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在舟山朱家尖海峡大桥选址阶段.采用工程地球物理的浅地层剖面法和多次覆盖水上浅地震勘查.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为朱家尖海峡大桥选址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东罗火电厂灰渣堆置场的选址,以场地堆置灰渣后是否对客兰水库造成污染为前提。广西地质测井中心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对场地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进行勘察评价,经工作,圈定了第四系土层和七条岩溶发育带,确定了正断层位置,在四个钻孔中充电确定了地下水的流速和流向(主要为北西向和正北方向)。最后认为场地堆置弃渣后,对位于南南东方向的客兰水库没有造成污染,为选址决策和施工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霞  张永旺  魏文博 《地球科学》2007,32(4):540-544
全长3478m的平潭海峡大桥是一大型桥梁工程, 桥位自然条件恶劣,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为了克服浅层水域常见的电火花震源激发频率高、能量衰减快、探测深度浅等不足, 采用工程地震仪和振动冲击震源在海上开展地震反射波勘探工作, 结合地质钻探工作, 查明了桥址区的地层岩性分布、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问题, 为桥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工程应用表明: 在地球物理条件不利的情况下, 获得了较清晰的地震反射波, 其有效波主频为200Hz左右, 是水域工程地震勘探经济环保、简单有效的工作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物探方法在研究三峡库区滑坡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滑坡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指出了滑坡中的物性参数分布和滑坡产生的地球物理异常都和稳定边坡有明显的不同,为用物探方法研究滑坡提供了良好的地质-地球物理前提;对物探方法在滑坡时的应用进行了介绍,用实例说明了物探方法可以成功地用来研究滑坡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和预测滑直过程;对三峡为哎应用物探方法研究滑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水文、港口码头及其他重大工程项目的选址等基础地质调查中,综合物探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在华东乍浦核电站选址过程中我们采用综合物探方法,结合卫片解释和区域地质资料,对核电站厂址范围内的第四纪覆盖层厚度、基岩地质、断裂构造以及区域稳定性等进行了解释和评价,为选址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任务的提出对于核电站选址,首先要解决区域稳定性;水资源和放射性对环境的影响等三个问题。在这方面,利用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解释区域稳定性,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乍浦核电站位于浙江钱塘江北岸,为上海市和杭州市的中段,地处华东电力网负荷中心,座  相似文献   

6.
叶明金 《湖南地质》1994,13(1):40-44
利用物探方法解决水文地质问题是重要的地质手段之一。本文就东阳铺地段水源地评价过程中的物探应用效果进行了讨论。在该地段,选择联合剖面法扫面,不仅将灰岩的边界快速,准确地圈定出来,而且探明了工作区内的隐伏断裂构造,岩溶裂隙发育情况,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7.
地质、物探、化探紧密结合、相互渗透,是实现普查找矿重大突破的关键措施之一.这虽是老生常谈,但仍有进一步研讨的必要.一、实现找矿突破仍要坚持地质观察研究为中心矿床也是地质体,产于成矿地质条件的有利部位,系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认真分析研究各种成矿信息才能认识  相似文献   

8.
利用模糊数学知识,对物探工作已知区和未知区的各异常,选择描述其特征的数量化指标,构成各异常的模糊集,然后采用ISODATA模糊聚类方法,将已知区异常分成地质、物探特征各异的若干类,作为已知模式。进而对未知区各异常作间接模式识别,将其归入和已知模式中贴近度最大的那个模糊集,从而将“从已知到未知”这一解释推断原则定量化、客观化。运用该方法对大足-壁山-带航磁剩余异常的间接模式识别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各主要产铀国家找矿的主要目标是,找寻品位高和经济效益好的大型铀矿,这也是我国今后的找矿方向。这类矿床大都为隐伏矿床,必须采用先进的模式找矿方法,为此要有符合本地区情况,可操作的地质成矿模式,同时要充分应用探测深度很大的普通物探方法(即非放射性物探方法)。在区域调查阶段,主要用重、磁、电等方法查明地表以下深达数公里的基底地质构造情况,进行立体填图,这有助于深化区域成矿条件的认识,增强远景选区的依据。在普查找矿阶段,除立体填图外普通物探还可发挥更为直接的找矿作用,即寻找深部铀矿化的赋存部位。对各种热液型铀矿而言就是其近矿围岩的构造蚀变带。大型热液矿床蚀变带规模大,蚀变强烈,物性差异明显,是普通物探的良好目标。为使普通物探方法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必须加强(包括蚀变岩石)物性参数的测定和研究工作,加强物探数据的定量解释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航空物探的成就与展望乔日新,王守坦(地矿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100083)我国航空物探工作起始于五十年代初期,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这项技术主要是在二个部门(系统)中发展的:一是地质矿产部以区域地质研究、各类固体矿产和油气普查为主的综合航空物探...  相似文献   

11.
岩溶的存在,一直是岩溶地区水利、水电、交通、建筑等工程中较棘手的地质问题。因此,采用恰当方法勘测工程地质中岩溶的分布与发育情况,对工程地质给予综合评价,就成为工程地质勘  相似文献   

12.
核能是一种安全、干净和廉价的能源。核电站的建立基于严格的地质勘察和技术设计。本文着重介绍核电站选址中不同阶段的遥感和物探工作的任务与要求,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按系统工程的观点组织核电站选址中各阶段的遥感和物探工作。  相似文献   

13.
水工环物探仪器研制特点与实例李惠民,吴海成(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地质矿产部,北京100812)物探之所以在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测工作中做出了卓越贡献,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了技术性能良好的各种类型物探仪器。近十多年来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的发展趋势,说明深部断裂构造、岩体的空间形态以及局部不良地质体是当前处置库选址的主要地质问题,综合论述了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中采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介绍了重磁勘探、地震勘探、电磁法勘探及地面γ能谱测量等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并且以甘肃北山新场预选区岩体为例,说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以及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该技术在探测处置库预选区花岗岩深部地质构造特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为处置库场址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用综合物探方法对黎川大桥桥基隐伏异常地质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地震反射波法、电阻率剖面法和电阻率测深法的综合勘察,对黎川大桥河西岩桥基的地质稳定性及隐伏异常地质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西岸桥台位置有长英岩脉存在,脉体SW侧比NE侧花岗岩风化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测井与井中物探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蔡柏林 《物探与化探》1989,13(5):381-385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地矿部系统测井与井中物探近40年来尤其是近10年的发展历程。方法技术方面:采集系统从半自动、全自动模拟记录到数字记录;方法和井下仪器从几种到数十种,并逐步实现了系列化和组合化;刻度技术从无到有。凡此种种,标志着我们已进入数字化阶段。方法应用与软件开发方面:测井已成功地应用于煤田等20多种矿种;井中物探从金属矿扩大到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领域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软件开发从起步到现场操作管理、数据采集、解释成图,以及室内进一步结合CT技术处理、解释、成图成像等。显示出已初步具备了现代钻孔地球物理技术的一些发展特点。最后,对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形成和发育着的地质技术市场中,工程物探已显示出特有的活力.然而若使工程物探在工程建设中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就必须有更多的人去认识工程物探、应用工程物探、发展工程物探.为此,笔者拟对工程物探的方法与分类以及其特点和作用给予简要论述,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大型建设工程选址勘察浅层地震法可以提供地基基底的几何形状、地层结构(包括厚度和分界面的位置)、断层位置与产状、地下水位、地下溶洞或洞穴等有关资料,为大型建设工程的选址提供依据.1.浅层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在重大工程选址中的应用浅层折射波法可以得到地基基底的几何形态和土层的结构,以及分界面上的地震波速度,依据界面的波速值可以判断界面下地层的岩性,从而确定其地质层位.图1为用浅层折射波法获得的折射波时距曲线(a)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鄯善地区为研究区,对该区的航磁、航空甚低频、重力和遥感数据进行了多种方案的综合图像处理,并做了野外调绘和地质解释,总结出线性构造、环形构造以及与矿体的关系。为指导该区一步找矿提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现代物探在仪器设备、方法技术、解译推断方面所具有的“三高”、“三多”、“三优”之特点,以及物探应用方面攻深、攻新、攻精的三个目标,进而对我国物探队伍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若干举措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