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貌素描是地貌调查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能直观而又突出地表现典型地貌类型的特征形态和三维空间透视感。与摄影方法相比.地貌素描不受光线和摄影角度的限制,是外业摄影方法的一种补充手段。本文选取了作者多年来创作的部分典型海岸地貌素描图,较逼真地说明了海岸地质构造和地貌特点,阐述了地貌素描在海岸地貌调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荷兰瓦登海一潮汐通道的地貌动力学模拟荷兰海岸演化隶属于一个大的研究项目——海岸成因.而潮汐通道的地貌发展,目的是更好地了解潮汐通道的地貌演化机制和物理过程,是研究荷兰海岸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目的,在荷兰海岸的瓦登(Wadden)海对HetFrle...  相似文献   

3.
张振克 《海洋科学》1995,19(3):59-62
依据野外调查与有关资料,在分析烟台附近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海岸地貌特征的基础上,对近期人类活动对海岸地貌演变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指出海岸带的开发与管理应重视人类活动对海岸地貌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海岸带是内、外和陆、海动力共同作用的产物,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介绍了岩石质、沙砾质、粉砂淤泥质和生物海岸的各种地貌特征、动力机理、演化趋势和主要辨认标志;在总结数十年实际调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历次调查规程提出了海岸带野外地貌调查的主要内容和要领,并解释了地貌成果图的编制过程.  相似文献   

5.
黄、渤海海岸风沙地貌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和发育模式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于1990-1994年,对黄,渤海海岸风沙地貌,风沙沉积,风沙灾害和土地沙漠化现象进行详细的外业调查,测量和填图,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原理,对海岸岗沙地貌进行系统的分类研究,对海岸风沙地貌分布规律和发育模式进行较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风沙地貌,风沙灾害和土地沙漠化现象主要分布在冬,春季气候干旱,风力强而持久,砂源丰富的渤海海岸和山东半岛半岸的砂质海岸地区,海岸沙丘和风成砂地总面积达70  相似文献   

6.
华南砂质海滩的动力地貌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为探讨华南砂质海滩的动力地貌学特征,对不同地理岸段不同地貌形态的8 个沙滩剖面于冬、夏季进行现场重复调查和室内分析工作.据此,通过对华南海岸带地质构造、地貌和现代海岸动力环境地域变化的分析,将华南沿海砂质海岸划分为岬湾岸、沙坝-潟湖岸和夷直岸三种基本海岸地貌类型,并且从滩面倾向、海岸动力环境影响、季节冲淤变化趋势和滩面沉积物粒径、坡度的动力响应等方面探讨砂质海滩的动力地貌,得出其受制于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地质构造背景和海平面变化为大尺度的砂质海岸地貌的发育奠定了基础,而全新世海侵海平面相对稳定后,海岸动力条件的塑造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浪潮作用指数是其中重要的影响指标.  相似文献   

7.
沧海桑田。千万年的风吹浪打、潮至汐退,使基岩海岸形成了极其独特的海蚀地貌。 海岸带按照其底质的性质可分为泥质海岸、沙质海岸和基岩海岸。泥质海岸为海洋养殖提供了营养丰富的的地理环境。沙质海岸则为人们提供了金色的海滩,让人们在海边休闲娱乐。而基岩海岸为人们提供的是海蚀地貌美景。  相似文献   

8.
山东威海滨海沙滩动力地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调查数据和动力地貌分析,探讨了山东威海滨海沙滩剖面形态及其动力学特征。将研究区砂质海岸地貌类型分为岬湾型、沙坝泻湖型2种,其中沙坝泻湖型又可分为沙坝型,沙咀型和连岛型3种亚型。在海岸地貌类型、海洋动力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研究区的沙滩形态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依据破波尺度参数ε的大小,研究区沙滩可分为反射型、沙坝-槽谷型、低潮阶地型和耗散型4种类型。沙滩开发利用和养护对策的制定,应该针对海岸地貌类型和沙滩形态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9.
雷州半岛灯楼角海岸地貌演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灯楼角岬角位于雷州半岛的西南端,地处热带北缘.过去几次开展的区域地貌和第四纪地质调查及制图,均包括本区1),2),[1~2].宋朝景曾做过涉及本区海底的地貌与浅地层调查3),又指导学生研究本段海岸地貌4).近年赵焕庭等[3]开展该区珊瑚礁研究,使用了1960年版航空照片和1964年版1:10000地形图,结合野外调查,进一步研究了本区海岸地貌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广西滨海地貌特征及砂矿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滨海地貌,大体以饮州犀牛脚为界,东部以侵蚀一堆积的砂质夷平岸为主;西部则主要是微弱充填的曲折溺谷湾岸。滨海地貌与砂矿有直接关系。不同的地貌类型形成的砂矿床有所区别,一般砂矿床主要产于砂质海岸、沙坝—泻湖海岸、三角洲海岸内。生物海岸、泥质海岸不成矿。砂矿成矿与地貌形态相联的有海积的、冲积的、残积的、浅海的及混合的几种类型。砂矿的形成与富集多受地貌形态的控制。不同的地貌形态,砂矿富集的部位不一样,一般在沙堤的根部、海滩的高潮线附近、沿岸沙堤的上中部、水下沙坝的顶部和向海坡的上部,以及冲积平原的边缘地貌部位,容易形成砂矿和富集。区内滨海砂矿极其丰富,主要有北海白虎头玻璃石英砂矿床、江平澫尾锆石—钛铁砂矿床、巫头金红石—锆石砂矿床等。沿岸不同的砂矿种类与沉积物的粒级有不同的选择。钛铁砂矿产在中细砂—中粗砂中;玻璃石英砂矿产于中细至中粗级沉积物中。  相似文献   

11.
地理信息系统在海岸海洋地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现代海洋观测技术的发展,通过海岸海洋地貌调查获得的数据急剧增长。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不同学科、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集成管理、分析和表达已成为当前海岸海洋地貌研究的重点。系统介绍了GIS技术在海岸海洋地貌研究中新的方法体系,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表达四个部分,重点研究了GIS空间技术、海底地形建模和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解译海洋地学,探索陆海交互作用中隐含信息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沿海城市规划、海港选址、大陆架岛礁地貌环境研究的具体实例中,研究范围从陆到海涵盖整个海陆交互作用带,为海岸海洋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及外交权益提供科学基础和决策支持。通过上述方法体系与应用研究说明,以GIS为核心建立的多源地理空间信息平台使传统海岸海洋地貌研究的范围、内容及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多源数据信息的精确解译和成功应用必须同时具有空间信息学和地貌学专家知识。  相似文献   

12.
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与地貌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韩美 《海洋与湖沼》1996,27(4):414-420
于1993-1995年,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以及应用卫星影像解译,水文地质及第四纪地质钻孔资料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研究莱州湾沿岸地区海水入侵与地貌关系,研究表明,莱州湾南岸与东岸地貌条件不同,海水入侵类型不同,南岸以古海水即咸(卤)水入侵主。东岸以现代海水入侵为主;海岸地貌以及滨海平原区古河道,古湖沼洼地地影响海水入侵的重要地貌因素,古河道带上;海水以层状入侵和越流入侵为主,平原洼地中,海水以垂向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岸风沙地貌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通过对我国海岸风沙地貌类型体系及其分布规律的分析总结,提出了一个包括2类、3亚类和13个三级形态类型的中国海岸风沙地貌分类体系,简要介绍了各类海岸风沙地貌的分布,总结了我国海岸风沙地貌的分布特点及其规律。结果表明,我国海岸风沙地貌具有分布范围广泛,规模较小且分布零散,分布地形多样,河口地区分布较集中,区域特征显著,类型与规模差异较大等特点,究其原因是由各地的沙源、气候与地势等海岸风沙地貌形成发育条件的差异造成。  相似文献   

14.
琼州海峡南岸海岸动力地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沈良 《热带海洋》1998,17(3):34-42
岬湾相间的琼州海峡南岸在海岸动力条件作用下,岸滩发生侵蚀或堆积,特别是南岸中部的南渡江三角洲沿岸岸滩演变剧烈。该文从海岸动力地貌的角度,对琼州海峡南岸的海岸动力特征、泥沙运动以及岸滩演变进行分析。根据海峡南部三维潮流场数值模拟结果,结合经验公式初步分析潮流引起的泥沙运移速率和方向,得到岸外水域总的泥沙运移趋势为从西向东。根据波浪动力计算分析沿岸泥沙运移,探讨沙质岸滩的地貌演变之间的关系,得出海峡南  相似文献   

15.
Irie.  I 王文海 《海岸工程》1995,14(1):43-56
本文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地貌形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和海岸建筑物对海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辽东中部海岸地貌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达源 《海洋科学》1992,16(4):49-51
根据地貌结构分析和晚更新世海侵沉积层的变位特征,认为辽东中部沿海地貌属缓慢的构造沉降海岸。  相似文献   

17.
华南珊瑚礁的海岸生物地貌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海岸生物地貌学研究海岸带生物过程和动力-沉积-地貌过程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是海岸生态系统响应和反馈全球变化的重要机制,被列为全球变化核心项目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重点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华南珊瑚礁热带生物海岸生物地貌过程的调查研究显示:①造礁石珊瑚的高生长率和珊瑚礁高堆积速率是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物质基础;②珊瑚礁海岸地貌结构分带性和生物地貌类型和动力地貌类型叠加并共存;③潮汐水位严格控制珊瑚礁群落分布格局并形成重要的生物地貌界限;④珊瑚礁海岸生物地貌过程有利于消除或减缓海平面上升的浸淹效应;⑤珊瑚礁海岸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干扰和生态破坏导致生物地貌功能削弱和海岸资源环境恶化。急需加强珊瑚礁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通过2007年7月至2010年2月对福建沿岸25个主要沙丘岸段的调查,以及代表性海滩-沙丘地貌系统地形变化的重复观测,针对福建海岸海滩类型和前缘沙丘地貌组合,从海滩动力地貌特征、沙丘形态及其变化角度出发,分析了海滩-沙丘地貌体系的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探索海滩动力地貌与沙丘地貌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模式。结果为:(1)福建沿岸海滩-沙丘系统的地貌变化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①海滩稳定-沙丘变化型;②海滩侵蚀-沙丘稳定型;③海滩侵蚀-沙丘后退型。(2)福建沿岸海滩-沙丘系统的动力地貌关系可以归纳为6种基本模式,主要表现为完全耗散型、过渡型和低潮阶地型3种海滩地貌与沙丘规模和形态的对应关系,海滩的沉积状态与海滩-沙丘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动力地貌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9.
砂质海岸演变的地貌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伟勇 《海洋通报》1998,17(6):71-78
70年代以来,海岸演变的地貌动力学研究成果引人注目。本文着重论述了在砂质海岸演变研究中,海滩状态,海滩地下水动力,砂坝动力学,海岸沙岸,近岸带过程等方面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陈子燊 《海洋与湖沼》1993,24(5):467-476
根据1990年现场调查及前期观察资料,论述了海南岛新海弧形海湾不同岸段由主要动力驱动过程和海滩地貌结构组成的4种海滩地貌状态,为Ⅰ.隐蔽段消散类型,Ⅱ.脊-沟体系与低潮台地类型,Ⅲ.韵律海滩与砂坝类型,Ⅳ.开敞段消散类型。应用泥沙粒级参数概率模型分析近岸泥沙纵向运动趋势,结果表明,常波况下,沿岸泥沙存在双向运动,湾顶海滩为汇集地带,泥沙纵向运动主趋势为西南向;高能条件下,海岸北段可出现北向泥沙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