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李益  胡大千 《世界地质》2002,21(3):258-262
在偏高岭石水热转化法合成NaA型沸石分子筛体系中,通过对反应不同时间内的固相产物的XRD-FT-IR图谱分析,以及对SEM形貌变化的观察,认为晶化过程包括异相成核和均相成核两个过程,其中异相成核先于均相成核,但是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只是取决于偏高岭石的表面溶解程度,偏高岭石不仅提供了反应所需的化学组分,而且也为晶核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界面条件。  相似文献   
2.
傅强  李益 《沉积学报》2010,28(2):294-298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西南缘及东北缘发育典型坳陷型湖盆坡折带。研究表明,在北东缘具有多级缓坡坡折带特征,坡度1°~3°,宽度15~25 km;西南缘具有单一陡坡坡折带特征,坡度3°~5°,宽度10~20 km。由于受湖盆收缩原因影响,坡折带平面展布局部会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坡折带在对地层的超覆叠置、岩性纵向组合以及沉积体的纵横向展布上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以坡折带特征研究为基础,建立坡折带控制非构造圈闭展布模式,对于指导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地层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平顶山煤田煤层多、煤质好、储量大,以往勘探已积累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利用这些数据,用数学地质方法进一步总结认识该煤田的构造特征、煤层赋存、煤岩层对比、煤质变化规律、构造与煤厚及煤质变化规律等,以期能对该区中、深部勘探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傅强  李益 《现代地质》2006,20(4):579-584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8—长7油层组位于延长组中下部,代表湖盆最大扩张期,主要属于湖成三角洲相。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详细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长7油层组地层沉积的基准面旋回特征,识别出1个长期旋回、3个中期旋回(MSC3、MSC4、MSC5)和15~25个短期旋回,分析得出长8油层组为三角洲环境,到长7油层组则演变为半深—深湖环境。3个中期旋回当中,MSC3、MSC4是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对称旋回,并在MSC4上升半旋回顶部形成盆地最大湖泛面,MSC5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对称旋回,发育浊积扇。对不同井基准面旋回的分析得出:储集层段多发育于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浊流沉积砂体中,且砂体与前三角洲泥构成的烃源岩相匹配,形成岩性油气藏。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地层格架对指导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合成SiC是新型钻石仿制品,其硬度、折光率、色散值、热导系数均与钻石极其相近,用常规钻石检测方法难以鉴定;但合成SiC为非均质体,具较高双折射率,内含物及颜色也具特殊性,且其可见光吸收光谱、红外线吸收光谱、X射线荧光能谱均与钻石不同,依据这些特征可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6.
7.
煅烧温度对高岭石相转变过程及Si、Al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吉林通化煤系高岭石和美国Georgia高岭石在200~1300℃热处理产物的MASNMR谱和XRD,IR,DTA等的研究,主要获得如下结论:①煅烧高岭石的相转变经历了四个阶段——脱羟阶段(约550℃),偏高岭石阶段(550~850℃),SiO2分凝(850~1100℃)及Al2O3分凝阶段(950~1100℃),莫来石、方英石形成阶段(1100℃以上);②偏高岭石-莫来石的相转变过程中存在SiO2和Al2O3的分凝,其中SiO2的分凝温度是850℃,而Al2O3的分凝温度是950℃;③1100℃开始,由偏高岭石分凝形成的非晶质SiO2一部分和Al2O3-γ发生反应生成了莫来石,一部分结晶为方英石;④煅烧高岭石Si、Al活性总体上随着煅烧温度的增高逐渐增强,其中Al的活性在900℃时达到最高,Si在1100℃时达到最高,当温度超过这两个临界点时,Si、Al活性将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8.
苏北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海侵湖泊的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傅强  李益  张国栋  刘玉瑞 《沉积学报》2007,25(3):380-385
通过对苏北盆地钻井岩心分析研究总结得出,在晚白垩世、古新世苏北盆地曾与海相通,并遭受海侵影响。海侵的原因,可能是从晚白垩世晚期起,中国东部的地应力条件以引张力占优势,并在华北—渤海湾、苏北—南黄海和东海陆架区,发育了一系列为早第三纪巨厚沉积物所充填的半地堑箕状盆地,海水由东海向黄海海侵,造成陆架上箕状盆地在短时期内与海水相通。苏北盆地在晚白垩世泰州组—古新世阜宁组沉积形成了以全盆地阜二段、阜四段为主,局部泰二段的富含介形虫的暗色泥岩,成为该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古生物以及岩矿、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证据可以确定苏北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发育的湖盆环境可统称“近海湖泊”或将海侵层段称“海侵湖泊”,而至始新世戴南和三垛组沉积时则可统称内陆湖泊和河流冲积平原环境。通过对苏北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海侵湖泊的确切与充分的认识分析,不仅对苏北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时期的湖盆古地理重建,而且对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以及生油气潜力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作霖教授从四十年代开始研究X射线岩组分析,用照相法作成了玛瑙的岩组图,六十年代又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作了系统的总结,为我国X射线岩组学的发展打好了基础。现把何作霖教授介绍过来的国外X射线岩组分析最新的一种方法——计数器衍射仪法的原理作一介绍。该法使用的仪器是西德西门子厂计数组构测角衍射仪,1957年由西门子厂设计成型投产的,近年已有若干改进,在记录系统安上电子计算机以后可以自动成图。目前  相似文献   
10.
翟铎  黄小祥  任林丽  李益  徐俊 《水文》2017,37(6):58-62
对马汊河分洪道扩挖工程前后的水流流态进行数值模拟,并选取2010年和2015年的实测流量、流速和水位等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马汊河扩挖工程对河道水流流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扩挖工程实施后河道水位较工程前有所降低,中游段雍水情况得以解决,河道流速、流量和过流能力都增大,有效提高了河道的泄洪能力。研究结果对马汊河以及滁河的防洪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也可为其他河道的扩挖工程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