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云南元谋发现的猿人牙齿化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是世界上人类化石极其丰富的国家之一,继北京猿人和蓝田猿人之后。又在我国南方云南元谋发现了一个新的猿人化石产地。 1965年5月1日,原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钱方同志等,于云南元谋上那蚌西北,在“元谋组”褐色粘土层中采到一些哺乳动物化石和两颗猿人的牙齿。动物化石经程政武同志初步鉴定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1963—1964年,在陕西蓝田第四纪地层内发现了猿人化石,吴汝康(1964、1966)命名为蓝田猿人。化石采自两个不同的地点:头盖骨、上颌骨及3颗牙齿产于公王岭(34°11′06″N,109°29′22″E),下颌骨则采自陈家窝(34°14′05″,109°15′07″E)。  相似文献   

3.
山东土门喀斯特洞穴的发育演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舒 《中国岩溶》1986,5(3):175-182
<正> 土门喀斯特区位于山东省中部、沂源县西北。该区北、西、南三面均为变质岩山地,东以上五井断裂为界,面积约50平方公里(图1)。区内分布有大小洞穴40余个,为鲁中喀斯特洞穴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但一直缺乏专门的研究。1981年沂源县在本区骑子鞍山前下崖洞附近的石灰岩洞穴和裂隙中发现了属再沉积的猿人头盖骨和牙齿化石,时代为中更新世,但至今却未找到猿人的生活居住地。笔者自1982年以来曾经多次到该区进行调查和探测,现根据获得的实际资料整理成文,以期探明该区洞穴的发育演化过程,并为进一步寻找猿人遗址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4.
元谋盆地晚新生代地层的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谋盆地晚新生代地层发育良好,地层中保存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岩石利于古地磁测定,是我国研究晚新生代地层的理想地区之一。1965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钱方、普庆余等在该盆地的这一套地层中发现了两颗猿人牙齿化石,经地质博物馆胡承志先生鉴定为直立猿人。对猿人的生存年代,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李普、马醒华等以及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程国良等作了古地磁测定,用极性对比法得出其年龄值为170±10万年及163—164万年,证实其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这一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1983年,中国科学院刘东生教授等根据对元谋组(广义)的岩石、古生物地层和磁性地层的重新认识,将该组划分为上新统沙沟组、下更新统元谋组(狭义)和中更新统上那蚌组,并  相似文献   

5.
中國猿人     
裴文中  布勒 《地质论评》1937,2(3):233-246
對中國猿人之研究,法國之布勒教授(M.Boule)及其門生吳複說(R.Vaufrey),自始至今,屢次表示另一种意見,簡約如下:(一)中國猿人即爪哇猿人;(二)周口店之石器及骨器係另一種人(近吳複說更定名爲Homo sp.)所製作及使用,並非中國猿人。此種意見之價值如何,自有一般世界之學者加以批評;惟吾人負此項研究之責者,為参考起見,此項意  相似文献   

6.
关于南京猿人生存时期的气候环境讨论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根据南京猿人产地(葫芦洞)中的孢粉分析结果推测当时气温明显比现在低,可能相当于一次冰期。该结论与南京猿人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群的性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吴汝康 《第四纪研究》1994,14(4):316-322
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了北京猿人的第一个头盖骨,从而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猿人(直立人)被当时人类学界承认为最原始的人类,确立了直立人为人类发展史的第一个阶段。19世纪末E.Dubois发现爪哇猿人的过程。他终生坚持猿人既非猿又非人的观点,引起长时期的争论。从1924年起,又发生了南方古猿是人还是猿的争论,为北京猿人化石的发现被广泛接受奠定了基础。本世纪30年代以来,在亚、非、欧三洲的许多地点,有了更多的直立人化石的发现。在直立人化石的研究中,出现了直立人的分类问题,直立人与智人的界限问题,年代测定的准确与否对确定直立人系统关系的重要性,以及直立人与智人的连续性和替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季燕南  季强  吴文盛 《江苏地质》2019,43(4):523-531
简要回顾了国际古人类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阐明人类对于自身的发展有一个漫长的了解过程,认识到人类并不是“上帝”创造之物,而是像其他生物一样,一步一步逐渐发展到现今阶段。认为“人猿过渡”仅是一个哲学概念,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不能将早期人类的演化阶段称为“人猿过渡阶段”,再将Australopithecus译为“南方古猿”并不合适,因此建议将其中文学名译为“南方猿人”,将Sahelanthropus的中文学名译为“撒海尔猿人”,将Orrorin的中文学名译为“原初猿人”,将Ardipithecus的中文学名译为“始祖地居猿人”。明确提出“复系”和“副系”的概念不科学,而是提倡“同源、共祖、单系”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陕西蓝田公王岭猿人遗址处L15层磁组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十多年前,考古学者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约70km的蓝田县发掘出著名的蓝田猿人头骨化石,同时发现的还有丰富的具有南方色彩的哺乳动物群化石[1]。An等[2]结合古地磁研究将蓝田公王岭的黄土地层与洛川黄土剖面对比后认为猿人头骨出土层位应与L15下粉砂层中部相当,利用平均沉积速率外推计算其年代约为距今115万年。这个年代目前为多数人所接受[3]。但由于猿人头骨化石和共生动物化石常被胶结在钙质结核中,其赋存层位或值得商榷。因此,进一步将猿人化石与同进化阶段的爪哇人化石对比后认为前者年代可能会更老些[4]。而与猿人头骨赋存层位相关的下粉砂层是黄土高原野外地层识别和剖面对比的一条重要标志层,以发育粗粒沉积  相似文献   

10.
详细介绍了8 Ma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地球上主要发生过3次冷气候事件:第一次冷气候事件大约发生在距今7 Ma,一股强烈的干冷气流刮过欧洲大陆,穿越赤道地区直达非洲大陆,使得原始森林开始萎缩,面积的缩小导致古猿与人类发生演化分异;第二次冷气候事件大约发生在距今4.2 Ma,那时干冷气候持续发展,非洲大陆的原始森林进一步萎缩,并逐渐演化为稀树草原,出现了南方猿人和傍人;第三次冷气候事件大约发生在距今2.3 Ma,全球气候变化波动较大,冷-暖气候交替发育,地球上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属),并逐渐演化成现代人。根据目前的研究,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与古地理、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人类演化历史大致可分为7个时期:撒海尔猿人—原初猿人时期、地居猿人时期、南方猿人—傍人时期、能人—鲁道夫人时期、匠人—直立人时期、先驱人—海德堡人时期和智人时期。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遗址和中国猿人第一个完整头盖骨的发现,是轰动国际学术界的一件大事,方毅同志曾形象地比喻说:“这是中国人在国际科学奥运会上取得的第一块金牌”。多半个世纪以来,中外科学家对这个遗址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黄万波 《地质科学》1960,3(4):218-219
1929年12月2日,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的一个山洞里,发現了中国猿人的第一个头盖骨,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頁。在这个举世聞名的原始社会初期的人类遺址中,不仅发現了許多人类化石和石器,同时还发現了与中国猿人共生的大批哺乳类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13.
关于北京猿人生活时期的气候环境特色,不少学者各抒己见,总的可分为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北京猿人是生活在冰期气候的环境;另一种则认为是生活在间冰期气候环境中。以贾兰坡(1978)、李炎贤(1978)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北京猿人虽然生活在相对温暖的间冰期气候环境中,但在北京猿人生活期间(距今0.5~0.30Ma),其气候是有变化的(李炎贤等1979)。作者根据李炎贤等(1979)通过哺乳动物分析而得出的北京猿人生活时期自然环境变化为依据,结合今天影响华北气候环境的三大因素(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和青藏高原的地势),把北京猿人生活时期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黄万波 《地质科学》1960,3(2):85-90
北京附近的周口唐,除了有著名于世界的中国猿人化石产地以外,在这一带的石灰岩区,还发現了20多处产哺乳类动物化石的洞穴。本文把周口店已发現的各化石地点的一些資料,加以綜合,以供今后在周口店进行教学实习或生产实习的各大专院校的地貭人員以及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同志們参考。’第1地点(中国猿人化石产地) 中国猿人化石产地,是1921年发現的,位于周口店龙骨山的东坡。堆积物的分布面积十分广泛,东边从停車場附近的东洞口起至西边的山神庙止,长达200多米。南北寬(中部主洞挖掘部分)約10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回忆了父亲裴文中早年求学、参加周口店发掘工作、惦念找回中国猿人化石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16.
新的蓝田公王岭猿人年代数据使蓝田公王岭成为除非洲以外仅次于格鲁吉亚Dmanisi的最古老直立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地点,并可能导致欧亚大陆大量关于早期化石古人类记录的再度调整。本文对新成果的地质学依据进行再分析,结果显示,所谓"头盖骨化石层沉积间断"在理论上无法解释,在事实上也并不存在。头盖骨化石位于L_(15)中上部的原始记录更客观、更真实。蓝田公王岭猿人年代新结果的地层学和埋藏学依据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山东地质》2008,(12):F0004-F0004
沂源省级地质公园包括沂源猿人遗址溶洞群景区、凤凰山景区、圣佛山怪石峪景区、唐山景区、大贤山景区共5个景区,总面积233km^2。  相似文献   

18.
徐仁 《第四纪研究》1965,4(1):77-83
自1929年中国猿人(Sinanthropus pekingensis Black)发现在周口店奥陶紀石灰岩的洞穴堆积中以来,已有三十余年之久。于这些年間,在同一洞穴(卽第一地点)中,掘出动物化石很多,其中有肿骨鹿 (Megaceros pachyosteus),中国鬣狗(Hyaena sinensis),最后鬣狗(Hyaena ultima),納瑪古象(Paleoloxodon namadicus),剑齿虎(Machairadus inexpectatus),大丁氏鼢鼠(Siphneus epitigi)等。古动物学家根据脊椎动物羣的性质,相信中国猿人的地质年代是属于更新世中期。但人们对其絕对年龄和当时的气候环境尚有争論。  相似文献   

19.
张乐 《第四纪研究》2009,29(6):1172-1172
2009年10月19-23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在北京举办纪念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发现80周年国际古人类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亚洲第四纪研究学术大会.  相似文献   

20.
兰田段家坡黄土剖面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岳乐平 《地质论评》1989,35(5):479-488
兰田黄土剖面厚约132m。更新统黄土不整合地覆盖在第三系红粘土层之上。在该削面采集了147组古地磁样品,经古地磁测定,结果显示B/M界限位于L_8之中,贾拉米洛事件位于S_(11)至S_(12)层段,奥尔都维事件位于S_(28)—S_(32)层段,在该剖面首次发现留尼昂亚时。结果表明:更新世黄土与第三纪红粘土的界线同M/Ga界限一致,兰田黄土最早形成于2.45Ma,据此推测兰田陈家窝猿人化石年龄为0.66Ma,公王岭猿人化石年龄为1.15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