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梁馨文  曾国军 《热带地理》2021,41(6):1236-1245
文章反思了当代消费现实,将品牌原产地文化与在地消费文化作为品牌资产前置因素创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已有的跨地方餐饮品牌重塑模型进行了验证和拓展,进一步探讨不同的文化因素对于品牌重塑的影响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品牌资产的持续提升促成了品牌跨地方的重塑过程。原产地形象对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度和感知质量具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地消费文化只影响品牌知名度,对感知质量和品牌忠诚度没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但是在地消费文化可以通过品牌知名度作用于感知质量,影响品牌忠诚度,而后决定购买意愿。跨地方品牌重塑的案例实践说明当代饮食消费主义的务实性回归。虽然原产地形象的光环效应仍然存在,但是良好的品牌质量感知成为顾客品牌忠诚度和购买意愿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刘博  朱竑 《地理学报》2017,72(4):699-710
全球化与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过度消费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持续存在。消费者在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环境意识渐增,而品牌则以全球化形象与环保形象来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以国际快时尚品牌H&M为研究案例,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回收有效问卷265份,采用SPSS 19.0和Lisrel 8.72软件进行分析,探讨跨地方经营背景下,国际快时尚品牌全球化形象与环保形象如何影响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意向。研究发现:① 消费者全球文化身份对品牌全球化形象感知的总影响、品牌全球化感知对国际快时尚品牌消费行为意向的总影响最大,表明全球化与现代性仍然是中国消费者品牌购买行为意向的最重要影响因素。② 消费者环境友好自我身份与品牌环保形象感知对国际快时尚品牌消费行为意向的影响最弱,即自认为具有环境友好自我身份的消费者仍然在支持快时尚品牌,验证了在生产与消费空间分离背景下,国际快时尚品牌塑造品牌环保形象是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品牌经营策略。同时检验中国消费者的身份建构与国际快时尚品牌形象对消费行为意向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在国际快时尚品牌跨地方经营过程中供需双方的互动关系及背后的文化地理逻辑,也更加深刻地剖析全球化背景下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过程中的品牌经营环保局限。  相似文献   

3.
旅游节庆品牌认知是衡量游客认识和理解节庆品牌内涵及价值的标准,城市旅游节庆的主题也体现了城市意象的相关元素。在分析台北市地理区位、社会文化和城市功能等属性后,明确了台北具有"生态、创意、旅游"三大城市意象。以台北101跨年晚会为例,研究旅游节庆品牌认知对游客支持意愿的影响,分析旅游节庆对推广城市意象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品牌知名度、品牌联想、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品牌信任、品牌忠诚度是影响游客支持意愿的六大驱动因素;节庆品牌认知对支持意愿的影响存在年龄、学历和居住地三方面的群体差异性;基于城市意象特征塑造旅游节庆品牌有利于推广城市意象,并延长节庆品牌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4.
曾国军  李凌  刘博  陆汝瑞 《地理学报》2014,69(12):1871-1886
在文献梳理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基于服务质量、食物质量、环境、原真性食物、原真性环境、原真性服务、感知价值、满意度、行为意向等9 个概念的理论模型,讨论广州西贝西北菜餐厅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的顾客行为意向。研究发现:① 跨地方文化生产餐厅的原真性可从原真性食物、原真性环境、原真性服务三个维度进行解释。原真性饮食文化生产凸显了地方性,但被消费者认知的原真性,是一种被凸显的、符号化的、重塑的原真性,是对学术界争论的几种原真性的杂糅和融合。② 在跨地方文化生产中,原真性环境和服务比原真性食物更重要,尤其是在定位高档的跨地方饮食文化消费情境中,原真性服务对顾客满意感有显著影响,充分证明原真性服务是跨地方文化生产餐厅原真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顾客的原真性体验产生积极影响。这是地方性饮食在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中的原真性重塑及融合的结果。③ 原真性服务对跨地方饮食文化的原真性重塑具有关键作用,消费者对跨地方饮食文化原真性的体验,取决于远离饮食文化源地的经营地的地方性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5.
区域品牌水果在生鲜电商助力下能否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网购意愿。以东莞市"麻涌香蕉"为例,在廓清区域品牌水果消费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路径分析探究产品维度因素和网购维度因素对网购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品牌的感知通过中介变量正向影响网购意愿,而品牌感知对网购意愿的直接影响远低于产品质量感知。在网购维度,网购成本和网购风险感知通过中介变量负向影响网购意愿,对服务质量的感知正向影响网购意愿。根据调查结果对"麻涌香蕉"提出了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惠兰  颜璐 《干旱区地理》2013,36(1):156-163
 在对广州和深圳两市消费者调查的基础上,对消费者选择新疆水果的购买渠道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型连锁超市和水果专营店是华南市场消费者购买新疆水果的主要渠道,其中影响消费者选择在大型连锁超市购买新疆水果的主要因素是水果质量,同时也受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能力、购买频率的正向影响。影响消费者选择在水果专营店购买新疆水果的因素较多,其中注重水果外观及包装、用做“礼品”是其主要原因,受教育程度、消费能力和购买频率也成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考虑价格因素以及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消费者倾向于在批发市场购买。一些年轻消费者、女性消费者、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消费者会选择网购新疆干果。  相似文献   

7.
刘博  朱竑 《热带地理》2016,36(2):174-180
全球化使品牌与地方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西方国家的快时尚品牌实行全球同价、全球同款和标准化的经营模式,被认为具有消极的品牌形象,然而却在异源文化背景的中国实现品牌升级。以ZARA为例,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出发,描述其品牌空间发展史,分析品牌源地、空间发展、店铺选址等参与快时尚品牌的文化生产过程。结论如下:1)快时尚品牌与全球时尚城市建立积极联系,将全球时尚城市想象写入品牌发展史中,品牌空间发展史比品牌源地对品牌形象的影响更大;2)ZARA与全球时尚城市互动成功塑造全球时尚品牌形象,“全球”品牌头衔对于中国本土向往全球化的消费者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其跨国升级有积极影响;3)ZARA在中国大陆的品牌空间发展依然延续“下沉式”模式,利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地在全国时尚产业中的引领地位影响二级城市消费者的品牌选择,实现其跨国品牌升级;4)专卖店选址于高端消费街区,在跨国过程中重新定位于中高端消费群体,使得ZARA实现跨国品牌升级。  相似文献   

8.
选择能够反映观光旅游者心理特征的多样性偏好变量,引入已有的地方依恋、满意度和忠诚度关系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多样性偏好对观光旅游者地方依恋、满意度与忠诚度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观光旅游者的地方依恋对满意度、满意度对忠诚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观光旅游者地方认同对忠诚度具有直接正向影响,而地方依赖对忠诚度的影响没有得到证实。(2)多样性偏好对观光旅游者满意度与重游意愿及观光旅游者地方依恋与重游意愿之间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观光旅游者的多样性偏好越强烈,其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越弱,其地方依恋与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也越弱。  相似文献   

9.
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框架,引入旅行生涯模式理论,构建了包括旅游者感知文化距离、感知新奇、感知文化风险、文化体验意愿和旅游经验等构念在内的模型,以2个典型民族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广西龙脊梯田和贵州肇兴侗寨为案例地,运用PLS-SEM工具检验结构模型,结果表明:1)认知阶段对情感阶段的影响显著,即TPCD正向影响感知新奇和感知文化风险,情感阶段对意动阶段的影响亦显著,即感知新奇正向影响文化体验意愿而感知文化风险负向影响文化体验意愿;2)感知新奇与感知文化风险在TPCD对文化体验意愿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该结论验证了旅游者文化体验意愿产生的心理过程遵循CAC理论模型,这是一个认知影响情感进而影响行为意愿的递进过程;3)认知积累在认知阶段对情感阶段影响路径中的调节作用部分显著,即旅游经验负向调节TPCD对感知文化风险的正向影响,但在TPCD对感知新奇的正向影响过程中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结论表明,感知文化距离在特定的国内旅游情境下同样对旅游者行为意愿有显著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旅游文化距离研究的对象范围。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目的地形象的细分维度与目的地感知吸引力的关系,以厦门市为例,基于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研究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总体形象对目的地感知吸引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目的地品牌、自然和文化2个认知形象因子对目的地感知吸引力有显著正向影响,休闲娱乐和接待环境2个认知形象因子对目的地感知吸引力没有显著正向影响;2)情感形象、总体形象对目的地感知吸引力皆有显著正向影响;3)情感形象对目的地感知吸引力的影响大于认知形象对目的地感知吸引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曾国军  刘梅  刘博  蔡晓梅 《地理研究》2013,32(12):2366-2376
全球化是去地方化,抑或在全新体系中定义新的地方性、凸显地方性,学术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论。伴随全球化进程,地方性饮食追逐人口流动跨地方扩展,这些跨地方饮食在保持文化原真性和适应本地顾客需求方面挣扎。如何保持原真性,保持何种原真性成为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地方性与跨地方、原真性与符号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基于饮食文化原真性的理论分析,揭示了“原真性的符号化”这一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的重要过程。与此同时,还阐述了在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过程中,原真性符号化的必然性及其循环过程,旨在为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同时也有利于理解地方性文化的跨地方传播、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杭州城市旅游品牌的演化机理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林  朱申莲  刘曼曼 《地理研究》2013,32(3):556-569
基于来杭游客的旅游博客分析,探究杭州旅游品牌塑造现状,分析杭州城市旅游品牌演化过程及各阶段特征,认为1983年前,杭州城市旅游品牌处于自然生成阶段(“人间天堂时代”),1983-2000年处于引导生成阶段(“天堂城市时代”),2001年起,进入培育塑造阶段(“品质休闲时代”);旅游资源开发、市场需求变化、政策规划引导、旅游设施与交通建设、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等是杭州城市旅游品牌演化的动力要素。探讨了各动力要素的运行关系,提出了强化“休闲之都”形象建设、加强旅游品牌整合和系统建设、树立“顾客满意”理念,提升旅游品牌忠诚度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消费升级时代孕育了生活性服务新业态,改变了生活服务业的城市空间格局。论文以菜市场作为生活服务空间的代表,选取武汉市这一中国城市消费升级样本及城市疫后复苏“风向标”作为典型案例区,结合GIS空间计量和STATA统计分析,探讨菜市场综合体系的形成过程、类型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武汉市菜市场经历了传统农贸市场主导—零售新业态扩张—社区尺度回落的历程,形成以大卖场生鲜部、农贸市场、生鲜超市及社区菜场为主的复合型生活服务空间,并在疫后展现出一定韧性;② 武汉市菜市场整体上由双核心向多核心转变,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延伸,且呈现出农贸市场“团簇状”、生鲜超市“条型”、大卖场“点状”、社区菜场“蝶形”的分类型差异化格局;③ 全业态菜市场布局受社会、经济、区位和发展基础影响显著,传统业态受市场和区位要素影响显著,零售新业态受经济要素和前期菜市场集聚程度的影响显著,且消费升级态势下新建菜市场选址更加偏好购物中心代表的体验式消费场所。研究结果对于丰富现代菜市场体系的类型研究,拓展城市生活服务空间研究的学科视域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同时对于优化城市生活服务空间结构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服务品质追求具有一定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