,14(4):154-160
模式识别在定量研究岩相模式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神经网络是模式识别的一种新方法,和其它模式识别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它能模拟人脑并行处理信息的模式和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经传统岩相分析,鄂中拗陷二叠系碳酸盐岩确认为碳酸盐岩台坪相,它包含五个亚相,即局限台洼、台坡B、台洼、台坡A和台滩相。它们在岩石的颜色、矿物组分、古生物种属、结构等特征上都有不同的差异。应用BP神经网络,特别是与模糊模式识别的结合,对拗陷区的岩相识别是成功的,令人鼓舞,两种方法各自的正确判对率约为75%,而综合两种方法的判对结果,则岩相全部判对。  相似文献   

10.
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浊积岩储层中钙质夹层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阐明了辽河西部凹陷高升、兴隆台、曙光和冷东四个地区沙三段浊积岩油气储层内的钙质夹层识别标志,定性、定量地揭示了它在剖面和平面上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了它的成因机制,指出了钙质胶结作用和钙质夹层对储层性质与油气分布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南秦岭东江口岩体闪长质包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南秦岭东江口岩体中的闪长质包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包体形成的温度和压力条件进行分析,揭示出闪长质包体与寄主岩体是同源的混溶包体。根据新的成因解释,认为不混溶包体的形成机理是由均一岩浆在演化过程中长英质岩浆和铁镁质岩浆有序化的结果。在有序化过程中,其具体过程可能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12.
扬子板块石炭纪沉积层序及其全球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石炭纪扬子板块内部、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及扬子板块与欧美板块之间的不同级别沉积层序对比研究,编制了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和欧美板块石炭纪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在扬子板块内部,上、下扬子区2级沉积层序可以进行对比,但下扬子区海进和海岸上超滞后于上扬子区,由于资料的限制,3级沉积层序的对比还有困难;华北板块Fusulina-Fusulinela带内的一个3级沉积层序和Triticites-Peudoschwagerina带内的四个3级沉积层序,可以和扬子板块同期的3级沉积层序对比;扬子板块和北美中大陆不仅3级沉积层序可以对比,而且在晚石炭世Gzhelian期4级沉积层序也可以进行对比,但由于它们大地构造背景的差异,导致沉积层序组成内容的不同。上述对比结果被认为是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变化所形成全球沉积记录同时性的证据。并以冰期与非冰期、联合古陆形成前后等方面对相同板块内和不同板块间沉积层序的数量和级别的异同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石炭纪冈瓦纳大陆冰川消长是控制全球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沉积层序应具全球同时性和可对比性,但局部沉积条件差异也将影响沉积层序组成。  相似文献   

13.
成都粘土裂隙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成都粘土中裂隙特征与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提出成都粘土中途中眩要裂隙类型的成因模式,上升剥蚀引起的垂向卸荷作用产生波状水平裂隙,冲沟切割引起的侧向卸荷作用,产生平行斜列隙裂。  相似文献   

14.
刘传联 《沉积学报》1998,16(3):109-114
湖相碳酸盐岩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能提供重要的环境信息。山东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湖相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沙一段和沙四段。对47个碳酸盐岩样品碳、氧同位素组分的分析表明:沙一段、沙四中和沙四上亚段下部沉积时期东营湖均是程度不同的封闭型湖泊。古盐度和蒸发/降雨:沙四中亚段和沙四上亚段下部沉积时期>沙一段沉积时期>沙四上亚段上部沉积时期;古湖水面:沙四上亚段上部沉积时期>沙一段沉积时期>沙四中亚段和沙四上亚段下部沉积时期;古生产力:沙一段沉积时期>沙四上亚段上部沉积时期>沙四中亚段和沙四上亚段下部沉积时期。  相似文献   

15.
川东北地区长兴期生物礁结构分类及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伟  徐建斌 《沉积学报》1998,16(3):132-136
长兴期生物礁按结构分为成熟生物礁、半成熟生物礁和未成熟生物礁三种类型。成熟生物礁具有规模大、形态复杂、结构完整、造礁生物多、变浅相序等特点,未成熟生物礁具有规模小、形态简单、结构不完整、造礁生物少、变浅再变深相序等特点,半成熟生物礁的特点介于两者之间。成熟生物礁分布于台坪与台凹深水的过渡地带和台地边缘,半成熟生物礁分布于台坪与台凹次深水过渡地带,未成熟生物礁分布于台坪和台凹中。  相似文献   

16.
四川北川埃洛石矿物学特征及工业利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四川北川埃洛石的矿物学特征进行研究表明,埃洛石呈管状,其TFe2O3,TiO2,MnO等杂质含量低,其化学成分接近理论值,XRD,IR,DTA等分析均表明其为埃洛石矿物。对埃洛石的主要工艺性能测试研究表明,北川埃洛石型粘土具有优良的工艺性能,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胡受权 《沉积学报》1998,16(3):102-108
泌阳断陷湖盆基底呈“反铰链式”构造沉降。在湖平面变化和构造沉降共同作用下,泌阳断陷湖盆陡坡带的可容空间变化仅有三种可能性:a.南缘及北缘减小,中央带增加;b.南缘不变,中央带及北缘增加;c.南缘、中央带及北缘均增加。针对这三种情况,分别在不同的物源供给速率条件下,分析了断陷湖盆陡坡带不同构造部位的剩余可容空间变化规律及沉积响应特征。文中探讨了参照井选择的可容空间机理;以泌207井作为参照井,对下第三系核三上段的陆相层序进行了划分;并采用Fischer图解法,作出了其实际可容空间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8.
岩浆型磷灰石结构四面体替换特征的标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羽 Stoppa  F 《矿物岩石》1997,17(3):5-10
根据文献中列了的56个产于碳酸岩-碱性岩磷灰石的成分数据,讨论了这些岩浆型磷灰石结构四面体替换特征的标型意义,并定义出四面体替换指数,(TSI=(Si+SC)/P,单位晶胞原子数百分比),以区别侵入相碳酸岩磷灰石,喷发相碳酸岩磷灰石和碱性岩磷灰石:IAP的TSI为0-6.9,平均3.62,仅少量C进入T位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塔里木盆地原油中发现的89属183种孢子花粉化石和16属27种菌藻类化石的研究,通过孢粉化石的油源对比确认中代陆相油源的重要贡献、并根据孢子花粉母体植物和藻类的生态特征讨论了油源岩形成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与石炭系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毅 《沉积学报》1998,16(2):74-81
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石炭纪为远离陆棚边缘的陆棚内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陆表海沉积环境,在层序地层分布模式上与Vail等根据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提出的层序地层分布模式有所不同。共将上泥盆统-石炭系划分出五个层序,十四个体系域。其中,第I层序是在快速的海平面上升和陆源碎屑物质快速补偿条件下形成的;第Ⅱ层序代表陆源物质补给由快变慢的条件下形成的;第Ⅲ层序代表海面由慢速上升至快速下降过程中且陆源物质补给相对稳定条件下形成的;第Ⅳ层序代表海平面快速上升与陆源物质补给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形成的;第Ⅴ层序是在快速海平面上升及陆源物质供给补偿不足的条件下形成的。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石炭纪的沉积史是在相对海平面呈阶段性上升的海侵过程中发生的,可将这一时期的海平面变化划分为五个二级周期旋回。其中构造作用对第I、I、V周期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