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GPS监测地面沉降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监测天津地区的地面沉降,配合精密水准测量,1995年布设了一个GPS监测网,每年的10-11月进行一次精密GPS测量,并与同期进行的精密水准复测的垂直形变结果进行比较研究。根据1995-2004连续十年GPS大地高与精密水准测量观测数据对比研究,验证了GPS监测地面沉降的精度,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了GPS大地高变化完全可以像精密水准测量一样高精度获取水准测量点的沉降值,从而得出在地面沉降监测中GPS测量可用于监测地面沉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GPS高程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大地高与正常高之间的转换关系,以某隧道12期GPS大地高与精密水准测量数据为例,进行对比研究,验证了两种方法的实际精度。结果表明,GPS应用于区域沉降监测完全可以像精密水准测量一样高精度地反应监测点的沉降值,其结果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李森  陈积旭  李刚 《北京测绘》2017,(5):73-76,87
利用GNSS技术可以得到大地高,要想得到正常高必须精确已知高程异常.对于垂直变形监测,人们关心的是高程变化量而非高程本身.本文对利用GNSS大地高的变化量取代水准高的变化量的可行性,基准点选取及精度分析,参考框架的建立,大气改正模型的确定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2012年和2015年两期北京市实测GNSS观测数据得到的沉降量与精密水准结果比较分析,验证了GNSS监测地面沉降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山区水情监测的内在需求与山地开展水准测量困难的地域实际,讨论了引入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的GNSS静态高程测量方法代替等级水准的监测方法的可行性,以贵州省内分布均匀的15个CORS站点、20个C级点、11个水文站内的三等水准点作为研究基础,按照C级网精度要求布网观测,利用贵州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确定了高程异常。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贵州山区均达到五等水准测量精度,在模型拟合点较密的区域达到四等水准精度。  相似文献   

5.
谢文军 《测绘通报》2022,(11):138-143
本文利用不同手段和不同尺度的地面监测方法,分析城市填海区地面沉降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深圳市大空港区的地面沉降监测工程实例分析,结合精密水准测量和遥感监测手段,实现了不同尺度地面沉降监测,获取该区域地面沉降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精密水准测量方法与遥感监测方法均发现了会展中心周围道路产生的沉降,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精密水准监测方法能较精确地获取局部地面沉降量,在石围路的建筑基坑周边产生最大为-303.6mm的地面沉降。结合不同手段和不同尺度的监测方法,可以较全面获取监测对象的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6.
菅志诚  宋高磊 《测绘》2014,(2):90-93
本文介绍了常规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缺陷,在常规建筑物沉降观测基础上,按照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的原则作了改进,提出一种改进型方法。该方法提高了沉降观测的精度,适用于小区域定点场地内各类建筑物高精度要求的沉降观测。  相似文献   

7.
张丹  郝亚东 《测绘通报》2017,(11):77-79
高铁沿线施工期间引起地面沉降的因素错综复杂、相互影响,本文提出通过对沉降区域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等进行分层观测,根据分层观测得到地下水位变化、孔隙水压力变化等数据,并采用回归分析法构建了沉降区域地面沉降与诸影响因子的关联模型,通过对郑徐客运专线开封段进行的地面沉降监测量与同时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得到的监测点沉降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疆某河地质断面测量范围大、测区通行困难、测量部位分散、传统控制测量方法工作量大且效率低的问题,在测区每条断面上布设断面基点作为控制点并用GNSS接收机静态观测(无需同步),选用武汉大学开发的Trip2.0软件加载事后精密星历和精密钟差等信息解算静态观测数据得到ITRF框架下的三维坐标,然后采用TBC软件加载EGM2008超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点校正得到控制点的国家平面坐标和正常高。结果表明,Trip2.0软件计算的三维点位中误差最大为0.066 m,点校正坐标转换残差与已知点差值均满足限差要求;该方法平面控制测量工作量比传统方案减少46%,五等水准测量比传统方案减少98%,节约工期约56%。实践表明,采用该方法可快速地实现测区面积大、测点分散、控制点稀少区域的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  相似文献   

9.
高建东  王勇  安江雷  姜俊狄 《测绘通报》2023,(10):158-162+172
本文利用精密水准、GNSS和时序InSAR 3种技术手段开展多源地面沉降监测数据融合研究。首先统一3种监测手段的时空基准,然后采用Bland-Altman方法分析监测结果一致性,并采用曲面拟合方法建立监测数据间的模型关系,得到综合精密水准、GNSS和时序InSAR优势的面状监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沉降区域位于沛县安国镇、龙固镇、朱寨镇、大屯街道及丰县分凤城街道,矿产资源开采是导致区域沉降的主要因素。监测周期内的最大沉降速率为29.8 mm/a,地面沉降速率超过10 mm/a的沉降区面积为2 018.8 km2,占总面积的61.9%。  相似文献   

10.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雯  熊春宝 《测绘通报》2007,(10):42-44
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范标准都规定,建筑工程沉降观测应采用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但与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相比,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的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国家及行业的规范标准,结合笔者多年沉降观测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的实施、观测周期的安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给出解决的方法或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