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静爱  干萍 《地图》2004,(5):35-39
人类由于自身的局限不可能重新经历地球的每段历史,也不可能亲至地球的每个角落去认识世界但所幸我们有地图.可以通过地图来看世界.通过地图来认识地球的过去与现在。地图像人类历史一样古老.而且随着人类的进步不断演变。地图告诉我们的远比指导我们如何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内容多得多。地图展现  相似文献   

2.
《地图》1988,(3)
苏联最近绘制成一幅比例尺为1/25000的特大详细地图,上面标有苏联领土上的各个角落。这幅地图将于1989年出版。测绘这幅地图共用了25年的时间。可以借助这幅地图找到全国所有地方的全部有关资料,其中包括每条河流的长度和宽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人们对地图的关注,更多侧重于其实用功能.地图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自己身处的位置,以及告诉我们怎样去往其他地方.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地图成为互联网的新入口,其实用功能得到更深更广的拓展,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功能已是众多互联网公司竟相开发的热点.然而,地图的内涵与外延绝非止于“用”.地图与艺术的关系以及地图的文化之道也是有待挖掘的.从艺术的维度谈地图,或许可以为我们认识地图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王联欢 《地图》2006,(5):61-61
我从事地图行业已长达三十多年之久,真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地图人”了。  相似文献   

5.
《地图》1997,(2)
出差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手上没有当地的地图,行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类经常碰到的难题,日本DAIKEI公司在1993年建立的电话簿数据库的基础上,最近开发了一种"电话地图"的功能。使用者拨通装有这种数据库的查询台,不仅可以得到电话主人的姓名、住址,显示屏上还可同时给出对方所在地的区域地图。数据库的电话簿部分来自NTT公司的资料,地囹部分财以各都道府县地方城市规划图(1:2500)为基础,浩繁的数据输入工作由上海一家合资企业完成。从1997年3月开始,"电话地图"正式加入了互联网络,用户可免费检索大阪市地图。日本推出…  相似文献   

6.
《地图》1993,(3)
d.地图上,在计曲线和首曲线不能精确表示高程和地貌的地方,可以用间曲线加以补充。这些间曲线是一些棕色虚线,通常以该地图等高间距的二分之一表示。在图廓边上的资料中指明所用的间距。这些间曲线正象实等高线一样使用。 e.地图上除等高线外,水准点和高程注记也用来表示已知高程的点。水准点通常用x符号表  相似文献   

7.
网络地图或网上地图是指在因特网上浏览、制作和使用的地图,越来越多的人从网络上获取地图和相关信息,但是,它在方便大众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文章分析和总结了当前网络地图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网络地图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地图可以成为国家之间交换的国礼,也是一个国家疆域的直接表达,因此,具有潜在的巨大政治意义。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德国,默克尔将1735年德国绘制的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赠送给习近平。地图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诞生、演变。全息地图就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络、传感网、物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内容更丰富、获取形式更多样,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按需进行信息获取、传递、存储、认知、决策等功能的地图新形式。我们从周成虎院士对地图功能的探索中了解到他的关于地图感知世界、记载世界、认识世界和地图变革的论述,针对其地图功能的演变观点对周院士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9.
董正泉 《地图》2000,(3):43-44
经常有朋友问我 :“要收藏的东西这么多 ,你为什么偏偏喜欢地图呢 ?”我回答说 :“别的收藏搞的人多 ,我赶不上。地图搞的人少 ,容易出名堂 ,更有意思。”在多数人看来 ,收藏只是投资的另一种形式。要投资就要选热门品种 ,如邮票、钱币、磁卡等 ,而热衷于地图这种冷僻的品种 ,似乎脱离常规了。其实在我看来 ,地图作为一个收藏品种 ,不只是点线符号组成的抽象图案 ,更是有生命的文化载体。它既有指路、导向、助学等实用功能 ,又以特有的方式在无意间见证历史 ,记录一个地方的发展变迁 ,甚至一个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这是一张 1 941年的“江…  相似文献   

10.
《地图》1997,(4)
据台湾报纸报道,台“内政部地政司”研议决定,未来大陆地区地图行政区划的绘制,可以采用大陆现行的行政界和地名。此一重大变革,是否会进一步扩大到学校教科书地图的绘制亦倍受瞩目。台“内政部”决定,未来地图可以标志新中国成立前的旧名,也可以标志大陆现行地名,此举可以使目前来大陆的台湾民众不再受两岸地名落差的困扰。台“内政部地政司长”张元旭表示,未来编印大陆地区地图的主要原则为:第一,疆界、行政区划(含省、直辖市、地方、特别行政区)及首都、省会,均应维持政府近台前原状;第二,行政区划采用大陆地区现行的行政…  相似文献   

11.
孙靖国 《地图》2014,(1):128-129
我们常常混淆“古地图”与“历史地图”这两个概念,不能准确把握它们的含义。简而言之,“古地图”是古代人绘制的地图;“历史地图”则是现代人绘制的表现历史时期地理状况的地图,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就属于此类。这两类地图并非截然不同,也有交集。古人绘制的前代地图,相对于今天来说,属于古地图,但对于绘制者的时代而言,也可以划到历史地图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单之蔷 《地图》2019,(4):24-25
如果让我们每个中国人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浮现一幅中国的版图,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做到。这幅图在我们的心中,随时可以唤起,让其涌现。为什么我们心中会有这样一幅意象的中国版图呢?这不是因为我们沿着中国的边境线走过,了解中国边境;也不是因为我们能像卫星一样能在空中鸟瞰……而是因为有了地图,有了标示出中国主权范围的地图,我们看到了中国地图,然后我们就把关于这幅中国地图的视觉经验记忆在头脑中,于是在我们心中形成了一幅意象地图。所谓意象地图,是说这个地图是在意识中的地图,二是说有指向的。  相似文献   

13.
王长森  易利珠 《地图》1997,(4):59-60
一、从地图起源说起地图的起源早于文字,大约在象形文字出现之前就有了地图。原始地图被画(或刻)在石壁、粘土版或陶片上,其内容大都与人类早期所处的生产活动(如渔猎、耕种等)和生活环境有关。在早期地图上,山被画作起伏的曲线,水被画作搞旅的波纹,路被画作一串串脚印——那时原本没有路,只有人在经常走过的地方留下的一串串脚印,这样表达十分形象、有趣。更有趣的是,早期地图上的符号,如山、水等,竟与后来的象形文字如出一辙。地图成为人类认识自己生存环境的工具,从古到今始终如是。早期地图与现代地图不同之点仅在于早期…  相似文献   

14.
录像地图     
《地图》1993,(4)
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图形完全可以电子影像存在电脑的软件上,随时调出查找,这就是‘录像地图’。使用这种录像地图的人可根据自己需要改变画面,比如需要知道附近的街道情况,你就可以把该地区扩大。录像地图的好处之一就在于能将街区地物如电、水、煤气、下水道等好几层画面和相应的街道重叠在一起,从而为使用者提供地图上无法提供的更多的参  相似文献   

15.
高俊  曹雪峰 《测绘学报》2021,50(6):711-725
地图与空间认知的不解之缘,连续而深化.地图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空间认知的历史,空间认知的理论与方法为地图学打开了另一扇门.空间认知的研究促进了地图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地图是大脑空间思维功能的物化.技术进步提高了地图空间认知的效能和价值.依据人的空间认知的进步来定义地图史的阶段,可以划分为远古地图、古代地图、近代地图和现代地图.面对近年来科技浪潮与社会发展对传统学科结构提出的挑战,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即地图学需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以更丰富的基础知识,更有针对性的先进技术和更广阔的服务面,来培养新型的地图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三维地图在光照与阴影表达上存在的表现手法单一、调节功能欠缺、认知作用有限等诸多不足,从色彩学的角度探讨光照与阴影的颜色随经纬度和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充分考虑人们的空间认知习惯,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三维地图光影模型,可以非常方便、逼真地模拟任何地方的光照与阴影时空变化过程及规律,为人们在使用已有三维建模软件或利用组件式技术开发三维地图可视化软件时提供依据,以增强三维地图的视觉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地图管理职官的设置始于周代。朝廷的常设管理部门是兵部职方司,由地方定期造送地图是地图管理方面的重要制度,官府秘藏是地图保管的重要方式。古代的地图管理体制是有成效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戢诩 《中国测绘》2005,(2):15-15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你可以通过手机上网、彩信等形式来查看当地的地图,了解自己的位置以及周边宾馆、医院、加油站等信息,甚至还可以查询该地交通限行、施工占路、拥堵情况等信息,这些信息将以图文的形式在手机屏幕上显示,并且能够平滑动态缩小放大,非常直观。这就是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研发的手机地图业务(Hap@Hand-set)。  相似文献   

19.
庄树森 《地图》1998,(3):45-46
地图是测绘成果之一,是利用科技手段为读者提供的经解密的大众化地理信息。地图包含了出版物、科技产品的双重特点,既有商品特点又有明显的公益性。显然,地图的选题结构有其内在的规律和必然性。地方地图出版社如何设计选题结构,需结合出书范围和出书内容进行构思,一是出版发行范围小,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二是由地方区域地图的内涵和属性决定地方性地图的思想性和革命性不太鲜明。地图的读者必须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使用知识。区域性和专业性的地图使选题不可能在广度上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只能在深度和层次上挖掘。从其内容和使用所产…  相似文献   

20.
谁的阴谋:哥伦布还是葡萄牙国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缨晏 《地图》2007,(5):108-111
进入15世纪,葡萄牙政府有计划地组织力量沿着大西洋对非洲沿海进行探险,同时,也努力把每一个新发现的地方准确地在地图上标注出来。1488年12月,迪亚士回到里斯本,向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报告,他已经航行到了非洲最南端,发现了从大西洋通往印度洋的新航路。国王一定非常重视他的报告,也一定会将他所提供的地理新资料标注在地图上。不过,国王下令绘制的地图现在尚未发现。现今所知最早反映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的地图,并不是葡萄牙人而是一个德国人绘制的,他就是马泰卢斯(Henricus Martell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