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本文了三峡工程前期勘察研究的几个问题,即区域稳定性及地震活动,水库工程地质,库岸稳定性,水库移民迁建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水库诱发地震问题,坝址及建筑物工程的水文地质问题,天然建筑材料等,还阐述了前期主要地质结论的验证,最后,论述了对断裂构造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由于库区的广域性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水库渗漏问题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中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近年来遥感技术、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三维技术的发展,为水库渗漏分析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平台.本文以某水库库区渗漏问题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技术、GIS技术、三维技术建立的三维遥感影像可视化系统,对某库区地形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动力条件等,辨识出库区可能渗漏通道,进行渗漏估算,判断库区水库渗漏情况.  相似文献   

3.
王玉宝  颜新荣 《地质与勘探》2003,39(Z2):355-359
文章根据水库诱发地震机制,从库区附近活动断裂的应力状态,应力积累程度、岩体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因素分析研究,从而论证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可能诱发地震的地段与最大震级,以及水库地震对工程建筑物及库坝区地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边毓  唐亦川 《地下水》2019,(1):205-207
自强水库位于陕南秦巴山地中低山地貌区,水库为镇巴县备用水源地及旅游观光风景区,属小(1型水库。通过对库坝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溶发育等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可知,对工程建设及坝线选址有影响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为库区内发育逆冲叠瓦小断裂以及岩溶发育可能导致水库渗漏等。库区内无大型活动性断裂构造,构造较为稳定,且库区蓄水范围小,蓄水量不大,不易诱发地震。而拟选坝址位于自强河段,沟谷对称顺直,综合水库坝址区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等条件进行坝线比选,推荐下游坝线为较为理想的坝线位置,可满足工程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5.
覃子建  吴淑才 《贵州地质》1993,10(4):335-344
水库地震是人类开发水力资源的工程活动中,有些水库蓄水后会出现诱发的地震现象。乌江渡水电站,是我国在岩溶地区建成的一座高原峡谷型的高坝大型水库,库区蓄水后5个月就有频繁的地震活动,主要有三个震区,至今延续时间已达13年,目前的这种地震活动势态仍在继续。本文就水电站工程及地质背景、震情与震害、地震活动的主要特征及成因机制等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水库地震是当今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具有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川坝塘水库建库地质条件及防渗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祥 《云南地质》2004,23(2):270-272
坝塘水库是利用天然构造溶蚀洼地作库盆的注入式水库。地质条件复杂,水库地处高地震烈度区(地震基本烈度为9度),同时库盆悬托,库周是低邻谷,存在灰岩喀斯特渗漏、喀斯特塌陷、不均匀沉陷等问题。本文论述建库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和相应的工程措施进一论述。  相似文献   

7.
戚筱俊  薛福 《城市地质》1997,9(1):18-26
北京密云水库水 库区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库区区域新构造及地质问题,水库诱发地震问题,水库渗 漏,水库边岸再造,对公路及其它建筑的影响问题,地下水水浸没问题水库固体迳流物质来源及水土保持问题,水库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8.
赵立敏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2):44-46,69
在调查高腊梅水库大坝所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地震及水文地质等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坝体、坝基及坝肩的工程地质特征,对坝体的稳定性、填筑土的渗漏,坝基及坝肩岩(土)体的渗透等问题进行了评价.对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危害及应采取的加固处理措施等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某拟建水库地层中存在溶孔和溶洞等溶蚀现象,可构成潜在渗漏通道。在对水库库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分析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库区钙质砾岩溶蚀的发育机理、特点和空间发育规律。由此,初步认为:库区钙质砾岩条带溶蚀不甚发育,不存在贯通性的渗漏通道,不会引起水库严重渗漏。  相似文献   

10.
黄扬一 《湖南地质》1998,17(2):132-138
本文对皂市水利枢纽的区域稳定性和水库渗漏、浸没、库岸稳定性,矿产淹没以及坝基岩体性状、软弱夹层、坝下冲刷、下游右岸滑坡等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评价,结论是库区地形地质条件优良,存在的地质问题易于解决。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地质勘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目前已进入关键的建没阶段。本文从区域稳定与地震危险性、水库区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水库诱发地震、坝址及建筑物工程地质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五个方面论述三峡工程长期以来所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研究工作,并着重对三峡工程区的地质地震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最后对这一巨型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库区屏山县城新迁城址工程地质条件的调查与分析,对其中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如滑坡、地基稳定性等)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杨锋  杨裕云 《河南地质》1998,16(1):65-72
本文在简要介绍燕山水库工程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分析论述了可能产生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指出水库淹没及浸没,水库诱发地震,坝基渗透变形及膨胀土体稳定问题是该水库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水库地震是因水库蓄水作用导致库区地质环境和区域应力变化,引起库区附近地震的现象。"触发地震"和"诱发地震"是根据成因机制的区别而对水库地震的分类。本文梳理和总结了自水库地震的概念提出以来,人们对于水库地震成因机制的分析,并就触发地震和诱发地震的不同分类进行了探讨;同时结合国内水库地震关于坝高、库容、岩性和震级方面的特征发现,无论是触发地震还是诱发地震,都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不同水库具有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区域应力状态,各类成因机制在不同类型的水库地震中占比也不同。最后,作者对现今水库触发地震和诱发地震研究的不足进行了讨论,提出应结合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所引发的地震一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黄河小浪底水库诱发地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区地质构造复杂 ,库区及周边存在着十几条活动断层 ,它们是可能诱震断层。本文首先对库区断裂分布规律、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并探讨其断裂活动性 ,然后在综合地质条件分析、地震地质与工程地质类比的基础上 ,应用概率预测法分析得知小浪底水库有诱发地震的可能 ,并采用水库综合影响参数法、断层破裂长度法、聚类分析法估算了水库诱发地震震级 ,结果表明其震级以 5级为上限 ,随后简单估计了其震中位置与时间。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番禺区目前尚在发挥效益的水库有15座,其中12座水库存在病害隐患,急需除险加固。基于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估工作,查明了辖区病险库的地质特点:坝身质量较差、坝基存在渗漏及渗透破坏问题、软基沉降变形和饱和砂土地震液化问题等,探讨了整险加固的工程措施,如加高加固大坝、防渗处理、抗地震液化加固等。结果为辖区病险水库整治提供技术支持,对国内类似水利工程整险加固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自2002年7月温州珊溪水库首次发生地震后,其地震活动持续至今,但目前人们对水库地震成因了解较少.基于对库区所处的区域地震地质背景、库区地形地貌、岩性及新构造运动特征的分析,采用野外地质调查的方法,获得了库区主要断层的地质特征,并评价了其渗透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活动特征及震源机制解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水库地震时间序列及发震机理.结果表明珊溪水库地震活动与库区岩性、断层(尤其是库区内的双溪-焦溪垟断层)及库水特征关系密切.水库地震主要发生在侏罗系凝灰岩夹砂岩、泥岩等隔水性好的层状岩层中,而渗透性较好的双溪-焦溪垟断层结构面则更利于库水下渗,这种岩体结构面组合方式一方面使库水容易沿断层结构面向深部渗透,另一方面断层结构面上的孔隙压力容易升高,因此降低了断层结构面上的正应力,应力平衡被打破,进而诱发地震.在水的渗透和地震活动的相互作用下,水库地震沿双溪-焦溪垟断层(尤其是第三分支断层)从SE向NW持续发生.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阐述了义乌城市工程地质条件,对各工程地质分区的地貌类型、岩性特征及工程建设的适宜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并对义乌存在的主要城市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岩溶地区水库渗漏是碳酸盐岩地区兴建水利枢纽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可溶岩广布、岩溶发育强烈、地形复杂地区。拟建兴文县新坝水库地处岩溶地区,存在岩溶渗漏的可能性。通过对该水库库区地质概况、岩溶水系统进行分析研究,论证了水库潜在的三条岩溶渗漏途径均不会发生渗漏;并利用库区降雨量与泉流量进行水均衡计算,计算结果进一步论证了该水库不存在岩溶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20.
雷朝磊  张硕 《地下水》2013,(3):162-164,171
某拟建水库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为了优选拟建坝址,结合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库区水文等务件,考虑施工条件与筑坝工作量。对拟选上、下两个坝址方案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下坝址的地形地质条件较好,大坝的稳定问题不突出,边坡稳定性较好,渗漏不严重,相对不透水层埋深较下坝址略小,开挖工程量亦较少。故推荐下坝址为该水库坝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