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新疆北部暴雪异常的环流和水汽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0年新疆北部地区暴雪异常偏多,降雪量和积雪深度记录突破历史极值。利用NCEP/NCAR 2.5°×2.5°再分析资料,对北疆暴雪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2010年两种暴雪类型发生时的大气环流、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北疆暴雪多发生在山区和迎风坡上,在暴雪形成过程中地形作用不容忽视;北疆暴雪的发生与极锋急流和副热带急流的位置、强度密切相关,两支急流的叠加和汇合是冷锋暴雪发生的主要大尺度环流形势,极锋急流在暖区暴雪中占主导地位;冷锋暴雪是由北方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汇合造成的,而暖区暴雪是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对更冷而形成的冷暖汇合造成的;冷锋暴雪时地面高压呈西南—东北向,暴雪发生在强冷锋锋区内;暖区暴雪时地面高压呈西北—东南向,暴雪由冷锋前暖锋引发;新疆北部暴雪的水汽以接力的方式输送,伊朗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的变化对暴雪的水汽输送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吉林省50站1951—2007年逐日降水资料,对暴雪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单站暴雪采用等级、序位、异常气候重现期等方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吉林省暴雪一般集中出现在11月上旬到11月下旬以及3月上旬至4月上旬,吉林省东南部地区以及四平大部、松原北部暴雪的气候倾向率呈上升的趋势,20世纪末以来,吉林省暴雪出现次数处于偏多阶段。对单站暴雪可以采用等级、序位、异常气候重现期等方法评估,这些方法实用可行,可以满足快速、及时评估等气象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1引言暴雪是黑龙江省常见灾害天气之一,黑龙江省暴雪天气最易出现在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许多学者对暴雪天气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取得一定成果。袁美英等分析了造成黑龙江省大雪、暴雪的几种环流形势,并对每种环流形势给出了预报着眼点和指标;高玉中等采用温压结构的天气概念模型分析技术,研究了黑龙江省暴雪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0-2016年常规观测、台站降水资料和NCEP的1°×1°再分析资料,对影响东北的北上温带气旋暴雪进行了统计研究。根据500 hPa环流形势分为低涡型、浅槽型和深槽型暴雪,并对这三种类型暴雪的气旋路径、强度变化、降水分布、水汽输送和热动力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低涡型和深槽型暴雪气旋路径为东北路,浅槽型暴雪气旋路径偏东,各类暴雪的气旋强度变化和降水分布因路径不同而有所差异;降雪最强时,低涡型和深槽型暴雪700和850 hPa都有低涡,浅槽型暴雪700 hPa为低槽。低涡型和深槽型暴雪中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与低层低涡气旋性闭合环流引起的辐合密切相关。浅槽型暴雪的水汽辐合源于槽前辐合;低涡型和深槽型暴雪发生在假相当位温暖舌中,浅槽型暴雪发生在较平直的假相当位温场中,深槽型和浅槽型暴雪的锋区要强于低涡型暴雪。降雪最强时,低涡型暴雪有1支高空急流,深槽型暴雪有2支高空急流,浅槽型暴雪高空急流有1支或2支。三类暴雪中心都位于北支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或南支高空急流出口区左侧的位置。综合统计结果提出影响东北的北上温带气旋暴雪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5.
山西两类暴雪预报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对山西两类典型暴雪从环流形势、形成机制、数值诊断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回流形势和河套倒槽共同影响下的暴雪,其系统深厚稳定,可提前24~48 h做出预报,而仅地面回流形势影响下形成的暴雪,其系统浅薄且较弱,预报难度较大。数值诊断结果表明,对两类暴雪,垂直螺旋度分布均存在中高层为正,低层为负的特征,但出现时间、强度和分布形式上均存在明显差异,螺旋度强度的变化对第一类暴雪的出现有明显先兆意义,而对第二类暴雪则不明显。第一类暴雪涡散场的分布存在"高空辐散、低层辐合"的垂直配置,第二类暴雪不明显,但两类暴雪都出现在500 hPa涡度梯度最大的地方,暴雪出现12 h后,正涡度中心强度迅速增强,对应暴雪出现一个增幅期。  相似文献   

6.
暴雪是我市冬季和初春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市近500年暴雪的发生规律,并着重对1977~1989年出现的17次区域性暴雪的气候特征、天气形势和单点资料进行研究,从而建立了本市区域性暴雪的预报方法。经两年试用,具有较好的效果。一、天气标准和资料来源日纯雪量≥5毫米或雪深增量≥5厘米为大雪日,日纯雪量≥10毫米或雪深增量≥10厘米为暴雪日;全市有≥3站大雪,其中≥1站暴雪,称区域性暴雪日。  相似文献   

7.
王松华  李玉香 《吉林气象》2009,(3):22-24,44
本文利用实况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中的多个物理量要素对2008年12月4日暴雪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寻找暴雪空报的主要原因,研究吉林省的暴雪预报方法,以期对今后的暴雪预报有所帮助。结果表明:大部分物理量要素场不支持暴雪的产生,没有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水汽辐合、湿度锋区和良好的动力配置,本次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不符合吉林省暴雪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1~1994年气象资料,对南阳市的连续性暴雪、暴雪天气的环流形势进行分析,并结合本站资料,分别找出预报指标。利用预报指标,对1981~1994年进行回报,连续性暴雪预报概括率和准确率均为100%,一般暴雪预报概括率100%、准确率为71.4%:1995~1997年试报南阳无暴雪,预报结果与实况一致。  相似文献   

9.
利用NCEP资料,对2006年2月26-27日河南省出现的区域暴雪过程进行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诊断分析,并对暴雪过后出现的雾凇天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孟加拉湾、南海的西南急流以及低层偏东风水汽输送,为暴雪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为暴雪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暴雪区与700hPa等sθe线密集带和散度高值区对应;雪后转晴以及850 hPa暖平流,为豫北雾和雾凇的形成提供了合适的暖平流和冷下垫面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一次山东半岛强冷流暴雪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应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山东半岛2008年12月4—6日的冷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模式输出的时空分辨率较高的资料,对此次冷流暴雪的特征及其产生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雪产生在西北气流、较大海气温差的背景条件下,一定的海气温差是冷流暴雪的重要指标;冷流暴雪产生在较强垂直上升运动区的相当位温高值区附近;水汽输送方向为西北—东南向,水汽辐合层比较浅薄且范围狭窄;降雪分布具有明显的南少北多的特征;850 hPa湿Q矢量散度场辐合区的存在、位置及强度与暴雪的产生、落区及强度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湿Q矢量分量的垂直分布揭示了次级环流的方向和强弱,暴雪位于次级环流的上升支附近。  相似文献   

11.
"2003.1"黔东南暴雪天气过程的对称不稳定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3,他引:17  
池再香  胡跃文  白慧 《高原气象》2005,24(5):792-797
采用对称不稳定判据,对发生在2003年1月5~6日一次罕见的黔东南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雪产生在对称不稳定大气中,低空急流促使对流层低层暖湿气流辐合上升,触发对称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暴雪天气。西南涡、横切变和暴雪区有向对称不稳定区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雪灾是内蒙古地区的主要的气象灾害,对全区牧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危害和影响.在充分分析内蒙古地区气候特征的基础上,依据SVM回归方法,利用T213资料,建立了暴雪的SVM回归方法预报模型,建立了自动化的SVM暴雪预报业务系统,并对其进行了业务试验.给出了依据SVM方法建立的暴雪实时业务预报系统的检验结果.结果表明,SVM回归方法能运用于暴雪的预报,建立的自动化的SVM暴雪预报业务系统能在预报业务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初春暴雪过程的多普勒速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气象》2004,24(3):6-8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烟台市一次初春暴雪天气的多普勒速度和风场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雪开始后相继出现的暖平流辐合、闭合零速度区和逆风区是本次暴雪天气过程多普勒速度的主要特征;持续的垂直风向切变及强辐合等风场结构为暴雪产生创造了条件;低空东南气流对多普勒速度特征的形成及暴雪的产生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次晚春暴雪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山东省123个自动站资料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4月19—20日山东晚春极端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产生暴雪的温度条件。结果表明:前期气温偏低是晚春暴雪发生的气候背景,回流天气形势为暴雪发生提供了天气背景,低空西南风急流和山东北部纬向切变线是导致暴雪发生的直接原因。回流型暴雪天气过程的水汽及水汽的辐合均集中于700~500hPa。高低空急流的动力耦合以及与纬向切变线相应的对流层中的正涡度柱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回流暴雪发生在对流稳定性大气中,暴雪区上空有θse能量锋锋生。受阻于太行山东麓的东北风形成的冷池,是气温骤降的温度环境背景,暴雪发生前,存在于850~700hPa冷空气团中的弱下沉运动导致了0℃等温线呈"漏斗状"向下延伸,造成了暴雪区地面气温的骤降,是降水相态由雨迅速转为雪的直接原因。0℃等温线呈"漏斗状"向下延伸区对未来降水相态由雨转雪区和暴雪出现区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一次区域暴雪和雾凇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NCEP资料,对2006年2月26—27日河南省出现的区域暴雪过程进行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诊断分析,并对暴雪过后出现的雾凇天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孟加拉湾、南海的西南急流以及低层偏东风水汽输送,为暴雪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为暴雪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暴雪区与700hPa等θse线密集带和散度高值区对应;雪后转晴以及850hPa暖平流,为豫北雾和雾凇的形成提供了合适的暖平流和冷下垫面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003年3月14日大雪到暴雪天气过程从高空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高空500hPa有利于初春产生大雪到暴雪天气的环流背景,700hPa西南急流对此暴雪天气的影响以及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17.
雪灾是内蒙古地区的主要的气象灾害,对全区牧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危害和影响。在充分分析内蒙古地区气候特征的基础上,依据SVM回归方法,利用T213资料,建立了暴雪的SVM回归方法预报模型,建立了自动化的SVM暴雪预报业务系统,并对其进行了业务试验。给出了依据SVM方法建立的暴雪实时业务预报系统的检验结果。结果表明,SVM回归方法能运用于暴雪的预报,建立的自动化的SVM暴雪预报业务系统能在预报业务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云顶亮温资料,对2018年1月发生在陕西的一次回流暴雪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水汽、热力、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此次暴雪发生在南支槽与西风槽东移加深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冷暖空气在陕西中部长时间交汇,偏南风急流为暴雪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应;暖湿空气在低层冷垫上爬升,配合高空急流的通风抽吸作用,加速高层辐散、中低层辐合,垂直上升运动发展,为暴雪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能量条件。冷暖空气在暴雪区上空对峙,陕西中部形成明显锋区,锋区次级环流加速了暴雪区上空垂直运动,对降雪起到增幅作用。暴雪区位于带状云系tBB≤-50 ℃强中心移过的区域,对暴雪预警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聚类分析,分别对纯雪型(Ⅰ型)暴雪和混合型(Ⅱ型)暴雪的850hPa环流型进行了分类,并对比分析了其天气尺度环流特征异同,结果发现:(1)在850hPa上,Ⅰ型暴雪对应的环流在35°N以北有两脊一槽的环流形势,而Ⅱ型暴雪的环流经向度更强。(2)Ⅰ型暴雪对应的500hPa的负异常中心位于蒙古高原,东北区上空为等值线密集的正负异常过渡区,而Ⅱ型暴雪东北区上空为负异常中心,这也是两类暴雪环流的又一显著差异。(3)300hPa上两型暴雪都存在南北两支高空强风速纬向气流,但与Ⅰ型暴雪相比,Ⅱ型暴雪对应的高空南支气流偏北,北支气流南下的位置偏东。(4)从高低层环流配置对比分析,Ⅰ型暴雪中高纬度系统斜压性较强。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17次大雪过程物理量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03~2006年17次大雪或暴雪过程的物理量场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大雪或暴雪出现时物理量场的变化情况,找出了各种物理量的变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