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10年6月28日至8月15日,在广西凌云与凤山交界持续发生了高密集、高集中、高频率的震群活动,共记录地震3 071次,其中ML2~2.9级地震41次,3级以上地震3次,最大为7月1日10时27分3.2级地震。对此次震群的空间分布范围、2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P轴优势方向、b值特征、应力降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震群震中集中,深度较浅,震源机制解P轴没有形成优势分布,序列参数b值较高,约为1.21,应力降主要分布在0.19~2.0 Mpa之间,认为广西凌云-凤山交界3级震群是属于低应力背景下的地震活动,不具有前兆震群和前震序列的性质。分析结果对正确了解此次震群的特征、正确判断地震趋势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2013年6~7月在广西平果县中铝广西分公司3号排泥库附近出现密集小震群活动。本文搜集本次震群中146次可用于计算尾波的ML1.0地震的近距离台站数字地震波形,利用波形高信噪比的尾波时间域信号,采用计算尾波品质因子Q_C(f)值的Sato模型,通过滤波及去除环境噪声,计算了地震波传播路径上的尾波Q_C(f)值;拟合Q_C(f)值与频率f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排泥库区域地震波衰减的时空特征。根据信噪比及计算要求,从近场7个台站的记录中挑选出273条三分向记录,计算尾波衰减参数,得到尾波Q_C(f)与频率f的关系为:Q(f)=(69.07±40.09)f~(0.90±0.23)。结果表明,本区域为低衰减区域,库区Q值相对较高,地震波衰减较慢,且Q值对频率的依赖性不强,研究区介质非均匀性程度低,介质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邕宁4.5级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烈度分布、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及前兆异常等分析,发现在震前1年半,小震活动明显增强,空间分布上3级地震逐渐向4.5级地震逼近。根据前兆异常的分析,认为小震活动时间扫描异常增强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对判断未来中强震的震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使用广西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13年6月-7月广西平果ML1.0-3.0震群162次地震波形资料,采用Brune(1970)模型,通过几何扩散校正、介质衰减校正、仪器校正等,将速度记录谱归算为震源位移谱,利用遗传算法计算拐角频率及零频极限,然后计算地震矩、应力降等小震震源参数,系统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近震震级、地震矩、震源破裂半径、拐角频率、应力降等之间可以拟合为对数或半对数的线性关系;地震应力降、视应力与震源破裂半径没有明显的依赖关系,但与地震矩成正相关关系;与其他地区的同类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获得各参数的定标关系相近,尤其是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应力降与地震矩之间的关系后,与浙江珊溪水库地区的应力降与地震矩之间的关系有很强的一致性;与其他地区的应力降及视应力降相比较,本研究区属于低应力释放地区,但由于此次研究的地震事件时间跨度较短,且时间段比较集中,对该地区的应力释放水平还需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5.
龙滩水库蓄水后库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对龙滩库区2006年9月30日至2013年5月26日发生的3682次地震进行精定位的基础上,利用FOCMEC方法和改进的格点尝试法反演了ML2.0以上地震震源机制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并综合龙滩库区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和渗透条件等资料,探讨了地震活动类型与库区蓄水过程的关系,获得以下认识:(1)龙滩水库蓄水后的地震活动主要丛集在罗妥、八茂、拉浪、坝首和布柳河5个深水区,地震类型以逆断为主,正断和走滑也占有一定比例.蓄水初期,库区地震类型呈现多样性,蓄水约4年3个月后,地震主要发生在浅部地层中,并大多为逆断型地震.(2)5个地震丛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以NW—SE为主,倾角均较小,中等和最小主应力分布较凌乱,在此构造应力环境中,龙滩库区主要断裂整体上呈现走滑运动的性质,局部伴生不同程度的逆倾滑或正倾滑运动分量.(3)库区深、浅部地震活动水平和地震性质之所以会随蓄水过程发生变化,可能与深、浅部构造应力环境、岩体力学性质和渗透性能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6.
简要回顾了广西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广西地震地下流体观测资料质量.包括稳定性与连续性、动态特征、影响因素和信息反映能力,并对广西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西龙滩库区地震拐角频率时空差异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6年9月~2013年7月广西龙滩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1 284次ML≥1.0地震波形资料,利用Brune模型,通过几何扩散校正、介质衰减校正、仪器校正等将速度记录谱归算为震源位移谱方法,通过遗传算法计算拐角频率及零频极限,最后计算出地震矩、震源破裂半径等震源参数。对拐角频率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西龙滩水库库区地震拐角频率存在明显的局部差异性,离坝首较近的坝首地震丛地震的拐角频率与地震矩关系不明显;离坝区越近,拐角频率与水位变化关系在时间上的一致性更强,负相关关系也越明显,同时拐角频率也相对较低。2010年9月18日广西天峨与贵州交界的ML4.8地震发生在拐角频率上升阶段,此前1年多拐角频率的变化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8.
利用广西龙滩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06年9月—2013年7月1284次ML1.0级以上地震波形资料,采用Brune(1970)模型,通过几何扩散校正,介质衰减校正,仪器校正等将速度记录谱归算为震源位移谱,使用遗传算法计算拐角频率及零频极限,然后计算地震矩、应力降等小震震源参数,给出各种参数之间的定标关系。研究表明:地震矩、近震震级、破裂半径、矩震级和拐角频率等之间可以拟合为对数或半对数线性关系。而应力降、视应力降分布都比较零散,与地震矩、震源半径的关系并不明显,随地震矩、震源半径的变化关系比较弱。  相似文献   
9.
以华南沿海地震带为例,针对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方法应用于中等—弱震构造区的适宜性问题进行了回溯性检验。结果显示:86%的锁固段断裂点通过相对误差γ≤5%置信水平的检验,表明该理论方法基本适用于华南沿海地震带;4个孕震空间区域内各锁固段断裂点与加速应变能释放起点的累积Benioff应变之比ξ略小于1.48,这可能与地壳介质均匀程度、地质环境与实验室条件的差异及地震目录的缺失等因素有关。最后给出了各孕震空间区域未来强震的临界应变值、可能的发震时间和震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广西南丹县大厂矿区地震监测台网记录的地震波资料,采用Brune(1970)模型,将速度记录谱归算为震源位移谱,使用遗传算法计算拐角频率及零频极限,然后计算地震矩、应力降等小震震源参数,并系统分析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大厂矿区38次较大地震的震源参数计算结果为:地震矩范围在2.18×1011~7.89×1012 N·m之间;震源破裂半径78~439m;地震应力降在0.01~1.79 MPa之间。表明:地震矩与震级、震源半径、拐角频率之间呈线性关系,而应力降不依赖于地震矩,分布较为离散。大厂矿区应力降值明显偏低,这可能与该区域背景应力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