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往是通过手工转图由光率体主轴获取晶轴和应力主轴的,把手工操作变为计算机运算和成图,是一个重要的附加课题.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实现轴与轴以及坐标系和投影面之间的各种转换方法,具体步骤有:(1)把费氏台下读数转换为地理坐标系下的数据;(2)已知任意两个光率体主轴求第三个光率体主轴;(3)投影面的旋转;(4)由光率体主轴获取晶轴;(5)把弹性张量从与晶轴相关的坐标系转到地理坐标系中.由此编制的处理程序和绘图软件已在应用中.  相似文献   

2.
二轴晶光率体光性正负有两种判别方法:一种是根据光轴角(2V)的锐角平分线(Bxa)与Ng一致还是与Np一致来判别,其临界点是2y=90°;另一种是根据三个主拆射率的相对大小来判别.由于二轴晶光率体为三轴椭球体,在其临界点Ng一Nm=Nm一Np时,光轴角并不等于90°。就是说,两种判别方法的临界点不一致。本文从光率体几何特性研究入手,通过几何及数学方法,着重讨论上述两种判别方法在其临界点时的相对关系,并结合实际例证,认为二轴晶光率体光性正负的临界点不能只确定为一个点,而应限定在一个范围,即2V=90°到Ng-Nm=Nm-Np之间。  相似文献   

3.
地理世界中存在一类具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地理现象/对象,综合对地观测技术和多源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提升了获取这种动态地理现象的能力。现行的地理时空分析方法以点、线、面、体为基本单元,以数据获取尺度为分析尺度,割裂了地理现象的时间连续性,限制了地理时空动态的分析能力。把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动态演变抽象为地理过程,从演变过程的尺度,提出一种新的地理时空分析方法。首先,提出“地理过程—演变序列—时刻状态”的分解抽象和逐级包含的地理时空过程语义,并基于“节点—边”的图思想建立地理时空过程图表达方法和存储模型,实现地理对象(节点)和对象演变行为(边)一体化表达和存储;其次,以地理过程为基本单元,设计“地理状态对象提取—演变序列追踪—过程对象重构”的过程对象提取方法,并基于节点的出度(该节点引起其他节点变化的边的个数)和入度(其他节点引起本节点变化的边的个数)实现过程对象演变行为的识别;再次,以地理过程为分析尺度,拓展时空邻域为过程邻域、时空相似性为过程相似性,设计面向过程的地理时空挖掘方法,开展地理对象及其演变行为的时空模式挖掘;最后,以1950—2019年月尺度的太平洋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变化过程对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秦岭造山带核部,河南西峡寨根地区角闪岩中角闪石组构及其与韧性剪切带关系的研究,得出几点认识:(1)角闪石的优选方位受控于韧性剪切带,随着韧性剪切作用的加强,L构造岩愈趋典型;(2)分析角闪石中光率体轴Ng与结晶C轴的关系,Ng轴偏于一个方向,表明受剪应力所致;(3)通过角闪石C轴与剪切带边界关系的研究,确定剪切带为左旋剪切性质;(4)据角闪石组构及韧性剪切带与其它构造相互关系,恢复秦岭造山带的历史,至少经历了区域动热变质变形阶段、韧性再造阶段和脆性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5.
张莉 《云南地质》2000,19(1):58-61
1 均质体光率体及拆射率光波在均质体中传播时 ,向任何方向振动 ,其传播速度不变 ,折射率都相等。因此 ,均质体的光率体是一个圆球体。 (图 1 )其光率体任何方向的切面都是一个圆切面 ,这类宝石在折射仪上表现为只有一个折射率值。当在折射仪上转动宝石 36 0°时 ,仅有一条不动的阴影边界。这是因为圆切面的半径只有一个 ,这时圆切面的半径即代表了均质体的折射率值。所以 ,从均质体的光率体形状 ,解释了这类宝石在折射仪上进行测试时仅有一个值的现象。如表 1。表 1 常见均质体宝石在折射仪间测试结果常见宝石名称晶系光性折射率萤石等轴…  相似文献   

6.
应用费氏旋转台进行晶体测定工作时,首先须使晶体的光率体达到标准位置——即光学主轴与旋转台的南北、东西和直立三个轴平行一致,然后确定各光学主轴的名称。一个未知方位的切片,使其达到标准位置的方法,因切片方向不同,各有难易。但多数切片,都可根据四次消光现象,求得消光位,逐渐确定它的标准位置。唯有垂直光轴切片,在正交偏光镜间转动直立轴时,呈永久消光现象,要找到它的光学主轴方向,比较困难。二轴晶垂直光轴切片的特点是一个光轴直立,光轴面也必直立。当光轴面为东西或南北方向直立时,转动垂直光轴面的水平轴,视域内消光现象不变。转  相似文献   

7.
二轴针台由一个东西轴和针轴(相当于南北轴)构成,加上显微镜的载物台(直立轴)实际上是一个三度空间可旋转的针台。二轴针台的南北轴可以任意旋转360°,空间中的任一条直线经过南北轴的旋转可以水平,任意面可以直立。转动东西轴和南北轴可以使空间中87%~1)的直线直立。四轴或五轴弗氏台不能直立或水平的面和线,在两轴针台上可以使其直立或水平。二轴针台采用分别直立二个光轴的办法来研究二轴晶的光率体方位。二轴针台还可以使晶体中所能见到的晶面或解理面直立,并且在赤平投影网上研究晶体光率体与结晶方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确测定斜长石牌号是岩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镜下测定斜长石牌号比较精确的方法是用旋转台来测定双晶轴、双晶结合面或结合解理面等与光率体主轴的关系或者测定斜长石的折射率。近年来,利用旋转台测定斜长石牌号的图表有了新进展,但因斜长石本身结构有  相似文献   

9.
弗氏旋转台不能利用一般的聚光镜来获得晶体的锥光干涉图。在缺少特制的弗氏台用聚光镜时,作晶体的光性测量,不得不在正交偏光镜间利用消光现象,经过复杂的步骤去寻找并确定光率体的特征方向。特别是最通常遇到的二轴晶任意斜切片,其手续最复杂,也最困难。常常需要作反复的试验,花费很多时间,仍然很难准确地确定光率体方位,这使弗氏台工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万家—蓝村地区位于胶莱盆地,夹于莱阳凹陷和诸城凹陷之间。依托201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山东1∶50 000万家、南村、高密、蓝村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根据《1∶50 000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的统一标准及要求,在充分利用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数字填图系统进行野外地质填图,并应用室内与室外填编图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标准的1∶50 000地质图及说明书编制,建立了山东省万家镇幅(J50E021024)、南村镇幅(J51E021001)、高密市幅(J50E022024)、蓝村镇幅(J51E022001)1∶50 000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本数据库针对早白垩世莱阳群杨家庄组、杜村组,青山群八亩地组、王氏群辛格庄组岩性填图,首次在王氏群辛格庄组发现火山机构,并确定辛格庄组内火山岩夹层锆石U-Pb年龄为早白垩世。利用前人胶参1井、2井和3井钻孔资料,恢复了李党家—马山凸起白垩纪岩相古地理,建立了山东省万家—蓝村地区沉积构造格架。本数据库包含上述4个标准1∶50 000图幅地质图,数据量约为22.3 MB,于胶莱盆地火山岩中取得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3个,第四系中取得光释光年龄值3个,14C同位素年龄值4个。坐标系为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投影方式为高斯—克吕格投影。本数据库充分反映了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为区域资源环境研究、能源勘探提供基础地质图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邬金华 《矿物学报》1998,18(3):292-297
在偏光显微镜的锥光系统中,垂直二轴品光率体─—圆切面与光轴面交线的切面干涉图此处定义为临界干涉图。结合球面和平面解析法可以证明,这种干涉图消光影一般为双曲线形,但具体形状与晶体2V角及从0°位置(光轴面平行上或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旋转的角度有关。它与已知其它切面干涉图的最大区别是,当晶体从0°位置旋转45°时,消光影为一条与目镜横丝或纵丝夹45°角的直线,它到视域中心的距离随晶体2V角的减小而加大,因而在特定物镜数值孔径和晶体折射率的情况下,只有较大2V角晶体的这条消光影才会处在视域之内。在观察橄榄石和角闪石晶体临界干涉图时证实了它的上述特性。  相似文献   

12.
用旋转针台确定Ng、Nm、Np方向,较常用的方法是作出矿物消光曲线,从消光曲线上求出Ng、Nm、Np方向,然后再分别测定主折率光率大小. 从消光曲线找到矿物光率体主轴的位置后,再通过“反操作”就可以确定Ne、Ng、Nm、Np主轴在仪器上的位置.例如石英(表1、  相似文献   

13.
周辉  姜玥  卢景景  胡大伟  张传庆  陈珺  李震 《岩土力学》2018,39(5):1917-1922
针对自行研制的岩石空心圆柱扭剪仪可独立控制4个加载参数(轴力、扭力、内围压和外围压)的功能,通过数学和力学分析,系统地整理出几种易于实现且符合实际工程的应力路径及加载方式:在轴力与内围压满足一定关系的前提下,可以获取岩石的抗拉强度,提供一种新型测量岩石抗拉强度的方法;通过控制内外围压及轴力,可以进行常规三轴试验与真三轴试验,克服了现阶段岩石真三轴试验中试验装置复杂、试样加载面摩擦大的缺点;在轴力与内、外围压分别满足一定关系时,可以分别实现平均应力p不变与中主应力系数b不变的应力路径,用于研究应力主轴旋转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上述应力路径的实现对岩石力学性质的研究以及现阶段岩石室内试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旋转锥光曲线法是??瓦尔丹年茨1959年创立的.它是利用极射赤平公式(确切地说,应称作消光位公式)计算并投影锥光曲线之后,采用直光逐渐接近法,最终使光率体轴落于该曲线上,为其定位的.笔者在旋转锥光曲线法的基础上,研究和发展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在二轴晶斜切面上测得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锥光曲线,直接交会定位出光率体轴、光轴和确定2 V角.改进后的方法,不仅保留了原方法的所有优点,而且使测试精度有了较大提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孙奇  董全杨  蔡袁强  王军  胡秀青 《岩土力学》2015,36(8):2261-2269
利用空心圆柱扭剪仪对饱和砂土进行了应力主轴固定和偏应力比增大(即定向剪切)、偏应力比不变和应力主轴单调旋转(即纯应力主轴单调旋转)、偏应力比和应力主轴偏转角同时增加、偏应力比和应力主轴偏转角分段增加4个系列的排水剪切试验,着重分析不同应力路径下饱和砂土的变形特性及主应力和主应变增量方向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纯应力主轴单调旋转下,主应力增量方向在45°~135°范围内变化,主应变增量方向逐渐偏向主应力方向;偏应力比和应力主轴偏转角同时增加下,砂土变形不断增大,当主应力增量方向 45°时,主应变增量方向与主应力增量方向基本一致,但当 45°时,主应变增量方向逐渐偏离主应力增量方向。当应力状态在偏应力比 0.75、应力主轴偏转角 45°范围内时,体应变、最大剪应变与应力路径无关,且后期纯应力主轴旋转下砂土变形不受前期加载历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印度共和国是印度板块的主体,也是冈瓦纳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七个古老克拉通(陆块群)、分隔克拉通的活动带与盆地等构成。自北向南依次为:①喜马拉雅活动带,主要为具有元古代基底的古近纪-新进纪活动带;②印度河-恒河平原过渡带(山前坳陷带),主要由为第四系、古近系-新进系和第四系冲积物构成;③印度半岛克拉通,主要由西塔尔瓦尔、东塔尔瓦尔、巴斯塔、辛本,本德尔坎德、阿拉瓦利和印度南部麻粒岩地体等7个太古宙陆块(或次级克拉通)群构成;④萨德布尔活动带;⑤东高止山活动带;⑥德干高原玄武岩省(LIP)(图1)。  相似文献   

17.
一、双偏心机构的原理与特点利用双偏心机构调整行程,主要由偏心轴(1)、偏心套(2)在180°的范围内进行园周运动,根据所处的不同位置改变活塞(3)的上死点a与下死点b之间的距离S,从而达到调节泵量的目的。当偏心轴与偏心套离轴心o、o_1最远一点即On、Om在同一方向,一条水平线上(OnOm点重合),此时活塞行程S为最大(Smax)。(见图1)。而当On、Om处在相反位置,同一条水平线上,此时活塞行程S为最小(Smin)。(见图2)。在偏心轴旋转180°的范围内,根据设计所需的泵量来确定不同的旋转角On,以  相似文献   

18.
钾长石的2V和Ng∧⊥(010)、Ng∧⊥(001)的夹角是其结构状态的函数,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提出的费氏台砂薄片法所选取的钾长石碎屑近于垂直a轴(即近于垂直光率体的锐角等分线Np),具有易于判定消光位的干涉色和图象清晰的干涉图。在费氏台上用锥光法和四轴法能精确地测定这些光学数据。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度可靠,重复或易人求测误差均可控制在2°以内。大量实测结果表明它确是一种好的光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真空-堆载预压作用下软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改进的、可施加负压的三轴仪开展了真空预压、堆载预压以及真空-堆载联合预压作用下软土的固结蠕变试验,描述了加载率、应力比和时间等对软土蠕变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轴向应变(率)、体积应变(率)及偏应变(率)与应力比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轴向应变率和体积应变率与时间的对数关系并非线性,但经过若干天以后可近似认为是线性关系;在不同应力比n下,体应变与时间的关系可用双曲线方程来表示;偏应变、偏应变率与时间的关系符合双曲线方程,通过温州软黏土样的蠕变试验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奥陶纪三叶虫生物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叶虫证据表明,除北疆区的阿尔泰地体和兴安区的额尔古纳-兴安地体与西伯利亚和劳伦陆块在动物群方面紧密关联外,中国奥陶纪的所有板块和大部分地体均系当时东泛冈瓦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地理上彼此密切相关。对这些属于东泛冈瓦纳的中国区块的台地或内陆棚三叶虫动物群的综合分析研究证明,它们在特马豆克期(Tremadocian)以及凯迪晚期-赫南特期(late Katian-Hirnantian)或阿石极期(Ashgill)应归属同一生物地理区,而在弗洛期-凯迪早期(Floian-early Katian)或阿仑尼克期-卡拉多克期(Arenig-Caradoc)则可划分为两个生物地理亚区:一个由华南、塔里木板块和安南或印支地体组成,另一个包括华北板块以及滇缅马、藏南、中天山-北山地体(可能还有海南地体)。饶有趣味的是在凯迪晚期或阿石极期开始发生的生物地理亚区解体之前,有关陆块的深水相三叶虫动物群已经历了从达瑞威尔中期(mid Darriwilian)至凯迪早期的长期频繁交流以及组成逐渐趋于齐一的过程。因此深水动物群之间的属种交流和一体化进程的发生、发展和完成显然均先于浅水一侧的三叶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