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通过对加温玻璃温室内主要气象要素的观测,选择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光、温、湿等气象要素进行室内外对比分析,发现北方加温玻璃温室的小气候变化规律,并阐述了此类温室内气象要素的调节措施。  相似文献   

2.
温室,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很熟悉。冬季,温室和塑料大棚里春意盎然,瓜果蔬菜碧绿鲜嫩、花繁叶茂。为什么户外冰天雪地,而温室内却温暖如春呢?原来温室顶棚和四周玻璃(或塑料薄膜)能够透过太阳光的短波辐射,而室内地面反射的长波却很少能穿透玻璃(或塑料薄膜),这样热量就保留在室内,因此温室里的温度比室外要高许多。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燃烧、森林等绿色植被遭到破坏,致使大气中的CO2浓度不断上升,CO2覆盖在地球表面就像温室的玻璃一样,并不影响太阳的辐射通过大气层,但却能吸收地…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 8月 2 6日— 9月 4日 ,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地球峰会 ,回顾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国际环境与发展大会 10年来的工作 ,并制定进一步规划。正是在巴西环发大会上 ,全世界百余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共同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以共同抑制日益明显的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 在地球大气中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热量 ,并部分返还地面 ,因而使地球温度升高 ,这称为大气温室效应 ,因为温室气体使地球增温的作用很像使花卉温室增温的玻璃一样。据理论计算 ,如果没有地球大气 ,全球地面平…  相似文献   

4.
玻璃温室内植物层中总辐射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芳芳  吴元中 《气象》2001,27(2):25-28
在对上海地区荷兰玻璃温室中黄瓜植物层内进行总辐射观测的基础上,研究秋、冬、春末夏初三个季节内晴天、阴天温室中黄瓜植物层内总辐 射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费永成  亢继林 《四川气象》1997,17(3):39-41,13
通过冬季观叶花贲在玻璃温室内、外生长状况的对比观测试验,结合气象资料,在总结分 基础上提出了观叶花贲受冷害和冻害的气象指标,为花贲安全越冬温室、大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冬季观对花卉在玻璃温室内、外生长状况的对比观测试验,结合气象资料,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观叶花卉受冷害和冻害的气象指标,为花卉安全越冬和冬季温室、大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及统计方法对玻璃温室内辣椒生长状况、生物量与室内10种气象要素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影响辣椒生产各气象要素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在玻璃温室内进行辣椒、蕃茄反季节无土育苗、栽培试验,得出天水地区温室无土育苗的最佳基质是,50%体积比的木屑、河沙混合基质和木屑基质,并确定了适宜本地水质的最佳营养液配方和不同基质材料及组合的增热保温方案,为无土栽培新技术的全面推广普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朱汉青  陈辰  李楠 《山东气象》2019,39(3):132-149
利用2011—2015年(11月—次年5月)临淄、莱芜、利津的日光温室小气候和自动气象观测站逐日资料,采用结构方程(SEM)和层次分析(AHP)等方法,甄别了寡照低温灾害的致灾因子,构建了日光温室番茄寡照低温灾害预警模型。利用2016年11月1日—2017年5月31日山东临淄、莱芜、利津、平度、章丘及2015年11月1日—2016年5月31日天津静海、河北徐水日光温室小气候和自动气象观测站逐日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1)3 d以下(1~3 d)寡照低温灾害致灾因子包括前1日温室内最低气温、前1日温室外最低气温、前1日温室内最低20 cm地温、当日温室外最低气温、前1日日照时数,4 d以上(4~12 d)寡照低温灾害致灾因子包括前2日温室内最低气温、前1日温室内最低气温、前1日温室外最低气温和前2日温室外最低气温;2)应用山东临淄、莱芜等5地及天津静海、河北徐水日光温室主要生产季内3 d以下、4 d以上寡照低温灾害实际发生情况对模型预警结果进行检验,预警等级与实际低温等级完全一致的平均准确率分别为72%和74%,误差在1个等级以内的分别为99%和98%。  相似文献   

10.
根据日光温室内外土壤温度的实测资料,计算了温室内外土壤热量垂直通量的平均日变化;利用热量平衡方程探讨了温室内土壤的增温效应,为推广和应用温室蔬菜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非加温型四连栋塑料温室内外温湿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军  杨秋珍  吴元中 《气象》2005,31(8):22-24
根据1999年12月~2002年8月典型天气(晴天、多云、阴天)下非加温型四连栋塑料温室中间1.5m高度气温、相对湿度的观测数据,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冬季、春秋季、夏季典型天气下温室内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与气象站气象要素间的关系式,为温室蔬菜品种筛选、蔬菜标准化栽培、无公害蔬菜生产和病虫害防治提供小气候方面的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12.
早春温室果菜类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玻璃温室中 ,利用当地充足的木屑、河沙等原料 ,再添加一定比例的畜禽干粪 ,经高温酸酵处理的有机生态基质 ,进行果菜类无土立体化栽培试验 ,得出果菜产量较传统无土栽培及营养土培分别增产 2 1%~ 4 6 %和 6 6 %~ 10 2 % ,上市期提前 11~ 2 6d和 2 4~ 37d。为当地无土栽培的大面积推广和温室 (大棚 )立体化栽培的合理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应承办方德国马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MPI—BGC)邀请,周凌唏研究员于2009年9月7~10日出席了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WMO/IAEA)第15届CO2等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测量技术专家会议(每2年召开1次);11日访问了MPI—BGC的温室气体实验室和同位素实验室;12日访问了Aerolaser实验室;  相似文献   

14.
气候是变化无常的,在风云莫测的气候后面究意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解释,其中一种观点认为,从冰期到温室,地球似乎是二氧化碳层改变它的温度.二氧化碳分子的作用像单向镜一样反射来自太阳的热辐射,它们又象温室玻璃一样,使辐射通过,到达地球,在辐射再次进入太空之前,将其吸收.研究人员认为,远在工业和发动机开始将二氧化碳气体释放到大气层之前,地球就靠它本身的呼吸作用将这种气体大量地"呼"入大气层,又把它们从大气层中"吸"出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一个监测并控制五个玻璃试验温室内CO_2浓度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在计算机控制下,通过一个CO_2测定系统向每个温室输入纯CO_2气体,使其内部CO_2浓度与室外保持相等(CO_2浓度由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在CO_2浓度测定的间隔期间,温室所需要的CO_2输入速率根据通风速率、未来的和现时的CO_2浓度计算确定。通过预先用N_2O气体跟踪确定的风机定位状态和风速的关系计算通风率。通过放在地面上的容器内获得的碳酸盐的重量观测土壤呼吸。在其它CO_2通量已确定后,用其剩余额估算作物净光合作用。该系统很可靠,且已在许多热带作物净光合作用的光响应特征曲线研究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公社位于黄盖湖畔,树木少,用柴草比较困难,因此,温室育秧在我们这里一直推不开。群众反映:温室育秧好是好,就是柴火不好搞。 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鼓舞下,去年我们和农科站一道进行了温室牛粪育秧试验。3月24日,站党支部组织了12个劳力,担牛粪120多担,堆高2尺厚,并在牛粪草中撤入适量的酵母粉,以利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IPCC第四次评估综合报告解析   总被引:69,自引:2,他引:67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于2007年11月17日在西班牙正式发布。综合报告将温室气体排放、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与地球表面温度直接联系起来,综合评估了气候变化科学、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综合报告指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行动刻不容缓;能否减小全球变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在今后二三十年中在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投资。这对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有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草原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静态值-气相色谱法研究内蒙古草原温室气体N2O、CO2、CH4与大气交换的日变化规律。CO2日排放变化形式基本相同,和大气交换的总结果是向大气排放,影响草原N2O排放日变化形式的关键是土壤含水量和表层土壤理化特性,日温变化主要影响其日变化强度;影响草原CH4日变化形式的关键因子是土壤水分和供氧状况,而温度和植物的生长状况则影响吸收强度,利用内蒙古草原温室气候排放相对固定的日变化形式,可以对相同生产季内每周1次的观测结果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19.
计算分析了我国日光温室主要分布地区(30°N以北)温室采光面的最佳倾斜角及其对应的最大平均日总辐射量.结果表明,温室采光面的最佳倾斜角不仅与地理纬度有关,还与辐射状况有关.在此基础上绘出了我国日光温室采光面最佳倾斜角的等值线分布图,并给出了最佳倾斜角的简单确定公式.  相似文献   

20.
《浙江气象》2009,30(1):F0003-F0003
据日本共同网消息,用于温室气体浓度观测的“呼吸”号卫星于1月23日在日本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呼吸”是日本宇航研究开发机构与日本环境省、国立环境研究所的共同研究项目。该卫星装备了高精度的观测设备,将利用二氧化碳和沼气等温室气体吸收特定波长红外线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