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滩水库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培兰  姚宏  袁媛 《高原地震》2006,18(4):17-23
龙滩水库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是一座高坝、大库容水库,根据已有水库诱发地震的特征,并对该库区的地质构造与主要断层特征、地层与岩性、地震活动背景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分析,认为龙滩水库蓄水后约6年会诱发6-6.5级地震。通过对龙滩水库地震危险性分析,对未来该库区的地震趋势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光耀华 《华南地震》1990,10(4):71-75
大化水库自1983年蓄水后出现频繁的微弱地震,延续时间达7年,最大震为Ms1.7级,地震系列属震群型,初步判断属水库诱发地震。由于库区有活动断层且岩溶发育,地震诱发机制可能为断层孔隙水压力效应或岩液塌陷。从地震发展趋势分析,目前已处于衰减程过,预测今后不会有强震发生。  相似文献   

3.
东江水库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国周 《华南地震》1998,18(2):78-83
东江水库自1986年蓄水以来,在库区出现了频繁的地震活动,延续时间已达10年,最大地震为M_L 3.2级.分析认为,这些地震具有国内外一般水库地震的共同特征,属于水库诱发地震,其序列特征属震群型.由于水库坝高、容量大,且库区有活动断层和岩溶发育,诱震机制可能为荷载效应、断层孔隙水压效应和岩溶塌陷.  相似文献   

4.
瓦屋山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屋山水电站位于川南台陷南端,南邻峨眉山断块,水库南缘的毛沟断裂最新活动时期为晚更新世,水库处于活动性大地构造环境中,该区属于名山-马边-昭通过地震北段,以弱震活动为主,伴有少量中强地震,目前正处于地震活动期,从分析库区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活动等条件,并使用水库综合影响系数法,贝叶斯概率预测法,断层强度分析法,判定库区存在着发生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诱发地震强度Ms≤5.5。划  相似文献   

5.
未来三峡水库区诱发岩溶型水库地震的可能震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来三峡水库,库区碳酸盐类地层分布极广,种类齐全,且不同程度地发育各种岩溶类型。本文就库区的地层、岩性、构造、地下水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库区范围内可能发生岩溶型水库地震,但其最高震级超过纯岩溶型水库地震震级上限(Ms≥3.0)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6.
欢迎刘盛武、曹定男同志的不同意见。对佛子岭地区的地震是否属水库地震,我们也并不完全有把握。一则是这个地区在蓄水前也有过地震,地震与蓄水过程的关系,由于缺乏系统的地震资料,不得而知;再则震中距水库也相对较远。我们仅根据蓄水后地震活动相对增高,以及地震与其它水库地震相似,具有极浅源地震的一些客观特征等,暂作为水库地震的一个震例。显然,根据是不够充分的,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二、至于水库地震与库水位的相关性,在发震的早期阶段是很明显的,但在后期则不然。如新丰江水库在枯水季节(低库水位时)也发生较强地震。因此,在后期阶段,根据“不相关”似乎也不能得出否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紫坪铺水库蓄水前天然地震活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紫坪铺水库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了解和掌握水库蓄水前库坝区及其周围天然地震活动背景水平,可对水库诱发地震的危险性进行前期评价,可为蓄水后的诱发地震活动监测提供可靠的鉴别依据。紫坪铺水库地震台网在水库蓄水前运行逾1年,本文用这批资料提供表征库区及附近和库坝区蓄水前天然地震活动水平确切实用的各项指标。用全国和四川台网地震资料,给出含库区的较大区域地震活动背景和对库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位于云南澜沧江中段的漫湾和大朝山两电站水库位置相邻、大小相仿,坝高和库容均达到可能诱发地震的规模,都处于构造复杂的逆断层环境,但蓄水后库区地震活动水平明显不同,其中漫湾水库有明显的诱发地震活动,而大朝山水库蓄水5年来库区未出现地震活动明显增强现象.通过对漫湾和大朝山两电站水库蓄水后库区地震活动、库区地层和断层特点、地震活动与库区地层和断层特点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沿断层的库水渗透、岩溶塌陷、水库规模、高应力环境、规模较大断裂的通过和断层力学环境等,并不是这两个电站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主要因素;而马街、腰街、哨街一带发育有NE和NW向断层,且多为正断层性质,断面多倾向水库一侧,这些断层的破裂可能是诱发水库地震集中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佛子岭地震台位于安徽省大别山佛子岭水库的一个半山腰上,1954年由中国科学院兴建,1971年年底由安徽省地震局接管。该台有测震和地形变两大观测手段,承担向中国地震局报送测震周报和地形变日报、月报工作。是安徽省监视皖西北及霍山佛子岭水库小震活动的省属专业地震台。20多年来,该台在地震监测工作中,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1 实行管理科学化、制度化佛子岭地震台远离省局,远离城镇,在偏僻的山区,台长加观测人员仅有4人。在单位小、人员少的情况下,要使地震台的地震监测及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就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水库诱发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原章 《华南地震》1989,9(1):64-72
本文对中国13座水库诱发地震的分布、地质构造背景和诱发地震类型进行了分析讨论。文章指出,中国的水库地震主要分布于少震区和弱震区,这些地区处于低应变状态,水库蓄水较易于改变其应力平衡状态。中国的震例还表明,水库诱发地震的形成受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影响远远逊于库区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诱发地震的水库可以成为窥测区域地震活动的“窗口”,可以根据大区域地震活动图象对水库诱发地震的衰减过程作出某种判断。最后,本文提出,水库诱发地震宜划分为“震群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它们的特征和形成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水库地震安全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分析水库周围社会及大坝安全的地震影响、世界水库的发展情况、目前对水库地震安全的认识及其研究技术,认为水库周围的地震威胁有天然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两类,表现为对水库大坝及其附属工程和库区社会均产生影响,因此水库地震安全主要由大坝地震安全、大坝附属工程地震安全和库区社会安全构成。随着水库大坝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和大型水库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复杂地质构造区水库建设的增多,有必要在对大坝地震安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重视水库地震安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景洪电站水库周围区域地震地质环境,包括主要活动断裂、库区周围地震活动、库区断层性质及其与水库关系的分析,认为景洪电站水库地震地质环境复杂,水库周围地区不仅发育有澜沧江断裂带、澜沧-勐遮断裂带、无量山断裂带等规模较大的活动断裂,而且位于耿马-澜沧地震带、思茅-普洱地震带之间;库区发育一系列NW向断层,主要包括澜沧江断裂、酒房断裂、白马山断裂、打洛断裂、勐养河断裂、大水缸-茨通断裂、安马山断裂、三达山断裂、育种队断裂等,这些断层形成一条以水库为中心的10~20 km宽的NW向断层带.因此,景洪电站水库具备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条件,发生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较大的是澜沧江断裂近坝址段、安马山断裂南段、白马山断裂.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黄石水库诱发地震的形成条件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南桃源县黄石水库库区,由于张扭性活断层和深部岩溶的存在,水库蓄水后产生的附加应力场及水库区增强的岩石孔隙流体压力诱发了断层的断滑,使得库区应力集中区和岩溶发育区合二为一的地带发生构造型地震,从而在震活动的时间序列、空间规律,地震与库水位关系,震源深度、震情等方面表现出构造水库诱发地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瀑布沟水电站水库天然地震本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先明 《四川地震》2012,(1):30-36,47
瀑布沟水电站处于相对稳定的瓦山断块上,水库的库尾位于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相对强烈。了解和掌握水库蓄水前库坝区及其周围天然地震活动背景水平,可对水库诱发地震的危险性进行前期评价,为蓄水后的诱发地震活动监测预测提供可靠的鉴别依据。在水库蓄水前瀑布沟水库地震台网一期运行逾3年,二期运行逾1年,本文用这批资料提供库区及附近蓄水前天然地震活动水平确切实用的各项指标。用全国和四川台网地震资料,给出含库区的较大区域地震活动背景和对库区的影响,同时给出库区及附近ML≥2.5地震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8年9月至2013年10月金沙江下游水库地震台网监测资料,分析了蓄水期间水库地震影响区的地震活动和震源机制。向家坝水库蓄水1年多,蓄水后库首区A、B段的地震活动频次和强度都维持在较低水平。蓄水期间地震活动显著增加,集中分布在库区C段,并不是蓄水初期地震活动就增加,与库区2013年6月启动第二阶段蓄水有一定相关性,强度在3级地震活动水平。增加的地震活动位于近南北走向的翼子坝、玛瑙断裂的中段。这些局部地段蓄水后发生的地震,其震源的力学机制多为倾滑或正断型,分析认为部分地震为水库诱发岩溶或塌陷型地震,多数仍属构造地震。本文结果为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提供了资料和震例。  相似文献   

16.
水库地震由于其发生位置和破坏作用的特殊性,已引起各国对该问题研究的重视。水库地震不同于一般天然地震,具有震源浅,震级低的特点,目前已知的最大水库地震震级为1967年印度柯依那水库6.5级地震。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水库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地震活动背景对水库诱发地震的影响,并对水库坝高、库容、库区岩性等因素与诱发地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的研究结果认为:库区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对水库地震的影响大于区域断裂背景及区域地震活动背景的影响,水库规模与诱发地震之间具有一定关系,坝高50m,库容超过50亿m3的水库诱发地震的概率较大;同时,处于灰岩、碳酸岩、岩溶发育地区的水库诱发地震的概率要大,构造复杂、节理发育等造成渗透条件好的库区也易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17.
龙滩水库蓄水后库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对龙滩库区2006年9月30日至2013年5月26日发生的3682次地震进行精定位的基础上,利用FOCMEC方法和改进的格点尝试法反演了ML2.0以上地震震源机制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并综合龙滩库区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和渗透条件等资料,探讨了地震活动类型与库区蓄水过程的关系,获得以下认识:(1)龙滩水库蓄水后的地震活动主要丛集在罗妥、八茂、拉浪、坝首和布柳河5个深水区,地震类型以逆断为主,正断和走滑也占有一定比例.蓄水初期,库区地震类型呈现多样性,蓄水约4年3个月后,地震主要发生在浅部地层中,并大多为逆断型地震.(2)5个地震丛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以NW—SE为主,倾角均较小,中等和最小主应力分布较凌乱,在此构造应力环境中,龙滩库区主要断裂整体上呈现走滑运动的性质,局部伴生不同程度的逆倾滑或正倾滑运动分量.(3)库区深、浅部地震活动水平和地震性质之所以会随蓄水过程发生变化,可能与深、浅部构造应力环境、岩体力学性质和渗透性能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在西南构造活跃区修建的水库蓄水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本文对蓄水已长达7年并在高水位运维多个周期的云南小湾水库,采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地震定位法对水库库区及周边地区2005年7月至2014年12月发生的M≥1.0级地震进行了精定位处理,结果显示出明显的地震成丛活动特征,库区内外的地震震源深度差别较大.对地震震源深度、地震活动与水库蓄水水位及b值分析结果表明:小湾水库蓄水后地震活动明显增多,有水库触发地震发生,触发地震主要分布在沿黑惠江(A)和澜沧江流域(B、C)的3组地震丛中,且3个区的触发地震类型均为快速响应型;在水库蓄水响应活动最明显的地震丛集区A,展现出明显的随水库蓄水水体渗透发生地震"迁移"活动的现象;但库区内也存在着与蓄水关系不大的可能属于正常构造地震的活动,而库区外的地震活动与水库蓄水没有什么相关性,很可能是属于正常的构造地震.综合断层展布、岩性分布及震源深度分析,认为水库蓄水引起的溶岩作用和渗透作用及断层活动可能是小湾水库触发地震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从北淮阳构造带的多期变形透视大别山构造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别山北部的北淮阳构造带主体由佛子岭群和庐镇关群构成. 北淮阳构造带没有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 但却具有与大别山其他地区相同的构造变形形式. 通过几何学、运动学及多期构造变形的研究, 论证了北淮阳构造带具有与其他地质单元相同的动力学背景. 同大别山中部穹隆及南部超高压变质地体相比, 由于北淮阳构造带的俯冲深度较浅, 从而保留了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前的构造变形形迹. 结合同位素年代学的测量结果, 把北淮阳构造带的岩石变形划分为五期, 分别代表了早期板块会聚的变形痕迹(D1), 早期的构造折返(D2), 表示主变形期的晚三叠世的伸展作用(D3), 晚三叠世的重力滑脱伸展作用(D4)和白垩纪的伸展作用(D5). 结合大别山的岩石变形, 可以认为华南与华北板块碰撞造山过程大致经历了陆壳俯冲阶段, 同俯冲期的折返作用, 穹窿及其边缘的重力滑脱变形和混合岩化及岩浆侵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水口水库地震及其活动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位于福建省闽江中游的水口水库,自1993年3月蓄水以来,诱发了一系列水库地震。研究表明,这些地震具有国外一般水库地震的共同特征;库区为少震弱震区,地质构造并存在活断层;震源浅,震不集中;地震与水位变化相关性好等。此外,还具有b值偏低,水位或降引发地震特别敏感等个别特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