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东南部石臼湾及其附近沿岸地带,北起白马吉利——两城河口,南至绣针河口,全长近80公里,是一段较典型的基岩砂砾质海岸(图1)。它的北部为鲁东南基岩港湾式海岸,绣针河口区以南则为苏北粉砂淤泥质平原海岸。 这段海岸与其以南以北的海岸类型比较,在海岸发育、海岸地貌类型以及海岸冲积  相似文献   

2.
最近50年来莱州湾西-南部淤泥质海岸地貌演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野外考察和前人研究基础上,以1976-2009年间4个时相的MSS/ETM+遥感影像和1958、1984、2002年测量的三期海图为主要数据源,运用3S(RS/GIS/GPS)技术,对最近50年来莱州湾西-南部淤泥质海岸地貌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以青坨子为界,莱州湾西、南岸虽均为淤泥质海岸,但其海岸地貌演变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莱州湾西岸与南岸的海岸线和等深线变迁时间不同步、变迁幅度差距大、岸线形态不同;莱州湾西岸和南岸地貌类型空间分布不同,转换的趋势、净方向、速率和幅度差异也十分明显以及莱州湾西岸和南岸水下地貌冲淤变化差距悬殊等。莱州湾西海岸的地貌演变与黄河河口-三角洲的地貌变迁基本正相关,变化幅度也较大,后期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明显。海湾南岸的地貌演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显著,但其海岸地貌的演变与西岸黄河口-三角洲地貌的剧烈变迁基本无关,莱州湾西岸黄河入海水沙的减少乃至断流对南岸冲於状态变迁也未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三门湾海域水波共振现象较为显著,容易引发海洋灾害。针对三门湾这一典型半封闭海湾,分别从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两方面研究了三门湾的共振周期。研究发现:理论推导结果可以用于对海湾整体共振周期的粗略估计,数值模拟结果更加精确,也能充分反映海湾内不同水域的共振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三门湾内各水域普遍存在3~4个共振周期模态,湾内各水道第一模态和第三模态共振周期数值解与理论值较为接近,石浦水道与外海相联通,共振周期不显著。三门湾内各水域共振周期第一模态对应的振幅最大,然后依次递减,但湾顶的青山港、蛇蟠水道第二模态共振周期及对应的振幅值与第一模态相差较小,基本呈现双峰结构。共振振幅由湾外向三门湾顶部逐渐增加,尤其是湾顶处振幅增益比较显著。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三门湾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浮山湾位于胶州湾以东约六公里,是由太平角、燕儿岛及浮山环抱而成的自然海湾,湾口长2.3公里,湾顶进深由0米水深线到10米水深线约1.2公里,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面向外海,东南、东、西南方向的波浪,在湾内先呈折射状态,后呈绕射状态,是研究波浪绕射折射很典型的水域。在模型试验以前,已由计算机作了折射图,模型中得到的资料与计算机给出的资料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     
渤海西部的一大海湾 ,为中国的内海。位于黄河口和大清河口一线以西。面积为1 2 5 0 0 km2 ,最大深度约 2 5 m(在湾口中部 )。西有海河、蓟运河、马颊河、徒骇河 ,东南有黄河 ,东北界外有滦河入海 ,并分别形成海河现代三角洲、废黄河水下三角洲和古滦河三角洲平原。湾内地形单调 ,向东缓倾。在北部有一始自海河口且伸向渤海海峡的水下谷地 ,此为沉溺于海底的古河道。此湾沿岸发育了中国规模最大的潮间带和范围最广、岸线最长的淤泥质海岸。夏季 ,湾顶表层水温一般为 2 7℃ ;冬季 ,冰情较重 ,结冰期约 3个月 ,正常年份冰厚为 2 0~ 30 cm。湾…  相似文献   

6.
广西钦洲湾潮滩位于钦洲湾的内湾(茅尾海)湾顶。湾内既有封闭的条件,又有河流输沙入湾的有利因素,因此潮滩发育最宽处达7—8公里。弄清它的沉积特征和沉积作用,对半封闭海湾的海岸沉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州湾南岸的沉积特征与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州湾位于苏北,其南岸(灌河口至临洪口)是一段极有趣的海岸,它几经黄河改道的影响,由原来的沙质、基岩港湾海岸改变为淤泥质海岸,现在正遭受严重冲刷破坏,致使湾顶区产生淤积。从全球角度来看,淤泥浅滩一般发育在沙坝后面或隐蔽的海湾顶部,而海州湾面向开阔外海,毫无任何阻挡,却广泛发育着淤泥质潮间浅滩,实属罕见。因而这段海岸对研究海岸带的形态与动态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这段海岸又位于  相似文献   

8.
石臼湾及其附近海岸地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南部石臼湾及其附近沿岸地带,北起自马吉利——两城河口,南至绣针河口,全长近80公里,是一段较典型的基岩砂砾质海岸(图1)。它的北部为鲁东南基岩港湾式海岸,绣针河口区以南则为苏北粉砂淤泥质平原海岸。  相似文献   

9.
汕头南部企望湾海岸地貌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杭州湾以南的中国大陆东南海岸多为曲折的基岩海岸,岬角与港湾相间为其鲜明特点。此种港湾式海岸的形成过程及其机制历来是海岸地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D.W.Johnson(1919)曾经提出港湾式海岸线的发育模式,认为由于岬角冲蚀后退和海湾填充,海岸线将渐趋于直线,最终成为冲积区与冲蚀区交替出现的削平海岸。赵焕庭(1980)以崖门至漠阳江之间的海岸为例,探讨了港湾式海岸地貌发育问题,指出如果沿岸泥沙流向海湾提供大量细颗粒物质并在海湾沉积,岬角的冲蚀和湾  相似文献   

10.
胶州湾位于山东半岛东南海岸,是黄海的一个海湾,也是我国伸入陆地的优良海湾,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它东西宽15浬,南北长18浬,岸线全长88浬,满潮时面积达五百七十多平方公里。东有崂山,西有珠山,隔海相峙,陆域多为低山环抱,湾口朝东南,口狭内宽,湾阔港深,湾口前和湾内有薛家岛、团岛、黄岛和小青岛作为天然屏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山东半岛东部、北部及渤海海峡地区的地方性天气-冷流低云,作了初步的分析。着重分析产生这种低云的环流特点及殊地理环境,分析归纳出这种低云的预测方法及判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太平洋北部海盆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析鉴定,讨论了该调查区处在溶跃面以下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种数与水深变化的关系,推测出本调查区中Ⅰ区的碳酸盐补偿深度约5300米。根据地层中出现的标准化石,对柱状岩芯M_(14)进行了地层年代划分。最上部地层年代约为27万年前,向下1米处年代约为44万年前,3.66米处年代约为122万年前。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量田间试验和调查资料分析,作者提出烟单14号玉米生长过程中,小喇叭口期土壤中全氮、大喇叭口期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与产量相关密切。并据此建立了产量及构成三因素与土壤养分间的最优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14.
波浪对稳定海湾形成过程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个稳定海湾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了以波浪侵蚀为主的沙质海岸,在人工岬控制下海岸变形与波浪特性的关系。从而为海岸蚀退的预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统计分析了1949—2000年共52年影响黄、渤海的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点及ENS0、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影响黄、渤海的热带气旋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热带气放以四种主要路径影响黄、渤海,其影响时间、频数及强度均有不同。ENSO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将影响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路径和频数。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放实验室IAP-AGCM(二层大气环流模式),针对黑潮弯曲时的北太平洋冬季表层海温(SST)异常进行八个月的数值积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潮弯曲时北太平洋冬季SST异常对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具有明显的30-60d振荡的特征;在北半球的30-60d振荡,大部分地区为向西传播,在南半球则为向东传播;其经向传播较为复杂,在120°E剖面上以向南传播为主;热带地区受此SST异常的影响以西太平洋、印度洋大气加热场的30-60d振荡为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付克忖 《海洋学报》1980,2(3):51-58
本文讨论了南黄海北部海域及青岛近海海水激光(6328Å)衰减系数的垂直分布与温跃层的相关性。依据三个年度不同季节(春、夏、秋)现场实测结果,叙述了衰减系数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并对现场测量方法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8.
冲绳海槽是一个正在扩张的年轻弧后海盆。对这个海盆的研究在地层学、古海洋学、构造学、地震学及海底资源勘探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这个海槽处在大陆地壳向大洋地壳转化的过渡性地壳域,许多人试图从冲绳海槽的研究中,获得关于洋盆早期演化的知识。本文根据反射地震资料(图1)就该海槽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开发胶东温泉地热水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热水中阴离子的组分与温泉水类型,指出其中Ⅱ_1、Ⅱ_2:型水温高,日采水量大,矿化度高,水质复杂,相应的环境效应明显.提出地热水的大规模开采以及尾水的大量排放,对温泉周边的生态环境、工程环境、土壤及地下水等方面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Bowen数的意义、功能和计算法。同时,依据多年水文气象实测资料作统计,计算出东中国海的Bo值。其结果绘制成1月至12月的月平均分布图,从而对本海域的Bo分布特点作详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