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是单层工业厂房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因其用钢量少,结构自重轻,施工速度快,综合效益高,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同时其安全性和可依赖性在近年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也备受关注。由于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厂房的梁柱截面尺寸小,屋面轻,结构刚度小,自振周期长,对风荷载作用敏感,水平风振的影响显著。本文针对某一工程实例,建立变截面门式刚架轻钢厂房结构的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水平风振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与按基本风压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进行比较。算例结果表明,水平风振对门式刚架轻钢厂房结构的影响较大,在设计中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2.
轻钢门式刚架结构具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等优点。然而,现行门式刚架节点的构造和受力性能并不理想,为了改善门式刚架节点受力性能,文中在研究传统节点的基础上提出改良型节点形式,用ANSYS软件进行循环荷载作用的滞回性能检验、比较,对关键部位进行应力分析。结果表明,改良后门式刚架节点承载力有了大幅的提高,抗震性能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为工程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基于有限元模型确认的门式刚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依据功率谱法对一实测门式刚架结构在环境激励下的时程响应数据进行时频转换,提取结构特征值作为有限元模型确认的目标函数,通过复形法多次迭代,更新有限元模型结构。对确认后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并进一步基于β分布构建震害指数表达式,绘制震害优化比曲线,分析附着黏滞阻尼器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确认理论可减小结构参数不确定性带来的误差,使有限元模型结构性能状态贴近真实结构;附着黏滞阻尼器结构相比初始结构有更好的抗震表现,结构的抗震能力可提升约30%。  相似文献   

4.
利用剪切梁理论推导出了指数函数剪切模量成层地基上变截面坝的自振频率方程及任意阶振型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用振型叠加原理分别给出了地基和变截面坝的地震反应解析表达式.利用随机振动理论,并基于基岩输入地震加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白噪声谱和过滤白噪声谱),研究了地基和变截面坝对地震的随机动力响应问题.数值计算表明:①在白噪声谱的情况下,土层和变截面坝的最大期望反应均有别于过滤白噪声谱时的相应值;②平稳输入与输出时地基和变截面坝的最大期望反应与平稳输入非平稳输出的相应值很接近;③平稳输入过高地估计了土层和变截面坝的随机响应.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液化场地变截面桩的动力响应,依托翔安大桥实体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变截面桩-土和等截面桩-土相互作用模型,模拟液化场地变截面桩及等截面桩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反应,分析在地震作用下变截面位置不同的变截面桩及等截面桩的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液化土层不同深度处的孔压比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均从0逐渐增大最后趋于稳定;变截面桩的桩身加速度和桩身位移均大于等截面桩,且桩顶加速度峰值出现的时刻均滞后于桩底;在饱和砂土层处,桩身位移变化趋势均较陡;变截面桩的桩身弯矩峰值和桩身剪力峰值均大于等截面桩,且其峰值出现的位置较等截面桩深;地震作用下,变截面桩及等截面桩的弯矩与剪力均在安全范围之内;液化场地变截面梁桥桩基础抗震设计时,应着重分析液化土层与非液化土层分界面以下的抗弯能力设计及液化土层中抗剪能力设计。  相似文献   

6.
陈素娜  姚斌  易蕾 《地震学刊》2012,(2):223-229
火灾时的大空间单跨门式刚架结构抗火性能,受钢构件温升和结构整体抗火临界温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无保护大空间建筑钢构件温升数据的统计分析,获得包含火源功率、建筑体积、钢构件截面形状系数的钢构件温升拟合公式;结合单跨门式刚架结构整体抗火临界温度数据的统计分析,获得包含荷载比、柱高和系数K的结构整体抗火临界温度拟合公式;通过分析上述因素对钢构件温度变化率及抗火临界温度变化率的影响,获得各个因素的客观权重值,并应用于具体案例的结构安全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文的研究条件下,荷载比权重值最大,约为0.4;火源功率是仅次于荷载比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筑体积、截面形状系数和系数K三者都在其自身值较小时,权重值较大,且都随着其自身值的增加,权重值降低。本研究可供无保护门式刚架结构建筑的抗火设计、火灾风险评估和消防管理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结构多维地震作用研究的发展概况。在I中,主要综述了多维地震动输入的有关问题,分别从多维地震动转动分量的研究和多维地震动随机模型及相关性的研究方面进行了讨论。在Ⅱ中,主要综述了结构在多维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析方法,包括多维抗震分析的反应谱方法、多维抗震分析的时程法、和多维抗震分析的随机方法,最后讨论了结构多维地震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调质阻尼器地震反应控制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基础上,研究调质阻尼器控制地震反应的最优参数设计方法,分析了多自由度体系的阻尼器设计以及调质阻尼器控制的失调效应.并用算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用于地震反应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浦东机场(二期)候机楼为例,讨论了大跨结构多点激励效应对结构抗震设计值的影响。文中首先进行了结构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反应分析,并与上海浦东机场(二期)候机楼在一致激励下的地震反应相组合,得到一致地震作用下结构抗震设计值;然后根据工程场地二维地震动场反应分析结果,进行了上海浦东机场多点输入下的地震反应分析,将其与静力反应组合得到多点地震激励下结构抗震设计值。考察在一致输入和多点输入下得出的抗震设计值之间的差异,分析了不同的地震激励方式对控制结构抗震设计值以及结构动力位移和加速度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点地震输入对浦东机场二期工程候机楼的抗震设计影响较大,特别是对承力柱的影响最大,可以使一些柱的控制截面内力的抗震设计值比一致地震输入时的数值增大10~50%,同时使另外一些柱的控制截面内力的抗震设计值减小40%左右。因此,为合理地进行这类结构的抗震设计,在结构抗震分析中考虑地震动的多点输入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设计地震作用下铁路梁桥支座水平地震力按静力法计算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以一墩高为5~20 m、跨径为32 m的简支梁桥圆端形重力式桥墩为研究对象,建立单墩抗震模型,采用反应谱法分析不同场地条件下支座的水平地震力,探讨设计地震作用下桥墩截面的合理刚度取值。分析结果表明设计地震下桥墩均处于开裂状态,应以开裂截面刚度作为反应谱计算的截面刚度;静力法计算支座水平地震力会造成设计值偏大或偏小;桥墩越矮,场地条件越差,动力效应越明显,建议支座水平地震力采用动力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平面不规则RC框架结构,从构件安全层次出发提出基于传力路径的减震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广义结构刚度法的基本原理计算结构中所有构件的重要性系数,再假定消能支撑的截面参数,取每层最重要的构件位置布置支撑,经支撑在最不利地震组合下的轴力验算后确定支撑的最终设计参数和数量,然后考虑远场、近场有脉冲以及近场无脉冲地震动从双向输入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对减震前、后结构分别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优化布置支撑能为结构中重要构件提供有效保护,且在小、中、大震下消能支撑均能运作良好,使整体结构响应得到很好地控制。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变电站地面景观建筑防震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抗震要求,提出基于变电站地面建筑防震设计方法。将剪力墙与框架结构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分析框架剪力墙建筑结构的优缺点,给出变电站地面建筑防震设计原理和防震控制指标,根据各项指标分析框架剪力墙在防震设计中的要点,以达到变电站地面景观建筑的刚度要求,实现防震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基于变电站地面建筑防震设计方法可有效提高整个结构的抗震能力,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开销。  相似文献   

13.
隔震结构地震波选择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隔震结构的设计一般是采用时程分析算法进行的,故选择合适的地震波十分重要。而目前设计人员往往依据隔震前模型进行隔震设计,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本文依据隔震前和隔震后两种不同的选波模型和对地震波反应谱控制频段的不同提出三种选波方案:方案一为对所选地震动的加速度反应谱在场地特征周期Tg附近的平台段和隔震前结构基本周期T1a所在下降段的控制;方案二为对在Tg附近的平台段和隔震后结构基本周期T1b所在下降段的控制;方案三为对所选地震动的加速度反应谱在Tg附近的平台段和隔震前、后两结构基本周期段的分别控制。通过对某五层混凝土框架隔震结构分别输入三种方案所选的20条地震动记录,对比隔震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的离散性,分析罕遇地震作用下支座位移的合理性,证明方案三可以取得最优的计算结果,并提出一种基于规范设计反应谱不同频段的三频段控制选波方法。此外选取5个不同结构形式的工程算例验证三频段控制选波方法对于一般结构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钢框架-混凝土抗侧力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中,地震作用主要由支撑框架或剪力墙等抗侧力结构承受,框架则主要承受竖向荷载,但是对框架的水平抗力也有具体要求。我国规范和美国规范对钢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应该承担的剪力有不同的规定,并且给出相应的抗震校核方法。此外,人们需要了解在混合结构中减少柱的数量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为此,本文进行了2种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地震响应的有限元分析,并且考虑了柱距的变化,得到了轴压比的变化规律,对由两国抗震校核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提出了相关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investigation, the seismic torsional response of a multi-storey concentrically braced frame (CBF) plan irregular structure is evaluated numer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through a series of hybrid tests. CBF structures have become popular in seismic design because they are one of the most efficient types of steel structures to resist earthquake loading. However, their response under plan irregular conditions has received little focus mostly in part due to their complex behaviour under seismic loading conditions. The majority of research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plan irregular structures is based purely on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This paper provides much neede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a CBF plan irregular structure with the aim of characterising the response of this class of struct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urocode 8 torsional effects provision as a method of designing for low levels of mass eccentricity is evalu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me of the observations made by purely numerical models are valid in that; torsionally stiff structures perform well and the stiff side of the structure is subjected to a greater ductility demand compared to the flexible side of the structure. The Eurocode 8 torsional effects provision is shown to be adequate in terms of ductility and interstorey drift however the structure performs poorly in terms of floor rotation. Importantly, stiffness eccentricity occurs when the provision is applied to the structure when no mass eccentricity exists and results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floor rotations.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s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of seismic performance of cylindrical latticed-intersected-three-dimensional-beam-system (LITDBS) reticulated mega-structure with single-layer latticed-intersected-cylindrical-shell (LICS) substructures by time history method accounting for geometrical nonlinearity. The distribution laws of the dynamic internal forces and those of the ratios of the dynamic to static internal forces of members in this innovative structure are first studied. The behaviors of the structure under different multi-component seismic actions are analyzed, and the reasonable components of the seismic action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design are thus obtained. Then taking the maximum dynamic internal force of the structure as the index, a series of parametric analyses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suitable values of several key form parameters are recommended. Additionally, the results by the response spectrum method with those by the time history method are compare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former is not on the safe side. Therefore, the mode-superposition response spectrum method can only be used to do preliminary seismic design of this kind of structure, and the results must be checked by the time history method at the end.  相似文献   

17.
钢框架壁板由于在宏观上参与了整体建筑结构的受力,为钢框架构件承担部分外荷载,使得壁板结构在受力性能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加劲肋壁板可以保证其与外框架的连接状况较好,改善整体构件的受力性能。为此,提出钢框架加劲肋壁板结构的受力失稳性能研究。采用动力学分析方法计算壁板结构位移值,依照位移值大小判断壁板结构是否处于稳定状态,获取壁板结构稳定性。利用实例测试分析钢框架加劲肋壁板结构的受力失稳性能,发现滞回曲线形状拥有梭形滞回曲线的特点,整个结构受力后具有塑性变形性能与抗震性能;骨架曲线反映出实验试件承载力支持第一阶段壁板结构弹性设计所需且提供第二阶段弹塑性抗震设计所需以及延性要求,本文检测模型能够判断钢结构建筑壁板结构失稳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非一致地震波动输入对大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基于OpenSees软件平台建立二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将El-Centro地震波按P波波形分别以0°、15°、30°和35°角入射该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对比分析框架柱内力和楼层层间位移的地震响应。研究发现非一致地震波输入方法对于大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动力响应影响明显,随着地震波入射角的增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轴力幅值减小,剪力幅值增大,而弯矩幅值变化较小,楼层层间位移幅值也随之增大。研究结果对于大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亚飞 《华南地震》2019,39(1):110-114
为了提高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承载力,需要对承载力进行量化测试,提出一种基于弹性模量载荷应力线性评估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承载力测试方法。构建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承载力测试的约束参量模型,结合受力参量估计方法进行应力屈服响应评估,测试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动态承载力,采用屈服应力推服响应控制方法进行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承载力的自动加载和自适应控制,测试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承载力和抗拉能力,实现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承载力参数的优化估计。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承载力测试的准确性较高,提高了建筑体的抗震力。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全面地量化分析研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抗震稳定性,提出基于滞回曲线以及结构动力方程的混凝土结构抗震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采用滞回曲线描述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情况,对滞回曲线模型拐点进行有效操作,确保动力方程对混凝土结构抗震稳定性进行有效分析。其次采用基于混凝土结构动力方程的抗震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地震地面运动模型以及结构分析模型来分析混凝土结构的随机地震反应情况,得到混凝土结构随机反应的汇总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参数的结构破坏模型,基于结构稳定性原理,获取运算混凝土结构抗震稳定性的概率表达式,再基于该表达式分析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稳定性情况。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方法能够对土木工程建筑中不同类型混凝土构件抗震稳定性进行有效分析,分析结果准确且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