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组成与规模,学科发展方向和近期研究内容,研究成果,‘九.五’期间主要研究工作规划和2010年设想,培养人才的措施及能力,组织和管理”六大节,全面介绍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及勘查评价开放研究实验室。  相似文献   

2.
“地矿部壳─幔体系组成、物质交换及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简介本开放实验室于1994年3月经地矿部正式批准建立,挂靠中国3也质大学(武汉)。主任:张本仁教授(博士导师),副主任:高山教授,钟增球教授,陆琦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游振东教授(博士导师)。实...  相似文献   

3.
今年我有机会参加了成都理工学院的“国家地质灾害防治与工程地质环境保护专业实验室”的评估工作,后又见到该专业实验室和工程地质研究所以文集形式出版的学术年报——《工程地质研究进展》,欣喜他们在工程地质学科建设方面的迅速发展和在工程地质研究方面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工程地质研究进展》是该专业实验室和研究所逐年研究成果的专报。1993年6月问世的“1992年学术年报”刊登了论文13篇,包括了岩土工程特性的研究,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岩体稳定性研究,崩、滑灾害形成机制研究,以及岩体水力学研究等方面的论文,反映了该专业实验室和研究所近年来部分科研成果的总结,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书中系统介绍了该开放研究实验室的性质、研究方向、管理方法和组织情况,总结了成立一年多来所开展的各种学术活动和科研活动;以简报的方式发表了从实验室对国内外开放以来固定和客座研究人员的主要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川滇西部古特提斯构造带、鲁东苏北大别山构造带中高压变质岩、东南大陆岩石圈和青藏高原岩石圈的构造演化、早前寒武  相似文献   

5.
盆地演化与地球动力学旋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和甫 《地学前缘》1997,4(4):233-240
盆地演化受地球演化节律所制约,节律由多层次构城。地球动力学旋回主要有3个级序:1.超级大陆旋回,主要由羽柱构造的地幔对流动力学所控制,产生超级大陆的裂解和拼合,形成全球性同步隆升与沉降的克拉通盆地;2.地槽旋回或造山旋回,主要由板块构造的岩石圈运动学所控制,按威尔逊旋回进展,发育各类盆地和造山带,形成“区域性”穿时开合与“非对称”互补;3.褶皱幕或裂隙幕,主要由地体构造与拆层作用几何学所控制,产生  相似文献   

6.
吉黑造山带与华北地台开原-山城镇段构造边界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玉鲸  陈跃军 《世界地质》2007,26(1):1-6,74
吉黑造山带与华北地台龙岗-清原地块的构造边界,在“伊舒”和“敦密”断裂带之间的辽北开原-吉南山城镇区段,长期存在不同认识。依据上肥地剖面原定“清河镇群”“北大沟组”和“吴家堡子组”新获岩浆结晶锆石离子探针(SHRIMP)年龄(2497±27)Ma和(2522±15)Ma及杨木林子附近原定“白砬子组”条带状大理岩(结晶灰岩)新发现的微古植物化石Stictosphaeridium tortutosum,Synsphaerium sp.,Histrisphaeridium sp.等(大体时限为震旦纪680~540Ma),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确认清河(清河镇-山城镇)断裂带之南为太古代基底广泛出露的华北地台区,其上残留有稳定、次稳定型沉积组成的古元古代构造-岩石地层;其北为震旦纪、早寒武世及少量晚二叠世活动型沉积的造山带构造-岩石地层。证明清河镇-山城镇断裂带为该区段吉黑造山带与华北地台的边界。  相似文献   

7.
《现代地质》1995,9(3):349
摘要:地质矿产部岩石圈构造与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LLTD)简介地质矿产部岩石圈构造与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是于1994年3月16日经地矿部科技司批准正式成立的。组成与规模本室有固定人员12人,其中研究人员10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岩溶》2001,20(1):78-79
本实验室自即日起受理开放研究课题,今年的开放研究将主要围绕完成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448“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不同地区岩溶动力系统监测”、及国土资源部地调和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研究”的目标进行,重点和优先支持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1.不同典型表层岩溶动力系统碳循环运动规律的深入揭示,特别是通过地球化学指标的自动连续观测与碳同位素技术结合; 2.深源岩溶动力系统CO2释放条件、表现及该系统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 3.岩溶动力系统运动规律的物理及计算机模拟; 4.用岩溶沉积物重建贵州、云南到西藏高原大断面上20万年来古环境变化过程及突变事件发生机制,鼓励以石笋包体水和包体CO2气体所提供的古环境信息的研究; 5.西南岩溶地区植物形成控制因素、演化规律,优势物种与典型岩溶生态间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6.西南典型岩溶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7.西南岩溶区生态评价分区研究; 8.西南岩溶生态系统运行机制与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 8.1 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形成机制 8.2 西南岩溶地区碳循环与元素迁移及有关成土机制 8.3 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形成和环境问题发生演化机制 8.4 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新技术和土地的科学利用; 9.典型岩溶地区洞穴生物群、典型地下物种的演替及与地表环境变化的关系。 以上课题申请要求思路清晰,方法和手段切实可靠,研究周期为1~2年,并用新观点论证取得的新资料,以获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或实用技术。 申请截止日期:2001年5月31日 联系地址: 541004广西桂林七星路50号 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电话: (0773)5837840 电报:桂林3310 传真: (0773)5837845 E-mail: zaihua-liu@hotmail.com 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2001年3月15日 注:申请格式及要求见附件 附件一 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课题申请书内容 一、本课题的立论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附主要的参考文献)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3.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4.预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三、前期研究基础 1.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2.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的学历和研究工作经历,近期发表与本课题有关的主要论著目录和获得学术奖励情况及在本课题中承担的任务 四、经费预算(包括计算根据、理由) 五、申请者正在承担的其它有关研究项目 六、推荐意见(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申请者,须有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 七、申请者所在单位的审查与保证 1.申请者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包括对课题的意义、特色和创新之处及申请者的素质与水平等签署具体意见) 2.申请者所在单位领导的审查意见与保证(包括对学术委员会审查意见的赞成与否,保证课题实施过程中给予人员、条件、时间的支持) 八、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相似文献   

9.
《元古宙地壳演化》一书由K.C.康迪主编,是1992年由Elsevier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元古宙地壳演化》(Protero。oiCCrustalEvolution)是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217项的最终研究成果。该计划项目主要研究了下列几方面问题:(1)元古宙和太古宙上壳岩组合的对比,充分认识太古宙和后太古宙构造体制的差异性;(2)充分认识太古宙和后太宙沉积物之间的地球化学差异,评价控制沉积成分的各种因素;(3)用错石U/Ph和全岩StwNd研究,2.4-2.0Ga大陆地壳“生长间断(generationPP”的真实情况;(4)利用单颗粒错石测年新技术,深入认识元…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 4月 2 8日 ,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为主任的专家委员会在国土资源部环境地质开放研究实验室 (石家庄 ) ,对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BG1999光释光仪”进行了严格的测试鉴定和验收。最后认定 :该仪器是“目前国际上未见报导 ,设计见解有独创性 ,仪器功能达到世界水平的新一代光释光仪”。“BG1999光释光仪” ,是张宗祜、李虎侯主持的国家科技部《科研条件工作项目任务书》下达的《光释光断代装置改造技术开发》项目的研究成果。其工作原理是 :矿物经光激发 ,迅速地通过分频光释光仪显示出该矿物不同波长的特征光释光谱 ,并可立即得…  相似文献   

11.
南天山库勒湖变质岩系的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勒湖变质岩系以断片形式出现于南天山造山带中,出露宽度约3.5km。主要由层状大理岩、黑云母石英片岩、糜棱岩化大理岩和碳质灰岩组成。黑云母石英片岩的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606.3±4.39Ma,薄层碳质岩中产晚元古代的疑源类化右和微古植物碎片,如黑色六面膜片Brocholaminarianigrita等。该套前寒武系发育有4期变形:第1期变形发生于606.3Ma左右,形成矿物的生长线理和片理、大理岩;第2期变形形成于370~335.51Ma,为变质岩系的主变形期,表现为拉伸线理、流劈理及韧性剪切带的形成;第3期变形成生于259Ma左右。以发育开阔褶皱,平卧、翻卷褶皱及拉伸线理的褶皱为特征;第4期变形主要为脆-塑性变形,可能发生于146Ma左右,发育有脆性道冲断层、破劈理和引曳褶皱。这4期变形反映了南天山造山带中的构造演化热事件。  相似文献   

12.
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类Pb-Sr-Nd-O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本文报道了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辉长岩、花岗岩类及其包裹体的Pb、Sr、Nd和O同位素组成。东昆仑造山带花岗质岩石全岩和长石Pb同位素组成相差不大,具明显的造山带Pb同位素特征;Sr同位素初始值(ISr)变化于0.70144~0.70972之间,暗示幔源成因;εNd值变化于-4.49939~-9.19258之间,具壳源成因特点;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在1.38~1.761Ga之间,与中元古代变质岩相当;O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7.8~9.5,表明花岗岩类成岩物质主要来自地壳。综合岩石的同位素组成,结合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花岗岩浆主要起源于地壳,但与来自地幔的基性岩浆曾发生过混合作用,从而导致同位素组成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3.
侯明金  王永敏 《安徽地质》2003,13(4):248-256
通过对“九五”期间沿郯庐断裂带开展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及部分科研工作中获得的许多新资料及认识的系统总结、分析,对该断裂带的发生时间、发展演化过程、变形变质特征、控岩控矿作用等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区域构造地质变形特征,特别是大别造山带的研究成果,讨论了郯庐断裂带的变形特征与大别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大别造山带东段南,北大别两类不同产关的柯石英榴辉岩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对比研究表明:1.石马辉岩超高压变质事件发生于471±2Ma前,并受到海西期热事件;(2)碧溪岭与超镁铁质岩共生的榴辉岩是晚元古代北大别古岛岛弧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镁铁-超镁铁质堆晶岩系可能形成于91±56Ma;(3)大别地区东部加里东期和印支期超高夺变质带并置,反映了造山带形成多期“开”“合”的复杂演化史。  相似文献   

15.
对秦岭造山带4个构造单元前寒武纪基性火山岩64个岩石样品的Pb同位素,24个岩石样品的Nd同位素和38个岩石样品的微量元素组成进行了同位素组成间、微量元素对比值间和同位素组成与微量元素含量比值间相关变异分析,并研究了岩石Pb同位素组成的拓扑学特征.结果表明:秦岭造山带前寒武纪地幔可划分成4个化学分区;4个分区中华北地台南缘区长期独立演化,具典型大陆岩石圈特征;另3个地幔分区间相关演化,且均不同程度地与大洋环境相联系,说明在岩石圈尺度上前寒武纪北秦岭与华北地台间的边界是秦岭地区最重要的地幔化学不均一界面;前寒武纪北秦岭带幔源岩浆与南秦岭带和扬子地台北缘区幔源岩浆的源区组成既有差异,晚期又有一定相似性,反映前寒武纪晚期南秦岭带和扬子地台岩石圈块体已向北秦岭带和华北地台俯冲,故南北秦岭间的分界既是秦岭造山带内的地幔化学不均一界面,又是秦岭造山带岩石圈构造界面;秦岭造山带各构造区带在造壳过程同时也存在地壳物质回返地幔的过程,由于岩石圈构造环境的差异,不同时期各构造区带参加壳幔物质循环的地壳组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韩吟文  许继锋 《地球科学》1996,21(5):457-463
对秦岭造山带4个构造单元前寒武纪基性火山岩64个岩石样品的Pb同位素,24个岩石样品的Nd同位素和38个岩石样品的微量元素组成进行了同位素组成间、微量元素对比值间和同位素组成与微量元素含量比值间相关变异分析,并研究了岩石Pb同位素组成的拓扑学特征。结果表明,秦岭造山带前寒武纪地幔可划分为4个化学分区;4个分区中经地台南缘区长期独立演化,具典型大陆岩石圈特征;另3个地幔分区间相关演化,且均不同程度地  相似文献   

17.
遥感岩石学的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结合近几年来的研究实践以及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分析,提出了遥感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遥感岩石学”的概念及定义,介绍了遥感岩石学的三个重要研究内容:(1)岩石,矿物的光谱特征研究;(2)机载遥感数据的岩石信息提取与识别;(3)星载遥感数据的岩石信息提取与识别,并对遥感岩石学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地质矿产部沉积盆地与流体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简介“沉积盆地与流体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是1997年地质矿产部审批的重点开放实验室,它设在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内,将面向国内外开放,公开受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课题申请,为研究人员提供开放研究课题基金...  相似文献   

19.
IGCP-275项一《波罗的/芬诺斯堪的亚地盾深部地质》的研究成果,已刊于1993年《PrecambrianResearch>第64卷1-4期上。这是有关波罗的地盾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新成果。该成果专辑共收入26篇文章,在专辑的前面发表了RolandGorbatsthev等的“波罗的地盾研究前沿”一文。该文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在这篇文章中对芬诺斯堪的亚和波罗的地盾的地壳域、该区的太古宙域、卡累利阿省、白海带与卡累利阿一白海省的界线、科拉半岛的太宙、古元古代的断层作用与裂谷作用及太古宙域的分离、拉普兰一科技活动带(北部的碰撞造山运动)”、古元…  相似文献   

20.
由国科联岩石圈委员中国全国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共同主办的“中国及邻区新生代火山岩及深源岩石包体国际讨论会”于1992年9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目的是总结交流近几年来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我国与海内外学者的合作,促进国际岩石圈计划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