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圆形网箱框架用PE管材的弯曲疲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箱框架在风、浪、流单一载荷或其复合载荷的作用下,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在这样的工况条件下,很容易发生疲劳破坏。本文通过对网箱框架工况条件的分析,认为网箱框架在沿直径方向的弯曲疲劳为主要因素,且在弯曲过程中周长保持不变。以圆形框架在直径方向产生20%的压缩变形为极端条件,通过几点假设,将工况条件向试验条件进行转化,提出1种圆形网箱框架用PE管材的弯曲疲劳试验方法。采用此方法对3种改性配方的聚乙烯管材样品进行了弯曲疲劳试验。结果表明,经10万次弯曲试验,3种配方的试样表面均无开裂等破坏现象,各配方的最大应力水平分别下降了14.3%,9.4%和16.9%。  相似文献   

2.
TLP平台的疲劳计算在工程中常采用确定性疲劳计算方法,但是影响结构疲劳的大多数因素都是随机的,确定性的方法很难对这些因素做出客观的描述。因此,本文基于谱疲劳方法,分别采用确定性疲劳和疲劳可靠性对TLP平台NODE结构进行疲劳筛选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NODE结构局部区域不满足疲劳强度要求,相比于疲劳可靠性,确定性疲劳方法更加保守。  相似文献   

3.
1997年 6月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头附近海域收集日本鬼 ,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了注射毒腺粗提物大鼠局部肌肉组织、血浆、脊髓、延髓、中脑、下丘脑及免疫器官内P物质和生长抑素含量变化 ;用MTT法检测了毒腺粗提物在整体和离体条件下对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 ;用生化方法检测了毒腺组织中透明质酸酶活性。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大鼠相比 ,实验组大鼠局部肌肉及延髓、中脑、胸腺和脾脏中P物质含量增加 ,而下丘脑中P物质含量下降。生长抑素在中脑、延髓、脊髓、胸腺中显著增高。毒腺粗提物对胸腺细胞和脾细胞的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示日本鬼蜇伤造成局部症状及其伴随的恶心、呕吐、心慌、胸闷等全身症状和继发感染可能与P物质和生长抑素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升温速率对桡足类热忍受能力的影响, 并找出一个相对合适的升温速率作为其高起始致死温度(upper incipient lethal temperature, UILT)试验中的标准升温速率, 研究了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和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等4种桡足类在1℃·h-1、0.1℃·min-1、1℃·min-1和突然暴露等4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UILT.结果表明, 同一种桡足类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忍受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各种桡足类的UILT均在升温速率为0.1℃·min-1时最大, 高于或低于该升温速率, 其UILT都降低.因此, 建议桡足类UILT实验的标准升温速率为0.1℃·min-1.在0.1℃·min-1的标准升温速率下, 各种桡足类的热忍受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真刺唇角水蚤、背针胸刺水蚤、精致真刺水蚤、中华哲水蚤, 其24h-UILT分别为31.0℃、29.6℃、29.1℃和27.7℃, 48h-UILT分别为30.1℃、29.5℃、28.6℃和27.3℃, 各种桡足类的热忍受能力间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利用航天飞机成像雷达图像分析南海内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航天央南海海面获取的内波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数据,计算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波段海面的后向散射系数的差异。系统给出了SAR图谱到海浪二维谱的计算过程,改进了一些处理方法以适用于内波分布海面,并利用众SAR图像获得的海浪谱,简要分析了内波与风成海浪的相互作用,探讨该区内波的激励因素,认为潮流是激励温跃层在该海区产生有规模内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7.
原子吸收光谱仪用于沉积物中锡分析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1996年间,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沉积物中有机锡和总锡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方法进行了优化,探讨了分析过程中的仪器条件和改进剂类型。优化后方法的检出限为 2.45μg/L(TPT-锡),特征浓度(相当于产生 1%净吸收或 0.004 4吸光度的待测元素浓度)为482μg/L(TPT-锡)。在这一条件下,采用盐酸酸化-正己烷萃取-氢氧化钠回洗-硝酸氧化的预处理方法,可以使沉积物样品中三苯基氯化锡(Triphenyltin, TPT)的检出限达到41ng/g(TPT-锡),回收率为 106%。应用这一方法对野外模拟实验和黄岛电厂出水口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方法能够满足对沉积物样品中锡进行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陈荣  柴敏娟 《台湾海峡》2000,19(3):364-366
将4种不同浓度的Ca^2+溶液灌注罗非鱼嗅上皮,观测其对罗非鱼嗅电图(electrooltactogram,简称EOG)电位幅值的影响,结果表明:Ca^2+对罗非鱼EOG具双重效应,在一定浓度范围(1~4mmol/dm^3)内,随着Ca^2+对EOG的效应由抑制逐渐转向促进,表现为反应的增大与Ca^2+浓度的提高呈正相关。但当Ca^2+浓度进一步提高到8mmol/dm^3时,EOG反映减小,呈现抑制效应,本文探讨了Ca^2+影响EOG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
游鳍叶鲹和镰鳍裸胸鲹骨骼系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游鳍叶Sen和镰鳍裸胸Sen两种鱼的骨骼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者脑颅中的上筛骨、围眶骨、蝶耳骨、翼耳骨等;咽颅中的前上颌骨、腭骨、前翼骨、中翼骨、尾舌骨、下咽骨等;肩带的主后颞骨、后匙骨和腰带骨等均有重要差异,某些特征可能是属间或种间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若干海域溶解态铀同位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敏  黄奕普 《台湾海峡》1997,16(3):285-292
本文测定了南沙海域,南海东北部海域,厦门湾塔角附近海域与九龙江口水体中溶解态^238U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南沙,南海东北部海域溶解态^238U比度及234U/^238U)A.R呈均匀分布状态,进一步证实开阔大洋水中铀同位素分布的均匀性。厦门湾塔角附近海域^238U含量较南海水来得高,且其变化与盐度的变化不要协调,表明海域也许存在^238U的附加来源。  相似文献   

11.
台湾海峡中北部上升流区各种形态磷的化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水土 《海洋与湖沼》1993,24(6):664-670
根据1988年7月调查资料讨论了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夏季上升流区各种形态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上升流中心区(即海坛岛东侧一带水域)具有低温、高盐、低溶解氧;DIp,TDP,PP,TP较高;DOP较低(0.27);及DIP/DOP比值(约为1)较高的特性。DOP是该海域磷的主要形态(占TP的49.2%),其含量分布及其形态转化与生物活动直接相关,是该海域生物生产力高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sea level along the Bangladesh coast are quite pronounced and often dominate the long-term sea level trends that are taking place. The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induced vari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interannual mode of variations. The present article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a level variations along the Bangladesh coast and the Southern Oscillation phenomenon. The mean tide level data of monsoon season (June to September) pertaining to Hiron Point (in Sundarbans) and Char Changa (on the mouth of Meghna River) have been analyzed and correlated to the 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 (SOI). The annual variation of mean tide level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Bangladesh reveals that the tide level reaches its peak during the monsoon season. The maximum tide level during the calendar year is recorded in August. Thus,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the inundation of the coastal belt of Bangladesh due to the floods is most common during the summer monsoon season, especially from July to September. Therefore, the sea level variations during the monsoon are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o Bangladesh.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show that both at Hiron Point and Char Changa there is a substa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n tide level during the El Niño and La Niña monsoons. The mean tide level at Hiron Point is higher by about 5 cm during August of La Niña years as compared to that during the El Niño years. The difference at Char Changa,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mouth of Meghna River, is much higher. This is probably due to the increased fresh water discharge into the Meghna River during La Niña years. Thus at the time of crossing of a monsoon depression, the chances of widespread inundation are higher during a La Nin~a year as compared to that during an El Niño year.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CCs) between Mean Tide Levels (MTLs) at Hiron Point and Char Changa and the SOI during September (at the end of monsoon) are +0.33 and +0.39 respectively. These CC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90% and 95% levels,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may find applications in the preparedness programs for combating sea level associated disasters in Bangladesh.  相似文献   

13.
对14C-六六六、14C-毒死蝉、14C-敌百虫和14C-久效磷在几种海洋动物中的积累和降解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农药在实验动物中被积累的能力由大至小顺序为:14C-六六六和14C-毒死蝉,14C-敌百虫,14C-久效磷。而实验动物对农药的积累能力由大至小顺序为:小弹涂鱼Periophthalmuscantonensis,实验贝类,褶痕相手蟹Sesarma(Parasearma)plicata。不同动物对毒死蜱的降解能力各不相同:弹涂鱼的降解能力最强,其主要降解产物为三氯代吡啶酚(TCP);毛蚶Scapharcasuberenata次之,主要降解产物为极性未知物;褶牡蛎AlectryonellaPlicatula和翡翠贻贝Pernaviridis的降解率也在30%以上,降解产物为TCP和极性未知物;波纹巴非蛤Pophia(Paphia)undulata和文蛤Meretrixmereitrix的降解能力较差。对14C-六六六和14C-毒死蜱在生物中的结合态比例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黄维平  刘超 《海洋工程》2012,30(3):125-130
基于渤海和南海的海洋平台设计环境条件,分析了近年来我国近海极端海洋环境条件的发生规律及其对海洋平台疲劳设计条件的冲击。采用Miner’s线性累积疲劳损伤准则和疲劳可靠性理论,研究了极端海况引起的疲劳损伤对海洋平台疲劳寿命的影响,提出了考虑极端海洋环境条件的海洋平台疲劳设计方法。研究表明,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换带来的极端气象条件频发,导致海洋工程结构经历传统意义上的多年一遇海洋环境条件的概率大大增加,使得现行的海洋平台疲劳设计条件偏离了实际的海洋环境条件。数值算例表明,极端海况引起的疲劳损伤在总的疲劳损伤的比例大大增加,甚至成为疲劳损伤的主要部分。因此,这些极端海况引起的疲劳损伤对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不容忽略,考虑极端海洋环境条件的海洋平台疲劳设计符合近年来的灾害性海况频发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真鲷仔稚鱼微粒饲料中DHA与EPA最佳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制备4种n-3HUFA含量相同,DHA和EPA含量比[m(DHA):m(EPA)]分别为1.70:1,2.00:1,2.30:1和2.60:1的微粒饲料,探讨DHA与EPA的配比对真鲷(Pagrus major)仔稚鱼生长、存活和体内相关成分的影响。30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m(DHA):m(EPA)≥2.30:1的2种微粒饲料与m(DHA):m(EPA)≤2.00:1的2种微粒饲料相比,真鲷仔稚鱼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前者明显优于后者。该比例即m(DHA):m(EPA)≥2.30:1应是真鲷微粒饲料中DHA与EPA的最佳配比。养殖试验结束后,对仔稚鱼体内相关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仔稚鱼体内DHA的含量随微粒饲料中DH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大亚湾不同介质中137Cs和90Sr的含量及行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广山  周彩芸 《台湾海峡》2000,19(3):261-268
分别用HPGeγ谱方法和放化分离β计数方法测量了大亚湾海水、沉积物和海洋生物样品的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和^90Sr。计算了海洋生物对^137Cs和^90Sr的浓集因子及其在沉积物和海水中的分配系数,对^137Cs和^90Sr的含量水平,^137Cs和^90Sr及其与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相关性,海洋生物对^137Cs和^90Sr的浓集,以及^137Cs和^90Sr的地球化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小角刺藻生长过程中溶解游离氨基酸含量在海水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于1986年12月-1987年2月在温度为25±1℃下培养小角刺藻,以HPLC法测定该藻在培养过程中海水的溶解游离氨基酸(DFA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小角刺藻不仅是海水中DFAA的主要生产者,而且也是DFAA的消耗者。小角刺藻不仅在缺乏硝酸盐的时候要吸收DFAA,即使在硝酸盐充足的情况下也会吸收。在小角刺藻的生长初期,水体中DFAA的含量迅速降低,而在后期却又大大增高。在小角刺藻的不同生长阶段,水体中DFAA的组成也不同。这些都可以说明海洋中DFAA的含量、组成和地区分布是密切地同浮游植物群落的繁殖消亡过程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18.
于1997年10月-1998年1月,从胶州湾贝类养殖场购买栉孔扇贝,分别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过氧化氢法测定了其血细胞和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并对SOD类型的鉴别区分、SOD和CAT的热稳定性以及温度对SOD和CAT活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血细胞中SOD和 CAT活力分别为312.7U和 124.4U,血清中SOD和CAT活力分别为102.3U和73.8U;冻存10d后,血清中SOD的活力丧失24.6%,而CAT的活力丧失40.8%;血细胞中CuZn-SOD和Mn-SOD的活力分别为193.4U和82.3U,血清中仅存在CuZn-SOD活性;血清中SOD的热稳定性很高,在80℃下保温30min后,酶活力仍很高,而CAT的热稳定性较低;血清中的SOD和CAT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和45℃。  相似文献   

19.
海洋沉积物中异化铁还原细菌还原重金属Cr(V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艳  王珊 《海洋科学》2019,43(5):19-26
利用异化铁还原细菌处理Cr(VI)是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本文以海洋沉积物中异化铁还原混合菌群为研究对象,分析铁还原细菌异化铁还原性质对重金属Cr(VI)还原效率的影响。菌群异化铁还原性质的实验结果表明,以柠檬酸铁和氢氧化铁为不同电子受体时,菌群异化铁还原的效率存在差异,培养体系累积Fe(Ⅱ)浓度分别为85.08 ±5.85 mg/L和32.55 ±4.78 mg/L。电子受体对混合菌群组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柠檬酸铁和氢氧化铁为电子受体时,混合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分别是4.615和4.158,较对照组高(Shannon指数3.735)。异化还原Fe(Ⅲ)培养体系中,细菌种群的优势菌属是Clostridium,属于梭菌目Clostridiales,表明梭菌是参与Fe(Ⅲ)还原的主要优势菌。菌群异化铁还原性质对Cr(VI)还原效率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铁为电子受体,细菌在Fe(Ⅲ)浓度为1 120 mg/L时异化铁还原效率高,并且还原Cr(VI)达100%。氢氧化铁为电子受体,Fe(Ⅲ)浓度1 680 mg/L时,异化铁还原Cr(VI)效率高(72%),是对照组4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应用微生物治理重金属Cr(VI)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室内纯培养,研究了营养盐亏缺以及解除亏缺对威氏海链藻 ( 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 ) 的细胞形态、细胞增殖、胞内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影响,考察了藻细胞生长和生化组成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在多种营养盐亏缺 ( N 亏缺、P 亏缺、Si 亏缺、N + P 亏缺、贫营养 ) 的条件下,威氏海链藻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全部受试细胞形态均出现不同程度变异,细胞增殖显著低于正常营养供给.恢复营养,细胞形态的损伤能得以有效恢复,细胞增殖能力得以一定程度的有限恢复,其中氮、磷亏缺的恢复效应最为明显.营养盐亏缺,各处理组细胞生化组成显著低于正常培养状态.恢复营养,氮、磷亏缺组藻细胞生化组成仍显著低于正常营养供给,生化组成的恢复效应不明显,生理活性无法恢复,而硅盐亏缺的藻细胞生长和生化组成均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实验证明,微藻细胞的生化组成比形态变化与增殖更能反映营养盐亏缺,可作为微藻受氮、磷营养盐限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