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下白垩统中识别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SSC1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1,LSC2,LSC3,LSC4,LSC5,分析了各旋回的发育特征。识别出五种类型的沉积体系:滨浅湖近岸水下扇、较深水湖浊积扇、滨浅湖扇三角洲、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和河流沉积体系,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各基准面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和储层砂体的发育情况。综合分析生、诸、盖条件后认为,在垂向上,LSC3旋回为本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在平面上,本区的油气勘探应主要寻找宝饶构造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主要储层砂体类型为前缘分流水道砂和前缘席状砂。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大布苏地区的斜坡背景与青山口组一段、二段侧向发育的三角洲前缘砂体配合,具备形成构造—岩性圈闭的良好条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将研究层段划分为9个砂组。通过沉积微相分析,确定研究区发育三角洲前缘、浊积扇和半深湖等沉积相类型,并进一步识别出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浊积水道、浊积席状砂和半深湖泥质沉积等微相类型。以高频层序划分的砂组为单元,分析了各砂组的沉积微相构成与分布特征,指出垂向上高频层序下降半旋回的砂组,河口坝较发育;上升半旋回的砂组,分流河道较发育;青一段、青二段中,下部砂体厚度大,上部砂体厚度薄。平面上砂体呈南西—北东方向展布,西南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砂体发育;东北部以半深湖泥质沉积为主,局部发育浊积扇;砂体向北西斜坡方向的侧向减薄、尖灭明显。研究认为,三角洲前缘砂体与斜坡背景上的鼻状构造背景相互匹配,易于形成构造—岩性圈闭,为研究区最有利的勘探领域;结合地震特征,进一步预测了3个岩性圈闭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3.
根据工区内现有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应用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的泉四段—姚家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三级层序),9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四级层序),建立了研究区的层序划分方案,在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对比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的地层格架,并对层序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储集层在层序格架内的分布规律,揭示出浊积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相的分流河道形成于基准面上升期,三角洲前缘相的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沉积形成于基准面下降期,指出浊积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相的远砂坝、席状砂沉积是研究区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储集体。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层基准面原理,通过对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将辽河清水洼陷东营组划分为4个3级地层旋回(层序):东三下、东三上、东二和东一层序;识别出3种类型的沉积体系:较深水湖—水下扇、浅湖—三角洲以及河流—泛滥平原体系;并在层序格架内分析了各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和储层砂体的发育情况。综合分析生、储、盖条件后认为,在纵向上,东三下和东三上旋回为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在平面上,研究区的油气勘探应主要寻找洼陷中部的水下扇砂体和洼陷北部、西部与构造及断层相配合的辫状三角洲或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主要储层砂体类型为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河口坝和席状砂。  相似文献   

5.
傅强  李益 《现代地质》2006,20(4):579-584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8—长7油层组位于延长组中下部,代表湖盆最大扩张期,主要属于湖成三角洲相。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详细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长7油层组地层沉积的基准面旋回特征,识别出1个长期旋回、3个中期旋回(MSC3、MSC4、MSC5)和15~25个短期旋回,分析得出长8油层组为三角洲环境,到长7油层组则演变为半深—深湖环境。3个中期旋回当中,MSC3、MSC4是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对称旋回,并在MSC4上升半旋回顶部形成盆地最大湖泛面,MSC5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对称旋回,发育浊积扇。对不同井基准面旋回的分析得出:储集层段多发育于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浊流沉积砂体中,且砂体与前三角洲泥构成的烃源岩相匹配,形成岩性油气藏。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地层格架对指导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沙河街组沉积体系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陆相湖盆沉积特征,以T A 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在大量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沙河街组沉积体系和沉积物源特征,确定了沙河街组沉积时期总体发育近岸水下扇、滩坝、深水重力流水道、扇三角洲前缘和滑塌浊积扇等主要沉积相类型。中期基准面旋回A-D层序沉积时期发育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中期基准面旋回E-F层序沉积期间发育有利于油气储集的近岸水下扇和滩坝砂体;中期基准面旋回G层序沉积时期主要发育重力流主水道—重力流水道侧缘以及近岸水下扇沉积砂体;中期基准面旋回H层序沉积时期主要发育重力流主水道—重力流水道侧缘沉积体系。最后,预测了有利岩性圈闭发育的沉积相带和地区。  相似文献   

7.
随着致密砂岩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程度的深入,拗陷型湖盆河流—浅水三角洲储集层已经成为勘探开发重点。以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区块扶余油层为研究对象,运用岩心、测井、录井以及地震资料,系统地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识别出多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将双城区块扶余油层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在此基础之上,深入分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下的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相及储集层砂体发育特征。研究表明: 受长期基准面下降—上升的变化控制,垂向上,从MSC1到MSC7沉积充填响应呈现三角洲平原沉积—曲流河沉积—三角洲平原沉积—三角洲前缘沉积的特点,其岩性、沉积构造、旋回期次以及规模也随之具有明显变化;主要储集层砂体类型依次为分流河道、曲流河道、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平面上的砂体呈条带状分布,顺物源方向由西南向东北砂地比逐渐变小,MSC4-MSC5时期砂体最为发育,储集层质量最好;在构造稳定拗陷湖盆背景下,湖平面升降是储集层砂体发育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博兴洼陷西部沙河街组三段层序地层分析与岩性圈闭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石世革  张宇 《矿物岩石》2003,23(3):87-91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建立博兴洼陷西部沙河街组三段层序格架,根据井-震标定识别出大规模层序界面和洪泛面等9个具有时间意义的界面,将沙河街组三段划分为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对博兴洼陷西部物源体系分析后,厘定南部鲁西隆起主物源,具有辫状三角洲特征,三角洲前缘滑塌作用在前方洼陷内形成规模较大浊积扇体;建立层序地层发育模式,认为与三角洲有关的浊积扇体主要发育在基准面的上升期,且浊积扇体发育规模与洪泛作用呈正相关。指出古地形坡折带对岩性圈闭砂体发育的控制作用,岩性油藏发育具有自南向北类型减少,层位变浅的特征,并在不同坡折带预测岩性圈闭20余个。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埕岛东部古近系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埕岛东部古近系油藏主要受岩性控制,油藏隐蔽性强,而层序地层学是确定隐蔽油气藏有利勘探区的一种最好方法,因此在该区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非常关键。目前该区带勘探程度低,沉积相带、砂体面貌认识不明,为加强该区块勘探开发,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基准面旋回级次的划分,在渤海湾埕岛油田东部古近系较大规模的地层旋回中,识别出构造基准面旋回和长期基准面旋回,将主力层系古近系东营组长期旋回又进一步划分为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古近系东营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通过研究得出,东营组内部不同的层序(中期旋回)及同一层序的不同部分,在研究区的分布具有不同的特征,其总体的分布均遵循沉积物的体积分配原理。东营组旋回在不同时期沉积体系有所不同,在基准面上升期主要发育较深水湖—浊积扇沉积体系,基准面下降早期发育扇三角洲体系,中期以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为主,晚期则以低弯度河流—冲积平原相体系覆盖全区。以上研究对分析该区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指导该区的油气勘探部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岩性组合变化、测井曲线叠加样式及地震反射特征,将东营三角洲沙三中亚段划分为八个期次,准层序组PS8~PS1,各期次间沉积小型湖泛泥岩楔。结合岩心及测录井沉积相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三角洲-重力流-湖泊沉积体系。东南部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西北部发育与三角洲前缘滑塌相伴生的坡移堆积体、滑塌浊积岩和远源浊积岩。准层序组PS8~PS1,活动三角洲经历了由南至北的迁移演化过程。当波浪与河流能量能够抗衡并往复运动时,形成厚度较大的三角洲楔状体叠加区,沉积席状砂和河口坝砂体。受湖平面变化、构造沉降及沉积物供给速率的影响,湖退体系域早期PS7~PS4重力流砂体含油丰富,而浅水区准层序组界线附近的席状砂和河口坝由于临近具有侧向封堵及局部盖层作用的泥岩楔及沼泽沉积,其含油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口岩心精细观察,结合135口探井资料分析,识别出各种沉积微相标志,确定了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地区扶余油层主要为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进一步划分为5种亚相、11种微相。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电结合、井-震结合等技术手段,识别层序界面,将其详细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半旋回、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编图单元,结合地震属性综合分析,编制了不同时期岩相古地理图,分析其演化规律,建立沉积模式,研究表明:研究区扶余油层主要经历了2个大的演化阶段:Q3-sq1-Q4-sq1时期,由浅水三角洲平原沉积逐渐向曲流河沉积转换;Q4-sq2-Q4-sq3时期,由曲流河沉积向浅水三角洲平原、前缘沉积转换,反映水体先变浅又逐渐变深的一次湖退-湖侵沉积过程,为近期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依据大量实测剖面资料初步建立了滦平盆地侏罗-白垩系大北沟-大店子组地层格架,证明盆地在两组沉积期为西南高、东北低的簸箕形,两组地层从西南向东北在地层厚度、沉积旋回组成、相序与环境和标志层的分布等方面均发生规律性变化。地层格架不仅有助于研究盆地形成演化、构造应力条件和火山活动,而且可以确定盆地沉降中心,确定建立地层层型的候选剖面。位于盆地沉降中心的张家沟剖面大北沟组-大店子组以扇三角洲前缘半深湖-深湖相深水沉积为主,由5个完整的沉积旋回(SDC)组成。旋回沉积相序大北沟组由滨浅湖相-前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相-扇三角洲前缘相构成;大店子组明显水体加深,沉积环境相对单一,地层厚度增大,旋回相序由半深湖、深湖相泥页岩、粉砂岩夹砂岩组成,部分层位为扇三角洲前缘的砂、砾岩层。两组沉积较厚,达665m。并且排除了其它剖面上“蜂窝梁砾岩”(辫状河道-分流河道砾岩)对下伏层侵蚀造成的大北沟组顶部沉积间断,以及“玄武安山岩”喷发活动造成的大店子组顶部地层缺失。张家沟剖面沉积连续、暴露完全、化石极为丰富,是建立侏罗-白垩系临界阶陆相层型的研究界线划分的理想剖面。  相似文献   

13.
乌什凹陷及东部邻区白垩系层序划分与沉积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乌什凹陷乌参1井的白垩系进行了层序划分,分为5个三级层序,其中亚格列木组只有低位体系域,与其上舒善河组合在一起可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巴西盖组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巴什基奇克组沉积后受到剥蚀而只剩一个三级层序。亚格列木组的沉积相为冲积扇相和辫状河相。舒善河组由辫状河、湖泊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组成,岩性为中至粗粒砂岩和泥质岩。巴西盖组沉积相组合包括辫状河三角洲相、扇三角洲、湖泊三角洲和湖泊相并夹有滨浅湖相。巴什基奇克组由低位体系域的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和湖进体系域的浅湖沉积组成。地震反射特征指示乌什凹陷白垩系沉积具有南北双向物源的特征。北部物源为南天山褶皱带,南部物源为温宿凸起。砂岩碎屑成分分析表明乌什凹陷与东部邻区白垩系存在三个较为明显的物源区,即(1)天山南侧的再循环造山带,(2)温宿凸起再循环造山带快速抬升区,(3)塔北隆起或东、东南方向的大陆蚀源区。它们控制了白垩系沉积相带在研究区的展布。绘制的乌什凹陷及东部邻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沉积古地理图对今后在该区的油气勘探有参考意义。乌参1井白垩系储集岩分布于舒善河组、巴西盖组和巴什基奇克组低位和高位体系域,储集岩类型以含砾粗砂岩、含砾中砂岩和中砂岩为主,它们与其上的湖相泥岩组成三套储盖组合。乌什凹陷白垩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etaceous in the Songliao Basi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rupture of the lithosphere in Late Jurassic brought about the eruption of basaltic magma in the Songliao Basin. The evolution of the basin in Cretaceous progressed through six stages: pre-rift doming, extensional fracturing, fault subsidence, fault downwarping, downwarping and shringkage, resulting in the deposition of terrstrial facies nearly 10,000 m thick. There are different depositional sequences in these stages: the depositional period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Shahezi and Yincheng Formations is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the down-faulted basin, forming a volcanic rock-alluvial fan-fan delta-lacustrine (intercalated with episodic turbidites)-swamp facies sequences; the period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Dengluku Formation is the transformation stage of fault subsidence into fault downwarping of the basin, forming a sequence mainly of alluvial plain-lacustrine facies; the depositional period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Quantou Formation-Late Cretaceous Nenjiang Formation is the downwarping stage of the basin, forming an alluvial plain-delta-lacustrine facies sequence; the period of the Late Cretaceous Sifangtai Formation-Mingshui Formation is the shringkage stage of the basin, forming again a sequence mainly of alluvial plain-alluvial fan and small relict lacustrine facies. These vertical depositional sequences fully display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a failed continental rift basin. Many facts indicate that the two large-scale lake invasions, synchronous with the global rise of sea level, which took place in the downwarping stage of the basin development, led t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lake and sea.  相似文献   

15.
16.
陇东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应用测井曲线、岩心、野外露头剖面等资料,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相,在延长组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界面,将延长组分为4个三级层序10个体系域,识别出4种主要的沉积体系: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及湖泊沉积体系。分析了各体系域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探讨了体系域沉积模式及层序与油气的关系。指出低位体系域中发育的三角洲平原河道及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最主要的储层,水进及高位体系域中发育的浊积岩砂体分布面积大,是潜在的储层、水进和高位体系域中发育的湖相泥、页岩是良好的生油层和盖层,使得陇东地区存在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处于有利的含油气系统之中,具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7.
蒲仁海  车自成 《地质论评》1996,42(6):497-507
塔里木盆地东南部中古炭统一下二叠统是一个顶底为Ⅰ类不整合所限定的二级沉积层序。该层序沉积期,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存在三个古陆,两个浅海海峡,一个半深海斜坡。随着海面上升-静止-下降于不同部位形成了不同沉积体系及组合。海进体系域由中上石炭统的滨岸破坏性三  相似文献   

18.
刘惠民  王勇  杨永红  张顺 《地球科学》2020,45(10):3543-3555
为了进行陆相断陷湖盆泥页岩细粒混积岩有利岩相预测,以指导页岩油气有利目标优选,综合运用岩心、薄片、全岩衍射、元素、古生物等资料,系统进行了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泥页岩细粒混积岩沉积环境恢复、岩相精细表征,揭示了沉积环境对岩相及其组合、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泥页岩细粒混积岩沉积期整体上表现为气候由半湿润向湿润转化,自下而上显示碎屑物源输入量在增加、水体水深加大、盐度降低、还原性减弱的过程;有序复杂多变的沉积环境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泥页岩细粒混积岩沉积组构复杂性,进而控制了细粒混积岩相的多样性、组合和分布规律性.建立基于“岩石组分、沉积构造、灰质结构和有机质丰度”四端元划分方案,将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泥页岩细粒混积岩划分为20类,实现了复杂细粒混积岩岩相划分;半湿润少物源条件下,浅湖强还原盐水环境主要发育膏盐、含有机质层状膏质泥岩和含有机质层状泥质灰(云)岩相组合,半深湖强还原咸水环境主要发育富有机质纹层状微晶泥质灰岩和富有机质纹层状灰质泥岩频繁互层岩相组合,半深湖强还原半咸水环境主要发育富有机质水平泥晶纹层泥质灰岩和富有机质纹层灰质泥岩频繁互层岩相组合,深湖还原半咸水环境主要发育富有机质层状泥质灰岩夹富有机质层状灰质泥岩相组合;湿润多物源条件下,深湖强还原半咸水环境主要发育富有机质层状泥质灰岩和富有机质层状灰质泥岩频繁互层岩相组合,深湖还原半咸水环境主要发育富有机质层状灰质泥岩夹富有机质层状泥质灰岩相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