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龚建华  李文航  张国永  申申  黄琳  孙麇 《测绘学报》2018,47(8):1089-1097
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在虚拟地理环境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地理环境”的概念和虚实融合框架;主要研究了虚拟地理过程与三维打印模型沙盘融合的关键计算与可视化技术,具体包括虚拟地理空间与现实地理空间的坐标匹配、遮挡处理等算法,并以学校火灾人群疏散为案例,实现了人群疏散模拟虚实融合的增强地理环境可视化原型系统。通过系统测试和人员体验调查统计分析,证明了增强地理环境可视化技术的可行性和人群疏散模拟应用交互展示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格的"面模型"地形可视化,难以实现地形的体数据表达和实时编辑,基本上不可能实现地理空间过程的模拟。在体素的基本概念和基于体素模型的地形表达特点的基础上,基于Ogre3D实现体素模型的三维地形可视化,为实现空间过程模拟建立统一的基于"体"的虚拟地理环境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CSG和BR集成的模式表达3维空间数据,提出一种基于CSG-BR模型的3维实体可视化建模方法,以复杂空间实体的分解为切入点,通过建立起CSG与BR面之间的对应关系,设计CSG-BR模型的数据结构,并在网路环境下构建基于CSG-BR模型的3维实体可视化系统模型,表达了复杂实体的完整特性,为3维实体虚拟仿真、动态表达和空间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能够获取精确的实景三维模型,通过将工程结构物设计模型或特征点、线匹配至实景三维模型来实现设计结构物的施工测量虚拟放样。本文介绍了虚拟放样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领域,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虚拟施工放样方法将大量复杂的野外测量作业转换为室内作业,可实现快速对施工结构物进行施工前的地形核查和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检核,提高结构物检测效率,降低测量人员在桥梁、高边坡等高空检测作业的安全风险,是传统结构物检核测量放样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虚拟地理环境缺乏有效组织、规划、管理群体协同的问题,研究并构建角色模型及角色支持下的虚拟地理环境群体协同方法。构建了包含角色扮演、角色权限、角色感知、角色思维、角色行为和角色表达等模块的角色模型,设计了基于角色的虚拟地理环境群体协同框架,提出了多角色群体协同规划方法,建立了角色支撑下的群体协同冲突检测与消除策略。针对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相互影响问题,构建多领域人员参与下虚拟地理环境群体协同模拟与评估原型系统。经系统测试发现,通过角色模型能够较好地实现协同参与者与虚拟地理环境之间的耦合,同时能够为虚拟地理环境的群体协同提供系统性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6.
可视化矿山和矿区的构建技术包括建立高精度、动态更新的三维地测模型、设备模型,以及井上下一体的虚拟化环境体系,并基于高精度模型实现各类矿井信息集成应用的系列化技术.通过虚拟可视化技术展现可视化的矿山,并实现多部门、多专业、多层面的空间业务数据集成与应用,为矿山安全生产监测、危险源预警等服务.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如何构建3维可视化虚拟场景和洪水演进的动态模拟及其实现方法.基于水文模型和DEM为核心计算方法,对3维洪水淹没构建过程中的技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研究表明,3维可视化技术与水力学模型结合提高了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视性,对于防洪决策及水利工程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九江段数据为应用实例,进行3维地形仿真场景模拟及洪水演...  相似文献   

8.
黄志军  王树文 《测绘科学》2010,35(1):88-90,176
本文对城市三维可视化虚拟场景构建和洪水演进实时动态模拟及其实现方法进行研究。以洪水水文数学模型为核心计算方法,对系统构建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构建了城市洪水演进和洪水淹没三维模拟系统。研究表明,三维可视化技术与水力学模型结合提高了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视性,对于城市防洪决策及水利工程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马鞍山市为应用实例,实现了城市三维地形仿真场景模拟及洪水演进分析和三维模拟。  相似文献   

9.
首先分析测绘实验室测量仪器的结构零部件和对应的测量步骤,然后运用3ds MAX等专业的虚拟现实软件,以水准仪模型的开发为例,对其测量过程进行三维模拟,仿真水准测量过程,实现对测绘仪器模型的三维可视化操作、分析,使测绘仪器模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并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测绘学相关课程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先进测绘仪器三维模型制作并构建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先进的虚拟实验,实现实验室的深度开放。  相似文献   

10.
尝试采用新一代图形引擎CryEngine实现小尺度条件下多要素耦合与逼真表达,探索基于该引擎的虚拟地理环境构建方法,包括虚拟地形环境的快速构建方法、车辆建模与动态模拟方法、人物建模与智能行为模拟方法,以及场景集成与渲染方法等。以虚拟校园为原型系统,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可视化效果,结果表明,基于CryEngine构建虚拟地理环境路线可行,尤其在面向小尺度虚拟环境时,能够很好地将环境、实体和人物紧密耦合在一起,且其逼真程度较现有虚拟环境有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1.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升级版,其管理服务的动态实现与虚拟地理环境联系紧密。本文首先综述了虚拟地理环境的概况;然后对虚拟地理环境运用在智慧城市中的关键技术作了归纳,分析了三维动态仿真、虚实交互、多智能体、数字孪生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智慧城市管理中的适用范围;进而从应用的角度分析了虚拟地理环境在智慧城市中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挑战;最后总结出在人工智能和VR新时代下,虚拟地理环境在智慧城市中实时显示、高效算法、虚实交互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辛欣  游雄  刘芳  赵晓亮 《测绘工程》2010,19(1):21-24
分布式虚拟地理环境中的时间同步问题是达成系统时空一致,确保仿真正确,是用户对虚拟地理环境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条件。文中针对分布式虚拟地理环境中3个时间概念,重点对机器时间和仿真时间同步问题进行研究,基于网络延时、各仿真节点时间偏移和PC机及操作系统本身时间分辨率不高的因素对时间不同步造成的影响,提出时间同步自适应模型和算法。  相似文献   

13.
谢润桦  白玉龙 《北京测绘》2018,32(2):233-238
城市建筑物阴影是三维虚拟地理环境表达的重要组成要素,传统的城市建筑物阴影大多依赖第三方商业软件进行模拟,需要大量人工参与过程。本文针对建筑物阴影三维可视化技术复杂、三维建筑物模型生产更新过程慢等问题,研究一种轻量级、能适应大规模城市建筑物三维阴影快速可视化方法。通过对传统常见的二维建筑物平面数据处理,结合三维WebGIS和OSMBuildings技术,实现一套高效的城市建筑物阴影快速可视化原型系统,为当前建筑物阴影模拟及三维展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贾奋励  张威巍  游雄 《遥感学报》2015,19(2):179-187
作为新一代地理分析工具,虚拟地理环境对于增强人类地理认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目前虚拟地理环境的基本框架、实现技术均有较多论述与成果。但在虚拟地理环境的认知研究方面尚缺乏有效指导。为提高虚拟地理环境构建的科学性,本文通过对虚拟地理环境现有概念的分析,提出从系统论角度进行虚拟地理环境认知研究的观点;并对虚拟地理环境的认知与地理认知、地图认知等相近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从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间的相似性入手建立了虚拟地理环境的认知研究框架,该框架从思维相似、感觉相似、几何相似、特性相似和离散相似5个方面探讨了虚拟地理环境认知研究目前的着眼点,并将思维相似作为虚拟地理环境认知研究的重点与难点。该框架将虚拟地理环境的认知问题置于一个更广泛背景中进行研究,一方面体现了虚拟地理环境所具有的地理实验研究新平台的作用,另一方面重点强调了人的作用,对深入开展虚拟地理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采矿设计中采用二维图纸表达三维信息导致的信息直观性不强的问题,该文设计并实现了开采过程动态推演系统,在开采实施之前把开采设计以三维可视化的方式动态推演出来,阐述了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以及动态推演要素的规范化描述,通过规范化描述想定推演模型要素,建立典型想定推演模型库,完成了动态推演模型的实现,并阐述了初始化模块和推演模块的实现。系统的实现不仅可以使用户在系统中自然地与各种虚拟实体进行交互,还可以生动的展示、模拟矿山的开采过程。  相似文献   

16.
已有的战场环境仿真模型缺乏作战实体与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之间相互影响及交互作用的语义表达,难以反映时空条件下地理环境实体的动态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面向仿真事件的战场地理环境时空过程模型,实现时空过程语义的一体化描述以及结构化存储,从语义角度表达时空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该模型采用本体的方法集成描述仿真事件、环境实体及其行为过程的时空语义和属性语义,基于面向对象的方法构建具有层次结构的时空过程语义逻辑关系,按照数据模型的语义特征建立时空过程数据的组织与存储结构。基于该模型设计战场环境仿真平台组件并在仿真系统中应用,实验表明,与传统仿真模型相比,该模型能更好地记录和表达时空过程语义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7.
线状模型是虚拟三维场景中的重要模型,其精细程度直接影响着虚拟场景的视觉效果。制作线状模型的常用方法分为整体模型法和分段拼接法,对于弯曲程度较大的线状模型,使用整体模型法制作时难以控制顶点坐标和纹理贴图,而采用分段拼接法又会在转弯处产生模型空隙和纹理重叠,导致模型失真。该文提出了一种针对大曲率线状实体的三维可视化方法,在几何模型制作阶段,根据路径和截面数据直接计算模型顶点坐标、法向量和索引数据,实现放样建模;在纹理贴图阶段,通过建立模型顶点与纹理图片像素的映射关系,实现模型贴图。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应用于铁路路基等大曲率线状模型的制作,具有精度可靠、人工交互少及可视化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李久林  徐浩  唐超 《测绘通报》2021,(8):123-128,165
国家速滑馆建筑结构在空间上的不规则性、多样性、复杂性及超大规模给施工测量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加强对动态高精度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实现施工过程各专业、各环节高精度搭接的重要基础。国家速滑馆动态高精度施工测量关键技术解决了不均匀作用力下大跨度马鞍形索网同步张拉困难的技术难题;突破了特大异形柔性结构屋顶预制、安装和调控精密测量关键技术,实现了精密工程测量从静态到动态、离散到连续的转变;形成了模型驱动的一测多用高密度网状排管表观形态高效测量新方法;解决了受阻或封闭环境长距离连续面超高精度地坪标高测量难题,有效指导了施工作业,为2022年冬奥会速滑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结合Sketch Up建模软件和VRP可视化仿真应用软件,实现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虚拟数字校园模型构建与交互式浏览;讨论了校园3维模型构建中的数据需求、数据获取方法,以及用VRP实现交互式浏览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激光扫描技术的变电站三维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的空间数据,进行惠泉变电站三维空间地物建模研究,建立三维仿真模型。通过研究发现,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快速建立三维空间的可视化模型,解决传统的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在变电站等特殊领域的应用不足,为实现变电站资源、景观、安全、环境管理等社会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及动态可视化,提供一个变电站的三维模型平台构建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